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人
我是江西新余人
让我先把江西省西部靠近湖南这里新余、宜春、萍乡一带的地理环境做一个综合的叙述:
新余古时隶属袁州,建国以后行政区划虽然几经变迁,最后成为一个地级市,直辖于江西省府,治下一区一县。我家世居的渝水区,原名叫做新余县,便是现在新余市治所在。这里往东北方向走就是省治南昌,向西分别是宜春市和萍乡市,再过去就是湖南的醴陵;东南比邻着吉安市。新余另辖的一县叫分宜县,这个县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其中最为有名就是明代的奸相严嵩。这些年旅游比较热门,于是乎新余也有一个重点打造的旅游景点叫做仙女湖,据说是董永与七仙女相遇的地方。不过我是不信的,因为这地方在我小时候明明叫做江口水库,是拦水发电起的水坝围起来的一片湖,怎么就变成民间传说中凡人与仙女相会的地方呢?
新余属于低山丘陵地区,丘陵之中间隔着许多良田。山大多不高,但极为秀丽,有一座百丈峰更是避夏消暑的好去处。袁河从西向东流经全域,最后注入赣江。这里的土壤虽然是红土,并不肥沃,但历经多年的水稻种植,已经改良成为很好的水稻土,出产自然就高了。当地的居民就靠着这好山好水,从古到今,自产自销,生活到也富足;即使在建国后遇到了几年灾荒,但只要人们勤劳肯做,一顿饱饭却是管够。当年浙江那边的人因为没有饭吃,到江西这里讨饭的比比皆是。谁知几十年河东,几十年河西,改革开发后老实的江西人不谙商业生意之道,总是守着这几亩薄田,反而现在落了后,经济发展不如周边几省,以致于江西的学子外出读书后不愿回省为家乡效力,纷纷来到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落户。我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新余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在我印象中好像以煤、铁最为有名。既有煤铁,那么采矿、冶炼业就成了新余农业之外的支柱产业。在我出生时新余就有江西的两大钢铁厂,分别是新钢和江钢。据说当年新余县升格成新余市,跟两大钢厂开办在这里有很大的关系。毕竟钢铁在当时的中国是比较重要的战略物资,企业也算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每年的产值和纳税都是很可观的。据说那时想要买到一吨钢铁,没有关系批不到条子,哪里有货卖?如我一般大小的小孩,就是在这个名叫“钢城”的城市里长大。不过经济市场化后,竞争加剧,再加上国有企业包袱重,钢厂效益也大不如前。在我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两个厂子进行了合并,江钢并入了新钢,组建了钢铁集团公司,听说后来还发行了股票,公开上市交易。进入新世纪后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跟手机等通讯产业密切相关的制硅业也兴起起来。新余这里的硅灰石储量很大,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一个赛维公司的企业,红火了好几年,曾几时中国对外出口的硅片都是在新余这个地方加工生产的。只可惜,后来竞争者众,加上产品结构单一,价格受制于人,亏本得厉害。前几年回乡过年时就听父亲说现在这家企业已经倒闭了,诺大的厂区人去楼空,确令人兴起几分世事无常的感慨。
江西人是一个不太讲究老乡情份的族类,新余人在外也不喜欢抱团。我生活于杭州多年,但不认识一个新余老乡,也从来没有去打听过,只管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融入了当地的主流社会里。在现代社会中,乡情这种情感实在已经引不起太多的共鸣;随着岁月无情地流逝,曾经的家乡反而成了异乡,游子在他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许以后子孙辈们又会为了生活开始新一轮的迁移,重复祖辈们白手起家的历程,将血脉洒往不可知的远方。
让我先把江西省西部靠近湖南这里新余、宜春、萍乡一带的地理环境做一个综合的叙述:
新余古时隶属袁州,建国以后行政区划虽然几经变迁,最后成为一个地级市,直辖于江西省府,治下一区一县。我家世居的渝水区,原名叫做新余县,便是现在新余市治所在。这里往东北方向走就是省治南昌,向西分别是宜春市和萍乡市,再过去就是湖南的醴陵;东南比邻着吉安市。新余另辖的一县叫分宜县,这个县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其中最为有名就是明代的奸相严嵩。这些年旅游比较热门,于是乎新余也有一个重点打造的旅游景点叫做仙女湖,据说是董永与七仙女相遇的地方。不过我是不信的,因为这地方在我小时候明明叫做江口水库,是拦水发电起的水坝围起来的一片湖,怎么就变成民间传说中凡人与仙女相会的地方呢?
新余属于低山丘陵地区,丘陵之中间隔着许多良田。山大多不高,但极为秀丽,有一座百丈峰更是避夏消暑的好去处。袁河从西向东流经全域,最后注入赣江。这里的土壤虽然是红土,并不肥沃,但历经多年的水稻种植,已经改良成为很好的水稻土,出产自然就高了。当地的居民就靠着这好山好水,从古到今,自产自销,生活到也富足;即使在建国后遇到了几年灾荒,但只要人们勤劳肯做,一顿饱饭却是管够。当年浙江那边的人因为没有饭吃,到江西这里讨饭的比比皆是。谁知几十年河东,几十年河西,改革开发后老实的江西人不谙商业生意之道,总是守着这几亩薄田,反而现在落了后,经济发展不如周边几省,以致于江西的学子外出读书后不愿回省为家乡效力,纷纷来到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落户。我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新余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在我印象中好像以煤、铁最为有名。既有煤铁,那么采矿、冶炼业就成了新余农业之外的支柱产业。在我出生时新余就有江西的两大钢铁厂,分别是新钢和江钢。据说当年新余县升格成新余市,跟两大钢厂开办在这里有很大的关系。毕竟钢铁在当时的中国是比较重要的战略物资,企业也算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每年的产值和纳税都是很可观的。据说那时想要买到一吨钢铁,没有关系批不到条子,哪里有货卖?如我一般大小的小孩,就是在这个名叫“钢城”的城市里长大。不过经济市场化后,竞争加剧,再加上国有企业包袱重,钢厂效益也大不如前。在我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两个厂子进行了合并,江钢并入了新钢,组建了钢铁集团公司,听说后来还发行了股票,公开上市交易。进入新世纪后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跟手机等通讯产业密切相关的制硅业也兴起起来。新余这里的硅灰石储量很大,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一个赛维公司的企业,红火了好几年,曾几时中国对外出口的硅片都是在新余这个地方加工生产的。只可惜,后来竞争者众,加上产品结构单一,价格受制于人,亏本得厉害。前几年回乡过年时就听父亲说现在这家企业已经倒闭了,诺大的厂区人去楼空,确令人兴起几分世事无常的感慨。
江西人是一个不太讲究老乡情份的族类,新余人在外也不喜欢抱团。我生活于杭州多年,但不认识一个新余老乡,也从来没有去打听过,只管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融入了当地的主流社会里。在现代社会中,乡情这种情感实在已经引不起太多的共鸣;随着岁月无情地流逝,曾经的家乡反而成了异乡,游子在他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许以后子孙辈们又会为了生活开始新一轮的迁移,重复祖辈们白手起家的历程,将血脉洒往不可知的远方。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