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乡行——肇兴侗寨(上)
搭乘高铁站至肇兴侗寨的汽车,刚进一个寨门,司机就停车了,我还以为到了。原来是让我们下车拍照——这里是鸟瞰侗寨最好的一个地方!不过有点怪异的是——这窄窄的观景过道紧挨着一个坟墓,清明过后不久,坟上拜祭的挂幡还在。
肇兴从前年开始收门票。于是,一旦开辟为对外宣传的“千户侗寨”之后,游客纷至。周围都在大兴土木,多数是未来的旅店。溪流两边是饭店和酒吧,夜晚喧闹,还有游客唱K的声音。也许不久就是丽江、凤凰的感觉了——像是一处换了布景的适合现代人消遣的去处。
一旦成为旅游景区,就少不了表演节目。有侗族大歌、蝉之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叙事歌等。当然,这是最快速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方式。只不过,不是节日里村民自发组织的活动,多少让人觉得缺少了一种朴素自然的味道。
还是去找找原本的侗寨感觉吧。听说这里新建的房子都要是木构造的,和一些盖起了砖房的侗寨相比,外观还是保护得很好的。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子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而每个片区有一座鼓楼,分别以团名来命名。共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
看到一间社稷坛,不知是纪念谁的。
走累了,在风雨桥里歇息,望着眼前写生的几个女生,想起当年写生课的情形以及当年的同学,竟是那么的遥远。
桥外的景象,已是众多的旅店了。大概同学们要进行艺术加工,赋予这里一个原本的侗寨了。
风雨桥里有很多彩画,所以叫花桥。
寨子外部,新建了些风雨桥和花园式的景观。少了些古朴的感觉。可以想象,以后这里会越来越多游客。
早期的肇兴,可能是西方背包客的天堂。现在,它对外的宣传口号是“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是不是,在竞争激烈的都市中生活久了,大家都向往一种陶渊明式的田园归隐生活呢?而这,会不会只是一种存在于心底的叶公好龙似的情怀呢?
中午及一大早,都被一种撞击的声音吵得不能入睡。一开始还以为是新建房子的打桩声,后来才知道是敲打侗布的声音,还有舂乌树叶的声音,这才有种生活在侗寨的感觉。
也要去看看这里人日常的生活,智团鼓楼里下石头棋子的老人家。
旅店老板说附近的纪伦侗寨也可以去逛下,徒步大概半小时。于是我们第二天下午出发。由于刚修好了公路,所以是沿着公路上山。看到这些木构造的建筑,地基只是放置在地面的石础,完全榫卯结构,梁也只是不宽的木头,我那建筑专业的同事都感慨厉害。
不同的角度俯瞰寨子
纪伦是个很小的侗寨,进村的路边盖了不少红砖房。寨里唯一的鼓楼古旧,应该有一定年月了。沿路看到的老人家和小朋友都很友善。下山看到有人在抛洒谷子。
第二天是这里流行的谷雨节。由于不好请假,所以没看到节日的盛况。
据说,当天小伙子要带上装着礼品的竹卣卣向当年要出嫁的姑娘讨要乌米饭。小伙子通过唱“喊门歌”的方式,叫这家姑娘把事先扔到竹板上的竹卣卣还给自己。在拿回竹卣卣的过程中还要防备姑娘的突然袭击——用掺有油的锅底灰打花脸。姑娘会将竹卣卣里的礼品取出,换成乌米饭和酒肉等。花脸打得越多,意味小伙子越受姑娘喜欢。现在变成一个众人狂欢的节日。网上下了张图片,传统的话是这样子的~
![]() |
肇兴从前年开始收门票。于是,一旦开辟为对外宣传的“千户侗寨”之后,游客纷至。周围都在大兴土木,多数是未来的旅店。溪流两边是饭店和酒吧,夜晚喧闹,还有游客唱K的声音。也许不久就是丽江、凤凰的感觉了——像是一处换了布景的适合现代人消遣的去处。
一旦成为旅游景区,就少不了表演节目。有侗族大歌、蝉之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叙事歌等。当然,这是最快速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方式。只不过,不是节日里村民自发组织的活动,多少让人觉得缺少了一种朴素自然的味道。
![]() |
![]() |
还是去找找原本的侗寨感觉吧。听说这里新建的房子都要是木构造的,和一些盖起了砖房的侗寨相比,外观还是保护得很好的。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子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而每个片区有一座鼓楼,分别以团名来命名。共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
![]() |
![]() |
![]() |
![]() |
![]() |
![]() |
看到一间社稷坛,不知是纪念谁的。
![]() |
走累了,在风雨桥里歇息,望着眼前写生的几个女生,想起当年写生课的情形以及当年的同学,竟是那么的遥远。
桥外的景象,已是众多的旅店了。大概同学们要进行艺术加工,赋予这里一个原本的侗寨了。
![]() |
![]() |
![]() |
风雨桥里有很多彩画,所以叫花桥。
![]() |
![]() |
![]() |
寨子外部,新建了些风雨桥和花园式的景观。少了些古朴的感觉。可以想象,以后这里会越来越多游客。
![]() |
![]() |
早期的肇兴,可能是西方背包客的天堂。现在,它对外的宣传口号是“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是不是,在竞争激烈的都市中生活久了,大家都向往一种陶渊明式的田园归隐生活呢?而这,会不会只是一种存在于心底的叶公好龙似的情怀呢?
![]() |
中午及一大早,都被一种撞击的声音吵得不能入睡。一开始还以为是新建房子的打桩声,后来才知道是敲打侗布的声音,还有舂乌树叶的声音,这才有种生活在侗寨的感觉。
![]() |
![]() |
也要去看看这里人日常的生活,智团鼓楼里下石头棋子的老人家。
![]() |
旅店老板说附近的纪伦侗寨也可以去逛下,徒步大概半小时。于是我们第二天下午出发。由于刚修好了公路,所以是沿着公路上山。看到这些木构造的建筑,地基只是放置在地面的石础,完全榫卯结构,梁也只是不宽的木头,我那建筑专业的同事都感慨厉害。
![]() |
不同的角度俯瞰寨子
![]() |
![]() |
纪伦是个很小的侗寨,进村的路边盖了不少红砖房。寨里唯一的鼓楼古旧,应该有一定年月了。沿路看到的老人家和小朋友都很友善。下山看到有人在抛洒谷子。
![]() |
第二天是这里流行的谷雨节。由于不好请假,所以没看到节日的盛况。
据说,当天小伙子要带上装着礼品的竹卣卣向当年要出嫁的姑娘讨要乌米饭。小伙子通过唱“喊门歌”的方式,叫这家姑娘把事先扔到竹板上的竹卣卣还给自己。在拿回竹卣卣的过程中还要防备姑娘的突然袭击——用掺有油的锅底灰打花脸。姑娘会将竹卣卣里的礼品取出,换成乌米饭和酒肉等。花脸打得越多,意味小伙子越受姑娘喜欢。现在变成一个众人狂欢的节日。网上下了张图片,传统的话是这样子的~
![]() |
-
Yars.Zh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5 19:20:58
-
好公民库尔蕾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0 2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