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汉关系
如果我们要讨论青藏高原上的民族关系,首先我们要去了解过去的历史,民族特性。藏族跟汉族一样也是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宗教,语言,文字的民族。只是先天的地理因素导致了之前几百年,乃至今天,我们内地的同胞依然不了解高原上的民族—藏族。
除去先天的原因外,是以汉民族为主体民族的思想,我不想说什么“大汉主义”思想。究竟什么是这种思想,但是经历那么多的外族入侵,殖民,动乱已然无存。
中国民间有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然这句话是贬义性的,甚至是扭曲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同的民族,特别是有独立语言,文字的民族。必然思维方式包括行为方式也是有别于我们内地人(在高原上呆久的人习惯把中国西藏以外的地方称之为内地)。
而目前的现状是我们内地人,在新中国之后的60年里所接受的教育,历史观,更加导致了这种差异或者说是隔阂。我们习惯于在同一语境的状态下,同一文化背景的状态下去思考问题。而不会跳出来,以第三方,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去思考一些问题。
西藏原先所给予内地人的观念,或者说我们自身对其他事物的偏见:认为西藏是个贫穷,野蛮,落后的地方。
这种老思想来源于我之前所说的不了解与偏见。
但事实上如今的西藏,特别是藏族生活资料,物质层面来说已经远远超越内地城市市民的水准了,这一点是中央政府对藏区的大规模援建,还有对藏族同胞医疗,教育,生活上的大力扶持,补助等等.各种少数民族政策。
以为我个人的角度来言,在2010年前未曾踏上高原的土地上之前。根本就没有西藏的概念。西藏或者说tibet 在我脑海里只是中国地图上的一个坐标而已。
好了,之前只是一些个人的观点。之后会详实阐述。
藏汉之间的交流史(唐蕃):
中原与高原上的民族交流,国与国的关系。
有历史记载阶段是中国唐贞观年间(634-641)间,由于藏王松赞干布的请求,在战争的阴影下,最终唐太宗李世民将宗室之女封为公主远嫁拉萨。
包括第二次金城公主,唐中宗李显养女,生父为邠王李守礼。公元710年下嫁给赤德祖赞
之后有“甥舅之盟”
目前一直喜欢强调这段联姻的事实在证明汉藏友谊,那么这样说就问题来了。
事实是如此否?
中原王朝的联姻政策:将自己的女儿或者皇室的女儿远嫁给游牧民族的首领或者说草原上的可汗也好,有个前提,对方的实力非常的强大。这一点从汉朝开始至清末结束的常用外交手段,不管是否中原王朝强大,靠联姻这种手段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跟游牧民族保持和平,甚至对方以后的首领还有汉族血统。用商人的言语来说这是一本万利的手段。既没有战争,又没有人力物力上的损耗。甚至在血缘上的辈分上都能高人一等。
还有一点我要更正,李唐王朝,严格意义上来说本不是汉族人,是汉化的鲜卑人。
吐蕃与唐朝也是时战时和,互有胜负。最终吐蕃也跟李唐一样,在同一时期奔溃.
北宋时期基本上茶马互市,北宋跟高原的关系也就在于前者希望后者来牵制西夏。
元朝的历史,就是萨迦派四祖班智达臣服于蒙古人,又萨迦五祖八思巴成为蒙古帝国的帝师。西藏地区也变成了忽必烈版图下的宣政院辖地。单从这一点上来看,主流的历史观认为从此以后西藏就变成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我这样说的话,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元朝是不是中国的一个朝代?
从忽必烈灭南宋,最后建立大元帝国一直到蒙古人退居草原,史称北元前的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所在中原统治史,我个人并不认为是可以让汉族人所自豪的事情。相反蒙古人的烧杀掠夺,让中国的文化反而倒退。而且蒙古人西征接触过了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也不会把中国跟西藏的文化太当回事情.
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依然以元朝为正溯。这样明朝可以从法理跟道德上继承之前王朝的手段。至明成祖朱棣时期,对西藏的各个佛教派别的领袖和地方土豪进行封赏赐。
当然满清皇帝入主中原以后,
历史脉络的这部分,我只能简写。相信大家在网联网时代都是可以通过google,wikipedia上了解。
藏汉差异或者说民族差异
藏族是游牧民族,个别地区的藏族处于半农半牧,游牧民族的天性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能歌善舞。放完牛羊之后就在草原上喝茶吃酒。很逍遥的生活。
而藏族人皈依了佛教以后,相对来说就更加的乐天派,用汉族人的话来说就是“知足安乐”。
而内地最主要的汉族的话是农耕的民族,或者说是农耕文化下的土地民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围着一某三分田的生活。
生产资料的不同导致了,观念以及文化上本质的不同,差异性。
一部分汉族人会有时觉得藏族人的懒散,甚至说懒惰。大白天的不工作,就在喝茶,或者喝酒。而藏族人认为知足就ok,生活上吃穿够用就行了,也不愿过多的最求物质的一面,这是佛陀的宗教长期影响的结果。
而如今的汉族人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原有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奔溃,跟新的引导人们的思想未曾建立起以后,过多的以物质条件为前提的生活模式。过多的最求金钱这种,藏族人可能淡漠多的东西。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跟人情的冷漠导致很多内地人也开始关注向往藏族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就是保罗高更所说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将那里去。
2011年时,跟了解内地的藏 族 人(生活在拉萨的康巴人50岁左右)聊天。
聊天的内容里,就是藏汉一家人,就像兄弟那样,虽然有矛盾,就像当年抗日的时候,其父亲就主动赶着牛车给国军运送军火。
在外国人眼里的矛盾,主要是来源于政府层面。
这种政策的高压性,限制性跟可调性。就像一手拿着萝卜,一手拿着大棒。
经济上的投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就拿拉萨来举例,在没有中央政府大规模财政上的支持,拉萨连一条像样的马路就没有,曾经的拉萨只有在宇拓路才有短短的柏油马路,一下雨就满城泥泞。我再此说的原因,并非是完全赞扬中央政府的政策,只是客观的看待,特别是近20年来的建设。虽然藏区的地区不平衡情况跟内地类似
写了一部分。。接下来要理清头绪才能写完
除去先天的原因外,是以汉民族为主体民族的思想,我不想说什么“大汉主义”思想。究竟什么是这种思想,但是经历那么多的外族入侵,殖民,动乱已然无存。
中国民间有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虽然这句话是贬义性的,甚至是扭曲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同的民族,特别是有独立语言,文字的民族。必然思维方式包括行为方式也是有别于我们内地人(在高原上呆久的人习惯把中国西藏以外的地方称之为内地)。
而目前的现状是我们内地人,在新中国之后的60年里所接受的教育,历史观,更加导致了这种差异或者说是隔阂。我们习惯于在同一语境的状态下,同一文化背景的状态下去思考问题。而不会跳出来,以第三方,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去思考一些问题。
西藏原先所给予内地人的观念,或者说我们自身对其他事物的偏见:认为西藏是个贫穷,野蛮,落后的地方。
这种老思想来源于我之前所说的不了解与偏见。
但事实上如今的西藏,特别是藏族生活资料,物质层面来说已经远远超越内地城市市民的水准了,这一点是中央政府对藏区的大规模援建,还有对藏族同胞医疗,教育,生活上的大力扶持,补助等等.各种少数民族政策。
以为我个人的角度来言,在2010年前未曾踏上高原的土地上之前。根本就没有西藏的概念。西藏或者说tibet 在我脑海里只是中国地图上的一个坐标而已。
好了,之前只是一些个人的观点。之后会详实阐述。
藏汉之间的交流史(唐蕃):
中原与高原上的民族交流,国与国的关系。
有历史记载阶段是中国唐贞观年间(634-641)间,由于藏王松赞干布的请求,在战争的阴影下,最终唐太宗李世民将宗室之女封为公主远嫁拉萨。
包括第二次金城公主,唐中宗李显养女,生父为邠王李守礼。公元710年下嫁给赤德祖赞
之后有“甥舅之盟”
目前一直喜欢强调这段联姻的事实在证明汉藏友谊,那么这样说就问题来了。
事实是如此否?
中原王朝的联姻政策:将自己的女儿或者皇室的女儿远嫁给游牧民族的首领或者说草原上的可汗也好,有个前提,对方的实力非常的强大。这一点从汉朝开始至清末结束的常用外交手段,不管是否中原王朝强大,靠联姻这种手段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跟游牧民族保持和平,甚至对方以后的首领还有汉族血统。用商人的言语来说这是一本万利的手段。既没有战争,又没有人力物力上的损耗。甚至在血缘上的辈分上都能高人一等。
还有一点我要更正,李唐王朝,严格意义上来说本不是汉族人,是汉化的鲜卑人。
吐蕃与唐朝也是时战时和,互有胜负。最终吐蕃也跟李唐一样,在同一时期奔溃.
北宋时期基本上茶马互市,北宋跟高原的关系也就在于前者希望后者来牵制西夏。
元朝的历史,就是萨迦派四祖班智达臣服于蒙古人,又萨迦五祖八思巴成为蒙古帝国的帝师。西藏地区也变成了忽必烈版图下的宣政院辖地。单从这一点上来看,主流的历史观认为从此以后西藏就变成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我这样说的话,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元朝是不是中国的一个朝代?
从忽必烈灭南宋,最后建立大元帝国一直到蒙古人退居草原,史称北元前的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所在中原统治史,我个人并不认为是可以让汉族人所自豪的事情。相反蒙古人的烧杀掠夺,让中国的文化反而倒退。而且蒙古人西征接触过了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也不会把中国跟西藏的文化太当回事情.
但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依然以元朝为正溯。这样明朝可以从法理跟道德上继承之前王朝的手段。至明成祖朱棣时期,对西藏的各个佛教派别的领袖和地方土豪进行封赏赐。
当然满清皇帝入主中原以后,
历史脉络的这部分,我只能简写。相信大家在网联网时代都是可以通过google,wikipedia上了解。
藏汉差异或者说民族差异
藏族是游牧民族,个别地区的藏族处于半农半牧,游牧民族的天性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能歌善舞。放完牛羊之后就在草原上喝茶吃酒。很逍遥的生活。
而藏族人皈依了佛教以后,相对来说就更加的乐天派,用汉族人的话来说就是“知足安乐”。
而内地最主要的汉族的话是农耕的民族,或者说是农耕文化下的土地民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围着一某三分田的生活。
生产资料的不同导致了,观念以及文化上本质的不同,差异性。
一部分汉族人会有时觉得藏族人的懒散,甚至说懒惰。大白天的不工作,就在喝茶,或者喝酒。而藏族人认为知足就ok,生活上吃穿够用就行了,也不愿过多的最求物质的一面,这是佛陀的宗教长期影响的结果。
而如今的汉族人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原有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奔溃,跟新的引导人们的思想未曾建立起以后,过多的以物质条件为前提的生活模式。过多的最求金钱这种,藏族人可能淡漠多的东西。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跟人情的冷漠导致很多内地人也开始关注向往藏族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就是保罗高更所说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将那里去。
2011年时,跟了解内地的藏 族 人(生活在拉萨的康巴人50岁左右)聊天。
聊天的内容里,就是藏汉一家人,就像兄弟那样,虽然有矛盾,就像当年抗日的时候,其父亲就主动赶着牛车给国军运送军火。
在外国人眼里的矛盾,主要是来源于政府层面。
这种政策的高压性,限制性跟可调性。就像一手拿着萝卜,一手拿着大棒。
经济上的投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就拿拉萨来举例,在没有中央政府大规模财政上的支持,拉萨连一条像样的马路就没有,曾经的拉萨只有在宇拓路才有短短的柏油马路,一下雨就满城泥泞。我再此说的原因,并非是完全赞扬中央政府的政策,只是客观的看待,特别是近20年来的建设。虽然藏区的地区不平衡情况跟内地类似
写了一部分。。接下来要理清头绪才能写完
小囧猫斯拉蜀黍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搞笑的世界,搞笑的人 (1人喜欢)
- 一线年轻一代人都是远离传统的习俗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