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皆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 科里•帕特森 约瑟夫•格雷尼 罗恩•麦克米兰 艾尔•史威茨勒 著
1、关键对话指的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一种讨论,这种讨论具有三个特点:①高风险;②不同观点;③激烈情绪。
2、当我们面对重要问题保持沉默时,我们的生活便开始上演悲剧了。——马丁•路德•金
3、共享观点是实现协同效应的前提。
4、怒不可遏的话语是最令人后悔的表达。
5、对话的第一原则:从“心”开始,即审视你的内心。
(1)关注你的真正目的:
①发现自己即将陷入沉默或暴力状态时,停止对话,冷静思考你的动机。
②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的行为显示我的动机是什么?”
③明确你的真正目的,问自己:“我想为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做些什么?”
④最后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做?”
(2)学会对比说明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
①你应当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
②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
③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在对话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解决问题,又不会伤害或冒犯对方?
6、注意观察——如何判断对话氛围是否安全?
(1)沉默和言语暴力:
①沉默:
A、掩饰
如:“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棒,真的。我只是有些担心其他人注意不到这些细微变化。要知道,如果观点比较超前,结果反而会遭到大家抵制。”
真正含义:你的想法太疯狂,没人会接受!
B、逃避
如:“说到缩减成本问题,你觉得这样行不?把供应的咖啡冲淡些,复印纸双面使用。”
真正含义:提出微不足道的建议或许可以转移目标,避免讨论员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C、退缩
如:“抱歉,我得接个电话。”
真正含义:这种无聊透顶的会员,我一分钟也不想多待!
②言语暴力:
A、控制
如:“我们试过他们的产品,简直糟糕透顶。全世界没人不知道他们送货不及时,客户服务最差劲。”
真正含义:我并不清楚真正情况,所以用夸张的字眼来吸引你的注意。
B、贴标签
如:“你的想法简直跟山顶洞人差不多,凡是有脑子的人都会选择我的方案。”
真正含义:既然在方案价值方面说不过你,那就对你搞个人攻击。
C、攻击
如:“有胆你再试试那该死的小花招!”
真正含义: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威胁惩罚你。
(2)做个机警的自我监控器:只有密切关注自己的做法以及这些做法造成的影响,你才能在必要的时候改变行动策略。
7、保证安全——如何让对方畅所欲言
(1)暂停对话:当对方出现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情况时,你应当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气氛。
(2)在必要时向对方道歉。
(3)利用对比法消除对方的误解:先说明你不希望如何,然后说明你想要怎样。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认为我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继续讨论问题)“很不幸,就在我准备安排视察工作时,公司副总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当场解决,否则会给公司业务带来巨大影响。这样吧,我看明天能否让她过来视察你们的工作,她要来这里参加剪彩仪式,我看看到时候能否向她展示你们的工作业绩。”
(4)提出共同目的:当和对方目的不一致时,利用四步法营造共同目的:
①积极寻找共同目的
“这样行不通,你的团队主张留在这里工作到完成任务,我的团队想先回家,周末再来加班,我们干吗不想想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
②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
“星期六早上,你们为什么不想来?让我们累个半死,还要担心安全和质量问题。你们为什么那么晚来?”
③开发共同目的
“我不想跟你争个高低,最好能找到让两个团队都感到满意的解决方案。我们以前靠投票或掷硬币做决定,结果失败的一方总是埋怨并憎恶获胜的一方。我更关注的是两个团队对彼此的看法,因此,以后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必须保证不会伤害整个团队的合作关系。”
④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
“我们要找到一种方案,这种方案既不会带来安全和质量问题,又能让你的团队成员周六下午参加同事的婚礼。我的团队成员周六上午有一场比赛,你看这样行吗,星期六上午和下午前半段你们工作,比赛完之后我们就过来工作。这样我们就能……”
8、控制想法——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
(1)世事皆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威廉•莎士比亚
(2)控制想法的技巧:
①行为方式回顾:
A、关注你的行为表现:我是否陷入沉默或暴力应对方式?
B、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导致这种行为的情绪感受是什么?
C、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造成这种情绪出现的想法是什么?
D、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形成这种想法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②注意似是而非的“小聪明”式想法:尤其是受害者想法、大反派想法和无助者想法。
③改变主观臆断:你应当询问自己以下问题:
A、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B、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C、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D、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④对比表达VS试探性陈述
“我知道这样做很难,我不想让你生气,我只想确认我们能充分考虑要面对的每一件事情。”接下来,我会询问能否和她讨论棘手的话题。如果她愿意,我们就继续;如果不愿意,我会向她道歉,然后问她下次什么时候再做交流。
现在,我不会说:“你是在生我的气吗?我做错了什么?”而是说:“我觉得你好像对我有些不满意,是不是我做了什么让你生气的事?”这样一来,她就能敞开心扉和我讨论问题了。
9、陈述观点——如何循循善诱而非独断专行
1)综合陈述法:
(1)分享事实经过。从最少争议、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谈起。
(2)说出你的想法。说明你根据这些事实得出的结论。
(3)征询对方观点。顾虑对方说出他们看到的事实和产生的想法。
(4)做出试探表述。承认这些结论只是你的想法,不要假装是事实。
(5)鼓励做出尝试。创建安全感,鼓励对方说出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
案例分析:
——“亲爱的,今天过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
——“怎么啦?”
——“今天检查信用卡账单时,我发现有一笔48美元的消费,地点是街头的晚安汽车旅馆。”(分享观察到的事实)
——“啊?会不会弄错了?”
——“没错,确实如此。”
——“别担心,哪天有空的时候我去那家旅馆核对以下情况。”
——“我觉得还是今天晚上就弄清楚比较好。”
——“不用了吧,还不到50美元,回头再说吧。”
——“可我担心的不是钱的问题。”
——“那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的是旅馆问题。要知道,我妹妹就是在那家旅馆发现她老公菲尔有婚外情的,她也是发现了一张可疑的旅馆账单。(试探性地提出想法)这件事我不必担心吧?你觉得这个账单会有什么问题吗?”(询问对方观点)
——我不知道,不过你可一定要对我放一百个心。
——我知道不该怀疑你的忠诚,我也不相信你会搞婚外情(对比陈述),不过,如果我们能今晚把问题查清楚的话,我肯定就安心多了。你觉得行吗?(鼓励尝试)
——好吧,我没意见,咱们这就打个电话过去问问清楚。
2)正确表达方式测试:
过于软弱:“这样说可能有点傻,不过……”
过于强硬:“嘿!你怎么敢敲我们的竹杆?”
不卑不亢:“看起来你准备把这个软件据为己有,是这样吗?”
过于软弱:“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跟你提,可是……”
过于强硬:“你什么时候又开始嗑药了?”
不卑不亢:“我注意到你又开始碰那些毒品了,这一次你有什么要解释的吗?”
过于软弱:“这件事也许是我的错,不过……”
过于强硬:“好啊,你连你妈煮的鸡蛋都信不过!”
不卑不亢:“我感觉到你好像不信任我,是这样吗?如果是,我想知道我做错了什么。”
过于软弱:“或许是我在那方面要求得太多,可是……”
过于强硬:“如果你没办法满足我,就早点说!”
不卑不亢:“我想你也不是故意这样的,不过我真的觉得在夫妻问题上咱们互动得不够。”
10、了解动机——如何帮助对方走出沉默或暴力状态
1)说服别人的一个最好方法是用你的耳朵——听听他们在讲什么。——美国前国务卿 迪恩•拉斯克
2)4种有效的倾听技巧:
(1)询问观点。表明你很有兴趣了解对方的看法。
“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直接告诉我。”
“别担心你的想法和我不一致,我很愿意了解你的想法。”
(2)确认感受。通过表示高度理解对方的感受增强安全感。
“真的吗?从你说话的方式来看,好像感觉并不好。”
“你嘴上说没事,可听起来不像没事的样子。”
“你好像对我很生气。”
(3)重新描述。当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你应当重述他们的表达,表明自己不但理解其观点,而且鼓励他们分享内心的想法。
“好吧,你看看我的理解是否正确。你感到紧张是因为我对你的衣着方式表达了看法,这让你感到我太专制太守旧,是这样吗?”
(4)主动引导。如果对方还是退缩迟疑,你应当“先发制人”,对他们的想法或感受做出最符合情况的猜测。
“你们是不是觉得公司这么做就是为了多赚钱?觉得我们毫不关注你们的家庭生活?”
3)在对方分享观点时,应当注意以下3点:
(1)赞同:如果对争吵内容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原来事实只占争吵内容5%-10%的份额,其余都是我们用来反对对方的想法。因此,你必须从双方一致的看法出发。
(2)补充
“你说得没错,此外,我还注意到……”
(3)比较
“我觉得我们的看法有些不同,我来说明一下。”
11、开始行动——如何把关键对话转变成行动和结果
1)决定如何决策:应当考虑关注者、知情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1)命令式:无须参与的决策方式;
(2)顾问式:广泛征集意见,由少数人决定的决策方式;
(3)投票式:以支持率为基础的决策方式;
(4)共识式:人人都必须对最终结果表示同意的决策方式。
2)明确执行细节:你必须明确说明行动人、行动目标和截止时间等要素。明确行动目标,设定检查时间,记录任务细节并按时进行检查。最后,你应当督促人们对其做出的承诺负责。
12、案例分析:
(1)骚扰问题
“我想和你谈谈一些影响我们合作的事情。虽然这个话题很棘手,但是我觉得谈开了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合作伙伴。你觉得怎么样?”(建立共同目的)
“我去你的办公室时,有时候你的眼睛会盯着我的身体一直看;坐在你旁边工作时,有时候你会把手臂搭在我的椅背上。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有意这样做,但这些信号让你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我想和你谈谈。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利用综合陈述法说明观点)
(2)极度敏感的配偶
“我不想危言耸听,只想在问题失控之前加以解决。”(采用对比法)
“吉米的房间乱七八糟,你总是对他讽刺挖苦,说他‘比猪还脏’,然后若无其事地笑笑。”(描述具体行为)
“我觉得这样并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他不明白你的暗示,我担心这样下去他会讨厌你。”(试探性地说出你的想法)
“对这件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鼓励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
(3)破坏信任感
注意不要把失信当做惩罚对方的手段。如果他们在某个方面让你失去信任,不要把这种问题盲目扩大。换句话,抹黑对方只会让你弄巧成拙,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远。
(4)逃避重要问题
你应当使用试探性的语言,分清目的和结果之间的区别。例如:“我相信你的目的不是要……”如果对方一直不愿谈论自己的问题,你可以尝试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每次一有机会就练习这些对话技巧。
(5)愤怒的羔羊
你告诉对方:“去,休息10分钟,冷静完了再回来跟我谈。”这句话会让对方感觉很刺耳。因此,你的正确做法应当是探寻对方产生愤怒的原因,了解其行为动机。
(6)无尽的借口
第一次迟到时,除了解决闹钟问题,你还应当说明其他可能的情况,应当让对方面对的是如何保证不迟到的问题。
“就是说只要有了新闹钟,你就能准时到学校了是吗?好吧,不管用什么办法,你必须保证按时到校。你能保证明天上午8点准时到校吗?”
(7)以下犯上
“我想暂停对工作日程问题的讨论,稍后重新进行。现在我想说的是,你刚才提高嗓门向我喊叫的行为很不尊重人,我很想帮助你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但如果你继续这种态度的话,我想我们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8)文字游戏
不要只关注错误行为本身,因为对方总能找到新的借口。你应当既讨论行为又讨论结果:“你这样叫会伤害妹妹的自尊心,你不但不能这么叫,也不允许用任何侮辱性的字眼伤害她。”
(9)意外连连
任务分配完之后,你必须明确告诉员工只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按时完成任务,二是遇到问题时马上通知你,绝不能搞什么“最后惊喜”。同样,如果员工决定临时要去做另一项工作,也必须马上通知你,不得先斩后奏。
你应当明确工作的程序性规则。如果遇到问题没有及时通知你,对方反而为自己寻找借口,你必须把这种情况视为全新的问题。你可以这样询问对方:“我们说好了有问题马上通知我,可我没接到任何电话,到底是怎么回事?”
(10)各种问题缠身的人
你应当积极寻找最让你生气的问题和最容易解决的问题,选中一个作为突破口,然后,你应当建立共同目的,用一种能引发对方关注的方式展开对话。
“我喜欢和你友好相处的感觉,希望能经常体会这种感觉。现在有几个问题我想和你谈一谈,我觉得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友好,你看可以吗?”
2、当我们面对重要问题保持沉默时,我们的生活便开始上演悲剧了。——马丁•路德•金
3、共享观点是实现协同效应的前提。
4、怒不可遏的话语是最令人后悔的表达。
5、对话的第一原则:从“心”开始,即审视你的内心。
(1)关注你的真正目的:
①发现自己即将陷入沉默或暴力状态时,停止对话,冷静思考你的动机。
②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的行为显示我的动机是什么?”
③明确你的真正目的,问自己:“我想为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做些什么?”
④最后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做?”
(2)学会对比说明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
①你应当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
②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
③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在对话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解决问题,又不会伤害或冒犯对方?
![]() |
6、注意观察——如何判断对话氛围是否安全?
(1)沉默和言语暴力:
①沉默:
A、掩饰
如:“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棒,真的。我只是有些担心其他人注意不到这些细微变化。要知道,如果观点比较超前,结果反而会遭到大家抵制。”
真正含义:你的想法太疯狂,没人会接受!
B、逃避
如:“说到缩减成本问题,你觉得这样行不?把供应的咖啡冲淡些,复印纸双面使用。”
真正含义:提出微不足道的建议或许可以转移目标,避免讨论员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C、退缩
如:“抱歉,我得接个电话。”
真正含义:这种无聊透顶的会员,我一分钟也不想多待!
②言语暴力:
A、控制
如:“我们试过他们的产品,简直糟糕透顶。全世界没人不知道他们送货不及时,客户服务最差劲。”
真正含义:我并不清楚真正情况,所以用夸张的字眼来吸引你的注意。
B、贴标签
如:“你的想法简直跟山顶洞人差不多,凡是有脑子的人都会选择我的方案。”
真正含义:既然在方案价值方面说不过你,那就对你搞个人攻击。
C、攻击
如:“有胆你再试试那该死的小花招!”
真正含义: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威胁惩罚你。
(2)做个机警的自我监控器:只有密切关注自己的做法以及这些做法造成的影响,你才能在必要的时候改变行动策略。
7、保证安全——如何让对方畅所欲言
(1)暂停对话:当对方出现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情况时,你应当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气氛。
(2)在必要时向对方道歉。
(3)利用对比法消除对方的误解:先说明你不希望如何,然后说明你想要怎样。
(否定部分)“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认为我不想向公司副总汇报。”
(肯定部分)“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继续讨论问题)“很不幸,就在我准备安排视察工作时,公司副总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当场解决,否则会给公司业务带来巨大影响。这样吧,我看明天能否让她过来视察你们的工作,她要来这里参加剪彩仪式,我看看到时候能否向她展示你们的工作业绩。”
(4)提出共同目的:当和对方目的不一致时,利用四步法营造共同目的:
①积极寻找共同目的
“这样行不通,你的团队主张留在这里工作到完成任务,我的团队想先回家,周末再来加班,我们干吗不想想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
②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
“星期六早上,你们为什么不想来?让我们累个半死,还要担心安全和质量问题。你们为什么那么晚来?”
③开发共同目的
“我不想跟你争个高低,最好能找到让两个团队都感到满意的解决方案。我们以前靠投票或掷硬币做决定,结果失败的一方总是埋怨并憎恶获胜的一方。我更关注的是两个团队对彼此的看法,因此,以后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必须保证不会伤害整个团队的合作关系。”
④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
“我们要找到一种方案,这种方案既不会带来安全和质量问题,又能让你的团队成员周六下午参加同事的婚礼。我的团队成员周六上午有一场比赛,你看这样行吗,星期六上午和下午前半段你们工作,比赛完之后我们就过来工作。这样我们就能……”
8、控制想法——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
(1)世事皆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威廉•莎士比亚
(2)控制想法的技巧:
①行为方式回顾:
A、关注你的行为表现:我是否陷入沉默或暴力应对方式?
B、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导致这种行为的情绪感受是什么?
C、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造成这种情绪出现的想法是什么?
D、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形成这种想法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②注意似是而非的“小聪明”式想法:尤其是受害者想法、大反派想法和无助者想法。
③改变主观臆断:你应当询问自己以下问题:
A、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B、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C、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D、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④对比表达VS试探性陈述
“我知道这样做很难,我不想让你生气,我只想确认我们能充分考虑要面对的每一件事情。”接下来,我会询问能否和她讨论棘手的话题。如果她愿意,我们就继续;如果不愿意,我会向她道歉,然后问她下次什么时候再做交流。
现在,我不会说:“你是在生我的气吗?我做错了什么?”而是说:“我觉得你好像对我有些不满意,是不是我做了什么让你生气的事?”这样一来,她就能敞开心扉和我讨论问题了。
9、陈述观点——如何循循善诱而非独断专行
1)综合陈述法:
(1)分享事实经过。从最少争议、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谈起。
(2)说出你的想法。说明你根据这些事实得出的结论。
(3)征询对方观点。顾虑对方说出他们看到的事实和产生的想法。
(4)做出试探表述。承认这些结论只是你的想法,不要假装是事实。
(5)鼓励做出尝试。创建安全感,鼓励对方说出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
案例分析:
——“亲爱的,今天过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
——“怎么啦?”
——“今天检查信用卡账单时,我发现有一笔48美元的消费,地点是街头的晚安汽车旅馆。”(分享观察到的事实)
——“啊?会不会弄错了?”
——“没错,确实如此。”
——“别担心,哪天有空的时候我去那家旅馆核对以下情况。”
——“我觉得还是今天晚上就弄清楚比较好。”
——“不用了吧,还不到50美元,回头再说吧。”
——“可我担心的不是钱的问题。”
——“那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的是旅馆问题。要知道,我妹妹就是在那家旅馆发现她老公菲尔有婚外情的,她也是发现了一张可疑的旅馆账单。(试探性地提出想法)这件事我不必担心吧?你觉得这个账单会有什么问题吗?”(询问对方观点)
——我不知道,不过你可一定要对我放一百个心。
——我知道不该怀疑你的忠诚,我也不相信你会搞婚外情(对比陈述),不过,如果我们能今晚把问题查清楚的话,我肯定就安心多了。你觉得行吗?(鼓励尝试)
——好吧,我没意见,咱们这就打个电话过去问问清楚。
2)正确表达方式测试:
过于软弱:“这样说可能有点傻,不过……”
过于强硬:“嘿!你怎么敢敲我们的竹杆?”
不卑不亢:“看起来你准备把这个软件据为己有,是这样吗?”
过于软弱:“我觉得很不好意思跟你提,可是……”
过于强硬:“你什么时候又开始嗑药了?”
不卑不亢:“我注意到你又开始碰那些毒品了,这一次你有什么要解释的吗?”
过于软弱:“这件事也许是我的错,不过……”
过于强硬:“好啊,你连你妈煮的鸡蛋都信不过!”
不卑不亢:“我感觉到你好像不信任我,是这样吗?如果是,我想知道我做错了什么。”
过于软弱:“或许是我在那方面要求得太多,可是……”
过于强硬:“如果你没办法满足我,就早点说!”
不卑不亢:“我想你也不是故意这样的,不过我真的觉得在夫妻问题上咱们互动得不够。”
10、了解动机——如何帮助对方走出沉默或暴力状态
1)说服别人的一个最好方法是用你的耳朵——听听他们在讲什么。——美国前国务卿 迪恩•拉斯克
2)4种有效的倾听技巧:
(1)询问观点。表明你很有兴趣了解对方的看法。
“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直接告诉我。”
“别担心你的想法和我不一致,我很愿意了解你的想法。”
(2)确认感受。通过表示高度理解对方的感受增强安全感。
“真的吗?从你说话的方式来看,好像感觉并不好。”
“你嘴上说没事,可听起来不像没事的样子。”
“你好像对我很生气。”
(3)重新描述。当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你应当重述他们的表达,表明自己不但理解其观点,而且鼓励他们分享内心的想法。
“好吧,你看看我的理解是否正确。你感到紧张是因为我对你的衣着方式表达了看法,这让你感到我太专制太守旧,是这样吗?”
(4)主动引导。如果对方还是退缩迟疑,你应当“先发制人”,对他们的想法或感受做出最符合情况的猜测。
“你们是不是觉得公司这么做就是为了多赚钱?觉得我们毫不关注你们的家庭生活?”
3)在对方分享观点时,应当注意以下3点:
(1)赞同:如果对争吵内容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原来事实只占争吵内容5%-10%的份额,其余都是我们用来反对对方的想法。因此,你必须从双方一致的看法出发。
(2)补充
“你说得没错,此外,我还注意到……”
(3)比较
“我觉得我们的看法有些不同,我来说明一下。”
11、开始行动——如何把关键对话转变成行动和结果
1)决定如何决策:应当考虑关注者、知情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1)命令式:无须参与的决策方式;
(2)顾问式:广泛征集意见,由少数人决定的决策方式;
(3)投票式:以支持率为基础的决策方式;
(4)共识式:人人都必须对最终结果表示同意的决策方式。
2)明确执行细节:你必须明确说明行动人、行动目标和截止时间等要素。明确行动目标,设定检查时间,记录任务细节并按时进行检查。最后,你应当督促人们对其做出的承诺负责。
12、案例分析:
(1)骚扰问题
“我想和你谈谈一些影响我们合作的事情。虽然这个话题很棘手,但是我觉得谈开了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合作伙伴。你觉得怎么样?”(建立共同目的)
“我去你的办公室时,有时候你的眼睛会盯着我的身体一直看;坐在你旁边工作时,有时候你会把手臂搭在我的椅背上。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有意这样做,但这些信号让你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我想和你谈谈。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利用综合陈述法说明观点)
(2)极度敏感的配偶
“我不想危言耸听,只想在问题失控之前加以解决。”(采用对比法)
“吉米的房间乱七八糟,你总是对他讽刺挖苦,说他‘比猪还脏’,然后若无其事地笑笑。”(描述具体行为)
“我觉得这样并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他不明白你的暗示,我担心这样下去他会讨厌你。”(试探性地说出你的想法)
“对这件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鼓励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
(3)破坏信任感
注意不要把失信当做惩罚对方的手段。如果他们在某个方面让你失去信任,不要把这种问题盲目扩大。换句话,抹黑对方只会让你弄巧成拙,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远。
(4)逃避重要问题
你应当使用试探性的语言,分清目的和结果之间的区别。例如:“我相信你的目的不是要……”如果对方一直不愿谈论自己的问题,你可以尝试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每次一有机会就练习这些对话技巧。
(5)愤怒的羔羊
你告诉对方:“去,休息10分钟,冷静完了再回来跟我谈。”这句话会让对方感觉很刺耳。因此,你的正确做法应当是探寻对方产生愤怒的原因,了解其行为动机。
(6)无尽的借口
第一次迟到时,除了解决闹钟问题,你还应当说明其他可能的情况,应当让对方面对的是如何保证不迟到的问题。
“就是说只要有了新闹钟,你就能准时到学校了是吗?好吧,不管用什么办法,你必须保证按时到校。你能保证明天上午8点准时到校吗?”
(7)以下犯上
“我想暂停对工作日程问题的讨论,稍后重新进行。现在我想说的是,你刚才提高嗓门向我喊叫的行为很不尊重人,我很想帮助你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但如果你继续这种态度的话,我想我们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8)文字游戏
不要只关注错误行为本身,因为对方总能找到新的借口。你应当既讨论行为又讨论结果:“你这样叫会伤害妹妹的自尊心,你不但不能这么叫,也不允许用任何侮辱性的字眼伤害她。”
(9)意外连连
任务分配完之后,你必须明确告诉员工只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按时完成任务,二是遇到问题时马上通知你,绝不能搞什么“最后惊喜”。同样,如果员工决定临时要去做另一项工作,也必须马上通知你,不得先斩后奏。
你应当明确工作的程序性规则。如果遇到问题没有及时通知你,对方反而为自己寻找借口,你必须把这种情况视为全新的问题。你可以这样询问对方:“我们说好了有问题马上通知我,可我没接到任何电话,到底是怎么回事?”
(10)各种问题缠身的人
你应当积极寻找最让你生气的问题和最容易解决的问题,选中一个作为突破口,然后,你应当建立共同目的,用一种能引发对方关注的方式展开对话。
“我喜欢和你友好相处的感觉,希望能经常体会这种感觉。现在有几个问题我想和你谈一谈,我觉得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友好,你看可以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