《胜利大逃亡》从守门员踢起,能够让一个初学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足球【龙斌大话电影(2013) 第91期 原稿】
【更多影评,关注微信号:lbdhdy】 转发请注明出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曾经这样说过:通过足球,我才能了解人与人的灵魂。加缪和齐达内一样,出生在法国的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在因肺结核而告别球场前,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在大学球队担任守门员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加缪,他认为足球教给了人们道德和责任。足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当我们身处球队,开始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为共同的胜利而喜悦时,也开始理解责任的意义。加缪在球场上的位置是守门员,这是一个肩负着重大责任的位置。从守门员踢起,能够让一个初学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足球。对于《胜利大逃亡》中的美国人哈奇来说,亦是如此。
1981年的美国电影《胜利大逃亡》很早就被中国观众所熟悉,和法国电影《虎口脱险》一样,许多人也许只看过它的国语配音版本。作为一部二战题材的电影,《胜利大逃亡》直面的并不是战争的残酷,它围绕着一场盟军战俘和德国国家队之间的足球赛展开,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战争,去感受足球运动带给人们的力量和希望。电影始终没有脱离轻松的娱乐气氛,和每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它会让人紧张,但绝不会让人绝望。
《胜利大逃亡》集结了包括球王贝利在内的一大批足球明星,美国影星史泰龙则扮演了电影的主角哈奇。盟军球队的领袖柯比,则由当时年轻的迈克尔•凯恩扮演。如果去掉足球元素,它只会是一部稀疏平常的二战电影,但正因为足球和明星们的存在,它可能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关于足球的电影。就像电影中的哈奇一样,美国人几乎不懂足球,史泰龙在电影中表现出的橄榄球守门技能也显得惨不忍睹,但他们对如何表现体育运动的魅力却有着非凡的理解,电影以哈奇融入球队的过程为切入点,他作为帮助盟军战俘逃亡的的关键人物,也最终成为了球队的关键人物。哈奇成为了集体中的一员,承担起了两方面的责任,并最终履行了守门员的职责,成功地扑出了德国队的点球,也和队友们一起成功逃亡。
但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只是球场上的一小部分内容,这场生死球赛的主题,更多地关乎于德国人和英国人在绿茵场上的恩恩怨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八分之一决赛上,兰帕德的远射在球门内被德国门将诺伊尔捞出,这粒本可为英格兰队扳平比分的进球最终没有成为得分,英格兰队最终也以1比4的比分惨败于德国队,无缘八强。而1966年的世界杯决赛中,英格兰队正是凭借赫斯特的那一粒弹在球门线上的进球,战胜西德队获得了世界杯冠军。这些比赛都只是英德两国足球恩怨的缩影,因为曾经的战争和足球等历史原因,英德两国之间的对抗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虽然近年来英格兰队战绩要远远地逊色于德国队,但在二战之前,德国人很难在英国人的身上占到便宜,这也是电影中的德国军官希望和以英国人为主力的战俘球队踢一场比赛的原因。
希特勒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拒绝和美国黑人运动员欧文斯握手,因为后者在田径项目上取得了四枚金牌,这无疑是对纳粹种族优越论的最大讽刺。而在足球场上,如果纳粹德国试图证明自己的种族优越性,也只能用实力说话了。有人称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这种观点固然是有失偏颇的,它应该早已超越了那些虚妄无趣的战争。足球运动的意义,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它,这也是体育的精神所在。竞争和对抗只是它的表象,胜败只是转瞬即逝的结果,它所承载的信念和力量,才是让我们为之疯狂的原因。足球是一种信仰,它教会人们作为人的责任,它教会人们始终相信集体的力量。
对于电影中的哈奇来说,他对足球运动的理解也是和球赛的进程一起前进的。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与球队共进退,并不是简单空谈就能做到的。战俘足球队的队员们本可在中场休息的时候通过地道逃走,哈奇也希望立刻结束这狼狈的比赛,尽快地逃离那里。但队长柯比的一番话让他真正地理解了自己承担的责任,“你是守门员,我们需要你,没了你我们没法踢下去。”这不是美式足球比赛,每个人都知道守门员的重要性,在没有替补门将的情况下,球队最不愿意失去的人就是守门员。我们当然不能高估哈奇这个前橄榄球运动员的守门技术,但即使有人可以取代他,在这场球赛的关键时刻,守门员临阵脱逃无疑是每个队员都无法接受的事情。1比4落后并不重要,即使只有渺茫的希望,那么就应该努力去做,不轻言放弃,这才是足球的精神。
影片的最后,带伤上场的贝利倒挂金钩破门,此后史泰龙又扑出点球,奇迹发生了,他们最终帮助同盟国联队逆转战胜了德国队。他们开始在球场上狂奔,也真正地奔向了自由。之前高唱着《马赛曲》为球队助威的法国人民涌入球场,在他们的簇拥下,队员们成功地逃走了。它像极了现实中球队夺冠的过程,在那一刻,疯狂的球迷会将球场上的一切淹没。
如果战争真的可以用一场球赛来区分胜负,如果它的残酷可以用一场球赛来做一个了断,也许这才是我们期望的完美状况。当德军军官起立为盟军的精彩进球鼓掌时,足球才真正地超越了战争。纳粹德国最终走向了失败,但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胜利大逃亡》拥有一个美国式的完美结局,而在现实的战争中,乌克兰基普迪纳摩的球员却因为战胜德国球队而被纳粹残忍杀害。历史会记住属于他们的胜利,战争教我们珍惜生命,足球则教我们尊重生命。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曾经这样说过:通过足球,我才能了解人与人的灵魂。加缪和齐达内一样,出生在法国的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在因肺结核而告别球场前,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在大学球队担任守门员的经历彻底改变了加缪,他认为足球教给了人们道德和责任。足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当我们身处球队,开始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为共同的胜利而喜悦时,也开始理解责任的意义。加缪在球场上的位置是守门员,这是一个肩负着重大责任的位置。从守门员踢起,能够让一个初学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足球。对于《胜利大逃亡》中的美国人哈奇来说,亦是如此。
1981年的美国电影《胜利大逃亡》很早就被中国观众所熟悉,和法国电影《虎口脱险》一样,许多人也许只看过它的国语配音版本。作为一部二战题材的电影,《胜利大逃亡》直面的并不是战争的残酷,它围绕着一场盟军战俘和德国国家队之间的足球赛展开,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战争,去感受足球运动带给人们的力量和希望。电影始终没有脱离轻松的娱乐气氛,和每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它会让人紧张,但绝不会让人绝望。
《胜利大逃亡》集结了包括球王贝利在内的一大批足球明星,美国影星史泰龙则扮演了电影的主角哈奇。盟军球队的领袖柯比,则由当时年轻的迈克尔•凯恩扮演。如果去掉足球元素,它只会是一部稀疏平常的二战电影,但正因为足球和明星们的存在,它可能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关于足球的电影。就像电影中的哈奇一样,美国人几乎不懂足球,史泰龙在电影中表现出的橄榄球守门技能也显得惨不忍睹,但他们对如何表现体育运动的魅力却有着非凡的理解,电影以哈奇融入球队的过程为切入点,他作为帮助盟军战俘逃亡的的关键人物,也最终成为了球队的关键人物。哈奇成为了集体中的一员,承担起了两方面的责任,并最终履行了守门员的职责,成功地扑出了德国队的点球,也和队友们一起成功逃亡。
但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只是球场上的一小部分内容,这场生死球赛的主题,更多地关乎于德国人和英国人在绿茵场上的恩恩怨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八分之一决赛上,兰帕德的远射在球门内被德国门将诺伊尔捞出,这粒本可为英格兰队扳平比分的进球最终没有成为得分,英格兰队最终也以1比4的比分惨败于德国队,无缘八强。而1966年的世界杯决赛中,英格兰队正是凭借赫斯特的那一粒弹在球门线上的进球,战胜西德队获得了世界杯冠军。这些比赛都只是英德两国足球恩怨的缩影,因为曾经的战争和足球等历史原因,英德两国之间的对抗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虽然近年来英格兰队战绩要远远地逊色于德国队,但在二战之前,德国人很难在英国人的身上占到便宜,这也是电影中的德国军官希望和以英国人为主力的战俘球队踢一场比赛的原因。
希特勒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拒绝和美国黑人运动员欧文斯握手,因为后者在田径项目上取得了四枚金牌,这无疑是对纳粹种族优越论的最大讽刺。而在足球场上,如果纳粹德国试图证明自己的种族优越性,也只能用实力说话了。有人称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这种观点固然是有失偏颇的,它应该早已超越了那些虚妄无趣的战争。足球运动的意义,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它,这也是体育的精神所在。竞争和对抗只是它的表象,胜败只是转瞬即逝的结果,它所承载的信念和力量,才是让我们为之疯狂的原因。足球是一种信仰,它教会人们作为人的责任,它教会人们始终相信集体的力量。
对于电影中的哈奇来说,他对足球运动的理解也是和球赛的进程一起前进的。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与球队共进退,并不是简单空谈就能做到的。战俘足球队的队员们本可在中场休息的时候通过地道逃走,哈奇也希望立刻结束这狼狈的比赛,尽快地逃离那里。但队长柯比的一番话让他真正地理解了自己承担的责任,“你是守门员,我们需要你,没了你我们没法踢下去。”这不是美式足球比赛,每个人都知道守门员的重要性,在没有替补门将的情况下,球队最不愿意失去的人就是守门员。我们当然不能高估哈奇这个前橄榄球运动员的守门技术,但即使有人可以取代他,在这场球赛的关键时刻,守门员临阵脱逃无疑是每个队员都无法接受的事情。1比4落后并不重要,即使只有渺茫的希望,那么就应该努力去做,不轻言放弃,这才是足球的精神。
影片的最后,带伤上场的贝利倒挂金钩破门,此后史泰龙又扑出点球,奇迹发生了,他们最终帮助同盟国联队逆转战胜了德国队。他们开始在球场上狂奔,也真正地奔向了自由。之前高唱着《马赛曲》为球队助威的法国人民涌入球场,在他们的簇拥下,队员们成功地逃走了。它像极了现实中球队夺冠的过程,在那一刻,疯狂的球迷会将球场上的一切淹没。
如果战争真的可以用一场球赛来区分胜负,如果它的残酷可以用一场球赛来做一个了断,也许这才是我们期望的完美状况。当德军军官起立为盟军的精彩进球鼓掌时,足球才真正地超越了战争。纳粹德国最终走向了失败,但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胜利大逃亡》拥有一个美国式的完美结局,而在现实的战争中,乌克兰基普迪纳摩的球员却因为战胜德国球队而被纳粹残忍杀害。历史会记住属于他们的胜利,战争教我们珍惜生命,足球则教我们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