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在幼儿园25 杭州之行
2015.5.24
春天来了,我们决定带CC和她的爷爷奶奶一起去旅游。我们选定了杭州,因为那里于老人和孩子而言都特别轻松和柔和。
一般来说,有奶奶在的情况下,CC就不是特别依赖爸爸妈妈了。她总是无时无刻不拉着奶奶的手,跟奶奶有说不完的话。
在CC眼里,奶奶并不是”祖母”这样的高级长辈,而是一个知心的朋友,愿意一心一意陪她玩儿的伙伴。
三岁九个月的CC已经体会得到——跟迁就和宠惯她的人在一起非常舒服,所以在所有的长辈中,她目前最喜欢的人就是奶奶。奶奶不会计较CC的那些小缺点、小毛病,惟愿她高高兴兴地就好。
这一路上,奶奶大部分时候都是神采飞扬的,但偶尔也会遭遇到晕船晕车的情况。奶奶不舒服的时候,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地靠在座椅上,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候,CC才重新拉上了妈妈的手。
她不安地看着奶奶,时而安慰一下奶奶,每到上船下船的时候,她还会留意要帮扶着奶奶能顺利过关。大人们看在眼里都很感动,奶奶也说:“我没有白疼你这个小宝贝啊!”
我们在去杭州之前,给她讲述了《白蛇传》的故事。她听得并不是很懂,也还欣赏不了绘本中工笔画的美妙精细,只是对白娘子与她的孩子许士林分开感到特别难过,她说:“哎呀,这个故事怎么这么孤单啊?”
“孤单”对于三岁九个月的CC而言是多么糟糕的感受啊,以至于她深深地记住了这个词,每每读到悲惨的故事,她总是要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心里的感受。
西湖的美景一向是清淡而秀丽的,宽阔的水面四周,装点着雷峰夕照、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苏堤春晓等等美景。但是这些美景的主色调就是用清新的绿色和朦胧的灰色搭配起来,让走在这画中的人也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变得慢慢的、懒懒的。
我们登上雷峰塔眺望着宽广的水面,感受它的烟波浩渺;我们坐上一只摇橹船,飘荡在湖面上,感受它的此起彼伏;我们沐浴这千年的西湖幻化出的阵阵清风,感受着阖家出行所带来的特别的温馨。
大人们都在享受着西湖天下景的诗意,CC却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不亦乐乎。她把过家家的情节设置进我们的旅行,走到哪里都要玩上一段,入戏很快,也很投入,浑然不觉自己已经在西湖上荡舟,或者已经走上了断桥——正是《白蛇传》发生的地方。她只是拉着奶奶的手,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她编排好的台词,和奶奶一起表演着她导演的游戏。
其中有半天,CC爸爸去参加好朋友的婚礼,由我带着爷爷奶奶和CC一起玩。我们去了岳庙和三潭映月。
原本沉浸在游戏中的CC也发觉了爸爸的缺席。她很落寞,不断地追问爸爸去哪了。我们跟她解释爸爸去参加别人的婚礼。但她仍旧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不跟我们一起玩儿了。
可能在CC眼里,她跟最亲爱的人一起出行是很有安全感的一件事。无所谓去哪里,无所谓要去多久,只要跟最亲爱的人在一起,就非常好。
她虽然只顾自己玩得高兴,全然不在乎旅行的风光和景点,但是她小小的内心还是可以感受到大家一起行动的幸福和踏实。突然有一个不见了,她的不安便显现出来,难以平复。
也不光是小小的CC,我们大人其实心里也都提着一点儿小心。C爸不在身边,我就要担负起导游的责任,我要带着老人孩子继续游览,我要背着行囊、有时还要抱着孩子。我的心里也有一点儿不安。而CC奶奶则一再地担心我们会走丢,我们不会顺利抵到达目的地,其实她的心里也是有些不安的。
还有一天晚上,我自己去欣赏《印象西湖》。那天晚上下着小雨,非常清冷。我看到黑漆漆的湖面上竖起了一轮圆月,一个舞台,然后将《白蛇传》的故事抽象地表现出来。在这个故事里,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还有这西湖边上无数的关于缘分的故事。千百年来,西湖的水,西湖的风孕育了多少聚散离合的人间往事,其实上天都看在眼里。但我觉得《印象西湖》不如我四月份看的《又见平遥》精彩。
我一个人打车回到宾馆的时候,CC跟爸爸和爷爷奶奶也都刚吃完饭回来。CC见到我第一句就是“妈妈,你去干嘛了啊?”她一定在路上提问了很多次,直到真的见到我才安下心来。
我们一起去了美丽的西溪湿地。西溪湿地真的是一个特别特别美丽的地方。她也有着杭州特有的那种温婉的清淡,颜色也是以绿色和灰色为主,但是这里的绿好像格外有层次感,深绿与浅绿之间循环往复、巧妙搭配。
我们乘着一架摇橹船在宽宽窄窄的河道里飘荡着。船篷里爷爷和CC一起唱着欢快的歌,船篷外,沙蟹、白鹭、蝴蝶……都在忙碌着。
我们看到铜钱草、菖蒲草、芦苇、水杉树、香樟树……有时候,我们会上岸走一走。这里的渔民在长得跟人一样高的茂盛的草丛间僻处一条弯弯曲曲的木栈道。人们走在上面有时候明明听到了不远处有歌声和笑声,就是看不到那个人。
中午的时候,我们在船上用餐。也就是在这时候,天空下起了雨。雨点很急,噼里啪啦地打在船篷上。艄公帮我们把四周都用挡雨布围好,我们就在这一飘一荡中品尝着野味,欣赏着雨中更加清亮的水乡景色,慢慢悠悠地朝出口走去。
这真是很美的一段经历,就连小CC再怎么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也会看着眼前的美景,唱起爸爸教她的儿歌:我今天陪爸爸带着全家去玩耍。池塘边荷叶下躲着一只小青蛙。我快要长大了别再叫我小朋友。车窗外雨好大青蛙一个人在家 。
回到北京的有一天,她自己说起杭州之行的印象,也提起了我们坐船观赏水乡的这一段。她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坐在小船里摇摇晃晃的,看着外面绿油油的一片……
我们也去了灵隐寺,据说是非常灵验的一个宗教圣地。我被沿途山壁上的神佛石刻所吸引,却因为陪着老人和孩子一同前往而无法尽情地近距离欣赏。
我们选择寺庙这一侧的山,非常缓,我们走进非常干净美好的千年古刹,里面既是寺庙又是花园。灵隐寺旁边的那个寺庙,隐藏在郁郁葱葱的山中,我们循着溪水向上,竟然发现了一片茶园。我们采了甘甜清冽的泉水解渴,意犹未尽。
外面的美景再好,CC还是会特别想家。每晚入睡之前,她都会轻声跟我说:“妈妈,我想家了!”当我们终于坐上了回家的火车时,她别提多么兴奋了。
她抱着爸爸给她买的一只凯蒂猫,特别兴奋地跟它介绍自己的家如何如何好,她保证凯蒂猫一定会喜欢的。我问她:“但是凯蒂猫来自于杭州,它也会想家的怎么办?”
她想了又想,想了又想,最后说:“我家里还有一只大凯蒂猫,那个是她的妈妈。她跟她妈妈在一起还会想家吗?”
我回答:“有可能哦!像你一样!”
她叹了口气,说:“凯蒂猫,我会好好待你的。你不要想家啊。”
整个旅行都很顺利,全家人都十分高兴。在旅行中,我越发确定像CC这么大的孩子,因为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而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尤其跟着老人的时候,他们更是比平常更任性。
CC也很快就发现,她的好多招数在爸爸妈妈身上并不好用,她也会“老实”很多。客观地说,CC已经算是比较“乖”的孩子了。但我还是相信,没有什么格外让大人省心的孩子,所有的父母要操的心都是不相上下的。即使是相对来说的“乖孩子”也需要大人很多的灌溉和倾注,绝对不可能比淘气的孩子少一分一毫。
我只是坚持给CC读书,我相信我们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成长必须的知识,收获丰富的营养。
也许正是因为书做桥梁,我们沟通起来从来没有特别困难过。我总是直白地阐述自己的道理,拒绝她过度任性地要挟我满足她非分的愿望。她呢,总是一听就明白了,马上就安静了。
我也发现了很多阅读带来的其他益处。比如,我带她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提问关于恐龙的问题。老师指着一只大恐龙后背上尖尖的形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CC马上回答:“这是剑啊(剑龙背上的剑)!”
我已经忘了是哪一本书中讲过这样的故事,我们读的书太多,所以重复的频率很低,但是她记住了。
我前两天给她读一本关于地球的科普书催眠。我以为她昏昏欲睡,并没有听进去什么,或者听懂什么。可是有一天回家来,她指着地球仪上的赤道说:“啊,三亚那么热是因为离赤道比较近啊!”我心里又暗暗惊喜,想不到她还是听进去了一些的。
我给她买了一本松居直写的《桃花源的故事》。这是一本很漂亮的绘本,讲述了《桃花源记》的内容。
我原本打算是等她大一点儿了才会让她认真地读,可是等书一来,我一看那图那文都实在太喜欢了,当即就读给CC听。
让我开心的是,CC起初是在一边玩儿娃娃的,但是听着听着就停下来了,她的胳膊扶在我的后背上,无比仔细地听我读着这个美丽神秘的故事。
我们一起看那惊艳的绘图,好像又看到了西溪湿地的某些景象。虽然故事的发生地完全不同,可是那场景真的好像,好像……
CC越来越爱玩儿过家家了,她每天回来都抱着她最爱的达达一起玩儿。可是有一天,她在给达达换衣服的时候,竟然把达达的两条腿都拽得开线了,耷拉在两边。
眼看达达危在旦夕,我们马上决定再给她买一个达达。我是有点纠结的,我既不希望她那么爽快地就丢弃陪伴她四年的达达,又不希望她过分纠结于一个坏掉的玩具。
我们提议再买一个的时候,她开心地答应了。而当我们真的买回来一个新的达达的时候,她对我说:“妈妈,你帮我把一达缝好吧,我现在是双胞胎的妈妈了!这个新买的娃娃叫二达!”
于是,我用自己拙劣的缝补技术把达达的两条腿缝得还算结实,于是CC成了“双胞胎妈妈”。
她感到自己很满足,而我为达达感到庆幸,我想起了我当年舍不得丢弃的那些很脏很丑的娃娃,它们于小女孩而言都不仅仅是个不会说话不会动的玩具,它们是我们的好伙伴,是我们童年里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CC特别喜欢跟小朋友玩儿,无论是比她大的孩子还是比她小的孩子,她都喜欢追着人家玩儿。
我们带她去逛亲戚,她很喜欢那个小哥哥,追着他又跑又跳,追着他一起读书。我们带着她在杭州的淘气堡里玩耍,她追着还听不懂她命令的小妹妹玩儿,有时候感到非常着急和无奈,因为那个小妹妹总是不听指挥,而且还会脱离她独自去玩耍。
看着她这个样子,我觉得CC其实心里一定是非常渴望友谊的,她多么需要一个跟她一直友好,从不远离,跟在她身边陪她玩耍的小孩子啊。
这真的是最常见的人之常情,即便是到了我现在这样的岁数也是要在新的环境里尽快找到同伴,这是安全感的由来。
有一天CC回家来,很忧伤地跟我说:“我奶奶的糖尿病是不会好的了。”
我跟她解释说:“你奶奶原本没有糖尿病,是因为去年做了手术引发的出来的毛病。其实很多人都有糖尿病,只要恰当地调养,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她问我:“我奶奶什么时候做的手术啊?我怎么不记得了!”
我说:“去年这会儿,那个时候,我把你送去你姥姥家了。”
她一听顿时很急,问我:“你干嘛把我送走啊,你应该让我看着我奶奶啊!”
我说:“你太小啦,没人照顾你啊!”
她一副很不甘心的样子,好像她好不容易找到了照顾奶奶的机会,却被我们这样草率地给浪费掉了。
我想CC真是个善良的孩子,奶奶的确是没有白疼她一场啊!
春天来了,我们决定带CC和她的爷爷奶奶一起去旅游。我们选定了杭州,因为那里于老人和孩子而言都特别轻松和柔和。
一般来说,有奶奶在的情况下,CC就不是特别依赖爸爸妈妈了。她总是无时无刻不拉着奶奶的手,跟奶奶有说不完的话。
在CC眼里,奶奶并不是”祖母”这样的高级长辈,而是一个知心的朋友,愿意一心一意陪她玩儿的伙伴。
三岁九个月的CC已经体会得到——跟迁就和宠惯她的人在一起非常舒服,所以在所有的长辈中,她目前最喜欢的人就是奶奶。奶奶不会计较CC的那些小缺点、小毛病,惟愿她高高兴兴地就好。
这一路上,奶奶大部分时候都是神采飞扬的,但偶尔也会遭遇到晕船晕车的情况。奶奶不舒服的时候,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地靠在座椅上,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候,CC才重新拉上了妈妈的手。
她不安地看着奶奶,时而安慰一下奶奶,每到上船下船的时候,她还会留意要帮扶着奶奶能顺利过关。大人们看在眼里都很感动,奶奶也说:“我没有白疼你这个小宝贝啊!”
我们在去杭州之前,给她讲述了《白蛇传》的故事。她听得并不是很懂,也还欣赏不了绘本中工笔画的美妙精细,只是对白娘子与她的孩子许士林分开感到特别难过,她说:“哎呀,这个故事怎么这么孤单啊?”
“孤单”对于三岁九个月的CC而言是多么糟糕的感受啊,以至于她深深地记住了这个词,每每读到悲惨的故事,她总是要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心里的感受。
西湖的美景一向是清淡而秀丽的,宽阔的水面四周,装点着雷峰夕照、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苏堤春晓等等美景。但是这些美景的主色调就是用清新的绿色和朦胧的灰色搭配起来,让走在这画中的人也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变得慢慢的、懒懒的。
我们登上雷峰塔眺望着宽广的水面,感受它的烟波浩渺;我们坐上一只摇橹船,飘荡在湖面上,感受它的此起彼伏;我们沐浴这千年的西湖幻化出的阵阵清风,感受着阖家出行所带来的特别的温馨。
大人们都在享受着西湖天下景的诗意,CC却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不亦乐乎。她把过家家的情节设置进我们的旅行,走到哪里都要玩上一段,入戏很快,也很投入,浑然不觉自己已经在西湖上荡舟,或者已经走上了断桥——正是《白蛇传》发生的地方。她只是拉着奶奶的手,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她编排好的台词,和奶奶一起表演着她导演的游戏。
其中有半天,CC爸爸去参加好朋友的婚礼,由我带着爷爷奶奶和CC一起玩。我们去了岳庙和三潭映月。
原本沉浸在游戏中的CC也发觉了爸爸的缺席。她很落寞,不断地追问爸爸去哪了。我们跟她解释爸爸去参加别人的婚礼。但她仍旧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不跟我们一起玩儿了。
可能在CC眼里,她跟最亲爱的人一起出行是很有安全感的一件事。无所谓去哪里,无所谓要去多久,只要跟最亲爱的人在一起,就非常好。
她虽然只顾自己玩得高兴,全然不在乎旅行的风光和景点,但是她小小的内心还是可以感受到大家一起行动的幸福和踏实。突然有一个不见了,她的不安便显现出来,难以平复。
也不光是小小的CC,我们大人其实心里也都提着一点儿小心。C爸不在身边,我就要担负起导游的责任,我要带着老人孩子继续游览,我要背着行囊、有时还要抱着孩子。我的心里也有一点儿不安。而CC奶奶则一再地担心我们会走丢,我们不会顺利抵到达目的地,其实她的心里也是有些不安的。
还有一天晚上,我自己去欣赏《印象西湖》。那天晚上下着小雨,非常清冷。我看到黑漆漆的湖面上竖起了一轮圆月,一个舞台,然后将《白蛇传》的故事抽象地表现出来。在这个故事里,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还有这西湖边上无数的关于缘分的故事。千百年来,西湖的水,西湖的风孕育了多少聚散离合的人间往事,其实上天都看在眼里。但我觉得《印象西湖》不如我四月份看的《又见平遥》精彩。
我一个人打车回到宾馆的时候,CC跟爸爸和爷爷奶奶也都刚吃完饭回来。CC见到我第一句就是“妈妈,你去干嘛了啊?”她一定在路上提问了很多次,直到真的见到我才安下心来。
我们一起去了美丽的西溪湿地。西溪湿地真的是一个特别特别美丽的地方。她也有着杭州特有的那种温婉的清淡,颜色也是以绿色和灰色为主,但是这里的绿好像格外有层次感,深绿与浅绿之间循环往复、巧妙搭配。
我们乘着一架摇橹船在宽宽窄窄的河道里飘荡着。船篷里爷爷和CC一起唱着欢快的歌,船篷外,沙蟹、白鹭、蝴蝶……都在忙碌着。
我们看到铜钱草、菖蒲草、芦苇、水杉树、香樟树……有时候,我们会上岸走一走。这里的渔民在长得跟人一样高的茂盛的草丛间僻处一条弯弯曲曲的木栈道。人们走在上面有时候明明听到了不远处有歌声和笑声,就是看不到那个人。
中午的时候,我们在船上用餐。也就是在这时候,天空下起了雨。雨点很急,噼里啪啦地打在船篷上。艄公帮我们把四周都用挡雨布围好,我们就在这一飘一荡中品尝着野味,欣赏着雨中更加清亮的水乡景色,慢慢悠悠地朝出口走去。
这真是很美的一段经历,就连小CC再怎么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也会看着眼前的美景,唱起爸爸教她的儿歌:我今天陪爸爸带着全家去玩耍。池塘边荷叶下躲着一只小青蛙。我快要长大了别再叫我小朋友。车窗外雨好大青蛙一个人在家 。
回到北京的有一天,她自己说起杭州之行的印象,也提起了我们坐船观赏水乡的这一段。她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坐在小船里摇摇晃晃的,看着外面绿油油的一片……
我们也去了灵隐寺,据说是非常灵验的一个宗教圣地。我被沿途山壁上的神佛石刻所吸引,却因为陪着老人和孩子一同前往而无法尽情地近距离欣赏。
我们选择寺庙这一侧的山,非常缓,我们走进非常干净美好的千年古刹,里面既是寺庙又是花园。灵隐寺旁边的那个寺庙,隐藏在郁郁葱葱的山中,我们循着溪水向上,竟然发现了一片茶园。我们采了甘甜清冽的泉水解渴,意犹未尽。
外面的美景再好,CC还是会特别想家。每晚入睡之前,她都会轻声跟我说:“妈妈,我想家了!”当我们终于坐上了回家的火车时,她别提多么兴奋了。
她抱着爸爸给她买的一只凯蒂猫,特别兴奋地跟它介绍自己的家如何如何好,她保证凯蒂猫一定会喜欢的。我问她:“但是凯蒂猫来自于杭州,它也会想家的怎么办?”
她想了又想,想了又想,最后说:“我家里还有一只大凯蒂猫,那个是她的妈妈。她跟她妈妈在一起还会想家吗?”
我回答:“有可能哦!像你一样!”
她叹了口气,说:“凯蒂猫,我会好好待你的。你不要想家啊。”
整个旅行都很顺利,全家人都十分高兴。在旅行中,我越发确定像CC这么大的孩子,因为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而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尤其跟着老人的时候,他们更是比平常更任性。
CC也很快就发现,她的好多招数在爸爸妈妈身上并不好用,她也会“老实”很多。客观地说,CC已经算是比较“乖”的孩子了。但我还是相信,没有什么格外让大人省心的孩子,所有的父母要操的心都是不相上下的。即使是相对来说的“乖孩子”也需要大人很多的灌溉和倾注,绝对不可能比淘气的孩子少一分一毫。
我只是坚持给CC读书,我相信我们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成长必须的知识,收获丰富的营养。
也许正是因为书做桥梁,我们沟通起来从来没有特别困难过。我总是直白地阐述自己的道理,拒绝她过度任性地要挟我满足她非分的愿望。她呢,总是一听就明白了,马上就安静了。
我也发现了很多阅读带来的其他益处。比如,我带她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提问关于恐龙的问题。老师指着一只大恐龙后背上尖尖的形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CC马上回答:“这是剑啊(剑龙背上的剑)!”
我已经忘了是哪一本书中讲过这样的故事,我们读的书太多,所以重复的频率很低,但是她记住了。
我前两天给她读一本关于地球的科普书催眠。我以为她昏昏欲睡,并没有听进去什么,或者听懂什么。可是有一天回家来,她指着地球仪上的赤道说:“啊,三亚那么热是因为离赤道比较近啊!”我心里又暗暗惊喜,想不到她还是听进去了一些的。
我给她买了一本松居直写的《桃花源的故事》。这是一本很漂亮的绘本,讲述了《桃花源记》的内容。
我原本打算是等她大一点儿了才会让她认真地读,可是等书一来,我一看那图那文都实在太喜欢了,当即就读给CC听。
让我开心的是,CC起初是在一边玩儿娃娃的,但是听着听着就停下来了,她的胳膊扶在我的后背上,无比仔细地听我读着这个美丽神秘的故事。
我们一起看那惊艳的绘图,好像又看到了西溪湿地的某些景象。虽然故事的发生地完全不同,可是那场景真的好像,好像……
CC越来越爱玩儿过家家了,她每天回来都抱着她最爱的达达一起玩儿。可是有一天,她在给达达换衣服的时候,竟然把达达的两条腿都拽得开线了,耷拉在两边。
眼看达达危在旦夕,我们马上决定再给她买一个达达。我是有点纠结的,我既不希望她那么爽快地就丢弃陪伴她四年的达达,又不希望她过分纠结于一个坏掉的玩具。
我们提议再买一个的时候,她开心地答应了。而当我们真的买回来一个新的达达的时候,她对我说:“妈妈,你帮我把一达缝好吧,我现在是双胞胎的妈妈了!这个新买的娃娃叫二达!”
于是,我用自己拙劣的缝补技术把达达的两条腿缝得还算结实,于是CC成了“双胞胎妈妈”。
她感到自己很满足,而我为达达感到庆幸,我想起了我当年舍不得丢弃的那些很脏很丑的娃娃,它们于小女孩而言都不仅仅是个不会说话不会动的玩具,它们是我们的好伙伴,是我们童年里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CC特别喜欢跟小朋友玩儿,无论是比她大的孩子还是比她小的孩子,她都喜欢追着人家玩儿。
我们带她去逛亲戚,她很喜欢那个小哥哥,追着他又跑又跳,追着他一起读书。我们带着她在杭州的淘气堡里玩耍,她追着还听不懂她命令的小妹妹玩儿,有时候感到非常着急和无奈,因为那个小妹妹总是不听指挥,而且还会脱离她独自去玩耍。
看着她这个样子,我觉得CC其实心里一定是非常渴望友谊的,她多么需要一个跟她一直友好,从不远离,跟在她身边陪她玩耍的小孩子啊。
这真的是最常见的人之常情,即便是到了我现在这样的岁数也是要在新的环境里尽快找到同伴,这是安全感的由来。
有一天CC回家来,很忧伤地跟我说:“我奶奶的糖尿病是不会好的了。”
我跟她解释说:“你奶奶原本没有糖尿病,是因为去年做了手术引发的出来的毛病。其实很多人都有糖尿病,只要恰当地调养,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她问我:“我奶奶什么时候做的手术啊?我怎么不记得了!”
我说:“去年这会儿,那个时候,我把你送去你姥姥家了。”
她一听顿时很急,问我:“你干嘛把我送走啊,你应该让我看着我奶奶啊!”
我说:“你太小啦,没人照顾你啊!”
她一副很不甘心的样子,好像她好不容易找到了照顾奶奶的机会,却被我们这样草率地给浪费掉了。
我想CC真是个善良的孩子,奶奶的确是没有白疼她一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