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的未来——邱华栋5.22
![]() |
![]() |
![]() |
对邱华栋了解比较少,这次来听讲座,主要想知道长篇小说到底有什么未来?
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相比,更多人会看短的,也是因为浮躁的世界,和时间有限吧。这是我的想法。
这位先生,说到长篇小说在中国,爆发期是明清两代。《金瓶梅》先生他收藏不同的版本,其中也有其他语言的翻译的,提到今年下半年就会开《金瓶梅》展览,这是我很期待的事。
提到莫言说过;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藏书有3万册,相当于社区的图书馆了。一本书在家里看不出气场,然而3万本书放在一起,那气势有排山倒海感。
有人问到邱华栋先生最喜欢哪一个女作家,他说他喜欢的女作家都死了,基本上都是国外的。
小八卦:一个女人恋爱之前可以写那种,到结婚后又离婚,写的文章比之前的长。不适合的婚姻,给女性带来这么大的感受?!
一个好的作者,一定是一位杂家。学习比较多,才能创造出更加多不同类型的小说人物。先生买书,看书分几种:
1.浏览(也就是看头看尾就知道这本书大概的意思)
2.精读(一生当中,有50多本书,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
3.放着(等写到一些人物的技能,才看)
4.从来不看
南湘说到,深大一位教授会来深八点,《左道金瓶梅》这本书大家谈谈。这也是我期待的。
“中国少了一味药”=常识。这是慕容雪村写的,关于传销活动的书。
文学不能简化成口号。我想这一句就是说,文学要新,不能大家一样,不能倡导大家写的都一样,虽然现在人人有人权写文章。而新意=个人的+独特的题材。
“意识流”尤利西斯,压根没听过,往后继续研究。
-
右耳的幸福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18 10: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