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阳读解《石头记》之十二 秦可卿情爱之谜
![]() |
上回书,通过对闹学堂一节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秦可卿的文学形象,和其所影射的真实的历史人物一样,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在贾府内部,虽然表面上,从贾母、贾宝玉、王熙凤,到和府上下老老少少,“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闷,都有些凝心。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但是暗流下面,质疑甚至反对、敌视秦可卿和秦氏的言论,甚至行为是非常多的。
看似祥和一片的贾府里,其实是暗藏杀机的,那么这些在秦可卿身上,还存在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大底喜欢看《石头记》,对秦可卿这个人物感兴趣的朋友,对秦可卿的感情世界一定是兴趣很浓郁的,实际上,秦可卿在感情方面的选择和行为,也是暗藏玄机的。
可能有的朋友读《石头记》读的比较粗,觉得秦可卿嘛,不就是和自己的公公不干不净的,是一个乱伦,扒灰的牺牲品,最后因此而死吗?但是仔细读关于秦可卿感情生活的片段,我们会发现,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
第一个问题,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在第七回、第八回书里,连贾府的下等奴才焦大,都知道贾珍和秦可卿之间的那些破事儿,都说宁国府是“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可见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关系,在宁国府甚至整个贾府,根本不是什么难以启齿,不为人知的秘密,可能包括贾母、王熙凤在内的很多人,对这件事即使不是了若指掌,也是非常有所耳闻的。
但是,奇怪的是,既然这件事在贾府根本不是秘密,以贾府这样一个极为重视血缘,极为重视家教,连丫鬟捡到一个绣香囊都要抄家杀人的府邸,怎么会容忍这样公开的离经叛道的行为?
有的朋友可能觉得,就像焦大说的,“ 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贾府不是除了门口石头狮子干净哪都不干净嘛,家丑不可外扬就这样了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贾府对这种事情的态度就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就不会有什么例外,为什么对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丑事就可以“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像袭人影影绰绰的说林黛玉和贾宝玉会有情爱之事,王夫人就直接蹦高了?像贾琏背着王熙凤偶尔偷偷情,养养人,就在贾府里闹得沸反盈天,搞得贾母都下不来台?以上种种,还姑且只是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贾府幕后的事情,何况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连府里的低等下人都知道,这要公开到什么地步呢。
有的朋友可能觉得,秦可卿势力太壮了,贾珍、贾母,王熙凤都宠着她,可以为所欲为。但即使是这样,其他人都可以容忍,焦大醉骂的那天,贾珍的妻子尤氏和秦可卿的丈夫贾蓉都在现场,这两个人为什么无动于衷,按说这两个人应该最生气才对是不是啊,就算你说尤氏和贾蓉老实(贾蓉老实么?未必吧),不敢在贾珍面前当场发作,那一丁点抱怨、愤怒、发泄都没有,是不是也太过反常了呢?
而且在后面秦可卿病了以后,尤氏的反应也太过耐人寻味了,完全不是一个自己的老公和儿媳妇偷情,自己明明知道但是因为懦弱、胆怯,忍气吞声的女人该有的做派。
“我说他:‘你且不必拘礼,早晚不必照例上来,你就好生养养罢。就是有亲戚一家儿来,有我呢。就有长辈们怪你,等我替你告诉。’连蓉哥我都嘱咐了,我说:‘你不许累他,不许招他生气,叫他静静的养养就好了。他要想什么吃,只管到我这里取来。倘或我这里没有,只管望你琏二婶子那里要去。倘或他有个好和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而且尤氏还有更惊心的言论呢,“我才看着他吃了半盏燕窝汤,我才过来了。婶子,你说我心焦不心焦?况且如今又没个好大夫,我想到他这病上,我心里倒象针扎似的。你们知道有什么好大夫没有?”
这个时候,尤氏已经完全清楚秦可卿和尤氏的关系了,为什么还对秦可卿如此关心呢?有的读者可能觉得,哎呀,尤氏不是续弦吗,靠着贾珍吃饭的,哪敢得罪贾珍,自然更不能在亲戚面前表现出愤怒了。但是真关心和虚情假意的敷衍,是有绝对的区别的,以《石头记》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和处理能力来看,敷衍的写法和慎重认真的写法是有明确的界限的,像王熙凤对贾芸、刘姥姥的那些文字,就完全是一种敷衍,爱答不理的态度,但是尤氏不是这样,贾府的水是很深的,尤氏从文本里的描写来看,也并不是一个善于伪装,善于左右逢源的角色,因此她说下这些关心秦可卿的话,并不是装出来的。
我们再看贾蓉和秦可卿的关系,用其他学者的观点来说,贾蓉和秦可卿之间,相敬如宾有余,而男欢女爱全无。像秦可卿自己说的:“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这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的心一分也没了。公婆跟前未得孝顺一天,就是婶娘这样疼我,我就有十分孝顺的心,如今也不能够了。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而且秦可卿是有自己的卧室的,她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和贾蓉在一起住过,以贾蓉在《石头记》里的形象,那真称的上是一个夜夜宣淫,不堪入目的浪荡子,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能在秦可卿面前,做到“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这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在秦可卿去世以后,贾蓉和尤氏的反应,同样是非常耐人寻味的,秦可卿死了,丈夫贾蓉的悲哀了没有?一字未提,而公公贾珍却如丧考妣,“哭得泪人一般”还不够,还要“尽其所有”去料理。 把贾珍写得如此悲哀,而对于平常极关心秦可秦的尤氏的表现却一笔没写。难道她不悲伤吗?当然我们知道尤氏是病了,不管她是真病还是装病,反正是不能出来见人,但是贾蓉是全程陪同的啊,贾蓉为什么一点反映也没有?人活着的时候,也许出于畏惧,出于禁忌,不敢如何,那秦可卿已经死了,盖棺定论了,该发泄的可以发泄出来了吧。
第二个问题,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换句话说,到底是秦可卿主动接近贾珍,还是贾珍主动勾引的秦可卿?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判断分析秦可卿情感之谜的一把钥匙。
贾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很多朋友,可能受到电视剧和通行本的影响很深,不假思索就会告诉你,贾珍是一个皮肤滥淫,不堪入目,乱七八糟的人物,你看《石头记》明白的告诉你,“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再联系到关于尤三姐、贾珍、贾琏那段不堪入目的文字,大家对贾珍的印象,大概也就是皮肤滥淫,乱七八糟的了。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的去分析贾珍这个人物形象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人是有很多的积极面的,或者说,他是一个非常有分寸,非常懂事,至少是非常知道轻重缓急的人物。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
比如说清虚观打醮那一节,贾珍就完全以一个威严的父亲,威严的族长的形象示人。“贾珍站在阶矶上,因问:“管家在那里?"底下站的小厮们见问,都一齐喝声说:“叫管家!"登时林之孝一手整理着帽子跑了来,到贾珍跟前.贾珍道:“虽说这里地方大,今儿不承望来这么些人.你使的人,你就带了往你的那院里去,使不着的,打发到那院里去.把小幺儿们多挑几个在这二层门上同两边的角门上,伺候着要东西传话.你可知道不知道,今儿小姐奶奶们都出来,一个闲人也到不了这里。”林之孝忙答应"晓得",又说了几个"是".贾珍道:“去罢。”又问:“怎么不见蓉儿?"一声未了,只见贾蓉从钟楼里跑了出来.贾珍道:“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有个小厮便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贾珍又道:“问着他!"那小厮便问贾蓉道:“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乘凉去了?"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说.那贾芸,贾萍,贾芹等听见了,不但他们慌了,亦且连贾璜,贾琼等也都忙了,一个一个从墙根下慢慢的溜上来.贾珍又向贾蓉道:“你站着作什么?还不骑了马跑到家里,告诉你娘母子去!老太太同姑娘们都来了,叫他们快来伺候。”
同样是这一回,贾珍在家族里族长的威严和对家族形象的影响力也体现的很充分,贾府女眷在清虚观打醮,一个小道士冲撞了王熙凤,被王熙凤骂的浑身乱战,那些吓人都狗仗人势的喊拿喊打,这个时候贾母让谁出来修复贾府在世人面前的形象,是贾珍。贾母命贾珍拉起来,叫他别怕.问他几岁了.那孩子通说不出话来.贾母还说"可怜见的",又向贾珍道:“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贾珍答应,领他去了。这说明贾珍作为贾氏一门的族长,他的形象,他的态度,他的言行,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贾珍自己,不仅仅是宁国府,甚至是整个贾府的脸面。这样一个人,在自己家里最背地的地方调情说爱可以,但是绝对不会让自己和儿媳妇的扒灰的事情搞得满族尽知的。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族长,我们现在的朋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族、族长的概念和意义相对比较模糊,在贾府那个时代,一个家族的族长的意义是无比重大的。族长,亦称“宗长”,是封建社会中家族的首领。通常由家族内辈分最高、年龄最大且有权势的人担任。族长总管全族事务,是族人共同行为规范、宗规族约的主持人和监督人。《儒林外史》第六回:“族长 严振先 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这里的族长,就是你大叔公,倡议要众人分派;派到你名下,要出一百两银子。”族长,是一个家族言论、行为的标准的形象代言人,是一个家族德性、法度的裁决者,贾珍在贾氏宗族里,辈分不是最大,爵位不是最高,只是因为父亲贾敬不管事去和道士瞎搞,成了家族的族长,这样的一个出身,只能让贾珍在为人行事方面更加的收敛、规范、平和,而不是恣意妄为,目无法度。
我们再来看祭宗祠的那一回,那一回里面,贾珍的形象更是完全颠覆了可能大众认知里贾珍的样子。
这里贾珍吩咐将方才各物,留出供祖的来,将各样取了些,命贾蓉送过荣府里.然后自己留了家中所用的,余者派出等例来,一分一分的堆在月台下,命人将族中的子侄唤来与他们.接着荣国府也送了许多供祖之物及贾珍之物.贾珍看着收拾完备供器,提着鞋,披着猞猁狲大裘,命人在厅柱下石矶上太阳中铺了一个大狼皮褥子,负暄闲看各子弟们来领取年物.因见贾芹亦来领物,贾珍叫他过来,说道:“你作什么也来了?谁叫你来的?"贾芹垂手回说:“听见大爷这里叫我们领东西,我没等人去就来了。”贾珍道:“我这东西,原是给你那些闲着无事的无进益的小叔叔兄弟们的.那二年你闲着,我也给过你的.你如今在那府里管事,家庙里管和尚道士们,一月又有你的分例外,这些和尚的分例银子都从你手里过,你还来取这个,太也贪了!你自己瞧瞧,你穿的象个手里使钱办事的?先前说你没进益,如今又怎么了?比先倒不象了。”贾芹道:“我家里原人口多,费用大。”贾珍冷笑道:“你还支吾我.你在家庙里干的事,打谅我不知道呢.你到了那里自然是爷了,没人敢违拗你.你手里又有了钱,离着我们又远,你就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这会子花的这个形象,你还敢领东西来?领不成东西,领一顿驮水棍去才罢.等过了年,我必和你琏二叔说,换回你来。”贾芹红了脸,不敢答应。
这一回书里,贾珍的形象,我觉得是光彩照人的是不是啊,外面田庄的收成,贾珍会嘱咐底下,先让家族里过的比较贫瘠,过的比较不好的族人来取,那些过的好,贪婪耍滑的子弟想多拿一分,都被贾珍直接训斥回去。贾珍的形象,对于贾府的门人而言,可以说是非常威严也非常宽厚的,你看贾芹、贾蓉都被贾珍教训的大气不敢喘,贾珍作为族长,在贾氏宗族的眼中,无疑是非常称职非常合格的,虽然他确实是有一些女人方面的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贾珍的形象应该是威严、自律,律人,宽厚的。
那么,这样一个在贾氏宗族里地位很高,而且深重子弟畏惧,同宗信任的贾珍,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的扒灰,和自己的儿媳妇不清不楚呢?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吗?作者究竟要通过这场不伦之恋,去表达怎么样的观点呢?
我觉得,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关系,从一种角度上说,是秦可卿出于某种目的,主动接近而且主动和贾珍发生情爱关系,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贾珍和秦可卿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产生某种复杂的爱情也是可以接受的。
秦可卿,按照文本里的描写,以及我们大家的普遍印象,这是一个淫荡的女性,主动的为贾宝玉进行某种教育,和自己的公公不清不楚,但是我们很多读者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点,贾府里的男人是很多的,贾府里比贾宝玉、贾珍淫荡,而且在女人面前更把持不住自己的男人是很多的。如果秦可卿真的是一个满脑子里只是淫荡,只是情趣的女子,那她应该选择和贾琏、贾蓉、贾瑞这种人走的更近,而不是选择严于律己,更严于律人,威严庄重的族长贾珍,也不应该选择还是一个小毛孩子,认识不懂,情窦初开的贾宝玉。之所以秦可卿主动的选择这两个人,完全是出于某种目的,而不是任性而为。
我们仔细读《石头记》不难发现,和秦可卿关系非常亲密的贾母、贾珍、王熙凤,甚至贾宝玉,都是在贾府里举足轻重,地位崇高,有话语权甚至领导权、继承权的人物,而看起来应该和秦可卿关系更近的贾蓉、尤氏,则是贾府里彻头彻尾的边缘人物,或者是在表面上无足轻重的人物,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说,秦可卿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淫荡的女子,而是一个心机婊,她非常清楚应该在哪些人物身上倾注感情,应该在哪些人物身上多下工夫,依靠哪些人物才能让自己在贾府立足,能在贾府里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通过上一回书说过,在贾府里面,嫉恨、嫉妒、甚至反对、敌视秦氏和秦可卿的势力是很强大的,但是秦可卿就可以依靠和贾府里这些头面人物的关系,立于不败之地,那么,秦可卿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接近甚至主动追求贾珍呢?
前面我们提到过,香菱是有志的,既然秦可卿是香菱之副,是香菱的影子,那秦可卿当然也有志,有的读者觉得秦可卿的志是和王熙凤一样,目的是攫取贾府的最高领导权,是一种利益同盟,是两个长房长孙媳妇的联盟。
从王熙凤来说,她是荣国府的长房长孙媳妇,也就是说,按照一般的常理,在贾母、王夫人之后,接班人肯定是她。
而对于秦可卿来说,她虽然比王熙凤小一辈,是王熙凤的侄子贾蓉的妻子,但由于宁国府的贾敬已经出家为道,实际的当家是玉字辈的贾珍,也就是说现在的内当家是贾珍的妻子尤氏,而秦可卿也是宁国府下一代的接班人。
也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王熙凤和秦可卿的紧密结盟。也就是说,早在未接班之前,王熙凤和秦可卿早已经在暗中做准备了。而且两人一刚一柔、一文一武、一张一弛,可谓相得益彰。或许这也是她们彼此看重对方的重要原因吧。
这种观点我觉得是欠考虑的,首先,王熙凤是荣国府的长孙媳妇不假,但是《石头记》里已经很明白的指出了,谁才是荣国府未来的继承者,是贾宝玉而不是贾琏,就算王熙凤可以借助王夫人的关系,去掌事贾府,但是她离完全掌握荣国府那简直比唐僧去西天还远。
而秦可卿虽然是宁国府的长孙媳,而且人人都喜爱她,但是至少从文本里描写的情况看,宁国府绝大多数的内部事务,还是由尤氏和贾珍主理的,至少在秦可卿出场的那些篇目里,完全看不到秦可卿有夺取宁国府管理权力的行为和言论。
其次,从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话来看,说她们某种程度上是利益同盟可信,但说他们的目标只是攫取府邸的最高管理权,获取巨大的利益就太过肤浅了。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这段托梦,我们先不去探究其深层次的含义,至少从表面上看,秦可卿是一个对这个家族的未来抱有非常深重的忧虑,非常希望这个家族能有圆满,至少是不灰飞烟灭未来的这样一个深有责任感的女子,她是不希望这个家族走向“家亡人散各奔腾”的悲惨结局的,既然她在托梦的时候,能将这副忧虑和建议托付给王熙凤,这至少说明她一直在思考,在理性面对,在深思熟虑,应该怎样让这个家族更为兴旺发达。而不是简单的,她希望从这个家族攫取到哪些利益。而秦可卿是一定认可王熙凤和自己的志向理念是相似的,是一致的,才会把自己的理念告诉她,而且称她为脂粉堆里的英雄,称她为女中豪杰,希望她能把自己的志向完成。
那么,秦可卿自己在生前,为了实现自己的这种诉求,她自己是不是也在做一些努力呢?这是肯定的,她所付出的努力,应该就是像我说的那样,想方设法拉近、依靠诸如贾珍、贾母、王熙凤、贾宝玉这种或当下,或今后,对贾府命运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利用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去为实现自己的志向服务。
而贾珍之所以认可秦可卿,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贾珍作为贾氏宗族的族长,身系贾氏宗族未来的命运,而且无论他本身对贾府未来的危机预判有多么深刻,至少他是认同秦可卿的观点的,因此,他们才能产生感情。
前面说了,贾珍并不是一个像我们传统印象里所描绘的皮肤滥淫,寡廉鲜耻的人物,贾府里的女人是很多的,贾珍作为家族的族长,可以与家族里任何不与贾氏宗族有亲戚关系的女子发生关系,产生感情,这样尽管也会遭到一些非议,但绝对至少无损于贾珍的形象,但是贾珍选择了秦可卿,而且他和秦可卿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皮肤滥淫,绝对不是简单的露水姻缘,这从秦可卿生病、去世以后,贾珍的态度就可以看的很明显。
先是,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然后,贾珍又无视贾政的劝告,一意孤行的要用义忠亲王老千岁留下的樯木为秦可卿制造棺椁。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声如玉石。大家称奇。贾珍笑问道:“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着一千两银子只怕没处买;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银子作工钱就是了。”贾珍听说,连忙道谢不尽,即命解锯造成。贾政因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殓以上等杉木也罢了。”贾珍如何肯听。
后来,贾珍更是花了大价钱为秦可卿捐官,大办丧事。由此可以看出,秦可卿和贾珍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男欢女爱的关系,是不是啊,以贾珍的地位和财产,他会缺少女人么?什么样的女人才会让贾珍如此甘愿的付出一切的感情?贾珍的表现只能说明,他和秦可卿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一种惺惺相惜,宁同手足,一个人走了另一个觉得活下去的动力都没有了的关系,这不是性爱关系,甚至不是情爱关系,完全是知己的关系。
人性是复杂的,我觉得看到这里我们就完全不必为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关系气的炸毛,丢破鞋了,一方是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付出自己的感情,甚至身体、生命去践行自己的志向,一方是情之所至,觅得知音,请不可以已,情之所至,以至于他们双方都可以完全无视公众的眼光,完全无视公众的质疑鄙薄,在哪怕焦大这种小人物都知道,都看不起的情况下,大胆相恋,情投意合,我觉得是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我们可以指责秦可卿是个心机婊,但是如果她追求的事业是崇高的,是庄严的,是福祉于大多数人的,那我们也不必去为她实现志向采取的方式去鄙薄她。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秦可卿和香菱所影射的那个人物其实也是如此,任何一个想只手补天的人物,都不得不面临重重的阻力,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他们怎样能用自己娇弱的身躯去撞破这些阻力呢?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话说,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卑微的活着,这一点也适用于秦可卿。手段和方式从来都只是实现理想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痛苦,而冲破迷雾走向光明的彼岸,才是一切伟大人物所追求的真正的东西。
《石头记》里的秦可卿,是一个愿意为了自己的志向甘愿被很多人鄙薄,甚至被现代的读者和学者看不起的女子,当然现实中的那个历史人物,也会为了实现自己的诉求,采取很多在当时大多数人甚至很多现代人看来非常鄙薄的手段的人。
那么,秦可卿的志向究竟是什么,她又为何失败,为何而死呢?
请大家关注我的下一回《秦可卿危机之谜》,谢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