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租房经历
查看话题 >租房四年
2011年,我迈出大学校园,开始了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同时开始了北漂的租房生涯,眨眼间就将近四年。期间换过两套房子,过程算不上复杂,但心情却一言难尽。略述几句。
2011年7月,从东五环外,到西四环边,我和两位同时毕业的同学——浩哥、刘老师——开始了合租生活。
定慧北里6号楼6楼,那套小三居是浩哥找的,中介带着我们俩去看房,聪明如浩哥当时说对价钱有异议,让中介给房主打电话问价,然后就偷窥了中介的手机,记住了房主电话。送走中介后,浩哥给房主打了电话,竟然说服了房主跳过中介,直接跟我们签合同。省下了近4000块的佣金。回想起来也是运气,难得遇到那么通情达理的房主。
我跟浩哥是同年级同学,但却是踢足球认识的。而到租房时我还不认识刘老师,这位甩手大爷整个看房期间都不在北京,后来我才知道刘老师是去香港谈恋爱去了,也就是去追现在的刘嫂,査老师。
搬家当天,刘老师才露面,租了一辆金杯,我们三个人把宿舍里的东西一收拾,堆在一起都没装满那辆面包。带阳台冲南的主卧浩哥住,1500;我跟刘老师住两个小卧室,各1200。主卧带阳台大概20平的样子,两个次卧大概都10平不到,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桌子就满了。但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当时是满足的——终于走出了学校宿舍,拥有了自己单独的房间。
2
那个时候我开始在一家国营出版社做图书编辑,爱好书籍的我原以为自己选择了一项有趣的工作,可一入职就发觉自己的工作十分枯燥,做的书跟自己预想的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更可怕的是每个月工资只有三千多块,几乎没有其他收入,这是我在入职前没有预想到的(是的,我当时对工作就是这么不上心。。。)。入职第一个春节,我拿到所谓的年终奖,是1500块钱,还是当时部门领导格外开恩。
我一个月花去固定房租1200,工资就只剩下2000块,在北京生活,随便填饱肚子一个月也得一千多块,还有其他的杂用花费。
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个月存500块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从定慧桥到西直门,单程将近10公里,花费约40分钟。
我自己开火做饭,晚上下班路上买菜,晚上做一顿,第二天早上再做一顿,用饭盒装一顿带到单位午饭。在那儿住的一年时间,我几乎没有在饭店吃过早饭,也很少在外面吃午饭。当然我做的菜也十有八九是素菜,我不爱吃肉,做肉也麻烦。我经常带一饭盒鸡蛋炒馒头丁到单位,或者一块钱的馒头,配一盒土豆、白菜什么的。
这样下来,有的月份,我竟然能夸张地存一千块钱。
我并没有打算在这里诉苦,我并不觉得那些日子有多苦。因为像我这样从河南农村来的孩子,小时候过的简直不是80后的生活,而是60后的日子。
3
当时,我还有半个藕断丝连的女朋友,那时她是我生活的重心。
我没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没有一间很好的房子,我不想连她也没有了。
我记得有一次她在日记里面写——我的爱人应该住在一个我喜欢的地方,宽敞的房间,雪白的墙壁,大大的窗子,窗外绿树成荫。。。。。。——大致是这个意思。
我没办法实现她的愿望,那间不足10平米的旧房间,阴暗、狭窄,窗子低矮、玻璃浑浊,墙壁发黄、灯光晦暗。当然这并不是她最终离开我的主要原因,但那间房却已经成了一道阴影。
2012年初,我彻底单身,而且对当时的工作厌倦到了极点。
我在几乎难以忍受生活的时候,用自己手里的照相机打开了一条另外的路。毫无摄影从业经历的我,通过社会招聘,进入了现在的报社,转做摄影记者。
我对第一份工作抱有内疚,那里现在还有我不少的朋友,但我已经顾不上内疚。
那份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道阴影,就好像那个旧房间。在更换工作之前,我决定离开原来的房子,重新开始生活。
4
我跟刘老师一块儿从西四环搬到了西二环外,再加上浩哥和刘老师的同事杨老师,又是三个人一起租了小三居。这个位置离刘老师、浩哥、杨老师的单位很近。因为我记者的工作不需要坐班,所以也无所谓离自己单位稍远了。
位置从四环到了二环半,房租也从1200涨到了1800。还好,很快我的工资也涨了,我不再需要每个月苦苦支撑,为自己存500块。毕业后的第二个春节,我终于给父母带了一万块回去(虽然他们也没有要)。要知道,第一个春节时我的卡里只有三千块。
这第二套房子是通过中介找的,老小区,十五楼,方方正正,客厅很小,两间卧室冲南有阳光,一间卧室冲北,而且窗旁边就是另一栋楼,所以采光不好。我的房间向阳,也就12平米吧,房间里被房东做成了榻榻米的样式,进门后有一个台阶,所以房间显得矮了不少。空间不够大,还好有一个大壁橱,能够让我把不常用的各种东西都塞进去,这样房间里才不至于显得特别特别特别的杂乱。
对我来说,房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梯,每天晚上10点半,电梯准时上锁关闭,据说是因为小区附近有小商品市场,商户租住会带很多货物,再加上老小区里有很多老人居住,晚上频繁上下楼会影响他们休息,而且电梯一直有专人看护,他们也要上下班。。。。。。反正各种有一搭没一搭的原因。
而你要知道,我们的房子在15楼,10点半,对于一个每天在外面奔波的记者来说太平常了,我每周都有两三天要背着近20斤重的相机爬15楼。还好我的腿脚比较利索。
在这间房子里,我度过了自己忙碌到近乎癫狂的2012年底和2013年。
5
我对摄影记者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尽管这份工作的内容大都不是我最喜欢的,但出于单纯对摄影的热爱和修炼的愿望,我拼死拼活。同时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回报。
很快第一套房子的阴影就淡了,我这第二套房子里确实有了新的开始,但接着又有了新的结束。有了遗忘,然后又有了新的记忆。有了阳光,也慢慢有了新的阴影。
2013年7月,我领养了第一只猫,她是一只流浪猫的女儿,很普通的长毛大黄猫,没有品种。我给她起名叫“小狗”,这是我几年以来的愿望:养一只叫小狗的猫,和一只叫小猫的狗。
小狗从来的第一个晚上就表现出了懂事、聪慧的一面,很少给我惹过麻烦(除了2014年九月份的那次神奇的走失)。当然,头两个月她的淘气是不可避免的,抓坏了很多的桌椅。
因为我几乎天天在外,很少在家陪她,于心不忍,于是两个月后,我从一个朋友家里领回第二只猫,短毛的大黄猫,我给他起名叫“小小狗”,想让它们日夜作伴。
小小狗来的当晚,小狗脱胎换骨,一夜之间收起了自己淘气的一面,成长为一个淑女范儿的大姐姐。
小小狗是我跟当时的女朋友一起领回来养的。很快女朋友就消失了。
——愿我有足够的耐心将它们两个养到终老。
6
2014年5月左右,刘老师和査老师从我们的房子里搬出去了,他们买房了。
此前,我们的第一个室友浩哥已于半年前买了自己的房。
刘老师走后,来续租的是两位医院的护士,通过万能的豆瓣找到的。
感谢刘老师走后留下的珍贵财富,两位新室友是模范级别的,我们一起组成了1501的大家庭。谢谢她们对两只猫的不嫌弃和照顾——这两只猫已经被她们改名叫“狗子”和“二狗子”了。。。。。。
在毕业时,我从未想过自己未来的室友是什么样子,但生活总是给我以馈赠,我的前三位室友都是好男人,虽然他们后来都残忍地把我抛弃了~~~(嘿嘿),不单单是在租房的问题上,还有感情方面。如今他们都各有家室——2014年底,杨老师也买了房,现在已经搬过去了——只有我仍旧是孤身一人。
这三位好男人都是摄影人,他们对我踏上这条路影响很大,也对我的业务进步帮助很大。如今他们都是大师了,而我这个小记者还每天苦逼地奔波着。
如今,我仍然没有希望获得自己在北京的真正的一套房子,我的租房生活还要延续。当他们三个好室友都离开了,我又要踏上新的路。
7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预想过自己要住什么样的房子,尽管每一处我住过的地方,到离开之时都充满了阴影,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曾经选择这里。
我的生活是随遇而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要求,我厌倦了第一套房子的阴暗狭窄,我也厌倦了第二套房子15楼的攀爬(虽然后来电梯的关闭时间改到了午夜0点),我几乎已经厌倦了租房生活——但只不过我除了租房无路可走。
所以现在,我带着自己的猫,带着想跟我一起继续住下去的室友,再次寻找新的屋檐下。
2011年7月,从东五环外,到西四环边,我和两位同时毕业的同学——浩哥、刘老师——开始了合租生活。
定慧北里6号楼6楼,那套小三居是浩哥找的,中介带着我们俩去看房,聪明如浩哥当时说对价钱有异议,让中介给房主打电话问价,然后就偷窥了中介的手机,记住了房主电话。送走中介后,浩哥给房主打了电话,竟然说服了房主跳过中介,直接跟我们签合同。省下了近4000块的佣金。回想起来也是运气,难得遇到那么通情达理的房主。
我跟浩哥是同年级同学,但却是踢足球认识的。而到租房时我还不认识刘老师,这位甩手大爷整个看房期间都不在北京,后来我才知道刘老师是去香港谈恋爱去了,也就是去追现在的刘嫂,査老师。
搬家当天,刘老师才露面,租了一辆金杯,我们三个人把宿舍里的东西一收拾,堆在一起都没装满那辆面包。带阳台冲南的主卧浩哥住,1500;我跟刘老师住两个小卧室,各1200。主卧带阳台大概20平的样子,两个次卧大概都10平不到,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桌子就满了。但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当时是满足的——终于走出了学校宿舍,拥有了自己单独的房间。
2
那个时候我开始在一家国营出版社做图书编辑,爱好书籍的我原以为自己选择了一项有趣的工作,可一入职就发觉自己的工作十分枯燥,做的书跟自己预想的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更可怕的是每个月工资只有三千多块,几乎没有其他收入,这是我在入职前没有预想到的(是的,我当时对工作就是这么不上心。。。)。入职第一个春节,我拿到所谓的年终奖,是1500块钱,还是当时部门领导格外开恩。
我一个月花去固定房租1200,工资就只剩下2000块,在北京生活,随便填饱肚子一个月也得一千多块,还有其他的杂用花费。
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个月存500块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从定慧桥到西直门,单程将近10公里,花费约40分钟。
我自己开火做饭,晚上下班路上买菜,晚上做一顿,第二天早上再做一顿,用饭盒装一顿带到单位午饭。在那儿住的一年时间,我几乎没有在饭店吃过早饭,也很少在外面吃午饭。当然我做的菜也十有八九是素菜,我不爱吃肉,做肉也麻烦。我经常带一饭盒鸡蛋炒馒头丁到单位,或者一块钱的馒头,配一盒土豆、白菜什么的。
这样下来,有的月份,我竟然能夸张地存一千块钱。
我并没有打算在这里诉苦,我并不觉得那些日子有多苦。因为像我这样从河南农村来的孩子,小时候过的简直不是80后的生活,而是60后的日子。
3
当时,我还有半个藕断丝连的女朋友,那时她是我生活的重心。
我没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没有一间很好的房子,我不想连她也没有了。
我记得有一次她在日记里面写——我的爱人应该住在一个我喜欢的地方,宽敞的房间,雪白的墙壁,大大的窗子,窗外绿树成荫。。。。。。——大致是这个意思。
我没办法实现她的愿望,那间不足10平米的旧房间,阴暗、狭窄,窗子低矮、玻璃浑浊,墙壁发黄、灯光晦暗。当然这并不是她最终离开我的主要原因,但那间房却已经成了一道阴影。
2012年初,我彻底单身,而且对当时的工作厌倦到了极点。
我在几乎难以忍受生活的时候,用自己手里的照相机打开了一条另外的路。毫无摄影从业经历的我,通过社会招聘,进入了现在的报社,转做摄影记者。
我对第一份工作抱有内疚,那里现在还有我不少的朋友,但我已经顾不上内疚。
那份工作对我来说也是一道阴影,就好像那个旧房间。在更换工作之前,我决定离开原来的房子,重新开始生活。
4
我跟刘老师一块儿从西四环搬到了西二环外,再加上浩哥和刘老师的同事杨老师,又是三个人一起租了小三居。这个位置离刘老师、浩哥、杨老师的单位很近。因为我记者的工作不需要坐班,所以也无所谓离自己单位稍远了。
位置从四环到了二环半,房租也从1200涨到了1800。还好,很快我的工资也涨了,我不再需要每个月苦苦支撑,为自己存500块。毕业后的第二个春节,我终于给父母带了一万块回去(虽然他们也没有要)。要知道,第一个春节时我的卡里只有三千块。
这第二套房子是通过中介找的,老小区,十五楼,方方正正,客厅很小,两间卧室冲南有阳光,一间卧室冲北,而且窗旁边就是另一栋楼,所以采光不好。我的房间向阳,也就12平米吧,房间里被房东做成了榻榻米的样式,进门后有一个台阶,所以房间显得矮了不少。空间不够大,还好有一个大壁橱,能够让我把不常用的各种东西都塞进去,这样房间里才不至于显得特别特别特别的杂乱。
对我来说,房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梯,每天晚上10点半,电梯准时上锁关闭,据说是因为小区附近有小商品市场,商户租住会带很多货物,再加上老小区里有很多老人居住,晚上频繁上下楼会影响他们休息,而且电梯一直有专人看护,他们也要上下班。。。。。。反正各种有一搭没一搭的原因。
而你要知道,我们的房子在15楼,10点半,对于一个每天在外面奔波的记者来说太平常了,我每周都有两三天要背着近20斤重的相机爬15楼。还好我的腿脚比较利索。
在这间房子里,我度过了自己忙碌到近乎癫狂的2012年底和2013年。
5
我对摄影记者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尽管这份工作的内容大都不是我最喜欢的,但出于单纯对摄影的热爱和修炼的愿望,我拼死拼活。同时也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回报。
很快第一套房子的阴影就淡了,我这第二套房子里确实有了新的开始,但接着又有了新的结束。有了遗忘,然后又有了新的记忆。有了阳光,也慢慢有了新的阴影。
2013年7月,我领养了第一只猫,她是一只流浪猫的女儿,很普通的长毛大黄猫,没有品种。我给她起名叫“小狗”,这是我几年以来的愿望:养一只叫小狗的猫,和一只叫小猫的狗。
小狗从来的第一个晚上就表现出了懂事、聪慧的一面,很少给我惹过麻烦(除了2014年九月份的那次神奇的走失)。当然,头两个月她的淘气是不可避免的,抓坏了很多的桌椅。
因为我几乎天天在外,很少在家陪她,于心不忍,于是两个月后,我从一个朋友家里领回第二只猫,短毛的大黄猫,我给他起名叫“小小狗”,想让它们日夜作伴。
小小狗来的当晚,小狗脱胎换骨,一夜之间收起了自己淘气的一面,成长为一个淑女范儿的大姐姐。
小小狗是我跟当时的女朋友一起领回来养的。很快女朋友就消失了。
——愿我有足够的耐心将它们两个养到终老。
6
2014年5月左右,刘老师和査老师从我们的房子里搬出去了,他们买房了。
此前,我们的第一个室友浩哥已于半年前买了自己的房。
刘老师走后,来续租的是两位医院的护士,通过万能的豆瓣找到的。
感谢刘老师走后留下的珍贵财富,两位新室友是模范级别的,我们一起组成了1501的大家庭。谢谢她们对两只猫的不嫌弃和照顾——这两只猫已经被她们改名叫“狗子”和“二狗子”了。。。。。。
在毕业时,我从未想过自己未来的室友是什么样子,但生活总是给我以馈赠,我的前三位室友都是好男人,虽然他们后来都残忍地把我抛弃了~~~(嘿嘿),不单单是在租房的问题上,还有感情方面。如今他们都各有家室——2014年底,杨老师也买了房,现在已经搬过去了——只有我仍旧是孤身一人。
这三位好男人都是摄影人,他们对我踏上这条路影响很大,也对我的业务进步帮助很大。如今他们都是大师了,而我这个小记者还每天苦逼地奔波着。
如今,我仍然没有希望获得自己在北京的真正的一套房子,我的租房生活还要延续。当他们三个好室友都离开了,我又要踏上新的路。
7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预想过自己要住什么样的房子,尽管每一处我住过的地方,到离开之时都充满了阴影,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曾经选择这里。
我的生活是随遇而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要求,我厌倦了第一套房子的阴暗狭窄,我也厌倦了第二套房子15楼的攀爬(虽然后来电梯的关闭时间改到了午夜0点),我几乎已经厌倦了租房生活——但只不过我除了租房无路可走。
所以现在,我带着自己的猫,带着想跟我一起继续住下去的室友,再次寻找新的屋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