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帝后陵寝之恭怀梁皇后西陵
![]() |
一、考察记录
考察时间:2009年、2014年
经纬度:
西陵:N34°58'85.49”,E112°66'66.50”(封土中心点)
二、墓主人介绍
汉章帝恭怀皇后梁氏(61年—?)梁皇后,汉章帝刘炟贵人,汉和帝生母。汉和帝因为生母梁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姐梁大贵人俱葬西陵。
恭怀皇后(61年—?)梁皇后,汉章帝刘炟贵人,汉和帝生母。追封皇后。梁氏为褒亲侯梁竦之女。梁氏年少失母,为伯母舞阴长公主所养。梁氏年十六,既在建初二年与姐姐俱选入掖庭为贵人。建初四年,梁贵人生和帝。章帝的窦皇后养为己子。欲专名外家而忌妒梁氏。八年,窦皇后作飞书以陷梁竦,梁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汉和帝永元九年,已成为太后的窦皇后逝世,还未下葬,而梁贵人姐姐梁嫕上书陈贵人枉殁之状。太尉张酺、司徒刘方、司空张奋上奏,请求依照汉光武帝黜吕后的事例,贬去窦太后的尊号,不与汉章帝合葬。百官亦多上言者。汉和帝手诏曰:“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朕奉事十年,深惟大义,礼,臣子无贬尊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案前世上官太后亦无降黜,其勿复议。”于是窦太后与汉章帝合葬敬陵。汉和帝因为生母梁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姐梁大贵人俱葬西陵,仪比敬园。
![]() |
三、史料中有关敬北陵的记载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上》载:“梁贵人者,褒亲愍侯梁竦之女也。少失母,为伯母舞阴长公主所养。年十六,亦以建初二年与中姊俱选入掖庭为贵人。四年,生和帝。后养为己子。欲专名外家而忌梁氏。八年,乃作飞书以陷竦,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帝以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姊大贵人俱葬西陵,仪比敬园。”
《后汉书·志第九·祭祀下》载:“永元中,和帝追尊其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陵曰西陵。以窦后配食章帝,恭怀后别就陵寝祭之。”
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卷十三》:“梁贵人,梁竦之女,生和帝,后养为己子,欲专名外家而忌梁氏。建初八年飞书陷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死。及窦太后崩,何地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姊大贵人俱葬西陵,比敬园。法东汉书后葬矣,不书帝。此其书地何志礼失也。于是妾母称皇太后葬称西陵非礼矣。《后汉志》永元中以后以窦后配享章帝,恭怀皇后别就陵寝祭之。”
汉章帝梁皇后,为汉和帝刘肇生母,因为肚子比章德皇后争气,因此遭到了章德皇后的忌恨,屡进谗言,最后和姐姐大贵人一起忧郁而死。后汉和帝即位,追封生母为恭怀皇后,迁葬于汉章帝敬陵之西,曰西陵。
四、陵园介绍
汉恭怀皇后西陵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西干村西,封土南北长60.1米,东西宽48.5米,高约15米,夯层距地表1.3以上厚度为每层0.2-0.4米,以下为每层0.15-0.2米,夯土破坏严重。东部、南部、北部分别发现八个、五个和一个窑洞。西部取土严重,临近村庄烧窑作坊。
![]() |
五、西陵考察结论与研究
寻找恭怀皇后西陵的具体方位,首先要探讨汉章帝敬陵的方位:
历来关于东汉南兆域墓冢的考察,观点的差异重点产生在辨析东汉帝陵的两种方位系统之差别上。
关于辨析东汉南兆域帝陵,有两种判定标准,其一是晋记,即皇甫谧《帝王世纪》,梁刘昭、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等。另一种是唐记,即章怀太子做注的《后汉书》。两种记载除了晋里、唐里的差别之外,在具体方位上的记载也存在差别。王竹林、赵振华《东汉南兆域皇陵初步研究》即依据唐记记载,认为河南省偃师市高龙镇白草坡南大冢为汉明帝显节陵。而韩国河《东汉帝陵有关问题探讨》等文章则依照晋记,认为敬陵应在郭家岭一代。
笔者曾经于2007年,2014年两次考察东汉帝陵南兆域,认为寇店镇西干村西的大墓为汉章帝恭怀皇后姐妹的西陵的可能性较大。
一、符合历史文献的记载
根据《帝王世纪》、《续汉书》等史料记载,汉章帝敬陵当位于东汉帝陵南兆域,南兆域包含六座帝陵(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汉章帝刘炟敬陵,汉和帝刘肇慎陵,汉殇帝刘隆康陵,汉质帝刘瓒静陵,以及汉桓帝刘志宣陵),即今天的万安山北侧岳滩、翟镇、高龙、寇店一带,整个陵区,北起伊洛河南岸,南到万安山下。六陵自北而南,错落有致,陪葬墓分列其间。
二、符合地望和地理方位的考证。
根据《帝王世纪》、《续汉书》等史料记载:“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二十五顷五十二亩。《帝王世纪》曰: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九里”按:《帝王世纪》一书,成书于西晋,所以这里的里就是晋里。从汉魏洛阳城的南门青阳门为圆心画弧,晋39里所在的位置,大致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李家村、军屯一代,这与之前学者所大致认定的,东汉帝陵南区位于今洛河之南翟镇,岳滩一带的论述有一定出入,但是大体范围不差。“
二、根据考古发现和与其他汉代帝陵、历史记载的数据对比
郭家岭村现存西北、西南两个大冢,根据历史记录记载,西南大冢,东西长104米,南北宽93米,高12米,西北大冢南北宽95米,东西长105米,高10米,两座墓葬相隔如此之近,不应为两座帝陵,而有可能是一座为皇帝陵,一座为祔葬的皇后陵,根据史料记载,“安帝以清河孝王子即位,建光元年,追尊其祖母宋贵人曰敬隐后,陵曰敬北陵。亦就陵寝祭,太常领如西陵。”。孝章宋皇后之陵即位于敬陵之北,是符合郭家岭村西北大冢的规模墓葬的方位的。而西干村西大冢的方位恰好位于郭家岭村两个大冢的西侧不远,符合历史记载中“西陵”的方位。
三、根据考古发现的文物证据
![]() |
![]() |
笔者早年曾以李家村西南大冢为恭怀皇后西陵,但似与考古发现不符。据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偃师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偃师阎楼东汉陪葬墓园》记录,对白草坡以南的东汉墓群进行调查和钻探,对白草坡南军屯村附近大墓进行了钻探,发现该墓规模较大,属帝陵级别。另外对宁村、郭家岭、李家村附近的大冢进行钻探,发现宁村、郭家岭、李家村附近四座大冢属帝陵级别,其中李家村附近大冢直径达180米,而西干村附近汉墓封土的直径100米左右,应不属帝陵。最新的考古调查通过钻探,也确定了郭家岭村西北、西南大冢和李家村西南大冢的帝陵级别身份,而否定了西干村西大墓的帝陵级别。
但从墓葬规模看,西干村西大冢,封土南北长60.1米,东西宽48.5米,高约15米,在整个南兆域的墓葬中属于规模较大的一处,且距离李家村附近的显节陵陵园和陪葬墓区有相当的距离,因其不具备帝陵的规制,因此赵振华先生考察这座墓为汉明帝马皇后陵不确。因此梁皇后薨于敬帝在位时,且是与其姐姐大贵人合葬,因此下葬的时候有可能并非以皇后之礼下葬。按:东汉非嫡娶,而母以子贵被追封的皇后均葬于皇帝陵附近,并以皇帝陵号的方位命名,如敬北陵、恭北陵,文昭陵。而恭怀皇后之陵所称西陵,而不称敬西陵。有可能与礼制不和有关。(此时敬隐皇后尚未入葬敬陵陵区,西陵称敬西陵未尝不可。)而“仪比敬园”有一些资料认为,敬园应为汉章帝敬隐皇后之陵,似不确,因宋皇后薨后,初葬于洛阳以北的樊濯聚, 后“安帝以清河孝王子即位,建光元年,追尊其祖母宋贵人曰敬隐后,陵曰敬北陵。亦就陵寝祭,太常领如西陵。”才建成皇后陵。汉和帝即位时,宋贵人应还葬于樊濯聚,且并未追封为敬隐皇后。因此敬园应该是敬陵,“仪比敬园”可能是指出葬的礼仪和规格与章帝窦皇后相当,但西陵仅从陵号,以及墓主人为多人合葬两点看,应该是不具有帝后陵寝的丧葬规制的,亦或为是在初葬之地规制基础上有所增加。
笔者就目前发现的考古证据和现场调查的实地情况,目前暂且认为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西干村西的大冢应为汉章帝恭怀梁皇后姐妹之西陵。
攻略:
白草坡村所在的位置是比较尴尬的,附近没有直达车可以到,比较合理的一种方法是从搭成从洛阳到火神洼的过路公交,在阎楼或者火神洼下车,沿着路南面的高铁桥一路向西行进,不过也有资料说,从偃师到洛阳关林的公交从白草坡村北的公路经过,因为笔者没有坐过,不能确定。其实沿着高铁桥走是有福利的,白草坡村帝陵陵园的很多遗物可以在高铁桥下面捡到,喜欢汉砖汉瓦的朋友们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