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与想象世界的力量
1904年,《魔戒》(又名《指环王》)的作者——J.R.R.托尔金作为一名少年,经历了不幸的命运。他的寡母因病去世。临终前,母亲将他与弟弟托付给天主教会的伊兰西斯神甫监护,这位神甫不负所托。但在监护期间,少年托尔金遇见了同为孤儿的伊迪丝。两人都喜欢“一起站在阳台上,朝路人的帽子扔糖块”。这段恋情开始两个月后,遭到监护人的强烈反对,神甫宣称:托尔金只有到21岁以后才有权与伊迪丝会面。这段柏拉图式的恋爱延续数年,在托尔金21岁当晚,他立刻写信给伊迪丝告白。当时伊迪丝已经订婚,但出于对托尔金的感情,竟然退换订婚戒指,事情峰回路转!两人最终在1916年托尔金踏入一战战场前正式结婚。这段婚姻持续半个多世纪,至死不离不弃。
在开展一天即死亡六万余人的索姆河战役中,托尔金在牛津时代的大学室友纷纷阵亡。好命的托尔金因为患“战壕热”而得以在医院中度过惨烈的战争。托尔金赢得了爱情与婚姻,但是激烈抗争的时代环境与残酷的战争夺走了他的许多朋友。他的某位密友曾在战场上给他写道: “我强烈地感到,如果我今晚死去,我们中……至少还保存着一颗种子,他能代替我们继续呼喊那些我们曾经热爱和赞同的声音……愿上帝保佑你,亲爱的约翰·罗纳德,愿你能够发表那些我们曾试图发表的文字,因我不再有这个机会了。”——这被认为是支持托尔金进行创作的一大精神支柱。
这些文字来自《世界奇幻小说简史》,综合了少量网络资料。对于托尔金式的婚姻与时代环境,我总抱持欣赏。下面是我的感受。
《魔戒》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奇幻文学作品。作为“中土世界”的创造者,人类、精灵、矮人与魔鬼的战争延续久远,以各种形式向人类存在的现实和人个体的精神内在发起挑战。J.R.R.托尔金本人相当痛恨战争。他在《魔戒》第二版前言里悲悯地写下:
“一个人必须亲自身处战争阴影之下,才能完全体会它的沉重压迫。随着岁月逝去,人们似乎常常忘记:1914年,我在青年时代就遭受了战争之苦,这段经历之丑恶可怕,不亚于1939年以及后续几年卷入战事的经历。到1918年,我的亲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过世。”
这些思考与对人生之爱、挚友别离的感怀,成为托尔金在医院中即开始创作《冈多林的陷落》的心理来源。
“我认为半兽人和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任何创造物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只是在现实世界里,他们才会在善恶两方都出场。对于从寓言中发展出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战争仍源自寓言中的内在战争,在这一类战争中,一方面总是绝对的善,而另一方就是千奇百怪的恶。”
种种扭曲变形的种族与人类,包含着善恶、明暗之间的复杂思考,也因此,在《魔戒》系列作品的奇幻要素与俗文学的表壳之下,隐藏着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隐晦的拥抱。而这种拥抱,本质上依然是源于对于坚实诚挚的一个愿望世界的热爱。
“你是可以在信封背面潦草地记下些什么,然后把它叠起来放在你背后的口袋里,这也是你全部所能做的。你根本无法正常地写作……你必须蜷缩在污水和苍蝇之间。”
而在二战期间,托尔金给在南非服役的儿子克里斯托弗的书信中提到了自己进入神话世界的体验——“我迷上了‘空想’,或者确切地说,迷上了通过魔苟思、半兽人、艾尔达(代表了生活和人造物的美与优雅)等等,把我的经验转化为另一套形式和符码;从那时起,它就平稳地支撑着我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我至今仍在那时获得的观念中汲取力量。”
这些文字折射出一个史诗性奇幻世界的形成,归根结底来自最富于智慧的头脑中对人类世界的理解。世界、英雄与命运的元素构造出想象空间的无垠伸展。一个神话的世界,或者是佛洛依德在《摩西与一神教》中的分析的世界,或者是弗雷泽在《金枝》中的富于追溯气味的描述,这个世界,终究是一个人在面对现实时沉着而细腻的意识世界的反映。而现代战争呈现出的科技壮景与无谓的死亡,与魔法世界的争斗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与起点、幻剑中那些无限制拉长篇幅以赢取眼球和稿费的作者不同,托尔金的鸿篇巨制,包含着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创伤的心灵。这很容易让人想在在越战中饱经战争苦难的美国士兵,当他们回到祖国时,迎接的是反战运动的声音和“刽子手”式的指责。《阿甘正传》曾生动地表现了那种困惑与苦恼,以艺术和独游的美国喜感。然而托尔金始终肯定英雄,面对迫在眉睫的战斗,即使国家发生错误,人类世界依然要在英雄的牺牲与怒喊中迸发生存血战的激情。这种激情,来源于尊严与人格的需要,来源于对现实利益和较好生活模式的保卫,来源于曾被不屑一顾践踏在地的荣誉。是的,钱能令人出卖尊严和生命,但只有荣誉,不为人欺骗或者在生命搏杀中产生的荣誉,能令人甘心献出生命。而对于这一点,托尔金赋予其取舍的艰难和意志的崇高性质。
有时候,崇高的颂歌必须经由暴力的道路、经由血腥的场面和大范围的战争才能得以实现。自尼伯龙根的指环而荷马史诗,人化的“神”与“神”化的人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交缠纠葛,一代又一代凡人中崛起的英雄背负着独特的命运与时代的责任,疲倦或孤独地走在凄凉伟岸的战场上,《魔戒》中高山洪流淹没的,不是无法克服的自然,而是充满震撼感的英雄失路的悲慨。只要是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拥有超乎众人能力的人,依然会拥有野心、欲望和爱恨嫉妒、对于权力的渴望,这些人性的负面常常令英雄走上毁灭之路。而新的光明,来源于继续生存的生命内在的光芒。对于生命舒展的重要,那些霍比特人的细致书写,令丰富的美食、愉快的乐曲和青碧的园野连接人生而自由的意志,共同构造着“中土世界”外温情的拂晓与紫暮。
在致出版人米尔顿·沃德曼的信中,托尔金表示:“在很久很久以前(我的雄心壮志打那时起瓦解已久),我就有心创作一套或多或少互相衔接的传奇,涵盖的内容上至恢宏的创世神话,下至浪漫的仙境奇谭——前者奠基于联系红尘俗世的后者,而后者又自波澜壮阔的背景中汲取夺目的光彩——我惟愿把它献给英格兰,我的祖国。”
瓦解雄心壮志的,热爱祖国的,无论在过去或者现在,并非仅仅托尔金一人。但拥有托尔金式的语言学才能的人,却实在没有几个。战争带给托尔金创伤,却没有使他迷惘绝望。一个勇气面对的人,终究不会被人类自创的厄运压倒。《魔戒》创造的世界,与20世纪90年代的《冰与火之歌》一并,构造出山顶宫殿般的“奇幻史诗”的平台。以目前看来,由于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打造经典影视杰作的努力。这一世界,正发挥着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将成为未来所谓“俗文学”的主要样式,赢取自中土世界而泰西之地极众之关注。人们对于想象世界和古代文化的热情,令人感到古老而现代的神话体系的顽强生命,令人感到英雄虽然不再出现,但压制自我与他人的极权无论在神话世界或是人类世界,都终将被毁弃。而这一世界,并非一味的邪恶的“稳定”,而是在动荡与激情中充满悲怆,充满对美好田园与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最饱满的“人”的正当要求和活力。
在灰心丧气的时刻,在满怀犹豫的时刻,在麻木呆滞的时刻,想象世界的力量,也许会令我们纾解重重现实与同样来源于想象的压力,也许会有崭新的目光投向国家、政治、国民,也许会因此而继续拥有前行的信念。
在开展一天即死亡六万余人的索姆河战役中,托尔金在牛津时代的大学室友纷纷阵亡。好命的托尔金因为患“战壕热”而得以在医院中度过惨烈的战争。托尔金赢得了爱情与婚姻,但是激烈抗争的时代环境与残酷的战争夺走了他的许多朋友。他的某位密友曾在战场上给他写道: “我强烈地感到,如果我今晚死去,我们中……至少还保存着一颗种子,他能代替我们继续呼喊那些我们曾经热爱和赞同的声音……愿上帝保佑你,亲爱的约翰·罗纳德,愿你能够发表那些我们曾试图发表的文字,因我不再有这个机会了。”——这被认为是支持托尔金进行创作的一大精神支柱。
这些文字来自《世界奇幻小说简史》,综合了少量网络资料。对于托尔金式的婚姻与时代环境,我总抱持欣赏。下面是我的感受。
《魔戒》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奇幻文学作品。作为“中土世界”的创造者,人类、精灵、矮人与魔鬼的战争延续久远,以各种形式向人类存在的现实和人个体的精神内在发起挑战。J.R.R.托尔金本人相当痛恨战争。他在《魔戒》第二版前言里悲悯地写下:
“一个人必须亲自身处战争阴影之下,才能完全体会它的沉重压迫。随着岁月逝去,人们似乎常常忘记:1914年,我在青年时代就遭受了战争之苦,这段经历之丑恶可怕,不亚于1939年以及后续几年卷入战事的经历。到1918年,我的亲密朋友除了一人外,均已过世。”
这些思考与对人生之爱、挚友别离的感怀,成为托尔金在医院中即开始创作《冈多林的陷落》的心理来源。
“我认为半兽人和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任何创造物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只是在现实世界里,他们才会在善恶两方都出场。对于从寓言中发展出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战争仍源自寓言中的内在战争,在这一类战争中,一方面总是绝对的善,而另一方就是千奇百怪的恶。”
种种扭曲变形的种族与人类,包含着善恶、明暗之间的复杂思考,也因此,在《魔戒》系列作品的奇幻要素与俗文学的表壳之下,隐藏着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隐晦的拥抱。而这种拥抱,本质上依然是源于对于坚实诚挚的一个愿望世界的热爱。
“你是可以在信封背面潦草地记下些什么,然后把它叠起来放在你背后的口袋里,这也是你全部所能做的。你根本无法正常地写作……你必须蜷缩在污水和苍蝇之间。”
而在二战期间,托尔金给在南非服役的儿子克里斯托弗的书信中提到了自己进入神话世界的体验——“我迷上了‘空想’,或者确切地说,迷上了通过魔苟思、半兽人、艾尔达(代表了生活和人造物的美与优雅)等等,把我的经验转化为另一套形式和符码;从那时起,它就平稳地支撑着我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我至今仍在那时获得的观念中汲取力量。”
这些文字折射出一个史诗性奇幻世界的形成,归根结底来自最富于智慧的头脑中对人类世界的理解。世界、英雄与命运的元素构造出想象空间的无垠伸展。一个神话的世界,或者是佛洛依德在《摩西与一神教》中的分析的世界,或者是弗雷泽在《金枝》中的富于追溯气味的描述,这个世界,终究是一个人在面对现实时沉着而细腻的意识世界的反映。而现代战争呈现出的科技壮景与无谓的死亡,与魔法世界的争斗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与起点、幻剑中那些无限制拉长篇幅以赢取眼球和稿费的作者不同,托尔金的鸿篇巨制,包含着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创伤的心灵。这很容易让人想在在越战中饱经战争苦难的美国士兵,当他们回到祖国时,迎接的是反战运动的声音和“刽子手”式的指责。《阿甘正传》曾生动地表现了那种困惑与苦恼,以艺术和独游的美国喜感。然而托尔金始终肯定英雄,面对迫在眉睫的战斗,即使国家发生错误,人类世界依然要在英雄的牺牲与怒喊中迸发生存血战的激情。这种激情,来源于尊严与人格的需要,来源于对现实利益和较好生活模式的保卫,来源于曾被不屑一顾践踏在地的荣誉。是的,钱能令人出卖尊严和生命,但只有荣誉,不为人欺骗或者在生命搏杀中产生的荣誉,能令人甘心献出生命。而对于这一点,托尔金赋予其取舍的艰难和意志的崇高性质。
有时候,崇高的颂歌必须经由暴力的道路、经由血腥的场面和大范围的战争才能得以实现。自尼伯龙根的指环而荷马史诗,人化的“神”与“神”化的人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交缠纠葛,一代又一代凡人中崛起的英雄背负着独特的命运与时代的责任,疲倦或孤独地走在凄凉伟岸的战场上,《魔戒》中高山洪流淹没的,不是无法克服的自然,而是充满震撼感的英雄失路的悲慨。只要是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拥有超乎众人能力的人,依然会拥有野心、欲望和爱恨嫉妒、对于权力的渴望,这些人性的负面常常令英雄走上毁灭之路。而新的光明,来源于继续生存的生命内在的光芒。对于生命舒展的重要,那些霍比特人的细致书写,令丰富的美食、愉快的乐曲和青碧的园野连接人生而自由的意志,共同构造着“中土世界”外温情的拂晓与紫暮。
在致出版人米尔顿·沃德曼的信中,托尔金表示:“在很久很久以前(我的雄心壮志打那时起瓦解已久),我就有心创作一套或多或少互相衔接的传奇,涵盖的内容上至恢宏的创世神话,下至浪漫的仙境奇谭——前者奠基于联系红尘俗世的后者,而后者又自波澜壮阔的背景中汲取夺目的光彩——我惟愿把它献给英格兰,我的祖国。”
瓦解雄心壮志的,热爱祖国的,无论在过去或者现在,并非仅仅托尔金一人。但拥有托尔金式的语言学才能的人,却实在没有几个。战争带给托尔金创伤,却没有使他迷惘绝望。一个勇气面对的人,终究不会被人类自创的厄运压倒。《魔戒》创造的世界,与20世纪90年代的《冰与火之歌》一并,构造出山顶宫殿般的“奇幻史诗”的平台。以目前看来,由于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打造经典影视杰作的努力。这一世界,正发挥着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将成为未来所谓“俗文学”的主要样式,赢取自中土世界而泰西之地极众之关注。人们对于想象世界和古代文化的热情,令人感到古老而现代的神话体系的顽强生命,令人感到英雄虽然不再出现,但压制自我与他人的极权无论在神话世界或是人类世界,都终将被毁弃。而这一世界,并非一味的邪恶的“稳定”,而是在动荡与激情中充满悲怆,充满对美好田园与生活的向往,充满了最饱满的“人”的正当要求和活力。
在灰心丧气的时刻,在满怀犹豫的时刻,在麻木呆滞的时刻,想象世界的力量,也许会令我们纾解重重现实与同样来源于想象的压力,也许会有崭新的目光投向国家、政治、国民,也许会因此而继续拥有前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