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Dominic Savio 小传
今天(5月6日)是圣人的瞻礼,所以把小传贴过来。转自香港教区官方。
早年生活
家庭生活
一八四二年四月二日,道明生于杜林基爱里的里瓦(Riva),是家里十兄弟姊妹的长子。他父亲是铁匠嘉禄沙维豪(Charles Savio),母亲是裁缝彼济大亚加特(Brigitte Agagliate)。他出生后八小时便领洗,取名道明若瑟。虽然家境清贫,但他自小整洁有礼。他的老师常说,道明即使身处贵族家中也不会失礼。道明两岁时,举家迁往莫里亚多(Morialdo),即鲍思高神父的故乡碧基附近。
虔诚的好孩子
道明自幼便明白,青年最大的美德就是洁德,因此他常祈求说:「我宁死也不愿犯有违洁德的罪。」他很快便学会自制,懂得控制双目,只看他愿意看的事物。有人问他为何进了城也不到处张望,他答说:「我的眼睛只看圣母。」
道明天性善良,热心虔敬。他四岁时,便懂得自动自觉做早晚祷、饭前祈祷和诵念三钟经。他母亲说,有时他会退到房子一角祈祷。一天,道明注意到有个亲戚还未祈祷便坐到餐桌旁,于是说:「爸爸,我们还未求天主降福我们的饭菜呢。」然后他便划十字圣号,朗声祈祷。
这个少年不会为父母带来麻烦,谨遵父母所有吩咐,而且懂得他们的心意。本堂神父谈到五岁的道明时,作证说:「他神色平安,举止虔敬,获得许多人爱戴。他认得往圣堂的路后,有时圣堂还没开门,已在那里跪在阶梯上祈祷,直至圣堂开门,风雨不改。他五岁已懂得辅弥撒。主祭常把经书放在祭台旁边,让这个孩子能把经书拿到另一端。」
有一次,道明的同学邀他一同游泳,他答应了。可是,他发现他们行为不端,完全无视教会有关端庄的规范,因此痛心哭泣起来,决定以后不与他们为伍。数天后,他们再怂恿他,但他坚决拒绝,亦明白需要谨慎结交朋友。他与勤奋、有礼和尊重师长的同学来往,而避开无心向学、无礼、口出恶言、懒惰或轻率的人。他待人和善,富有幽默感,总是名列前茅。一八五二年六月,他入读亚底斯新堡(Castelnouovo d’Asti)的学校。他的老师亚历山大亚罗拉(Fr. Alessandro Allora)作证说,道明履行「基督徒学生的应尽的最小本分」,在班中「总是表现出众」。
初领圣体
虽然初领圣体的年龄一般为十一岁或十二岁,但道明神修成熟,且热切渴望领圣体,因此获准在七岁初领圣体。他以祈祷和阅读圣书作好准备,并在初领圣体时作出以下决志:
1. 我要勤办告解,并按告解神师的指引勤领圣体。
2. 我要谨守瞻礼主日。
3. 我要视耶稣和圣母为朋友。
4. 我宁死不犯罪。
课室里的圣人
每位圣人总有专长,而道明的专长表现在课室。鲍思高神父希望他成为圣善的学生,但他却想到圣堂长时间祈祷,甚至禁食。鲍思高神父总是答复他说:「不行,你是学生啊!应活得像个学生:为天主努力做好功课,专心上课,即使天气炎热使你懒散,也要迫自己读书。」道明订下目标: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当神父,且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其次,他也要努力做好功课。他的神师鲍思高神父也请他协助友伴,在他们当中作使徒。
一八五三年至一八五四年的冬季,每个学生须带一块木材回校,用作燃点火炉。一天,有两个顽劣的青年不仅带来木材,还把雪块丢进火炉。老师古利罗神父(Fr. Cugliero)后来看见有人在火炉丢进雪块,气得发疯,要找出原凶。两个顽童竟诬告无辜的道明沙维豪。神父气昏了头,大声喝骂他,还要他跪在冰冷的地板上。沙维豪耐心忍受一切,犹如自己确是犯事者。有人路见不平,向老师告发真正的原凶。神父很难过,问沙维豪为何不作辩解,沙维豪单纯地回答说:「救主也曾遭受不公平的诬蔑,但他没有反抗。」老师很感动,其后往见鲍思高神父,与他谈起沙维豪,认为他聪敏和虔敬过人,应特别栽培他。老师还说,他教学二十年,从没有遇过这样的学生。「这里或许有很多像他那麼杰出的青年,但论到才德,恐怕没有一个比他出众。你会发现,他就像另一位圣类斯呢。」
他六岁时常到祖卡神父(Fr. Zucca)那里上课。他勤奋读书,进步神速。如果有人要与他争吵,或有同学怂恿他参加恶作剧,他都会避开他们。
他父母不大愿意让他转读位于两里外城市学校,怕他虚弱的身体支持不了。然而,他热衷学习,愿意冒着寒风暴雨、烈日当空,徒步往返学校,没有半句怨言,从不缺课。有人在下午二时正看见这个小孩在烈日下独自回校,便问他说:「这样独自上路,你不怕吗?」他答说:「我不是独行,因为护守天神总是陪伴我。」「天气这麼热,每天这样往返四次,难道你不累吗?」「主人的工资丰厚,为他工作,一点也不累。」这位男士后来对朋友说:「年仅十岁的男孩如此深思熟虑,将来他不论从事甚麼事业,必有所成。」
举家迁往蒙多尼奥
一八五二年底至一八五三年初,道明举家迁至蒙多尼奥(Mondonio)。道明在一八五二年至一八五四年期间就读若瑟古利罗神父(Giuseppe Cugliero)的学校。该校一位师长写道:「他年纪尚轻,但成熟精明,不下于比他年长的人。他热衷学习,赢得我的疼爱。他善于与人相处,受其他青年欢迎。」
初遇鲍思高神父
一八五四年十月二日,父亲把十二岁的沙维豪带到碧基。当时,鲍思高神父正带领青年到那里郊遊。他们在碧基房子前面的操场上攀谈起来。「我是道明沙维豪。」这个青年说:「我的老师古利罗神父曾向你提起我。我们来自蒙多尼奥。」鲍思高神父得知他的家庭背景和学业进度后说:「我们已非常瞭解对方了。」他们彼此信任。鲍思高神父为测试他的学习能力,给他一天时间背诵《公教读物》一篇文章,但沙维豪在八分钟后回来,不仅背诵如流,还明白文章的意义。
上主的华衣
鲍思高神父正想找道明的父亲时,道明问道:「你对我印象如何?你会带我到杜林读书吗?」「我认为你具备优良的素质。」「甚麼优良素质?」鲍思高神父答说:「你可成为上主的华衣。」「那麼我是衣料,你就是裁缝。请带我离开,用我给上主缝制华衣。」鲍思高神父写道:「我在这孩子身上,看见一个完全献给圣神的灵魂。我看见他年纪小小,便充满上主的恩宠,真是非常感动。」
鲍思高神父愿意带他到杜林。道明很高兴到青年中心接受培育「当神父」,「这样我更容易拯救我的灵魂和服务别人。」沙维豪亲吻鲍思高神父的手,说:「我以后也要听话受教,让你没有对我不满的理由。」鲍思高神父说:「我怕你身体孱弱,妨碍你学习。」「神父,别担忧。天主一直赐我健康和力量,他不会弃我不顾的。」「你学成后,有甚麼打算?」「如果天主赐我恩宠,我希望成为神父。」鲍思高神父对他说:「我会带你到杜林。从今以后,你也是我的儿子。」
II. 鲍思高神父的青年中心
一八五四年十月廿九日,道明抵达杜林,在那里生活直至一八五七年三月。他进入鲍思高神父的房间后,看见墙上张贴一幅海报,写着:「予我灵,取其餘。」这句话引起他的注意。鲍思高神父向他解释这句话的意义后,他说:「我明白了,你只关心灵魂。我希望你也关心我的灵魂啊!」
道明初到会院时,除谨守院规外,没有甚麼出众的言行。他认真学习,特别喜欢听神父讲道和参加要理班。他是个模范生,品德日益增进,亦善尽本分。他与勤奋向学的同学交朋友,远避疏懒和马虎实践神工的人。鲍思高神父称讚沙维豪说:「他的生活有时看来很平凡,但他严谨遵守院规,值得讚赏;他也用功学习,尽力履行本分。」
受教勤勉
道明沙维豪入读庞尼诺教授(Professor Bonzanino)任教的中学。不足一年,便修毕两年的拉丁文课程。他的友伴为卢华(Michael Rua)、贾烈劳(John Cagliero)、方济夏(John Francesia)、包迺迪(John Bonetti)、塞鲁堤(Francis Cerruti)。鲍思高神父正暗地培育他们成为慈幼会会士。庞尼诺指他从没有教过像沙维豪一样受教、专注和有礼的学生。其后,沙维豪入读毕高神父(Fr. Picco)任教的高中学校。鲍思高神父开始在青年中心办学时,他请方济夏神父担任导师。
回校途上有很多使人分心的事物和诱惑,为道明提供克己的机会。如果同学怂恿他旷课,他便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真是我的朋友,应帮助我用功学习。」
渴望成圣
一八五四年,教会宣布圣母始胎无染原罪为信理。于圣母无玷始胎节当天,道明写下九个决志,每天抽籤实践其中一项。他当日办告解和领圣体,晚上重申初领圣体时所作的决志,并反复诵念这些决志。他亦有感而发,写下一些祷文,日后在慈幼会广为流传:「玛利亚,我献上我心,以后全属于你。愿耶稣和玛利亚永远是我的朋友。我宁死也不愿犯罪。」
他在青年中心生活了半年后,在一八五五年三月左右,听到鲍思高神父一篇讲道。鲍思高神父说:「我要你们记得三件事:第一,天主愿意你们成圣;第二,青年要成圣并不难;第三,天上有丰厚的赏报给成圣的人。」于是,道明立志说:「我此生一直渴望成圣!我没有失败的理由,我要全心全灵投入。不论要付出多少代价,我必须成圣。」道明当场下定决心。另一次,他说:「我的名字解作完全属于上主,我应该属于他,也必会属于他,而且在未成圣之前,不会满足。我非常渴望成圣;若我没有成圣,便一事无成。」
鲍思高神父要他时常保持喜乐,善尽本分,并参加所有娱乐活动。可是,道明热衷补赎,花很多时间祈祷,但神师禁止他这样做。他只要求道明听命和履行所有本分,并在友伴当中作使徒,尤其要帮助新同学。自此,这个圣善的青年绝不错过任何助人的机会,而且对犯错的人,也只是温和规劝,对长者也是如此。一次,有个青年在争吵时说了亵渎的话,道明制止他后,把他带到圣堂,要他求天主宽恕。道明最喜欢阅读圣人传记,也喜欢谈论传教士,为他们祈祷,并为他们献弥撒。他时常惊叹说:「英国有许多灵魂恳求我们的援助,如果我有足够的健康和恩宠,必会赶到那里,以宣讲和善表使他们全都归向上主。」
「神父,请助我成圣。」
一八五五年六月廿四日是鲍思高神父的主保瞻礼日。他问青年想要甚麼特别礼物,他会尽量满足他们。若望罗达(John Roda)想要一支小号,鲍思高神父果然实现他的愿望。沙维豪却在纸上写道:「神父,我请你拯救我的灵魂,助我成圣。」鲍思高神父教导他成圣之道,就是保持喜乐,不要忧伤,并要读书、祈祷、行善。道明尝试按照他的教导生活。他照顾病人,协助成绩稍逊的同学。他也曾勇敢地抢去同伴手上的淫亵杂志。道明成为众人的朋友,为年幼的孩子讲授要理。在学年终,他的成绩是全班之冠。可是,他身体虚弱,较适合个别授课。玛窦毕高神父(Fr. Matteo Picco)愿意免费作他的私人老师。
同辈的使徒
沙维豪积极参与各种遊戏娱乐活动。他为人有礼,经常给同伴讲故事,深受其他青年爱戴,包括较冷淡的青年。有个男人曾到青年中心讲故事,言谈中竟然嘲讽信仰。道明叫其他青年离开,并说:「走吧,难道你们不察觉这人在盗取你们的灵魂吗?」即使玩得兴高采烈时,他也会问同伴说:「星期六去办告解好吗?」如果他们没有遵守诺言,他便会提醒他们。
道明经常照顾和安慰那些遭人轻视的同伴,也协助病人及那些受任何事情困扰的人。只要他在,青年中心的气氛总是有所不同。他和同伴调停纠纷,也乐于协助那些只懂说方言、思乡和难以适应青年中心生活的新同学。有个来自托尔托纳(Tortone)的青年嘉弥禄(Gavio)来到青年中心后,整天郁郁寡欢。道明请他加入他们,并对他说:「我们在这里喜乐生活、远避罪恶和善尽本分,藉此修德成圣。」他曾惊叹说:「如果能使所有朋友归向天主,我就高兴极了!」
恭敬圣母
即使在参加喧闹的娱乐活动,沙维豪也会沉思默想,思慕天主。他利用部分餘暇阅读圣书、朝拜圣体或向圣母祈祷。他非常恭敬圣母,也规劝友伴在圣母月勤领圣体。他每天向圣母献上一些克己。一次,他在上学途中,同学在谈论一些他们看到的不雅事物。道明没有注意这些事物,甚至看看也没有兴趣。他说:「我的双目只想注视天上之母的面容。」每次进入圣堂,他也会跪在圣母的祭台前,求圣母让他宁死也不要犯有违洁德的罪。
逢星期五的餘暇,他也带朋友到圣堂,一同诵念七苦祷文或圣母德叙祷文。某冬季的週六,他邀请朋友与他一同诵念圣母小日课,但对方推说双手太冷,不愿外出到圣堂去。道明便把自己的手套给他,两人一同到圣堂祈祷。另一次,他在同类情况下把大衣借给别人。在五月,他经常向友伴讲述有关圣母的故事。他亦曾在宿舍寝室搭起一个献给圣母的祭台。
始胎无原罪圣母善会
道明一生敬礼圣母。一八五四年十二月,教廷宣布圣母始胎无染原罪为教会信理,此事鼓舞了他,使他思量该为圣母作甚麼事。他在逝世前八个月说:「我要为圣母作点事,而且要尽快,因为我怕自己时日无多了。」沙维豪发现会院的学生开始懒散。他担忧起来,渴望同学恪守院规。于是,他心想:「何不聚集这些善心青年为圣母工作?」
他与几个挚友商议后,建议成立恭敬「始胎无原罪圣母」的善会,祈求圣母今生及来世的护佑。他与朋友协定后,由沙维豪拟定会章。鲍思高神父稍加修订,强调因爱德而行的小事也是重要的。六月八日,道明在圣母祭台前宣读会章。他们强调善尽本分、树立榜样、善用时间、完全服从、彼此相爱、互相规劝、勤领圣事,并要每日诵念玫瑰经,避免口出怨言。各成员须照顾较年少的青年,如果他们没有尽本分,便要提点他们。
告解与圣体
道明加入青年中心前,在学校已习惯每月办告解和领圣体。到了青年中心后,他更加勤领圣事。他办了总告解后,起初两星期办告解一次,其后每周一次。他最初每周领圣体三次,后来每天也领圣体。他完全信任告解神师。圣事造就他温良喜乐的品格。他的友伴一致认为他品德出众。他就寝时已开始准备领圣体,领圣体后的谢恩时间像没完没了。如果没有人提醒他,他有时会忘记吃早餐,更曾错过了上课时间。
他出外探访时,每天也诵念耶稣圣心串经,且每天也有特别意向。星期六的意向是祈求圣母今生及来世的护佑。他也乐于陪伴神父送临终圣体。一次,他遇上神父送圣体,竟在地面舖上手帕,让身旁的军人可跪下来。他也很喜欢穿上长袍参加圣体遊行。
补赎
道明知道,若不作补赎和身体上的克己,难以保持纯洁。因此,他每周六只进食清水面包,在四旬期禁食,把砖头和木块放在床上,但长上禁止他这样做。即使在冬季,他睡觉时只盖一张薄被单。他说:「马槽和十字架上的耶稣裹身的衣物更少啊。」长上吩咐道明说,只要忍耐侮辱、炎热和寒冷就够了。他的长上一致认为,他们找不到责备他的理由:他言谈得体,总是沉着冷静。道明曾指出一个青年的坏习惯,惹恼了他。这个青年大发脾气,还对道明拳打脚踢。沙维豪只说:「你的行径恶劣,我宽恕你,别这样对其他人啊。」
即使在严寒的冬天长冻疮,他也不会抱怨,只是缓缓行走,忍受寒冷。他从不抱怨食物或天气不好,甚至愿意接受别人拒绝的食物。道明也主动为生病的同学清洁鞋子,刷衣服或作其他卑微的服务,善用最微小的机会在天主面前立功。
安抚打斗者
他在青年中心生活的最后一年,有两个青年起初互相辱骂对方的家人,其后竟然要用石头决斗。沙维豪阻止他们,声称要把此事告诉他们的父母和师长,也对他们说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身体和灵魂,却徒劳无功。他们到「战场」后,道明竟站在他们中间,还拿出他佩戴的十字架,举起说:「我要你们看这十字架,高声说:无辜的耶稣基督临终时宽赦迫害他的人,我这个罪人竟要复仇,冒犯天主。」他还叫他们先向他砸石,但他们不愿意。然后,他提醒他们决斗是很严重的。结果,决斗没有进行。值得一提的,就是道明一直没有提起此事,是后来两个青年说出来的。
III. 临终日子
健康衰退
他十四岁时,身体出现奇怪的症状,使他可能英年早逝。起初,他只是身体虚弱,但道明一直抵抗,拒绝休息,继续紧凑的学习和祈祷生活,并在同学间履行爱德工作。一八五六年夏季,他的健康开始衰退。鲍思高神父遣他回家,希望家乡的空气和亲人的陪伴有助他恢复健康。他回家后,在新学年入读玛窦毕高教授任教的私校。翌年二月,他病情严重,出现顽咳,长出冻疮和发热。鲍思高神父请来几位医生为道明检验。他们都摇头说:「他命不久矣!」有个医生说:「这个孩子一直精神紧张,消耗着他的体力!让他回家见父母吧。」沙维豪知道自己病情严重,于是加倍努力成圣,且更积极行善,尤其照顾病人。然而,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他坚持要求鲍思高神父让他留在青年中心,让他死在那里,但鲍思高神父说:「你回家后会好转的。」他反驳说:「如果我离开,便没有机会回来。」鲍思高神父仍然没有批准。于是,道明说:「好吧,神父。你不要我这个虚弱的躯壳了,我带它回家吧,但还要多负累你几天啊。」
与世长辞
会院决定让他在一八五七年三月一日回家。道明的父亲来接他,一同回去蒙多尼奥。他回家后,获父母悉心照料,起初病况有点起色。然而,到了三月四日,他再度臥病在床,再次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他在青年中心时,经多次追问后,鲍思高神父向他保证,他的罪全获赦免,必会上天堂,且在天堂会看见父母和青年中心的生活情况。因此,他一无所惧。
当时盛行的疗法就是放血。医生为沙维豪动手术时,他完全没有抱怨,因此他们说:「你真勇敢啊!」他说:「相比基督在十字架所受的钉伤,这小小的伤口算不了甚麼。」他要放血十次,但一次也没有抱怨。三月九日,他对父母说:「请叫神父来,我要领临终圣事。」本堂神父抵达时,道明完全清醒。他领过圣体,并热诚地办最后一次告解,傅油时还能够回答神父所有祷文。晚上九时,他从沉睡中醒来,叫父亲说:「爸爸,时间到了!拿祈祷书给我,诵念善终祷文吧。」祈祷过后,道明休息一会。他没有睡,像在想甚麼想得出神。突然,他张开眼睛,尝试坐起来。他父亲看见道明面带微笑,焕发神采。道明喊说:「啊!爸爸!我看见非常美丽的东西啊!」然后,他臥在枕头上,闭起双目,两手叠在胸前,离世返回天主身边了。
IV. 圣德昭着,荣列圣品
一九三三年七月九日,教宗碧岳十二世宣告道明凭藉崇高品德,荣列「可敬品」。当时,教宗说:「我们就像看见伟大的鲍思高神父亲自向我们介绍他年少而伟大的学生,就是可敬者道明沙维豪。」他称道明为「属灵的巨人」,基督徒生活的真正典范,从洁德、虔敬和热诚汲取力量。一九五O年三月五日,碧岳十二世在四十万名朝圣者前,举行隆重礼仪,宣告道明沙维豪荣列「真福品」。教宗当日表示:「册封十五岁的青年道明沙维豪为真福,让他成为现代青年的杰出模范和学习对象,实在使我雀跃万分。」一九五四年是圣母年(教会颁布圣母始胎无染原罪的信理及道明沙维豪首次奉献给耶稣和圣母的第一百週年),这位教宗于该年六月十二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隆重礼仪,宣告道明荣列圣品。
教会宣告圣道明沙维豪为儿童歌咏团(Pueri Cantores)及辅祭的主保。
早年生活
家庭生活
一八四二年四月二日,道明生于杜林基爱里的里瓦(Riva),是家里十兄弟姊妹的长子。他父亲是铁匠嘉禄沙维豪(Charles Savio),母亲是裁缝彼济大亚加特(Brigitte Agagliate)。他出生后八小时便领洗,取名道明若瑟。虽然家境清贫,但他自小整洁有礼。他的老师常说,道明即使身处贵族家中也不会失礼。道明两岁时,举家迁往莫里亚多(Morialdo),即鲍思高神父的故乡碧基附近。
虔诚的好孩子
道明自幼便明白,青年最大的美德就是洁德,因此他常祈求说:「我宁死也不愿犯有违洁德的罪。」他很快便学会自制,懂得控制双目,只看他愿意看的事物。有人问他为何进了城也不到处张望,他答说:「我的眼睛只看圣母。」
道明天性善良,热心虔敬。他四岁时,便懂得自动自觉做早晚祷、饭前祈祷和诵念三钟经。他母亲说,有时他会退到房子一角祈祷。一天,道明注意到有个亲戚还未祈祷便坐到餐桌旁,于是说:「爸爸,我们还未求天主降福我们的饭菜呢。」然后他便划十字圣号,朗声祈祷。
这个少年不会为父母带来麻烦,谨遵父母所有吩咐,而且懂得他们的心意。本堂神父谈到五岁的道明时,作证说:「他神色平安,举止虔敬,获得许多人爱戴。他认得往圣堂的路后,有时圣堂还没开门,已在那里跪在阶梯上祈祷,直至圣堂开门,风雨不改。他五岁已懂得辅弥撒。主祭常把经书放在祭台旁边,让这个孩子能把经书拿到另一端。」
有一次,道明的同学邀他一同游泳,他答应了。可是,他发现他们行为不端,完全无视教会有关端庄的规范,因此痛心哭泣起来,决定以后不与他们为伍。数天后,他们再怂恿他,但他坚决拒绝,亦明白需要谨慎结交朋友。他与勤奋、有礼和尊重师长的同学来往,而避开无心向学、无礼、口出恶言、懒惰或轻率的人。他待人和善,富有幽默感,总是名列前茅。一八五二年六月,他入读亚底斯新堡(Castelnouovo d’Asti)的学校。他的老师亚历山大亚罗拉(Fr. Alessandro Allora)作证说,道明履行「基督徒学生的应尽的最小本分」,在班中「总是表现出众」。
初领圣体
虽然初领圣体的年龄一般为十一岁或十二岁,但道明神修成熟,且热切渴望领圣体,因此获准在七岁初领圣体。他以祈祷和阅读圣书作好准备,并在初领圣体时作出以下决志:
1. 我要勤办告解,并按告解神师的指引勤领圣体。
2. 我要谨守瞻礼主日。
3. 我要视耶稣和圣母为朋友。
4. 我宁死不犯罪。
课室里的圣人
每位圣人总有专长,而道明的专长表现在课室。鲍思高神父希望他成为圣善的学生,但他却想到圣堂长时间祈祷,甚至禁食。鲍思高神父总是答复他说:「不行,你是学生啊!应活得像个学生:为天主努力做好功课,专心上课,即使天气炎热使你懒散,也要迫自己读书。」道明订下目标: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当神父,且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其次,他也要努力做好功课。他的神师鲍思高神父也请他协助友伴,在他们当中作使徒。
一八五三年至一八五四年的冬季,每个学生须带一块木材回校,用作燃点火炉。一天,有两个顽劣的青年不仅带来木材,还把雪块丢进火炉。老师古利罗神父(Fr. Cugliero)后来看见有人在火炉丢进雪块,气得发疯,要找出原凶。两个顽童竟诬告无辜的道明沙维豪。神父气昏了头,大声喝骂他,还要他跪在冰冷的地板上。沙维豪耐心忍受一切,犹如自己确是犯事者。有人路见不平,向老师告发真正的原凶。神父很难过,问沙维豪为何不作辩解,沙维豪单纯地回答说:「救主也曾遭受不公平的诬蔑,但他没有反抗。」老师很感动,其后往见鲍思高神父,与他谈起沙维豪,认为他聪敏和虔敬过人,应特别栽培他。老师还说,他教学二十年,从没有遇过这样的学生。「这里或许有很多像他那麼杰出的青年,但论到才德,恐怕没有一个比他出众。你会发现,他就像另一位圣类斯呢。」
他六岁时常到祖卡神父(Fr. Zucca)那里上课。他勤奋读书,进步神速。如果有人要与他争吵,或有同学怂恿他参加恶作剧,他都会避开他们。
他父母不大愿意让他转读位于两里外城市学校,怕他虚弱的身体支持不了。然而,他热衷学习,愿意冒着寒风暴雨、烈日当空,徒步往返学校,没有半句怨言,从不缺课。有人在下午二时正看见这个小孩在烈日下独自回校,便问他说:「这样独自上路,你不怕吗?」他答说:「我不是独行,因为护守天神总是陪伴我。」「天气这麼热,每天这样往返四次,难道你不累吗?」「主人的工资丰厚,为他工作,一点也不累。」这位男士后来对朋友说:「年仅十岁的男孩如此深思熟虑,将来他不论从事甚麼事业,必有所成。」
举家迁往蒙多尼奥
一八五二年底至一八五三年初,道明举家迁至蒙多尼奥(Mondonio)。道明在一八五二年至一八五四年期间就读若瑟古利罗神父(Giuseppe Cugliero)的学校。该校一位师长写道:「他年纪尚轻,但成熟精明,不下于比他年长的人。他热衷学习,赢得我的疼爱。他善于与人相处,受其他青年欢迎。」
初遇鲍思高神父
一八五四年十月二日,父亲把十二岁的沙维豪带到碧基。当时,鲍思高神父正带领青年到那里郊遊。他们在碧基房子前面的操场上攀谈起来。「我是道明沙维豪。」这个青年说:「我的老师古利罗神父曾向你提起我。我们来自蒙多尼奥。」鲍思高神父得知他的家庭背景和学业进度后说:「我们已非常瞭解对方了。」他们彼此信任。鲍思高神父为测试他的学习能力,给他一天时间背诵《公教读物》一篇文章,但沙维豪在八分钟后回来,不仅背诵如流,还明白文章的意义。
上主的华衣
鲍思高神父正想找道明的父亲时,道明问道:「你对我印象如何?你会带我到杜林读书吗?」「我认为你具备优良的素质。」「甚麼优良素质?」鲍思高神父答说:「你可成为上主的华衣。」「那麼我是衣料,你就是裁缝。请带我离开,用我给上主缝制华衣。」鲍思高神父写道:「我在这孩子身上,看见一个完全献给圣神的灵魂。我看见他年纪小小,便充满上主的恩宠,真是非常感动。」
鲍思高神父愿意带他到杜林。道明很高兴到青年中心接受培育「当神父」,「这样我更容易拯救我的灵魂和服务别人。」沙维豪亲吻鲍思高神父的手,说:「我以后也要听话受教,让你没有对我不满的理由。」鲍思高神父说:「我怕你身体孱弱,妨碍你学习。」「神父,别担忧。天主一直赐我健康和力量,他不会弃我不顾的。」「你学成后,有甚麼打算?」「如果天主赐我恩宠,我希望成为神父。」鲍思高神父对他说:「我会带你到杜林。从今以后,你也是我的儿子。」
II. 鲍思高神父的青年中心
一八五四年十月廿九日,道明抵达杜林,在那里生活直至一八五七年三月。他进入鲍思高神父的房间后,看见墙上张贴一幅海报,写着:「予我灵,取其餘。」这句话引起他的注意。鲍思高神父向他解释这句话的意义后,他说:「我明白了,你只关心灵魂。我希望你也关心我的灵魂啊!」
道明初到会院时,除谨守院规外,没有甚麼出众的言行。他认真学习,特别喜欢听神父讲道和参加要理班。他是个模范生,品德日益增进,亦善尽本分。他与勤奋向学的同学交朋友,远避疏懒和马虎实践神工的人。鲍思高神父称讚沙维豪说:「他的生活有时看来很平凡,但他严谨遵守院规,值得讚赏;他也用功学习,尽力履行本分。」
受教勤勉
道明沙维豪入读庞尼诺教授(Professor Bonzanino)任教的中学。不足一年,便修毕两年的拉丁文课程。他的友伴为卢华(Michael Rua)、贾烈劳(John Cagliero)、方济夏(John Francesia)、包迺迪(John Bonetti)、塞鲁堤(Francis Cerruti)。鲍思高神父正暗地培育他们成为慈幼会会士。庞尼诺指他从没有教过像沙维豪一样受教、专注和有礼的学生。其后,沙维豪入读毕高神父(Fr. Picco)任教的高中学校。鲍思高神父开始在青年中心办学时,他请方济夏神父担任导师。
回校途上有很多使人分心的事物和诱惑,为道明提供克己的机会。如果同学怂恿他旷课,他便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真是我的朋友,应帮助我用功学习。」
渴望成圣
一八五四年,教会宣布圣母始胎无染原罪为信理。于圣母无玷始胎节当天,道明写下九个决志,每天抽籤实践其中一项。他当日办告解和领圣体,晚上重申初领圣体时所作的决志,并反复诵念这些决志。他亦有感而发,写下一些祷文,日后在慈幼会广为流传:「玛利亚,我献上我心,以后全属于你。愿耶稣和玛利亚永远是我的朋友。我宁死也不愿犯罪。」
他在青年中心生活了半年后,在一八五五年三月左右,听到鲍思高神父一篇讲道。鲍思高神父说:「我要你们记得三件事:第一,天主愿意你们成圣;第二,青年要成圣并不难;第三,天上有丰厚的赏报给成圣的人。」于是,道明立志说:「我此生一直渴望成圣!我没有失败的理由,我要全心全灵投入。不论要付出多少代价,我必须成圣。」道明当场下定决心。另一次,他说:「我的名字解作完全属于上主,我应该属于他,也必会属于他,而且在未成圣之前,不会满足。我非常渴望成圣;若我没有成圣,便一事无成。」
鲍思高神父要他时常保持喜乐,善尽本分,并参加所有娱乐活动。可是,道明热衷补赎,花很多时间祈祷,但神师禁止他这样做。他只要求道明听命和履行所有本分,并在友伴当中作使徒,尤其要帮助新同学。自此,这个圣善的青年绝不错过任何助人的机会,而且对犯错的人,也只是温和规劝,对长者也是如此。一次,有个青年在争吵时说了亵渎的话,道明制止他后,把他带到圣堂,要他求天主宽恕。道明最喜欢阅读圣人传记,也喜欢谈论传教士,为他们祈祷,并为他们献弥撒。他时常惊叹说:「英国有许多灵魂恳求我们的援助,如果我有足够的健康和恩宠,必会赶到那里,以宣讲和善表使他们全都归向上主。」
「神父,请助我成圣。」
一八五五年六月廿四日是鲍思高神父的主保瞻礼日。他问青年想要甚麼特别礼物,他会尽量满足他们。若望罗达(John Roda)想要一支小号,鲍思高神父果然实现他的愿望。沙维豪却在纸上写道:「神父,我请你拯救我的灵魂,助我成圣。」鲍思高神父教导他成圣之道,就是保持喜乐,不要忧伤,并要读书、祈祷、行善。道明尝试按照他的教导生活。他照顾病人,协助成绩稍逊的同学。他也曾勇敢地抢去同伴手上的淫亵杂志。道明成为众人的朋友,为年幼的孩子讲授要理。在学年终,他的成绩是全班之冠。可是,他身体虚弱,较适合个别授课。玛窦毕高神父(Fr. Matteo Picco)愿意免费作他的私人老师。
同辈的使徒
沙维豪积极参与各种遊戏娱乐活动。他为人有礼,经常给同伴讲故事,深受其他青年爱戴,包括较冷淡的青年。有个男人曾到青年中心讲故事,言谈中竟然嘲讽信仰。道明叫其他青年离开,并说:「走吧,难道你们不察觉这人在盗取你们的灵魂吗?」即使玩得兴高采烈时,他也会问同伴说:「星期六去办告解好吗?」如果他们没有遵守诺言,他便会提醒他们。
道明经常照顾和安慰那些遭人轻视的同伴,也协助病人及那些受任何事情困扰的人。只要他在,青年中心的气氛总是有所不同。他和同伴调停纠纷,也乐于协助那些只懂说方言、思乡和难以适应青年中心生活的新同学。有个来自托尔托纳(Tortone)的青年嘉弥禄(Gavio)来到青年中心后,整天郁郁寡欢。道明请他加入他们,并对他说:「我们在这里喜乐生活、远避罪恶和善尽本分,藉此修德成圣。」他曾惊叹说:「如果能使所有朋友归向天主,我就高兴极了!」
恭敬圣母
即使在参加喧闹的娱乐活动,沙维豪也会沉思默想,思慕天主。他利用部分餘暇阅读圣书、朝拜圣体或向圣母祈祷。他非常恭敬圣母,也规劝友伴在圣母月勤领圣体。他每天向圣母献上一些克己。一次,他在上学途中,同学在谈论一些他们看到的不雅事物。道明没有注意这些事物,甚至看看也没有兴趣。他说:「我的双目只想注视天上之母的面容。」每次进入圣堂,他也会跪在圣母的祭台前,求圣母让他宁死也不要犯有违洁德的罪。
逢星期五的餘暇,他也带朋友到圣堂,一同诵念七苦祷文或圣母德叙祷文。某冬季的週六,他邀请朋友与他一同诵念圣母小日课,但对方推说双手太冷,不愿外出到圣堂去。道明便把自己的手套给他,两人一同到圣堂祈祷。另一次,他在同类情况下把大衣借给别人。在五月,他经常向友伴讲述有关圣母的故事。他亦曾在宿舍寝室搭起一个献给圣母的祭台。
始胎无原罪圣母善会
道明一生敬礼圣母。一八五四年十二月,教廷宣布圣母始胎无染原罪为教会信理,此事鼓舞了他,使他思量该为圣母作甚麼事。他在逝世前八个月说:「我要为圣母作点事,而且要尽快,因为我怕自己时日无多了。」沙维豪发现会院的学生开始懒散。他担忧起来,渴望同学恪守院规。于是,他心想:「何不聚集这些善心青年为圣母工作?」
他与几个挚友商议后,建议成立恭敬「始胎无原罪圣母」的善会,祈求圣母今生及来世的护佑。他与朋友协定后,由沙维豪拟定会章。鲍思高神父稍加修订,强调因爱德而行的小事也是重要的。六月八日,道明在圣母祭台前宣读会章。他们强调善尽本分、树立榜样、善用时间、完全服从、彼此相爱、互相规劝、勤领圣事,并要每日诵念玫瑰经,避免口出怨言。各成员须照顾较年少的青年,如果他们没有尽本分,便要提点他们。
告解与圣体
道明加入青年中心前,在学校已习惯每月办告解和领圣体。到了青年中心后,他更加勤领圣事。他办了总告解后,起初两星期办告解一次,其后每周一次。他最初每周领圣体三次,后来每天也领圣体。他完全信任告解神师。圣事造就他温良喜乐的品格。他的友伴一致认为他品德出众。他就寝时已开始准备领圣体,领圣体后的谢恩时间像没完没了。如果没有人提醒他,他有时会忘记吃早餐,更曾错过了上课时间。
他出外探访时,每天也诵念耶稣圣心串经,且每天也有特别意向。星期六的意向是祈求圣母今生及来世的护佑。他也乐于陪伴神父送临终圣体。一次,他遇上神父送圣体,竟在地面舖上手帕,让身旁的军人可跪下来。他也很喜欢穿上长袍参加圣体遊行。
补赎
道明知道,若不作补赎和身体上的克己,难以保持纯洁。因此,他每周六只进食清水面包,在四旬期禁食,把砖头和木块放在床上,但长上禁止他这样做。即使在冬季,他睡觉时只盖一张薄被单。他说:「马槽和十字架上的耶稣裹身的衣物更少啊。」长上吩咐道明说,只要忍耐侮辱、炎热和寒冷就够了。他的长上一致认为,他们找不到责备他的理由:他言谈得体,总是沉着冷静。道明曾指出一个青年的坏习惯,惹恼了他。这个青年大发脾气,还对道明拳打脚踢。沙维豪只说:「你的行径恶劣,我宽恕你,别这样对其他人啊。」
即使在严寒的冬天长冻疮,他也不会抱怨,只是缓缓行走,忍受寒冷。他从不抱怨食物或天气不好,甚至愿意接受别人拒绝的食物。道明也主动为生病的同学清洁鞋子,刷衣服或作其他卑微的服务,善用最微小的机会在天主面前立功。
安抚打斗者
他在青年中心生活的最后一年,有两个青年起初互相辱骂对方的家人,其后竟然要用石头决斗。沙维豪阻止他们,声称要把此事告诉他们的父母和师长,也对他们说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身体和灵魂,却徒劳无功。他们到「战场」后,道明竟站在他们中间,还拿出他佩戴的十字架,举起说:「我要你们看这十字架,高声说:无辜的耶稣基督临终时宽赦迫害他的人,我这个罪人竟要复仇,冒犯天主。」他还叫他们先向他砸石,但他们不愿意。然后,他提醒他们决斗是很严重的。结果,决斗没有进行。值得一提的,就是道明一直没有提起此事,是后来两个青年说出来的。
III. 临终日子
健康衰退
他十四岁时,身体出现奇怪的症状,使他可能英年早逝。起初,他只是身体虚弱,但道明一直抵抗,拒绝休息,继续紧凑的学习和祈祷生活,并在同学间履行爱德工作。一八五六年夏季,他的健康开始衰退。鲍思高神父遣他回家,希望家乡的空气和亲人的陪伴有助他恢复健康。他回家后,在新学年入读玛窦毕高教授任教的私校。翌年二月,他病情严重,出现顽咳,长出冻疮和发热。鲍思高神父请来几位医生为道明检验。他们都摇头说:「他命不久矣!」有个医生说:「这个孩子一直精神紧张,消耗着他的体力!让他回家见父母吧。」沙维豪知道自己病情严重,于是加倍努力成圣,且更积极行善,尤其照顾病人。然而,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他坚持要求鲍思高神父让他留在青年中心,让他死在那里,但鲍思高神父说:「你回家后会好转的。」他反驳说:「如果我离开,便没有机会回来。」鲍思高神父仍然没有批准。于是,道明说:「好吧,神父。你不要我这个虚弱的躯壳了,我带它回家吧,但还要多负累你几天啊。」
与世长辞
会院决定让他在一八五七年三月一日回家。道明的父亲来接他,一同回去蒙多尼奥。他回家后,获父母悉心照料,起初病况有点起色。然而,到了三月四日,他再度臥病在床,再次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他在青年中心时,经多次追问后,鲍思高神父向他保证,他的罪全获赦免,必会上天堂,且在天堂会看见父母和青年中心的生活情况。因此,他一无所惧。
当时盛行的疗法就是放血。医生为沙维豪动手术时,他完全没有抱怨,因此他们说:「你真勇敢啊!」他说:「相比基督在十字架所受的钉伤,这小小的伤口算不了甚麼。」他要放血十次,但一次也没有抱怨。三月九日,他对父母说:「请叫神父来,我要领临终圣事。」本堂神父抵达时,道明完全清醒。他领过圣体,并热诚地办最后一次告解,傅油时还能够回答神父所有祷文。晚上九时,他从沉睡中醒来,叫父亲说:「爸爸,时间到了!拿祈祷书给我,诵念善终祷文吧。」祈祷过后,道明休息一会。他没有睡,像在想甚麼想得出神。突然,他张开眼睛,尝试坐起来。他父亲看见道明面带微笑,焕发神采。道明喊说:「啊!爸爸!我看见非常美丽的东西啊!」然后,他臥在枕头上,闭起双目,两手叠在胸前,离世返回天主身边了。
IV. 圣德昭着,荣列圣品
一九三三年七月九日,教宗碧岳十二世宣告道明凭藉崇高品德,荣列「可敬品」。当时,教宗说:「我们就像看见伟大的鲍思高神父亲自向我们介绍他年少而伟大的学生,就是可敬者道明沙维豪。」他称道明为「属灵的巨人」,基督徒生活的真正典范,从洁德、虔敬和热诚汲取力量。一九五O年三月五日,碧岳十二世在四十万名朝圣者前,举行隆重礼仪,宣告道明沙维豪荣列「真福品」。教宗当日表示:「册封十五岁的青年道明沙维豪为真福,让他成为现代青年的杰出模范和学习对象,实在使我雀跃万分。」一九五四年是圣母年(教会颁布圣母始胎无染原罪的信理及道明沙维豪首次奉献给耶稣和圣母的第一百週年),这位教宗于该年六月十二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举行隆重礼仪,宣告道明荣列圣品。
教会宣告圣道明沙维豪为儿童歌咏团(Pueri Cantores)及辅祭的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