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那些不期而遇——台南十鼓文化村
说起旧式工厂,鼻头仿佛已经闻到天然酿造的浓浓的酱油味,小的时候,爸爸去酿造厂里做一些泥水修补的工作,我跟着去,他专注地抹着地坪,我则好奇地看着外面一个个排列整齐又圆又大的瓦缸,浓烈的酱油味散发在空气里,天然又醇厚。
小的时候,最喜欢去大舅家玩,大舅妈当时是纺织厂的工人,单位分的房子就在市中心最核心的地段。有时,大舅妈会带我和表姐去工厂职工澡堂洗澡,在当时没有热水器的年代,工厂的职工澡堂简直就是天堂,锅炉提供24小时热水,有淋浴管,每一个人可以独享一个水管尽情地洗个够。大舅妈在纺线车间工作,还依稀记得一排排纺线机,细细的纱线在机器的带动下被有序地缠绕在线轱辘上,机器前坐着穿着制服,戴着口罩和帽子的工人,显得神秘又庄重。
二爷爷家在省城的一个大型军工厂里,小学的时候跟着奶奶坐了快一天的火车到省城,记得从工厂大门,要先经过一条长长的绿荫小路,路边开着各式热闹的店面,再绕过一栋栋大型厂房,要走好久好久才到职工宿舍区。也许正是这些小时候的记忆,让我对以前的工厂总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而这些工厂现在都已经不在了,变身为一栋栋林立又压抑的住宅楼盘。
在台南的3天旅行,出发前列在观光目录下的当然是整个台湾历史中都举足轻重的赤崁楼和安平古堡,最高学府孔庙以及神奇的安平树屋。行程排得轻松,虽然在咖啡馆消磨了很多时间,但最后半天还是完全空闲下来,临时在tripadvisor上搜索,观光排名第一的居然是一个叫十鼓文化村的地方。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叫着文化村的地方到底主打什么类型的观光,但还是坐着从台南到保安的区间火车去了,因为毕竟只有7分钟的路程。下了火车便可以看到高高的十鼓烟囱耸立在云端。门票全价400台币,是我们在台湾所有景点里最贵的,因为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00,园区内的表演结束了,所以售票员卖给我们只需200台币的普通观光票。走进园区,沿着主路一路向前,除了一些植被,几间房子和路边的一个水池,并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景点的地方。当时真的是本着门票这么贵怎样也应该坚持走完的心态一路往前,直到看到后面的几间旧式仓库,才稍微提起一点兴趣。仓库边上有一片绿地,绿地上安放着几个大型的金属齿轮,因为好奇走上齿轮才发现旁边居然还有步道,沿着天空步道绕行进到一个巨大铁罐,内部被打造成一个文史馆,步道连接了三个这样的铁罐,第二个是一个供小孩游玩的游戏室,直到走进第三个罐子,如同走进了迷幻星空,头顶的蓝色LED灯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制作成12星座,低头往下看,下部的空间被打造成一个咖啡馆,沿着楼梯向上可以一直到罐顶,视野开阔,坐在上面吹着徐徐晚风,一下子觉得值回了票价。铁罐对面看起来像是一个旧式厂房,怀揣着对旧厂房的特殊情感,一路沿着空中步道绕过挂满祈福牌子的大榕树,真的可以进到厂房。原来这里以前是仁德糖厂,诺大的厂房完全保留最初的模样,各种大型设备,工人的换衣间,休息凳,安全帽,大铁扇,写着产量的任务板,安全标语等等。沿着观光步道可以一直下到工厂内部, 电视机发出低沉的声音播放着糖厂 工作流程,傍晚3层高的厂房里只有我一个人,下到内部昏暗的厂房内部让人有些害怕,但是好奇心又驱使我不断往前,就这么一个人进入到这个巨大的厂房里,仿佛穿越到了几十年前,回到旧时光,看到当时热情高涨的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这些巨型设备,一罐罐蜜糖被生产出来,也许他们偶尔用指头接一块正在流淌的糖浆,伸进嘴里,蜜糖一般甜到心里,工作的疲惫因此也一扫而空。
走出工厂,太阳已经正在落下山头,赶紧换爸爸进去参观,此时小妞躺在自己地推车里熟睡,台南火辣的太阳此时变为温暖地余晖洒在她身上,坐在糖厂仓库边的木板上,几丝凉风吹来,这里无疑成为我们最为惊喜又最难忘的一次行程。
回家之后,又专程上网查了十鼓文化村的介绍,这里原是仁德糖厂,建于1909年,闲置很多年后,2005年由十鼓接手,保留糖厂原有厂区的同时,重新规划当时日据时代所建造的旧仓库,打造了集鼓博馆,击鼓体验教室,十鼓蔬苑,剧场,十鼓祈福馆等主题设施。夜晚灯光打造下的园区更是漂亮。
官网:http://www.tendrum-cultrue.com.tw
不同角度的十鼓烟囱
园区景致
蜜糖罐和糖厂
小的时候,最喜欢去大舅家玩,大舅妈当时是纺织厂的工人,单位分的房子就在市中心最核心的地段。有时,大舅妈会带我和表姐去工厂职工澡堂洗澡,在当时没有热水器的年代,工厂的职工澡堂简直就是天堂,锅炉提供24小时热水,有淋浴管,每一个人可以独享一个水管尽情地洗个够。大舅妈在纺线车间工作,还依稀记得一排排纺线机,细细的纱线在机器的带动下被有序地缠绕在线轱辘上,机器前坐着穿着制服,戴着口罩和帽子的工人,显得神秘又庄重。
二爷爷家在省城的一个大型军工厂里,小学的时候跟着奶奶坐了快一天的火车到省城,记得从工厂大门,要先经过一条长长的绿荫小路,路边开着各式热闹的店面,再绕过一栋栋大型厂房,要走好久好久才到职工宿舍区。也许正是这些小时候的记忆,让我对以前的工厂总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而这些工厂现在都已经不在了,变身为一栋栋林立又压抑的住宅楼盘。
在台南的3天旅行,出发前列在观光目录下的当然是整个台湾历史中都举足轻重的赤崁楼和安平古堡,最高学府孔庙以及神奇的安平树屋。行程排得轻松,虽然在咖啡馆消磨了很多时间,但最后半天还是完全空闲下来,临时在tripadvisor上搜索,观光排名第一的居然是一个叫十鼓文化村的地方。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叫着文化村的地方到底主打什么类型的观光,但还是坐着从台南到保安的区间火车去了,因为毕竟只有7分钟的路程。下了火车便可以看到高高的十鼓烟囱耸立在云端。门票全价400台币,是我们在台湾所有景点里最贵的,因为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00,园区内的表演结束了,所以售票员卖给我们只需200台币的普通观光票。走进园区,沿着主路一路向前,除了一些植被,几间房子和路边的一个水池,并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景点的地方。当时真的是本着门票这么贵怎样也应该坚持走完的心态一路往前,直到看到后面的几间旧式仓库,才稍微提起一点兴趣。仓库边上有一片绿地,绿地上安放着几个大型的金属齿轮,因为好奇走上齿轮才发现旁边居然还有步道,沿着天空步道绕行进到一个巨大铁罐,内部被打造成一个文史馆,步道连接了三个这样的铁罐,第二个是一个供小孩游玩的游戏室,直到走进第三个罐子,如同走进了迷幻星空,头顶的蓝色LED灯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制作成12星座,低头往下看,下部的空间被打造成一个咖啡馆,沿着楼梯向上可以一直到罐顶,视野开阔,坐在上面吹着徐徐晚风,一下子觉得值回了票价。铁罐对面看起来像是一个旧式厂房,怀揣着对旧厂房的特殊情感,一路沿着空中步道绕过挂满祈福牌子的大榕树,真的可以进到厂房。原来这里以前是仁德糖厂,诺大的厂房完全保留最初的模样,各种大型设备,工人的换衣间,休息凳,安全帽,大铁扇,写着产量的任务板,安全标语等等。沿着观光步道可以一直下到工厂内部, 电视机发出低沉的声音播放着糖厂 工作流程,傍晚3层高的厂房里只有我一个人,下到内部昏暗的厂房内部让人有些害怕,但是好奇心又驱使我不断往前,就这么一个人进入到这个巨大的厂房里,仿佛穿越到了几十年前,回到旧时光,看到当时热情高涨的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这些巨型设备,一罐罐蜜糖被生产出来,也许他们偶尔用指头接一块正在流淌的糖浆,伸进嘴里,蜜糖一般甜到心里,工作的疲惫因此也一扫而空。
走出工厂,太阳已经正在落下山头,赶紧换爸爸进去参观,此时小妞躺在自己地推车里熟睡,台南火辣的太阳此时变为温暖地余晖洒在她身上,坐在糖厂仓库边的木板上,几丝凉风吹来,这里无疑成为我们最为惊喜又最难忘的一次行程。
回家之后,又专程上网查了十鼓文化村的介绍,这里原是仁德糖厂,建于1909年,闲置很多年后,2005年由十鼓接手,保留糖厂原有厂区的同时,重新规划当时日据时代所建造的旧仓库,打造了集鼓博馆,击鼓体验教室,十鼓蔬苑,剧场,十鼓祈福馆等主题设施。夜晚灯光打造下的园区更是漂亮。
官网:http://www.tendrum-cultrue.com.tw
不同角度的十鼓烟囱
![]() |
![]() |
![]() |
![]() |
园区景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蜜糖罐和糖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