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学习
循环式学习
I:
循环式学习:诵读一遍——回忆已读——停下做别的事——仔细研读并至少解决一个存在的疑问——再停顿……。
我的体会是,自学最怕的坚持不下来,也许一开始凭着一股新鲜劲或冲劲,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但是一旦时间稍长,问题就来了。懒惰是大多数人的原因,但是我感觉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我们这些追求学习提高的人们,对懒惰这个问题有着天生的抗拒和主动的调整,会及时的调整。最可怕的是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比如工作阶段性繁忙、感冒之类健康问题、生活有比耗费精力的事情发生等等。这些事情一旦发生,本来就很辛苦的坚持就会被迫中断,而且即使这些事情结束了,也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学习才会重新开始。
对于如何克服障碍坚持自学,循环学习方式给出了答案。
问:我读书读不下去,很多地方读不懂,怎么办?
答:放过读不懂的地方,继续读下去,当做什么问题也没有。
问:如果照这样读完了,有什么意思?
答:回想一下读过的内容,你已经有了两方面收获,一方面收获了读懂的内容,另一方面没有读懂的地方变成了许多书签,成为今后的关注的内容。
问:可是,接下来我可能没有时间继续去研究那些“没读懂的地方”了
答:那就停下来干些别的事,从几分钟到几天、几月,甚至到几年,根据你的情况决定。
问:那什么时候解决剩余的问题呢?
答:等你再有时间的时候,就进行重新学习,把书再诵读一遍,看看那些不懂的地方是否懂了,如果还是不懂,选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好好研究一下。
问:然后呢?
答:如果你又没有时间了,那就接着去干别的事吧。
问:再然后呢?
答:再有时间时,继续诵读与研究一个不懂的问题,如此而己。
……
循环读书法最关键的部分是在告诉你,成人的学习不是象我们上小、初、高中那样必须持续,不能间断,成人学习是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的,把其中的各种中断,就当做是学习中的自我调整吧,只要有循环,学习就依然有效果。
让我们再重复一次,我读书经常读不完,因为我读书记不住,我读书中会疲倦//我读书中会被打扰,我读书时精力集中不起来,我读书时……
当有这些问题时,我们记住学习大师们的回答:
第一,一定要诵读一遍,无论在什么情况!
第二,一定要回忆一次,无论能记住多少!
第三,你可以停顿一下,停留多久由你决定!
第四,找时间重读一回,至少解决一个问题!
第五,还可以再次停顿,一次循环一次收获!
A1:我记得,曾经有一个采访任志强的报道,在采访中任志强说:“我每天要读6万字。” 据说任志强一年大约读100多本书,有的书甚至超过了60万字。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以为记者写错了,多了个“0”,后来再其他的报道中我才确认,任志强确实说过一天要读6万字。
我不知道大家一天阅读多少字,反正我自己以前是一天6000甚至600也没有做到,一年读10本书也是天方夜潭,今年以来估计会是最高记录,但到现在为止也就是四本(按照我读完一本书的定义来算)。
当时,我认为这简直就是超人和凡人的差距。我一直确信这是一个一生都无法缩短的差距,直至我接触到拆书学习法。
记得当我第一次接触拆书学习法时,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拆书学习法让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开卷有益”,而不是“读完有益”,从那一刻起,我再看看身边的书,立即就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我们不再会因为没有完全读懂读完后惭愧。因此我才会从那一瞬间起,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都要努力掌握这一学习方法。
今天看到“循环式学习”,让我再一次对成人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概念,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象上学那样从头到尾,烂熟于心,也不必举题列纲,梳理成型。只要我们去读书,去应用,去思考,那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一小段,这次读书也是非常有成效的。
正所谓“开卷有益”。
A2:我一直在收集有关拆书学习法的更多的理论支持基础,今天的这个“循环式学习”内容,我已经将其收录起来,作为今后我对拆书学习法新的阐述,属于自己的阐述。
I:
循环式学习:诵读一遍——回忆已读——停下做别的事——仔细研读并至少解决一个存在的疑问——再停顿……。
我的体会是,自学最怕的坚持不下来,也许一开始凭着一股新鲜劲或冲劲,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但是一旦时间稍长,问题就来了。懒惰是大多数人的原因,但是我感觉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我们这些追求学习提高的人们,对懒惰这个问题有着天生的抗拒和主动的调整,会及时的调整。最可怕的是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比如工作阶段性繁忙、感冒之类健康问题、生活有比耗费精力的事情发生等等。这些事情一旦发生,本来就很辛苦的坚持就会被迫中断,而且即使这些事情结束了,也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学习才会重新开始。
对于如何克服障碍坚持自学,循环学习方式给出了答案。
问:我读书读不下去,很多地方读不懂,怎么办?
答:放过读不懂的地方,继续读下去,当做什么问题也没有。
问:如果照这样读完了,有什么意思?
答:回想一下读过的内容,你已经有了两方面收获,一方面收获了读懂的内容,另一方面没有读懂的地方变成了许多书签,成为今后的关注的内容。
问:可是,接下来我可能没有时间继续去研究那些“没读懂的地方”了
答:那就停下来干些别的事,从几分钟到几天、几月,甚至到几年,根据你的情况决定。
问:那什么时候解决剩余的问题呢?
答:等你再有时间的时候,就进行重新学习,把书再诵读一遍,看看那些不懂的地方是否懂了,如果还是不懂,选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好好研究一下。
问:然后呢?
答:如果你又没有时间了,那就接着去干别的事吧。
问:再然后呢?
答:再有时间时,继续诵读与研究一个不懂的问题,如此而己。
……
循环读书法最关键的部分是在告诉你,成人的学习不是象我们上小、初、高中那样必须持续,不能间断,成人学习是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的,把其中的各种中断,就当做是学习中的自我调整吧,只要有循环,学习就依然有效果。
让我们再重复一次,我读书经常读不完,因为我读书记不住,我读书中会疲倦//我读书中会被打扰,我读书时精力集中不起来,我读书时……
当有这些问题时,我们记住学习大师们的回答:
第一,一定要诵读一遍,无论在什么情况!
第二,一定要回忆一次,无论能记住多少!
第三,你可以停顿一下,停留多久由你决定!
第四,找时间重读一回,至少解决一个问题!
第五,还可以再次停顿,一次循环一次收获!
A1:我记得,曾经有一个采访任志强的报道,在采访中任志强说:“我每天要读6万字。” 据说任志强一年大约读100多本书,有的书甚至超过了60万字。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以为记者写错了,多了个“0”,后来再其他的报道中我才确认,任志强确实说过一天要读6万字。
我不知道大家一天阅读多少字,反正我自己以前是一天6000甚至600也没有做到,一年读10本书也是天方夜潭,今年以来估计会是最高记录,但到现在为止也就是四本(按照我读完一本书的定义来算)。
当时,我认为这简直就是超人和凡人的差距。我一直确信这是一个一生都无法缩短的差距,直至我接触到拆书学习法。
记得当我第一次接触拆书学习法时,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拆书学习法让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开卷有益”,而不是“读完有益”,从那一刻起,我再看看身边的书,立即就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我们不再会因为没有完全读懂读完后惭愧。因此我才会从那一瞬间起,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都要努力掌握这一学习方法。
今天看到“循环式学习”,让我再一次对成人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概念,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象上学那样从头到尾,烂熟于心,也不必举题列纲,梳理成型。只要我们去读书,去应用,去思考,那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一小段,这次读书也是非常有成效的。
正所谓“开卷有益”。
A2:我一直在收集有关拆书学习法的更多的理论支持基础,今天的这个“循环式学习”内容,我已经将其收录起来,作为今后我对拆书学习法新的阐述,属于自己的阐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