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乡村感官
散文:乡村感官
葛海林
曾经我在乡村生活了十几年的光景,乡村总是在睡梦中进入我的黒甜梦乡,当早上太阳一出来,就被城市的嘈杂蒸发了。所以我总是会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回到乡村。
声音,乡村的歌喉
我记忆中的乡村,总是以一记响亮的公鸡啼鸣开始一天的旅程的,在次第的公鸡啼鸣声中,乡村昂扬的一天就这样血脉贲张的拉开了帷幕。紧接着在朦胧的清晨中,就响起了水桶的空空声,扁担的悠悠声,井台的辘轳声,汲水的晃荡声,担水的吱扭声,倒水的哗啦声,之后就是透火的火柱捅破泥糕的通通声,坐锅的叮当声,舀水的哗哗声,火苗攒动的呼呼声。等饭菜差不多快煮好时,就想起了婆姨喊男人起床的声音,喊孩子起来穿衣吃饭的声音,然后就是孩子们吃饭的吧唧声,丈夫擦拭农具的吱吱声,女人洗碗的撕拉声,提泔水喂猪的劳劳声,丢玉米喂鸡的咕咕声。之后就响起上工的喊声,婆姨们吵嚷着张家长李家短地走向田野,汉子们一边扛着农具一边点燃老旱烟被呛住的干咳声。等地头的镢头碰响土地的蓬蓬声,铁锹挥舞粪肥摽粪的呜呜声,犁铧深耕土地的子啦声,老牛鞭甩响的噼啪声,玉米随手丢落进土地的咚咚声,耙盖平住墒情的磨叽声响过之后,乡村的春日的中午就兴冲冲来到了。老牛耕种疲劳的哞哞声,饮水的吧唧声,汉子们坐在地头打呵欠的哎呀声,婆姨们回去造饭的告别声在田野上漫过后,乡村和煦的春日正午就温煦地悄没声息地汹涌而来。
乡村的人可不想辜负春日的好天气,等玉米差不多都种进土地里,太阳渐渐偏西,这些富有生活情调的乡村汉子们就扛着犁耧耙盖“加加地”赶着老牛回到家里,换上新衣服到邻村赶夜场的庙会去了。他们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里找到一个“哇哇地”高声叫卖香喷喷饭食的小吃摊“咕咕咚咚地”吃上一碗拉面外加几个油条,然后和邻座熟悉的一个赶庙会的乡友“嘎嘎地”碰过几碗老酒,就早早地在戏台前的石阶上找好座位,急不可耐地等着收看省城晋剧团演出的精彩剧目,锣鼓铙钹一响过,看客们大呼小叫的声音停息,夜戏开场了,生旦净末丑文雅的婉转的高亢的沉郁的戏谑的嗓子唱起来,台下“嗷嗷地”兴奋过瘾的粗大掌声响起来,直至月亮西沉,才响起散戏的乐曲,之后就是喊叫孩子回家的声音,评论主角唱的帅呆了的声音,提醒夜路漆黑小心跌跤的声音,弥漫在春日的夜色中。
影像,乡村的容颜
在乡村里呆久了,就会忘记乡村季节转换的标志,乡村的夏天,对于乡村人来说就是不经意依靠影像来察觉的,当他们被树上的蝉儿聒噪得不耐烦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夏天已经深入了乡村的角角落落。
最先感知夏天热浪的蛙鼓也开始在山谷的河汊闹哄哄地响起来,布谷鸟在田间地头掠过,喔喔地叫了几声,乡亲们就明白时令已经到了该种谷黍的时候了。他们从泥墙根扛起赋闲了多日的木犁赶着老牛又开始在新翻的谷黍地里耕作起来。这时候玉米已经开始拔节,翡翠似的叶子在夏日习习的暖风吹拂下脉动着,宛如一泓碧绿的潭水在招摇。豆角的藤蔓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到雨水的眷顾欣欣然攀爬到玉米秸秆上,甚至在人们没有留意的当儿盛开出铜铃大小或金黄或亮白或湛蓝的花束,只要天气照顾,用不了几日这些缤纷的花束下就会努出一条条细长的豆角。玉米地靠近泥墙或者地头往往会点种一排倭瓜秧苗,也许是粪肥得力,在夏日晴好的天光下这些秧苗竟然也伸展开长长的藤蔓,在这些嫩绿的藤蔓间派生出的小顶处也开始绽放出碗口大的亮黄色的花朵。面对这些夏日里的田园风光,乡亲们总是会找寻声浪越来越高的蝉声,可是作物一天天茂盛起来,他们哪里又能够找到蝉儿藏身的地方。不过对于此时的蝉声,他们总是欣慰的,因为他们明白只要豆角上了架倭瓜开了花蝉声再起浪,不久他们就能够吃到新鲜的豆角倭瓜,属于庄家人的好日子就会来到了。
黍种进地里乡亲们终于有了闲暇的时刻,但是能够有几个庄户人能够闲得住呢,没有事他们就找些活计来做打发时间。这时候院子里的槐花开了,他们便爬到枝杈上去采撷槐花,这些白生生奇香无比的槐花从树枝上采下来就被做成了槐花馅或者槐花菜,进入了乡亲们的碗中口中,成为这片土地馈赠给庄户人的难得珍馐。
属于乡下人夏日里的快乐不止这些,坐在木凳上或者石头上搓麻绳也是他们自得其乐的一种休闲方式。夏日就在婆姨们腿上被一点点地搓短了。等麻绳搓得差不多了,她们就开始纳千层底了,等千层底纳好的时候,奥热的夏日也就快过去了,她们就不再到树荫下聚会了,因为很快她们就要转入秋收的大忙时节。
醇香,乡村的鼻息
在盛夏短暂的片刻小憩后,金风很快就把凉爽像水一样抛洒到乡村的沟沟梁梁。秋天来了,秋风就像一个得心应手的油匠把乡村涂抹得金碧辉煌金光四射。然后繁杂的果实在太阳的暴晒下胀裂了,浓烈的醇香就像打翻了陈年老酒在乡村的原野上款款流淌。
最有发言权的当属麻雀了,它们也许是在秋日里最先嗅到五谷的馨香的,当压弯腰的沉甸甸的谷穗在秋风的撩拨下脉脉起伏时,在谷穗中沉睡了一个夏天的谷子刚刚从包衣中露出脸蛋,伸展自己慵懒的手脚,但是麻雀果真在第一时间闻到了他们身上的清香,招朋引伴地来到了谷地,欣欣然地飞到招摇的谷穗上开始啃食,从这一颗飞到那一颗,等他们饕餮大餐一顿后,就不再糟蹋谷穗了,招呼同伴离开谷地。
许是玉米的香气诱惑了野鸽,他们从树梢斜刺里俯冲下来,在很短时间就命中了一颗已经暴露出玉米粒的玉米棒子,啃不动他们也没有太着急,转而看到倒伏在地上的一颗玉米棒子,幸好这颗被田鼠吃了大半的玉米棒子还剩下一些,它们饥不择食地啄食起来,田野里响起咚咚的啄食声。
最容易暴露目标的是黄豆,他们短小的身材往往遮不住串串香气逼人的果实,这些果实成熟后,只要一个中午的烈日暴晒,黄豆果实的皮就情不自禁地裂开了嘴,把丰收的喜讯发表。当然随着这些喜讯的披露,也把醇香的豆香公布了出去。斑鸠最是爱吃这些可口的黄豆的,它们总是毫不拖沓地来到黄豆地里,悠悠地享受这些天赐的美食,它们太清楚鸟为食亡的道理,总是警惕地一边吞食黄豆,一边提防着藏在暗处的别的猛鸟突袭自己,生怕因为贪食美味,而命丧黄泉。
苹果的馥郁清香不知怎么被虫子获悉,它们从灌木丛爬到高高的苹果枝头,终于历经磨难来到了向往的地方。但是红彤彤的苹果有着坚硬无比的外皮,凭它们一张嫩嘴是很难咬开苹果皮的,睿智的虫儿只好停下来挖挖脑袋想办法。这当儿突然山雀闯过来啄食苹果,它们就狡猾地藏到树叶后,生怕被山雀吞噬。等山雀差不多吃饱飞走后,它们才慢腾腾地从树叶后探出头脑来,找山雀已经啄开口的苹果大快朵颐,这些被啄开口子的苹果,往往是熟透了的,它们乐得逮住这样的机会,即使天色向晚,它们仍然乐此不疲,沉醉在苹果的醇香中。
温馨,乡村的触角
朔风一起,乡村的冬天随着落叶的翻飞和悠悠落雪不经意地到来。然而乡村却并非某些作家笔下的寒冷和肃杀,其实属于乡村人的冬季不仅是悠闲的,更是温馨的、写意快慰的。
辛苦了一年,很好有时间可以喘息了,乡村人怎么会不快乐呢。在他们眼中冬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时刻。与户外呼呼的冷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居室内围在红泥小火炉前烤火的暖融融的画面,此刻一家人围炉而坐一边在火炉上烤红薯,红薯的香味在土窑里弥漫,一家人的谈笑声溢满屋子,其乐融融。
户外虽则冷风扑面,落雪悠悠,但是乡村人的心里是甜蜜的,他们乐意在纷纷扬扬的落雪中体会潇潇洒洒的诗情画意,感受万籁俱寂的田园风光,陶醉上苍对乡村的馈赠,期盼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其实乡村才是中国最富有温煦气息的所在,而这种温煦气息则集中体现在冬日里的乡村。冬日里的乡村才能够呈现最温煦的风景。在冬日里,所有地里的庄稼活都没有了,乡村人便陶醉在享受天籁的静定生活状态之中,顾得上打理平日里因为忙碌疏远了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葛海林
曾经我在乡村生活了十几年的光景,乡村总是在睡梦中进入我的黒甜梦乡,当早上太阳一出来,就被城市的嘈杂蒸发了。所以我总是会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回到乡村。
声音,乡村的歌喉
我记忆中的乡村,总是以一记响亮的公鸡啼鸣开始一天的旅程的,在次第的公鸡啼鸣声中,乡村昂扬的一天就这样血脉贲张的拉开了帷幕。紧接着在朦胧的清晨中,就响起了水桶的空空声,扁担的悠悠声,井台的辘轳声,汲水的晃荡声,担水的吱扭声,倒水的哗啦声,之后就是透火的火柱捅破泥糕的通通声,坐锅的叮当声,舀水的哗哗声,火苗攒动的呼呼声。等饭菜差不多快煮好时,就想起了婆姨喊男人起床的声音,喊孩子起来穿衣吃饭的声音,然后就是孩子们吃饭的吧唧声,丈夫擦拭农具的吱吱声,女人洗碗的撕拉声,提泔水喂猪的劳劳声,丢玉米喂鸡的咕咕声。之后就响起上工的喊声,婆姨们吵嚷着张家长李家短地走向田野,汉子们一边扛着农具一边点燃老旱烟被呛住的干咳声。等地头的镢头碰响土地的蓬蓬声,铁锹挥舞粪肥摽粪的呜呜声,犁铧深耕土地的子啦声,老牛鞭甩响的噼啪声,玉米随手丢落进土地的咚咚声,耙盖平住墒情的磨叽声响过之后,乡村的春日的中午就兴冲冲来到了。老牛耕种疲劳的哞哞声,饮水的吧唧声,汉子们坐在地头打呵欠的哎呀声,婆姨们回去造饭的告别声在田野上漫过后,乡村和煦的春日正午就温煦地悄没声息地汹涌而来。
乡村的人可不想辜负春日的好天气,等玉米差不多都种进土地里,太阳渐渐偏西,这些富有生活情调的乡村汉子们就扛着犁耧耙盖“加加地”赶着老牛回到家里,换上新衣服到邻村赶夜场的庙会去了。他们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里找到一个“哇哇地”高声叫卖香喷喷饭食的小吃摊“咕咕咚咚地”吃上一碗拉面外加几个油条,然后和邻座熟悉的一个赶庙会的乡友“嘎嘎地”碰过几碗老酒,就早早地在戏台前的石阶上找好座位,急不可耐地等着收看省城晋剧团演出的精彩剧目,锣鼓铙钹一响过,看客们大呼小叫的声音停息,夜戏开场了,生旦净末丑文雅的婉转的高亢的沉郁的戏谑的嗓子唱起来,台下“嗷嗷地”兴奋过瘾的粗大掌声响起来,直至月亮西沉,才响起散戏的乐曲,之后就是喊叫孩子回家的声音,评论主角唱的帅呆了的声音,提醒夜路漆黑小心跌跤的声音,弥漫在春日的夜色中。
影像,乡村的容颜
在乡村里呆久了,就会忘记乡村季节转换的标志,乡村的夏天,对于乡村人来说就是不经意依靠影像来察觉的,当他们被树上的蝉儿聒噪得不耐烦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夏天已经深入了乡村的角角落落。
最先感知夏天热浪的蛙鼓也开始在山谷的河汊闹哄哄地响起来,布谷鸟在田间地头掠过,喔喔地叫了几声,乡亲们就明白时令已经到了该种谷黍的时候了。他们从泥墙根扛起赋闲了多日的木犁赶着老牛又开始在新翻的谷黍地里耕作起来。这时候玉米已经开始拔节,翡翠似的叶子在夏日习习的暖风吹拂下脉动着,宛如一泓碧绿的潭水在招摇。豆角的藤蔓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到雨水的眷顾欣欣然攀爬到玉米秸秆上,甚至在人们没有留意的当儿盛开出铜铃大小或金黄或亮白或湛蓝的花束,只要天气照顾,用不了几日这些缤纷的花束下就会努出一条条细长的豆角。玉米地靠近泥墙或者地头往往会点种一排倭瓜秧苗,也许是粪肥得力,在夏日晴好的天光下这些秧苗竟然也伸展开长长的藤蔓,在这些嫩绿的藤蔓间派生出的小顶处也开始绽放出碗口大的亮黄色的花朵。面对这些夏日里的田园风光,乡亲们总是会找寻声浪越来越高的蝉声,可是作物一天天茂盛起来,他们哪里又能够找到蝉儿藏身的地方。不过对于此时的蝉声,他们总是欣慰的,因为他们明白只要豆角上了架倭瓜开了花蝉声再起浪,不久他们就能够吃到新鲜的豆角倭瓜,属于庄家人的好日子就会来到了。
黍种进地里乡亲们终于有了闲暇的时刻,但是能够有几个庄户人能够闲得住呢,没有事他们就找些活计来做打发时间。这时候院子里的槐花开了,他们便爬到枝杈上去采撷槐花,这些白生生奇香无比的槐花从树枝上采下来就被做成了槐花馅或者槐花菜,进入了乡亲们的碗中口中,成为这片土地馈赠给庄户人的难得珍馐。
属于乡下人夏日里的快乐不止这些,坐在木凳上或者石头上搓麻绳也是他们自得其乐的一种休闲方式。夏日就在婆姨们腿上被一点点地搓短了。等麻绳搓得差不多了,她们就开始纳千层底了,等千层底纳好的时候,奥热的夏日也就快过去了,她们就不再到树荫下聚会了,因为很快她们就要转入秋收的大忙时节。
醇香,乡村的鼻息
在盛夏短暂的片刻小憩后,金风很快就把凉爽像水一样抛洒到乡村的沟沟梁梁。秋天来了,秋风就像一个得心应手的油匠把乡村涂抹得金碧辉煌金光四射。然后繁杂的果实在太阳的暴晒下胀裂了,浓烈的醇香就像打翻了陈年老酒在乡村的原野上款款流淌。
最有发言权的当属麻雀了,它们也许是在秋日里最先嗅到五谷的馨香的,当压弯腰的沉甸甸的谷穗在秋风的撩拨下脉脉起伏时,在谷穗中沉睡了一个夏天的谷子刚刚从包衣中露出脸蛋,伸展自己慵懒的手脚,但是麻雀果真在第一时间闻到了他们身上的清香,招朋引伴地来到了谷地,欣欣然地飞到招摇的谷穗上开始啃食,从这一颗飞到那一颗,等他们饕餮大餐一顿后,就不再糟蹋谷穗了,招呼同伴离开谷地。
许是玉米的香气诱惑了野鸽,他们从树梢斜刺里俯冲下来,在很短时间就命中了一颗已经暴露出玉米粒的玉米棒子,啃不动他们也没有太着急,转而看到倒伏在地上的一颗玉米棒子,幸好这颗被田鼠吃了大半的玉米棒子还剩下一些,它们饥不择食地啄食起来,田野里响起咚咚的啄食声。
最容易暴露目标的是黄豆,他们短小的身材往往遮不住串串香气逼人的果实,这些果实成熟后,只要一个中午的烈日暴晒,黄豆果实的皮就情不自禁地裂开了嘴,把丰收的喜讯发表。当然随着这些喜讯的披露,也把醇香的豆香公布了出去。斑鸠最是爱吃这些可口的黄豆的,它们总是毫不拖沓地来到黄豆地里,悠悠地享受这些天赐的美食,它们太清楚鸟为食亡的道理,总是警惕地一边吞食黄豆,一边提防着藏在暗处的别的猛鸟突袭自己,生怕因为贪食美味,而命丧黄泉。
苹果的馥郁清香不知怎么被虫子获悉,它们从灌木丛爬到高高的苹果枝头,终于历经磨难来到了向往的地方。但是红彤彤的苹果有着坚硬无比的外皮,凭它们一张嫩嘴是很难咬开苹果皮的,睿智的虫儿只好停下来挖挖脑袋想办法。这当儿突然山雀闯过来啄食苹果,它们就狡猾地藏到树叶后,生怕被山雀吞噬。等山雀差不多吃饱飞走后,它们才慢腾腾地从树叶后探出头脑来,找山雀已经啄开口的苹果大快朵颐,这些被啄开口子的苹果,往往是熟透了的,它们乐得逮住这样的机会,即使天色向晚,它们仍然乐此不疲,沉醉在苹果的醇香中。
温馨,乡村的触角
朔风一起,乡村的冬天随着落叶的翻飞和悠悠落雪不经意地到来。然而乡村却并非某些作家笔下的寒冷和肃杀,其实属于乡村人的冬季不仅是悠闲的,更是温馨的、写意快慰的。
辛苦了一年,很好有时间可以喘息了,乡村人怎么会不快乐呢。在他们眼中冬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时刻。与户外呼呼的冷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居室内围在红泥小火炉前烤火的暖融融的画面,此刻一家人围炉而坐一边在火炉上烤红薯,红薯的香味在土窑里弥漫,一家人的谈笑声溢满屋子,其乐融融。
户外虽则冷风扑面,落雪悠悠,但是乡村人的心里是甜蜜的,他们乐意在纷纷扬扬的落雪中体会潇潇洒洒的诗情画意,感受万籁俱寂的田园风光,陶醉上苍对乡村的馈赠,期盼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其实乡村才是中国最富有温煦气息的所在,而这种温煦气息则集中体现在冬日里的乡村。冬日里的乡村才能够呈现最温煦的风景。在冬日里,所有地里的庄稼活都没有了,乡村人便陶醉在享受天籁的静定生活状态之中,顾得上打理平日里因为忙碌疏远了的亲情友情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