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本论》 本源论
道篇
浩瀚星空,井然有序;日月星辰,昼夜交替;植物的春花秋实,动物的生老病死;是什么在支配着宇宙万物如此规律般的存在和运行?是道,道维持着宇宙万物的秩序,使其有规律地运行而不冲突,使其得以和谐共处。
老子对道的描述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世界哲学名篇》对道的解释是,“道是万事万物的无名之始,万物所遵循的规律,也是最高级、最终的形式,是万物生长的规律。”。休斯顿•史密斯在《人的宗教》中谈到,“道是终极的现实——或者说是所有生命背后的方法和规律,或者说,人类的生命之道应该与宇宙的运行之道相和谐。”
上述几家对道的理解,我感觉老子对道的定义太博大精深了,以至于成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唯心主义;休斯顿•史密斯对道的理解又相对显得狭隘了,把道局限于生命之物。《世界哲学名篇》里对道的理解与本书比较接近。道是能量存在和运行所遵循的法则和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宇宙万物存在和运行所遵循的法则和规律。道是宇宙万物的一种自发性的或者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任何事物都蕴含自己的道。道无时无刻、无声无息的一直与我们的生活相伴,而我们大部分人却对此选择视而不见或者熟视无睹。日出日落,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无一不透露出道的气息。可见道无时无刻的存在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一直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它。
一、道的属性
1、大道至简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我感觉老子的这一句话说出了道的本质特性,即最高的道理往往在本质上是最简明的,简明到只需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能说明白。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几个字母数学符号就说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说出了质量的本质。李小龙的截拳道以咏春拳为基础,吸取世界各国其它武技,如拳击、空手道、跆拳道等之精华,并融合中西方哲学为其理论指导,提出了“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截拳道的最高宗旨和哲学核心,最终将一切武术简化为宇宙阴阳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见武术精髓之简。
可见,一门技术,一门学问,一个道理,在本质上都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弄得很深奥是因为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搞得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关键。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简单是最高级别的智慧,是成熟睿智的表现,是大道的返朴归真。
大道至简,人只有内心简单平和了,才能够坦率的面对世界、面对人生,才能够活得洒脱,才能够明白原来生命可以如此简单的存在,无欲无求,随心而动。
2、大道无为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一个重要哲学理念。《明道篇》有诗云,“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身心静定包天地,神气冲和会坎离。料想这些真妙诀,几人会得几人知。”
大道无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无所作为,而是一切都是顺其自然,顺其本性,顺其之道,完全不受到任何内在的或外在的干扰。不受干扰,任何事物在其运行时就不会有任何的阻滞。正所谓“无为无不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工作。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不执意,不妄为。是一种无阻滞、无干扰的状态,是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无不为是指任何事物依据自身的道理就可以无为而为,顺势而为。水往低处流,鸟在空中飞。只要我们不刻意去干扰它们,它们自可以生长成才,即只要我们不故意有为,干扰破坏事物自身的道理,事物即可无为而生,无为而长,无为而才。
宇宙之中的星体不计其数,却没有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反而是如此规律秩序地存在和运行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在不同的轨道上周而复始的围绕着太阳转动而互不干扰;人体之内的各个器官尽管功能不同,却能够相互配合,协调工作,保证了人体的正常机能。这些看似都是自发的存在和运行,其实都是道在无声无息的顺着事物的本性存在和运行,即道的无为而为。
大道无为犹如水之就下,有为犹如水向高出走。无为不是水静止不动,一潭死水,而是不横加干涉,让水顺其本性自然而然的向低处流。有为就是施加外力让水向高处走,横加干涉水的本性,违反了自然之道。一旦外力消失,水就会恢复本性,重新向低处流,故有为终不会长久。
3、大道唯和
上篇中曾经说过,能量恒动和能量守恒都是为了追求能量以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存在和运行。这种“相对平衡稳定”在道中称之为“和”,故大道唯和。
大道唯和,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物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物与自然,自然与物,它们之间互相保持“和”的存在,即相互之间相对平衡稳定,协调一致,和谐相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追求和的历史。儒家追求的是人的入世之“中和”;道家追求的是人的出世之“平和”;历代皇朝追求的是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繁荣盛世之“祥和”。
如果是大自然之中相互对立的事物的话,怎么保持“和”的存在呢?以狼和羊为例,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一群国家级保护动物——羚羊,但同时在保护区之内还生活着几匹狼。尽管保护区之内食物充足,保护区工作人员尽职尽责,但几年时间下来,羚羊群的数量却没有较大的起色。后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便专门请来老猎人,将保护区内所有的狼全部猎杀掉。果然,没几年的时间,羚羊群的数量翻了几番。但新的问题出现了。羊群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保护区内食物供应不足,羚羊直接把草根都吃掉了。保护区已经开始出现沙漠化的迹象。另一个问题是羊群整体质量出现下滑,老弱病残的数量增多,大规模的疫情开始在羊群中出现并流行。后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只好特意从外面引进几匹狼,以淘汰羊群中的老弱病残,维护羊群的质量,是羊群的数量和自然之间保持平衡,不会出现羊群过度繁殖导致的沙漠化现象;如果狼多了,羊少了,狼群会因为食物的减少而淘汰自身种群中的老弱病残,同样保持了狼群的质量。最终,狼、羊和自然之间又重新达到平衡。
和讲求的是平衡稳定,协调发展,和谐共处,而不是两者之间没有利害关系才能达到和的存在。狼与羊之间都能达到和的存在,更何况人呢?
二、理与势
为了更好的向大家解释道,在此将道在空间上的范畴称之为理,道在时间上的范畴称之为势。或者说道的静态形式称之为理,道的动态形式称之为势。理势一体,名之为道。万物化道为理,理动生势,势合大道,势兴理达;势逆大道,势消理变。
其实道本无动静之分,动即是静,静即是动。此处为了方便说明道而强分之为动和静,理和势。
道在空间中拓印到各个具体事物上的称之为理。理在时间上的持续称之为势。人有生死,花有开落。一生一死、一开一落即为理,中间持续的过程即为势。人生花开,势兴理达;人死花落,势消理变。
如果将春夏秋冬比作天之道。一年四季,循环不止,天道交替。冬天天气冷比作冬天的理,冬天天气越来越冷比作冬天的势。夏天天气热比作夏天的理,夏天天气越来越热比作夏天的势。天道不变,即一直处于冬天这个季节;势合大道,势兴理达,越是到了深冬,天气越冷。但是当季节开始向夏季转换时,天之道变成了夏之道;势逆大道,势消理变,即冬天的这个势已经不适合夏天的道了,冬天的势开始消退,冬天的理也开始转变为夏天的理,天气开始变暖,新的势,即夏之势开始势兴理达。
历史上最具说服力的事例应该是恐龙灭绝这件事情了。恐龙生活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那时的地球气候温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动物有足够的食物,逐渐繁盛起来,种类越来越多。恐龙是所有陆生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多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关于恐龙灭绝的假说有行星撞击地球说、气候变迁说、大陆漂移说、造山运动说和火山爆发说等各种各样的假说。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恐龙的大规模死亡或灭绝跟地壳运动和地球气候变迁很有关系。中生代末期,地壳上长出很多山来,沼泽被毁灭了。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冷热季节的交替。这样一来,像恐龙这样的冷血动物就变得不能适应了,气候变冷体温就跟着下降,忍受不住寒冷就会死亡。它们的呼吸器官只适于对付湿热的空气,却对付不了变得又干又热的空气。由于气候的改变,原来很茂盛的蕨类等裸子植物绝迹了,代之以能开花结果的被子植物一到冬天,万物凋零,恐龙的食物出现了全面恐慌。在新的环境面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身体构造已经定型的恐龙,只能走上灭绝的道路。而能够进行冬眠的蛇、蜥蜴类,身上长毛能御寒并能躲进山洞避寒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和鸟类,却得以幸存下来。即使一部分幸免于难的恐龙(大部分体形较小)以及一些早在侏罗纪就已经进化为原始鸟类、哺乳类的动物(如由翼龙进化的始祖鸟),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但是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以适应外界的自然环境。可见它们遵循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其实质即为势合大道,势兴理达;势逆大道,势消理变。
宇宙道理,浑然天成,等待人们去探索发现。然而世人只是从自身、自时、自地的角度出发,悟得一点道理,便相互攻讦、诋毁,以己之道为宇宙大道,岂不知他们的道理都只不过是大道透漏出的一丝光亮而已,这些人便如同井底之蛙一般,一叶障目,舍大取小,贻笑后人。他们的道都是宇宙大道的一丝而已,都是对大道的体悟,途殊归同,终会化而为一,各归其位。
浩瀚星空,井然有序;日月星辰,昼夜交替;植物的春花秋实,动物的生老病死;是什么在支配着宇宙万物如此规律般的存在和运行?是道,道维持着宇宙万物的秩序,使其有规律地运行而不冲突,使其得以和谐共处。
老子对道的描述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世界哲学名篇》对道的解释是,“道是万事万物的无名之始,万物所遵循的规律,也是最高级、最终的形式,是万物生长的规律。”。休斯顿•史密斯在《人的宗教》中谈到,“道是终极的现实——或者说是所有生命背后的方法和规律,或者说,人类的生命之道应该与宇宙的运行之道相和谐。”
上述几家对道的理解,我感觉老子对道的定义太博大精深了,以至于成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唯心主义;休斯顿•史密斯对道的理解又相对显得狭隘了,把道局限于生命之物。《世界哲学名篇》里对道的理解与本书比较接近。道是能量存在和运行所遵循的法则和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宇宙万物存在和运行所遵循的法则和规律。道是宇宙万物的一种自发性的或者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任何事物都蕴含自己的道。道无时无刻、无声无息的一直与我们的生活相伴,而我们大部分人却对此选择视而不见或者熟视无睹。日出日落,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无一不透露出道的气息。可见道无时无刻的存在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一直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它。
一、道的属性
1、大道至简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我感觉老子的这一句话说出了道的本质特性,即最高的道理往往在本质上是最简明的,简明到只需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能说明白。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几个字母数学符号就说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说出了质量的本质。李小龙的截拳道以咏春拳为基础,吸取世界各国其它武技,如拳击、空手道、跆拳道等之精华,并融合中西方哲学为其理论指导,提出了“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截拳道的最高宗旨和哲学核心,最终将一切武术简化为宇宙阴阳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见武术精髓之简。
可见,一门技术,一门学问,一个道理,在本质上都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弄得很深奥是因为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搞得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关键。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简单是最高级别的智慧,是成熟睿智的表现,是大道的返朴归真。
大道至简,人只有内心简单平和了,才能够坦率的面对世界、面对人生,才能够活得洒脱,才能够明白原来生命可以如此简单的存在,无欲无求,随心而动。
2、大道无为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一个重要哲学理念。《明道篇》有诗云,“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身心静定包天地,神气冲和会坎离。料想这些真妙诀,几人会得几人知。”
大道无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无所作为,而是一切都是顺其自然,顺其本性,顺其之道,完全不受到任何内在的或外在的干扰。不受干扰,任何事物在其运行时就不会有任何的阻滞。正所谓“无为无不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工作。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不执意,不妄为。是一种无阻滞、无干扰的状态,是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无不为是指任何事物依据自身的道理就可以无为而为,顺势而为。水往低处流,鸟在空中飞。只要我们不刻意去干扰它们,它们自可以生长成才,即只要我们不故意有为,干扰破坏事物自身的道理,事物即可无为而生,无为而长,无为而才。
宇宙之中的星体不计其数,却没有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反而是如此规律秩序地存在和运行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在不同的轨道上周而复始的围绕着太阳转动而互不干扰;人体之内的各个器官尽管功能不同,却能够相互配合,协调工作,保证了人体的正常机能。这些看似都是自发的存在和运行,其实都是道在无声无息的顺着事物的本性存在和运行,即道的无为而为。
大道无为犹如水之就下,有为犹如水向高出走。无为不是水静止不动,一潭死水,而是不横加干涉,让水顺其本性自然而然的向低处流。有为就是施加外力让水向高处走,横加干涉水的本性,违反了自然之道。一旦外力消失,水就会恢复本性,重新向低处流,故有为终不会长久。
3、大道唯和
上篇中曾经说过,能量恒动和能量守恒都是为了追求能量以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存在和运行。这种“相对平衡稳定”在道中称之为“和”,故大道唯和。
大道唯和,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物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物与自然,自然与物,它们之间互相保持“和”的存在,即相互之间相对平衡稳定,协调一致,和谐相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追求和的历史。儒家追求的是人的入世之“中和”;道家追求的是人的出世之“平和”;历代皇朝追求的是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繁荣盛世之“祥和”。
如果是大自然之中相互对立的事物的话,怎么保持“和”的存在呢?以狼和羊为例,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一群国家级保护动物——羚羊,但同时在保护区之内还生活着几匹狼。尽管保护区之内食物充足,保护区工作人员尽职尽责,但几年时间下来,羚羊群的数量却没有较大的起色。后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便专门请来老猎人,将保护区内所有的狼全部猎杀掉。果然,没几年的时间,羚羊群的数量翻了几番。但新的问题出现了。羊群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保护区内食物供应不足,羚羊直接把草根都吃掉了。保护区已经开始出现沙漠化的迹象。另一个问题是羊群整体质量出现下滑,老弱病残的数量增多,大规模的疫情开始在羊群中出现并流行。后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只好特意从外面引进几匹狼,以淘汰羊群中的老弱病残,维护羊群的质量,是羊群的数量和自然之间保持平衡,不会出现羊群过度繁殖导致的沙漠化现象;如果狼多了,羊少了,狼群会因为食物的减少而淘汰自身种群中的老弱病残,同样保持了狼群的质量。最终,狼、羊和自然之间又重新达到平衡。
和讲求的是平衡稳定,协调发展,和谐共处,而不是两者之间没有利害关系才能达到和的存在。狼与羊之间都能达到和的存在,更何况人呢?
二、理与势
为了更好的向大家解释道,在此将道在空间上的范畴称之为理,道在时间上的范畴称之为势。或者说道的静态形式称之为理,道的动态形式称之为势。理势一体,名之为道。万物化道为理,理动生势,势合大道,势兴理达;势逆大道,势消理变。
其实道本无动静之分,动即是静,静即是动。此处为了方便说明道而强分之为动和静,理和势。
道在空间中拓印到各个具体事物上的称之为理。理在时间上的持续称之为势。人有生死,花有开落。一生一死、一开一落即为理,中间持续的过程即为势。人生花开,势兴理达;人死花落,势消理变。
如果将春夏秋冬比作天之道。一年四季,循环不止,天道交替。冬天天气冷比作冬天的理,冬天天气越来越冷比作冬天的势。夏天天气热比作夏天的理,夏天天气越来越热比作夏天的势。天道不变,即一直处于冬天这个季节;势合大道,势兴理达,越是到了深冬,天气越冷。但是当季节开始向夏季转换时,天之道变成了夏之道;势逆大道,势消理变,即冬天的这个势已经不适合夏天的道了,冬天的势开始消退,冬天的理也开始转变为夏天的理,天气开始变暖,新的势,即夏之势开始势兴理达。
历史上最具说服力的事例应该是恐龙灭绝这件事情了。恐龙生活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那时的地球气候温暖,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爬行动物有足够的食物,逐渐繁盛起来,种类越来越多。恐龙是所有陆生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多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关于恐龙灭绝的假说有行星撞击地球说、气候变迁说、大陆漂移说、造山运动说和火山爆发说等各种各样的假说。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恐龙的大规模死亡或灭绝跟地壳运动和地球气候变迁很有关系。中生代末期,地壳上长出很多山来,沼泽被毁灭了。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冷热季节的交替。这样一来,像恐龙这样的冷血动物就变得不能适应了,气候变冷体温就跟着下降,忍受不住寒冷就会死亡。它们的呼吸器官只适于对付湿热的空气,却对付不了变得又干又热的空气。由于气候的改变,原来很茂盛的蕨类等裸子植物绝迹了,代之以能开花结果的被子植物一到冬天,万物凋零,恐龙的食物出现了全面恐慌。在新的环境面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身体构造已经定型的恐龙,只能走上灭绝的道路。而能够进行冬眠的蛇、蜥蜴类,身上长毛能御寒并能躲进山洞避寒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和鸟类,却得以幸存下来。即使一部分幸免于难的恐龙(大部分体形较小)以及一些早在侏罗纪就已经进化为原始鸟类、哺乳类的动物(如由翼龙进化的始祖鸟),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但是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以适应外界的自然环境。可见它们遵循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其实质即为势合大道,势兴理达;势逆大道,势消理变。
宇宙道理,浑然天成,等待人们去探索发现。然而世人只是从自身、自时、自地的角度出发,悟得一点道理,便相互攻讦、诋毁,以己之道为宇宙大道,岂不知他们的道理都只不过是大道透漏出的一丝光亮而已,这些人便如同井底之蛙一般,一叶障目,舍大取小,贻笑后人。他们的道都是宇宙大道的一丝而已,都是对大道的体悟,途殊归同,终会化而为一,各归其位。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