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 |
楼下的夫妻又在吵架啦。
妻子声音洪亮,语速极快,沾泥带水,故而只觉得耳中乱响,听不清楚什么。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说,大抵还是丈夫在她做饭做家务的时候没有帮忙,或者帮了忙但是却又没有达到她的要求。丈夫的声音小了很多,夹杂在妻子的声音中间,到显得寂静不少。但即便是不得不忍受着妻子的吵闹,小孩的哭啼,他好像也并没觉得因此而要多做一点儿事情,所以,争吵时时发生。
这声音实在是吵得人有些心烦意乱。
记得有一个周末晚上,已经半夜两三点了,早早沉入梦乡的我们,竟被生生吵醒了……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半夜的惊雷之下我们的浑然不觉,睡得照样香甜,却捱不过这两人吵架的声响。
每当碰到这样的夫妻的时候,我都实在是不明白他们是怎么会结婚的。就我有限的观察来说,每个人,无论男女,结婚的时候大概都是喜气洋洋,互亲互爱的。即便是不是自由恋爱而是因为相亲,那也必定是要看对上眼了才会走在一起,很难想象一开始就吵成这样的两个人还会选择做夫妻,那应当是少之又少了吧。
看看新婚的小夫妻,甜蜜的居多,再看看已经结婚了十年,二十年的夫妻,倒是像这种吵吵的更多一些。有时不免疑惑,那些甜蜜的小夫妻去哪里啦?这些吵吵的夫妻是从哪里来的?感觉好难把她们对应在一起,但又不得不承认,很大程度上,她们就是那同一对人。
当故事开始的时候,往往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等故事将要结束的时候,就变成了“都怪当初我瞎了眼,才娶了/嫁给你这样的人!”真是天下最经常上演的反转剧啊!
有时候想,会不会是因为在以前,人们自由恋爱的少,大多都是说合的,所以难免在婚后发现般配的大概只有父母的眼光,而非两个人自己的心,因为观点的不合而争吵,也就不足为奇了。但看到随着时代进步,自由选择自己伴侣的人越来越多,离婚率却也越来越高的现状,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诚然,离婚率的高下不一定就百分百说明了现在的人对婚姻不满意的多于以前的人,毕竟我们还要考虑到以前的人即使不满意,也不大会去选择离婚,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氛围,对离婚这件事情还是很排斥的。
所以也许纵向比较我们不能直接说明人们是更满意了还是更不满意了。但单单就离婚率这个数字来说,还是很能说明一些问题的。连续十年递增,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重视家庭重视人情关系的国家来说,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信号了。
不过,还有碰到一个好玩的说法,说是因为以前人们的平均寿命短,大概只有三四十岁吧,而现代人的平均寿命都已经达到了七八十岁,几乎比以前的人多了一倍,所以要现在的人再一生只爱一个人,时间太长了些,有违天性。
不知道其他人看了感觉怎么样,我只觉得好笑。
首先,就算在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古代,一生只爱一个人的这种情感婚姻也是少之又少,即便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归有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苏轼,记录夫妻二人“闺房记趣”的沈三白,也都并没有做到和诗歌相称的专情。对妻子的情也真,又喜欢了别人也是真。
从古到今,人的这种天性就没变过。别说七八十年太长了,三四十年也是够长了。按照科学研究所表明的那样,实际爱情的保鲜期也不过三四个月,过了那三四个月,激情变会褪去。所以三四十年也好,七八十年也好,如果真的说起来都是太长了。
但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有生之年频频更换伴侣,不是所有的人的中年都是充满了纷争呢?
因为我们的婚姻中除了如漆似胶的爱情,还应该有彼此认可的友情,互相体谅的亲情,以及对自身责任的勇于承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