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与思维的思考
最近有几件事情促使我思考判断与思维的东西。
先说那几件事情:
1、 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
显然在行车记录视频曝光之前,舆论是毫无悬念偏向被打女司机的。但是行车记录曝光之后,舆论风向开始有转变。开始有人声讨女司机,更有事态升级到人肉搜索女司机。
2、 5月2日庆安火车站事件
徐纯和于2015年5月2日在庆安火车站袭警,被民警当场击毙。在火车站监控录像曝光之前,舆论也是偏向徐纯和,但是官方曝光监控录像之后,舆论也开始有了变化。
3、 我去年和以为阿姨讨论出租车撞坏豪车
这个新闻出来的时候,舆论在大体上是比较仇视富人一方。我在知乎上看了不少帖子,然后我跟阿姨说了点我的想法。既然过错方是出租车,那就应该承担责任,豪车并不应该受到这样不公正对待。阿姨却谈论到富人的财富可能来的不正当。
恰好最近在看一本书《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第一章讨论个体,以及大众文化对思考的影响。第一章的一道思维练习题很有意思,要求按照4个步骤规矩自己的思考。
1) 把对任何人、议题或情势的第一反应作为常识性。
2) 判断为什么做出这种反应。
3) 考虑可能对这个人、议题或情势的其他可能反应。
4) 询问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比第一反应更恰当的反应。
尝试之后发现真的很有用,可以省去很多偏见的麻烦。
以第二件事情为例子,看到这件事情大都更倾向于质疑甚至声讨警察。然后若此时只是当作一个试探性反应时,并不会那么强烈的反应,至少能够提醒自己,事件经过并没有弄清楚。
接着可以尝试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大众文化起到了相当的作用。长期以来关于政府的负面新闻都会被放到靠前的位置,比如城管打人,强拆等。警察普遍被视为国家暴力,首先就被贴上“恶”的标签。目前新闻并不会大力报道国家暴力的正面形象,至少不会那么卖力的报道他们“善”的一面,这都不算新闻。但“善”的一面才是他们的常态。就好比现在经常报道发病率上升,但现实却是人的平均寿命得到延长。
结合第一和第三个事情看,大众文化还存在一种“弱即是强”的倾向,既如果过错方是弱者,大众往往倾向于先为其辩护,在舆论上攻击强者。这种倾向严重影响判断。所以才有真相更多被了解,舆论风向突变的情况,这是不幸的。可以进一步猜想,如果真相难以被更多的了解,那么公正的判断就大众接受。这个后果是可怕的。以第二个事情为例子,以后警察还敢用枪保护群众吗?弱者是不是就有理由为恶而不受到惩罚?
监控曝光之后,有更多材料,思考也会更加全面。是不是真正袭警?警察有没有按照程序对其警告?开枪有没有必要毙命?相信大家对这个事情都有更客观公正的判断。
至此再反观练习的第一步,就会发现这一步多么重要。
保持自我独立,不受大众文化,心理学,时间地点、被操纵的影响相当重要,然而人都是历史的人,是在特定时空中的人,避免这些非常困难。只有不断练习,才能保持独立,做到尽量公正客观。
最后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句话,以此共勉,“我力求公正,但绝不冷漠”。
先说那几件事情:
1、 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
显然在行车记录视频曝光之前,舆论是毫无悬念偏向被打女司机的。但是行车记录曝光之后,舆论风向开始有转变。开始有人声讨女司机,更有事态升级到人肉搜索女司机。
2、 5月2日庆安火车站事件
徐纯和于2015年5月2日在庆安火车站袭警,被民警当场击毙。在火车站监控录像曝光之前,舆论也是偏向徐纯和,但是官方曝光监控录像之后,舆论也开始有了变化。
3、 我去年和以为阿姨讨论出租车撞坏豪车
这个新闻出来的时候,舆论在大体上是比较仇视富人一方。我在知乎上看了不少帖子,然后我跟阿姨说了点我的想法。既然过错方是出租车,那就应该承担责任,豪车并不应该受到这样不公正对待。阿姨却谈论到富人的财富可能来的不正当。
恰好最近在看一本书《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第一章讨论个体,以及大众文化对思考的影响。第一章的一道思维练习题很有意思,要求按照4个步骤规矩自己的思考。
1) 把对任何人、议题或情势的第一反应作为常识性。
2) 判断为什么做出这种反应。
3) 考虑可能对这个人、议题或情势的其他可能反应。
4) 询问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比第一反应更恰当的反应。
尝试之后发现真的很有用,可以省去很多偏见的麻烦。
以第二件事情为例子,看到这件事情大都更倾向于质疑甚至声讨警察。然后若此时只是当作一个试探性反应时,并不会那么强烈的反应,至少能够提醒自己,事件经过并没有弄清楚。
接着可以尝试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大众文化起到了相当的作用。长期以来关于政府的负面新闻都会被放到靠前的位置,比如城管打人,强拆等。警察普遍被视为国家暴力,首先就被贴上“恶”的标签。目前新闻并不会大力报道国家暴力的正面形象,至少不会那么卖力的报道他们“善”的一面,这都不算新闻。但“善”的一面才是他们的常态。就好比现在经常报道发病率上升,但现实却是人的平均寿命得到延长。
结合第一和第三个事情看,大众文化还存在一种“弱即是强”的倾向,既如果过错方是弱者,大众往往倾向于先为其辩护,在舆论上攻击强者。这种倾向严重影响判断。所以才有真相更多被了解,舆论风向突变的情况,这是不幸的。可以进一步猜想,如果真相难以被更多的了解,那么公正的判断就大众接受。这个后果是可怕的。以第二个事情为例子,以后警察还敢用枪保护群众吗?弱者是不是就有理由为恶而不受到惩罚?
监控曝光之后,有更多材料,思考也会更加全面。是不是真正袭警?警察有没有按照程序对其警告?开枪有没有必要毙命?相信大家对这个事情都有更客观公正的判断。
至此再反观练习的第一步,就会发现这一步多么重要。
保持自我独立,不受大众文化,心理学,时间地点、被操纵的影响相当重要,然而人都是历史的人,是在特定时空中的人,避免这些非常困难。只有不断练习,才能保持独立,做到尽量公正客观。
最后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句话,以此共勉,“我力求公正,但绝不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