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湘江里的烟花印象
有时候,我望着橘子洲的烟花,觉得她就像一个出卖色相的不幸女子,对于衣衫褴褛的“下等人”是看不上的。
——题记
我有个习惯,每次黄昏之后乘车回住处,必在一桥下车,独自一人沿着湘江风光带走回南门口。途径杜甫江阁,看幸福的人们,晚会后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倒也心情舒畅。相比安静的写字楼和喧闹的卖场,这里有城市里难得的人情味。
在烟花绽放的夜晚,这里上演城市世俗生活的长卷,满满的一街,不啻是《清明上河图》的另一重印象。可惜我并无张择端的神来之笔,可贪婪地将之尽收画中,所以只能一次又一次路过。
烟花未燃起时,人们已早早到来,各就各位。这里有各式玩意,聊以消除他们的急不可耐。
有在米粒大小白石上刻字的少年,有招揽客人玩气球打靶的大妈,有成竹在胸摆弄棋谱死局的大叔,有怀抱鲜花寻觅情侣的少女,有白色荧屏前经营老式卡拉OK的中年老板,更不消说各色地摊美食。
而在其间穿梭来往的,也是各样组合。
年轻夫妇正将骑在爸爸脖子上的幼子放下来,任他跑到靶场的玩具前;身形紧密的情侣,在刻字少年的摊前问,可否刻上“百年好合”;三五中学生正在亭前人聚处轮番街舞秀,这里是再好不过的练习室;当然,最少不了的,是广场上翩翩起舞的大娘们。
那些流连中的人们,他们的幸福,仿佛就是我的幸福。但我更在意,那些也许有着跟我一样出身的小商贩。他们在这个大学生都难以感到幸福的城市,凭着一技之长,经营着自己的未来,这未来或许就是余生。没有他们,这幅长卷也就少了许多声音和生气。
在这样的热闹里走过,我每每想起来一个在我生命中一闪而过的小人物。那是在我大二的时候,去复临舍上课的路上,偶然看见两位女同学正弯腰围着一位小哥。小哥与我年龄相仿,学得一手好编织。只见他刀环手绕,一只蚱蜢很快就已成形,两位同学便高高兴兴地走了。
我留下来,要了一朵玫瑰,他依旧蹲在那里,专注而娴熟地工作,满足顾客的所有要求。我实则是想跟他攀谈几句,问他从哪里来,到过哪些地方,手艺跟谁学的。小哥故乡早已忘却,只记得是在北方,陕西或者河南,多年来孤身一人,南北东西的大城市都留有他谋生的足迹。
彼时我在学校杂志社做编辑,有限的训练使我很容易被他吸引。出于专业习惯,我感觉到他的保留,刻意不过快问及他的身世,但我实在想在我的记录画板上勾勒出他已有的全部人生的轮廓。因为要上课,只能匆匆离去,离开时特别叮嘱,下课回来继续跟他聊。归来时,人却已经消失在长长地麓山南路,一起消失的还有一篇学生时代的稿子。
在时过境迁的今夜,晚十点,我在雨中经过杜甫江阁,不由得又想起这位音容模糊的小哥。
微雨不歇,马路雨洗,霓虹中汽车往来奔驰,车灯在潮湿的路面上照亮稀疏的行人倒影。商贩们并无生意,只余三家仗着江边大树的庇护坚守至晚。背景布隔着灯光,我看见打靶场老板弯下腰去收拾气球的身影,酷似一幕皮影戏。在老式卡拉ok的音响前,竟还有女孩趁着无人作伴高唱。
让我格外难过的是,在另一家气球靶场前,遇到一家三口正在出示手机上的照片,逢人便打听上午走失的老爷爷,我正叮嘱他们找媒体跟踪,就看见隐在逆光里的政法频道的摄像机。老爷爷患有老年痴呆,在南门口丢失,希望他只是忘记回家的路,撑过这一晚的雨,在次日天明的街头遇到好心人。
想来真是老天捉弄,这篇文章久已斟酌迟未下笔,偏偏在略觉繁忙的今夜,安排一场雨来发酵我的思绪,又制造一出老人走失的忧心剧情来凸显街头的悲欢。
与这悲欢相对的,是马路对面咫尺相对的华远华中心,仿佛注定是城市和时代的巨人,与伟人歌罢的橘子洲雄踞而对,于万千城市高楼中卓尔不群。是以它的广告语无不以伟大和高拔自况,然而他太高太伟岸,伟岸到只适合装下城市另一极的无上繁华,至于眼皮底下的末流小民,则视若未见。
我难过,甚至还有些愤懑。分明这时候,又想起早已散场每每引得万人空巷的江心烟花。有时候,在比肩接踵的杜甫江阁,我望着橘子洲的烟花,觉得她就像一个出卖色相的不幸女子,对于衣衫褴褛的“下等人是看不上的。
今夜,烟花是没有的,有的只是悲凉的雨和风,连从更远处的河西高楼上铺过江来的一道灯光,都不免随夜风在江面泛着丝丝冷意。我踌躇,在这样冰冷的雨夜,任劳任怨的商贩们正在哪里蜗居;而在即将到来的梅雨时节,他们又将向何处兜售廉价的服务。
水面的光线,让我想起俞平伯先生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愈先生毕竟一代大儒,自去桨声里晕荡怀古的遐思,自去灯影里摇曳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不知也曾在红楼梦醒时,念及奉养世人的船夫和妓女?
也想起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和沈先生笔下的翠翠,无独有偶,这两位大师都曾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大概在中国,关注小人物的笔触格外珍贵。
时光未老,人已依稀;湘江流长,故事不休!
来否 出品 | 微信公众号: lifun_lifestyle 来否掌柜私人微信:laifouzhanggui
来吧,寻找生活新疆界!
文化&生活
来否 | 微雨湘江里的烟花印象
——题记
我有个习惯,每次黄昏之后乘车回住处,必在一桥下车,独自一人沿着湘江风光带走回南门口。途径杜甫江阁,看幸福的人们,晚会后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倒也心情舒畅。相比安静的写字楼和喧闹的卖场,这里有城市里难得的人情味。
![]() |
在烟花绽放的夜晚,这里上演城市世俗生活的长卷,满满的一街,不啻是《清明上河图》的另一重印象。可惜我并无张择端的神来之笔,可贪婪地将之尽收画中,所以只能一次又一次路过。
烟花未燃起时,人们已早早到来,各就各位。这里有各式玩意,聊以消除他们的急不可耐。
有在米粒大小白石上刻字的少年,有招揽客人玩气球打靶的大妈,有成竹在胸摆弄棋谱死局的大叔,有怀抱鲜花寻觅情侣的少女,有白色荧屏前经营老式卡拉OK的中年老板,更不消说各色地摊美食。
而在其间穿梭来往的,也是各样组合。
年轻夫妇正将骑在爸爸脖子上的幼子放下来,任他跑到靶场的玩具前;身形紧密的情侣,在刻字少年的摊前问,可否刻上“百年好合”;三五中学生正在亭前人聚处轮番街舞秀,这里是再好不过的练习室;当然,最少不了的,是广场上翩翩起舞的大娘们。
![]() |
那些流连中的人们,他们的幸福,仿佛就是我的幸福。但我更在意,那些也许有着跟我一样出身的小商贩。他们在这个大学生都难以感到幸福的城市,凭着一技之长,经营着自己的未来,这未来或许就是余生。没有他们,这幅长卷也就少了许多声音和生气。
在这样的热闹里走过,我每每想起来一个在我生命中一闪而过的小人物。那是在我大二的时候,去复临舍上课的路上,偶然看见两位女同学正弯腰围着一位小哥。小哥与我年龄相仿,学得一手好编织。只见他刀环手绕,一只蚱蜢很快就已成形,两位同学便高高兴兴地走了。
我留下来,要了一朵玫瑰,他依旧蹲在那里,专注而娴熟地工作,满足顾客的所有要求。我实则是想跟他攀谈几句,问他从哪里来,到过哪些地方,手艺跟谁学的。小哥故乡早已忘却,只记得是在北方,陕西或者河南,多年来孤身一人,南北东西的大城市都留有他谋生的足迹。
![]() |
彼时我在学校杂志社做编辑,有限的训练使我很容易被他吸引。出于专业习惯,我感觉到他的保留,刻意不过快问及他的身世,但我实在想在我的记录画板上勾勒出他已有的全部人生的轮廓。因为要上课,只能匆匆离去,离开时特别叮嘱,下课回来继续跟他聊。归来时,人却已经消失在长长地麓山南路,一起消失的还有一篇学生时代的稿子。
在时过境迁的今夜,晚十点,我在雨中经过杜甫江阁,不由得又想起这位音容模糊的小哥。
微雨不歇,马路雨洗,霓虹中汽车往来奔驰,车灯在潮湿的路面上照亮稀疏的行人倒影。商贩们并无生意,只余三家仗着江边大树的庇护坚守至晚。背景布隔着灯光,我看见打靶场老板弯下腰去收拾气球的身影,酷似一幕皮影戏。在老式卡拉ok的音响前,竟还有女孩趁着无人作伴高唱。
让我格外难过的是,在另一家气球靶场前,遇到一家三口正在出示手机上的照片,逢人便打听上午走失的老爷爷,我正叮嘱他们找媒体跟踪,就看见隐在逆光里的政法频道的摄像机。老爷爷患有老年痴呆,在南门口丢失,希望他只是忘记回家的路,撑过这一晚的雨,在次日天明的街头遇到好心人。
想来真是老天捉弄,这篇文章久已斟酌迟未下笔,偏偏在略觉繁忙的今夜,安排一场雨来发酵我的思绪,又制造一出老人走失的忧心剧情来凸显街头的悲欢。
与这悲欢相对的,是马路对面咫尺相对的华远华中心,仿佛注定是城市和时代的巨人,与伟人歌罢的橘子洲雄踞而对,于万千城市高楼中卓尔不群。是以它的广告语无不以伟大和高拔自况,然而他太高太伟岸,伟岸到只适合装下城市另一极的无上繁华,至于眼皮底下的末流小民,则视若未见。
我难过,甚至还有些愤懑。分明这时候,又想起早已散场每每引得万人空巷的江心烟花。有时候,在比肩接踵的杜甫江阁,我望着橘子洲的烟花,觉得她就像一个出卖色相的不幸女子,对于衣衫褴褛的“下等人是看不上的。
![]() |
今夜,烟花是没有的,有的只是悲凉的雨和风,连从更远处的河西高楼上铺过江来的一道灯光,都不免随夜风在江面泛着丝丝冷意。我踌躇,在这样冰冷的雨夜,任劳任怨的商贩们正在哪里蜗居;而在即将到来的梅雨时节,他们又将向何处兜售廉价的服务。
水面的光线,让我想起俞平伯先生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愈先生毕竟一代大儒,自去桨声里晕荡怀古的遐思,自去灯影里摇曳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不知也曾在红楼梦醒时,念及奉养世人的船夫和妓女?
也想起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和沈先生笔下的翠翠,无独有偶,这两位大师都曾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大概在中国,关注小人物的笔触格外珍贵。
时光未老,人已依稀;湘江流长,故事不休!
来否 出品 | 微信公众号: lifun_lifestyle 来否掌柜私人微信:laifouzhanggui
来吧,寻找生活新疆界!
文化&生活
![]() |
来否 | 微雨湘江里的烟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