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记上海大观园
去年国庆节的前一日给自己放了假,乘着十一人潮未到时侯去了青浦大观园,终于圆梦。九月两次青浦,一次是冒着粉红星星眼去见了心爱的单美人,想起来至今犹似梦魂中。这次是大观园,和单美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顿觉冥冥中有注定。
其实未来上海上学时,就已先想着它的大观园了。可静悄悄的待了两年才迟迟的去,或许是“近乡情更怯”,心心念念久了,就越发觉得不能去轻易打扰。其实,无论它美不美,或甚而你知道它可能会令你失望,但你还是会爱它,因它是和另一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如喜欢上一个人,无论她的好,她的坏,你都欢喜着,世界上凡是和她一切相关的都可称其为好,是春风十里不如你,是浅情人不知。大观园在我心中就成了这样一个所在。
去的时候,车窗外下着极大的雨,等到了园子,天却放晴了。雨后的空气里溢满了桂花香,一路行去,丹桂,金桂,银桂,遍地都是,路边随处轻轻一掬便是盈盈的一掌。可惜身边没有袋子,只得胡乱的捧了一些塞在相机包里,不然可以带回去给云姐“酿一壶”。那时候,正好学校也开满了桂花,我们每天晚上便讨论着要酿一壶桂花酒来喝该多幸福。桂林好似有桂花酒,可惜不曾有机会尝过。我们自己在脑袋中臆想了一下,那么香的桂花再经发酵,想必打开酒盖闻着那扑鼻而来的浓郁香味就已沁人肺腑,熏熏然不知所处了。
因是雨天又非是假日,偌大园子里只三五游人。因着人少,六分景也要成了九分景。不必担心打扰游人拍照,也不用顾忌别人眼光,走到哪里就只有自己。可以悠悠闲闲的拍照,对着残秋里的一只荷花,也可以假装懂摄影,调焦距换角度的拍好多张。每过一处头脑便不自主的飘过书中或电视里情节。滴翠亭旁是杨妃戏彩蝶,沁芳桥边是花落水流红,是共读西厢心相通;庐雪庵中有姑娘们吃鹿肉,笑说“是真名士自风流”,还有漫天雪地中的红梅,皆是美好画面。梨香院里的戏台正值有人演红楼的小戏文,不过大概人实在太少所以演的不认真,且扮相唱腔着实不敢恭维,煎熬着看了一分钟,便赶紧的逃之夭夭了。
说起来,87版的红楼只几处景取自上海大观园,邓云乡的《红楼梦忆》多记87剧组拍摄旧事,里面多有取景地的介绍:你看,妙玉刚刚还坐在无锡寄畅园的“栊翠庵”里喝茶,出个院门却已经是河北某处的山门了(原书已记不清);宝哥哥和林妹妹刚刚还在杭州曲院风荷的“沁芳桥”旁共读西厢,转眼去的贾政书房已是扬州何园里;上海大观园中“怡红院”的西厢房是作了凤姐,秦可卿斗牌的地方,梨香院倒成了宝玉、宝钗成亲的洞房;湘云醉卧的芍药圃原是杭州的西园;荣、宁二街远在河北的正定;宝玉刚刚还在战战兢兢的跟着贾政在北京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呢,转一座假山,上一座凉亭又已是上海青浦的大观园了。如此种种,不能一一尽述,读来皆有滋味。昨日还在宿舍略略的翻了翻《黛玉传》,看到了很多上海大观园的取景,都很熟悉。不过马天宇扮相虽是有了,表演上还是女气太重了些,遂作罢。
上海大观园宏阔有了,但是也有好多不足处。布局上,蘅芜苑和潇湘馆反靠的近,潇湘馆和怡红院倒是隔山隔水了,可能是要因地制宜,无法强求。另一处是牌匾设计很粗疏。如“绛云轩”,这一词出自第八回,“薛宝钗小病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云轩”,是宝玉为自己住所题的字,晴雯妹妹还曾冒着雪,登着梯子亲自贴到门斗上,后来便有人以此来指称宝玉住所。但那时大观园尚未建,所以“怡红院”中其实是不应有“绛红轩”一匾额的。这也罢了,“有凤来仪”四字中繁简字相杂;其它匾额是从右往左题的,“藕香榭”一处倒是又从左往右了。于是,心里默默的吐槽了好多遍。
作为特等路痴级人物,逛园子总要比旁人多走好多路,又几乎不见人,问也不能。但路痴游园也有别样的乐趣。每当自己绕过一个抄手游廊,出了一个月洞门,抑或是转过院内的一个小角门时心里面便要冒出一连串恍然大悟般的自言自语,原来转了这个门,来到的是这里;哦,这个院子原是这样前后三进的;还有地图上看着那么远的距离原来拐个弯就到了。
逛到最后终于请大门处的警卫叔叔拍了合影,叔叔一直嘀咕说哎呀,我拍的不好看,并要我摆着重拍了好几张,但其实是,每张都差不了太多,我努力忍着才没有笑出来。但很想跑上去跟他说,其实主要是人不好看啦。
其实未来上海上学时,就已先想着它的大观园了。可静悄悄的待了两年才迟迟的去,或许是“近乡情更怯”,心心念念久了,就越发觉得不能去轻易打扰。其实,无论它美不美,或甚而你知道它可能会令你失望,但你还是会爱它,因它是和另一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如喜欢上一个人,无论她的好,她的坏,你都欢喜着,世界上凡是和她一切相关的都可称其为好,是春风十里不如你,是浅情人不知。大观园在我心中就成了这样一个所在。
![]() |
去的时候,车窗外下着极大的雨,等到了园子,天却放晴了。雨后的空气里溢满了桂花香,一路行去,丹桂,金桂,银桂,遍地都是,路边随处轻轻一掬便是盈盈的一掌。可惜身边没有袋子,只得胡乱的捧了一些塞在相机包里,不然可以带回去给云姐“酿一壶”。那时候,正好学校也开满了桂花,我们每天晚上便讨论着要酿一壶桂花酒来喝该多幸福。桂林好似有桂花酒,可惜不曾有机会尝过。我们自己在脑袋中臆想了一下,那么香的桂花再经发酵,想必打开酒盖闻着那扑鼻而来的浓郁香味就已沁人肺腑,熏熏然不知所处了。
![]() |
因是雨天又非是假日,偌大园子里只三五游人。因着人少,六分景也要成了九分景。不必担心打扰游人拍照,也不用顾忌别人眼光,走到哪里就只有自己。可以悠悠闲闲的拍照,对着残秋里的一只荷花,也可以假装懂摄影,调焦距换角度的拍好多张。每过一处头脑便不自主的飘过书中或电视里情节。滴翠亭旁是杨妃戏彩蝶,沁芳桥边是花落水流红,是共读西厢心相通;庐雪庵中有姑娘们吃鹿肉,笑说“是真名士自风流”,还有漫天雪地中的红梅,皆是美好画面。梨香院里的戏台正值有人演红楼的小戏文,不过大概人实在太少所以演的不认真,且扮相唱腔着实不敢恭维,煎熬着看了一分钟,便赶紧的逃之夭夭了。
说起来,87版的红楼只几处景取自上海大观园,邓云乡的《红楼梦忆》多记87剧组拍摄旧事,里面多有取景地的介绍:你看,妙玉刚刚还坐在无锡寄畅园的“栊翠庵”里喝茶,出个院门却已经是河北某处的山门了(原书已记不清);宝哥哥和林妹妹刚刚还在杭州曲院风荷的“沁芳桥”旁共读西厢,转眼去的贾政书房已是扬州何园里;上海大观园中“怡红院”的西厢房是作了凤姐,秦可卿斗牌的地方,梨香院倒成了宝玉、宝钗成亲的洞房;湘云醉卧的芍药圃原是杭州的西园;荣、宁二街远在河北的正定;宝玉刚刚还在战战兢兢的跟着贾政在北京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呢,转一座假山,上一座凉亭又已是上海青浦的大观园了。如此种种,不能一一尽述,读来皆有滋味。昨日还在宿舍略略的翻了翻《黛玉传》,看到了很多上海大观园的取景,都很熟悉。不过马天宇扮相虽是有了,表演上还是女气太重了些,遂作罢。
![]() |
![]() |
沁芳桥 |
![]() |
滴翠亭 |
上海大观园宏阔有了,但是也有好多不足处。布局上,蘅芜苑和潇湘馆反靠的近,潇湘馆和怡红院倒是隔山隔水了,可能是要因地制宜,无法强求。另一处是牌匾设计很粗疏。如“绛云轩”,这一词出自第八回,“薛宝钗小病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云轩”,是宝玉为自己住所题的字,晴雯妹妹还曾冒着雪,登着梯子亲自贴到门斗上,后来便有人以此来指称宝玉住所。但那时大观园尚未建,所以“怡红院”中其实是不应有“绛红轩”一匾额的。这也罢了,“有凤来仪”四字中繁简字相杂;其它匾额是从右往左题的,“藕香榭”一处倒是又从左往右了。于是,心里默默的吐槽了好多遍。
![]() |
潇湘馆院门及其室内一瞥 |
![]() |
有凤来仪 |
![]() |
藕香榭及其部分景 |
![]() |
作为特等路痴级人物,逛园子总要比旁人多走好多路,又几乎不见人,问也不能。但路痴游园也有别样的乐趣。每当自己绕过一个抄手游廊,出了一个月洞门,抑或是转过院内的一个小角门时心里面便要冒出一连串恍然大悟般的自言自语,原来转了这个门,来到的是这里;哦,这个院子原是这样前后三进的;还有地图上看着那么远的距离原来拐个弯就到了。
逛到最后终于请大门处的警卫叔叔拍了合影,叔叔一直嘀咕说哎呀,我拍的不好看,并要我摆着重拍了好几张,但其实是,每张都差不了太多,我努力忍着才没有笑出来。但很想跑上去跟他说,其实主要是人不好看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