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绕开的安藤忠雄
【【导言】】
定于7月24日—8月1日出行的“日本现当代建筑寻踪·第9期·特别版”是有方2015年推出的全新日本建筑考察线路。这条线路是在出行过8次的“日本现当代建筑寻踪·经典版”线路的基础上升级而成。
在特别版线路中,有方将首次带你遍览东西海岸,走访更多当代设计代表作品。正如平面设计家田中一光曾谈到的,“对于战后的日本人来说,似乎设计要比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这在安藤忠雄、伊东丰雄、谷口吉生、妹岛和世等一批建筑师的精彩新作中得以淋漓尽现。
自“新浪潮”始,安藤忠雄就成为了日本建筑界中一个无法绕过的名字。尽管项目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但其对几何空间与材质构成的精妙处理,无疑在他的母国才得以最凝练地呈现。特别版线路在保留了为人熟知的经典作品的基础之上,更加入了多个安藤少为人知的建筑作品。有方君带大家先睹为快。
报名地址:http://www.archiposition.com/
————————————————————————————————————————————
兵库县立近代美术馆
Hyogo Prefectural Museum of Modern Art
位置:日本神户兵库县
完工时间:2000
这座2002年才开放的美术馆,是安藤忠雄继“淡路梦舞台”之外,另一件纪念阪神大地震的文化重建杰作,也成为日本战后复兴的代表建筑。它由石块叠砌的基座部分和3个平行布置的玻璃箱体组成,。安藤在这里创造出了让人体验和玩味建筑的外部空间。他在混凝土盒子外再套上一层玻璃盒子,由玻璃和混凝土形成了二重皮膜,对建筑进行了全新尝试,创造出现代建筑中的“缘侧”(日本传统建筑里介于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他理性地运用了这两种代表20世纪最普通的建筑材料,巧妙地提示了空间的不同性质,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富有魅力的建筑。美术馆分两栋展厅间,其中一座通往地下停车场的户外螺旋梯,形成雕塑型大地景。
司马辽太郎纪念博物馆
Shiba Ryotaro Memorial Museum
位置:日本大阪八户之里
完工时间:2001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战后著名的作家,深受日本人喜爱,一九九六年过逝后,许多日本人仍将其作品奉为生活指南。纪念馆由日本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所设计,位于司马辽太郎居住多年的东大阪故居旁,周遭树林茂密,据说司马喜欢在此林中思考问题,安藤做这个设计,除了考虑纪念馆和故居的整体性以及周遭环境的关联之外,他希望将作家内心世界的思维活动透过空间设计尽可能的呈现出来,并将人们带入司马辽太郎那深刻的、宽广的知识世界中。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Water Temple
位置:日本神户兵库县淡路市
完工时间:1991
水御堂的设计者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师主要任务是创造建筑空间以供人体验。他认为建筑物应该做到三个要求:利用大自然、几何学和展现材料的本质。安藤常用的三个自然元素:天﹑水﹑光,在水御堂的设计中被充分利用。当你站立在两堵混凝土墙之间,世间一切都被隔开,能看到的只是上面的天空变化。水的元素有两个,一个作为远景的海,另外就是莲花池。信众进入庙宇的路途,安藤塑造了光的流动:纯白色的墙把人的心灵从尘世净化,进入莲花池中,步下阶梯,蓝色的光线渐弱,直至差不多全黑,进入大殿后突然被满堂的红色唤醒。这段旅程,象征了净化,死亡和重生。庙宇亦利用了象征性的几何形状:卵形池塘象征着诞生和再生,而圆形大殿则象征生生世世,循环不息的轮回。而大殿的方框屏风,排成方阵的柱子,承继了日本传统建筑,隐隐地透出禅意。
(摄影:夏至)
李禹焕美术馆
Lee U-Fan Museum
位置:日本香川县直岛
完工时间:2010
李禹焕美术馆是继贝内斯之家美术馆及地中美术馆之后,日本直岛上建造的第三个美术馆项目。这建筑被规划在贝内斯之家美术馆至地中美术馆之间,一处延展至入海口的平缓洼地上。“和自然地形一体化、将建筑融入风景中”的主题仍然是安藤坚持并始终强调的。来访者由大门经过仿佛是削切了地形而延伸过来的直线状通路来到前厅,在前厅里,放置了和墙壁的水平线条形成强烈对比的、强调竖向构图的柱形雕塑作品;从这里沿着由两面墙壁围夹的坡道进入“地下”,来到入口广场,立足广场可以仰望被切成三角形的天空;之后,继续进入“地下”的美术馆,这里有3个艺术空间,被设计成不同的尺度、不同的质感、不同的光影效果。所有这些建筑元素的采用,都是根据将要展示的作品,在和艺术家经过充分的对话之后而决定的。
(摄影:夏至)
地中美术馆
Chichu Art Museum
位置:日本香川县直岛
完工时间:2004
安藤忠雄一直偏爱自然光与地下的概念。之前的“日落美术馆”因完全采用自然光,便有了“日落闭馆”的说法。而在之前很多次设计构想中,安藤一直想尝试建一座完全埋藏于地下的建筑,以将对自然的破坏降至最低,达到“人与自然共存”的境界。这座直岛上的地中美术馆便实现了安藤的建筑理想。安藤认为,他对壁体及其与天花顶棚之间开口的运用,并非是想使壁体美观,而是要表现一种建筑学上具有完美比例的空间流动。 通过光影摇曳、风雨变幻就可以判定时间与自然的存在和变化,同时,这种手法也柔化了由混凝土壁体所形成的硬质空间,促成了空间本身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对话。这座建筑巧妙地向大自然借景,同时又融入了自然,就像一件大地艺术品般,创造了新的景观。
21_21 Design Sight
位置:日本东京中城
完工时间:2007
21_21 Design Sight的名称也来自一个有趣的逻辑:在英语中,完美视力被描述为“20/20”,同时还暗示着敏锐的眼光与深刻的洞察力。项目策划方认为,寻找和创造良好的设计必然要超出常规限制,从20到21,这种超越的决心将带领我们从现在跨越到未来。建筑师安藤忠雄在文章中谈到:“有一次当我有幸与野口勇谈话,他对我说,‘我们必须恢复旧日本美学。’我与三宅一生也大概已经认识了至少35年,他同样‘完全致力于设计美学之间的讨论’。我们谈起这个项目,希望这个设计博物馆代表达成这个关于日本美学梦想的努力。”
编辑:张远博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需保证内容完整且在显著位置注明“转自有方(微信号:youfang502)”。部分照片信息版权缺失,请版权作者联系我们加注。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定于7月24日—8月1日出行的“日本现当代建筑寻踪·第9期·特别版”是有方2015年推出的全新日本建筑考察线路。这条线路是在出行过8次的“日本现当代建筑寻踪·经典版”线路的基础上升级而成。
在特别版线路中,有方将首次带你遍览东西海岸,走访更多当代设计代表作品。正如平面设计家田中一光曾谈到的,“对于战后的日本人来说,似乎设计要比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这在安藤忠雄、伊东丰雄、谷口吉生、妹岛和世等一批建筑师的精彩新作中得以淋漓尽现。
自“新浪潮”始,安藤忠雄就成为了日本建筑界中一个无法绕过的名字。尽管项目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但其对几何空间与材质构成的精妙处理,无疑在他的母国才得以最凝练地呈现。特别版线路在保留了为人熟知的经典作品的基础之上,更加入了多个安藤少为人知的建筑作品。有方君带大家先睹为快。
报名地址:http://www.archiposition.com/
————————————————————————————————————————————
兵库县立近代美术馆
Hyogo Prefectural Museum of Modern Art
位置:日本神户兵库县
完工时间:2000
这座2002年才开放的美术馆,是安藤忠雄继“淡路梦舞台”之外,另一件纪念阪神大地震的文化重建杰作,也成为日本战后复兴的代表建筑。它由石块叠砌的基座部分和3个平行布置的玻璃箱体组成,。安藤在这里创造出了让人体验和玩味建筑的外部空间。他在混凝土盒子外再套上一层玻璃盒子,由玻璃和混凝土形成了二重皮膜,对建筑进行了全新尝试,创造出现代建筑中的“缘侧”(日本传统建筑里介于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他理性地运用了这两种代表20世纪最普通的建筑材料,巧妙地提示了空间的不同性质,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富有魅力的建筑。美术馆分两栋展厅间,其中一座通往地下停车场的户外螺旋梯,形成雕塑型大地景。
![]() |
![]() |
![]() |
司马辽太郎纪念博物馆
Shiba Ryotaro Memorial Museum
位置:日本大阪八户之里
完工时间:2001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战后著名的作家,深受日本人喜爱,一九九六年过逝后,许多日本人仍将其作品奉为生活指南。纪念馆由日本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所设计,位于司马辽太郎居住多年的东大阪故居旁,周遭树林茂密,据说司马喜欢在此林中思考问题,安藤做这个设计,除了考虑纪念馆和故居的整体性以及周遭环境的关联之外,他希望将作家内心世界的思维活动透过空间设计尽可能的呈现出来,并将人们带入司马辽太郎那深刻的、宽广的知识世界中。
![]() |
![]() |
![]() |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Water Temple
位置:日本神户兵库县淡路市
完工时间:1991
水御堂的设计者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师主要任务是创造建筑空间以供人体验。他认为建筑物应该做到三个要求:利用大自然、几何学和展现材料的本质。安藤常用的三个自然元素:天﹑水﹑光,在水御堂的设计中被充分利用。当你站立在两堵混凝土墙之间,世间一切都被隔开,能看到的只是上面的天空变化。水的元素有两个,一个作为远景的海,另外就是莲花池。信众进入庙宇的路途,安藤塑造了光的流动:纯白色的墙把人的心灵从尘世净化,进入莲花池中,步下阶梯,蓝色的光线渐弱,直至差不多全黑,进入大殿后突然被满堂的红色唤醒。这段旅程,象征了净化,死亡和重生。庙宇亦利用了象征性的几何形状:卵形池塘象征着诞生和再生,而圆形大殿则象征生生世世,循环不息的轮回。而大殿的方框屏风,排成方阵的柱子,承继了日本传统建筑,隐隐地透出禅意。
![]() |
![]() |
![]() |
(摄影:夏至)
李禹焕美术馆
Lee U-Fan Museum
位置:日本香川县直岛
完工时间:2010
李禹焕美术馆是继贝内斯之家美术馆及地中美术馆之后,日本直岛上建造的第三个美术馆项目。这建筑被规划在贝内斯之家美术馆至地中美术馆之间,一处延展至入海口的平缓洼地上。“和自然地形一体化、将建筑融入风景中”的主题仍然是安藤坚持并始终强调的。来访者由大门经过仿佛是削切了地形而延伸过来的直线状通路来到前厅,在前厅里,放置了和墙壁的水平线条形成强烈对比的、强调竖向构图的柱形雕塑作品;从这里沿着由两面墙壁围夹的坡道进入“地下”,来到入口广场,立足广场可以仰望被切成三角形的天空;之后,继续进入“地下”的美术馆,这里有3个艺术空间,被设计成不同的尺度、不同的质感、不同的光影效果。所有这些建筑元素的采用,都是根据将要展示的作品,在和艺术家经过充分的对话之后而决定的。
![]() |
![]() |
![]() |
(摄影:夏至)
地中美术馆
Chichu Art Museum
位置:日本香川县直岛
完工时间:2004
安藤忠雄一直偏爱自然光与地下的概念。之前的“日落美术馆”因完全采用自然光,便有了“日落闭馆”的说法。而在之前很多次设计构想中,安藤一直想尝试建一座完全埋藏于地下的建筑,以将对自然的破坏降至最低,达到“人与自然共存”的境界。这座直岛上的地中美术馆便实现了安藤的建筑理想。安藤认为,他对壁体及其与天花顶棚之间开口的运用,并非是想使壁体美观,而是要表现一种建筑学上具有完美比例的空间流动。 通过光影摇曳、风雨变幻就可以判定时间与自然的存在和变化,同时,这种手法也柔化了由混凝土壁体所形成的硬质空间,促成了空间本身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对话。这座建筑巧妙地向大自然借景,同时又融入了自然,就像一件大地艺术品般,创造了新的景观。
![]() |
![]() |
![]() |
21_21 Design Sight
位置:日本东京中城
完工时间:2007
21_21 Design Sight的名称也来自一个有趣的逻辑:在英语中,完美视力被描述为“20/20”,同时还暗示着敏锐的眼光与深刻的洞察力。项目策划方认为,寻找和创造良好的设计必然要超出常规限制,从20到21,这种超越的决心将带领我们从现在跨越到未来。建筑师安藤忠雄在文章中谈到:“有一次当我有幸与野口勇谈话,他对我说,‘我们必须恢复旧日本美学。’我与三宅一生也大概已经认识了至少35年,他同样‘完全致力于设计美学之间的讨论’。我们谈起这个项目,希望这个设计博物馆代表达成这个关于日本美学梦想的努力。”
![]() |
![]() |
![]() |
编辑:张远博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转载需保证内容完整且在显著位置注明“转自有方(微信号:youfang502)”。部分照片信息版权缺失,请版权作者联系我们加注。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