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是枝裕和,亞洲導演們的Bitter Sweet。(一)
![]() |
還未實際去過香港以前,總是著迷王家衛的每套電影;獨特的敘事觀點、對白的金科玉律,甚至沒忘卻於劇情轉折處伏上影(樂)迷們最鍾愛的畫外音,也是王個人的音樂偏好。
幾趟香港行過後,廣受影迷推崇的《重慶森林》,場景多半已無法重現,即使那半山扶梯仍然作為港人、遊客每日穿梭往來之便;許鞍華2010年的《得閒炒飯》場景也設在這裡。
如若港人視王家衛電影為香港的荳蔻年華,以至孤獨落寞的日常作息,那麼從90年《阿飛正傳》起,令人嚮往卻又無法留住的黃金歲月,只能伴隨著旭仔離去的身影;無論戲裡戲外,旭仔一去不返。
談論王家衛電影的畫外音,97年的《春光乍洩》,多的是巧妙的安排;如黎耀輝與何寶榮當日在公路上分手,不下片刻巴西唱作人卡耶塔諾.費洛索(Caetano Veloso)著名的〈鴿子之歌〉(Cucurrucucú Paloma)便「樂」滿伊瓜蘇瀑布。「人們深信這隻鴿子一定就是他的靈魂,還在一直期待、那不幸女人的歸來。」歌詞是這麼唱著,直至黎耀輝與何寶榮於探戈酒吧再度相遇。西班牙名導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幾年後的《悄悄告訴她》也曾引用了〈鴿子之歌〉。
影(樂)迷們同樣記憶猶新的還有《重慶森林》裡,阿美遺留在663家中的The Mamas and the Papas唱片;一首〈California Dreamin〉,唱的是誰人的California Dreaming?印象更加深刻的,顯然是阿美本尊(即王菲)翻唱自愛爾蘭樂團小紅莓(The Cranberries)的經典主題曲〈夢中人〉。
台灣影迷相當熟悉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Koreeda Hirokazu),從電視劇拍到電影,從侯孝賢的《童年往事》獲得啟發,從陳明章的音樂找到導演處女作《幻之光》必要的情緒;當年陳明章僅使用了吉他、鋼琴與南胡,便撐起了《幻之光》那樸實的悲慟。是枝裕和與台灣的關係匪淺,也曾數度受影展邀約來台;2009年的《空氣人形》,是枝裕和欲呈現的,其實是一個攸關凡人、非英雄主義的世界觀;電影配樂則是二度來台的日本神秘音樂人World's End Girlfriend。
是枝裕和的故事(腳本)往往落於日常,書寫的對象是平民百姓,亦常被視作「庶民」文化的簇擁,與《東京家族》的山田洋次(Yamada Yōji)頗有相惜、相似之處。二者導演生涯的起步均有無巧不成書的雷同之處;如山田洋次在自傳裡曾提到:「只會描寫庶民生活的劇本,真的能拍成廣受影迷喜愛的電影?」山田洋次的庶民生活觀點意外獲得日本戰後影迷、家庭劇觀眾的喜愛,他與影歌紅星倍賞千惠子合作的《市區的太陽》,更是一部以音樂(或歌唱)作品為題的電影。
下期
繼續談王家衛、侯孝賢、岩井俊二的畫外音概述
主題:誰的藍莓夜
簡介:王家衛、是枝裕和,亞洲導演們的Bitter Sweet。
時間:2015年7月3日星期五晚上19:00-20:00
地點:有咖啡(830 高雄市鳳山區三民路292號之1)
票價:NT.150/人(紅茶/咖啡/果汁擇一、當期小字一本。)
講師:(OR)伊森(前「破報」、「小字」自由誌創辦人)
客席:克萊歐.H(小字專欄作家、可萊歐掌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