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Mates⑨
志同道合的精神伴侣才是神仙眷侣。
私心更喜欢妻子的作品,那就先讲她了~
Annette messager安妮特•梅莎洁1943年生于法国滨海贝尔克,后于马拉科夫工作与生活。她的名字在很多谈到女权艺术家的地方都会被划在内,个人认为她也许并不那么的女“权”,或许以人权冠名更适合一点。自70年代初便已开始探索儿童世界、性别认同、以及自己——作为女性——在男权当道的艺术世界中扮演的角色。与其先生Christian Boltanski相比传达的暴力与死亡的“不快乐”她的作品更多表达了温柔与性爱的“快乐” 。她的大部份作品所使用的材料都來自家庭中随手可得、到处可見的材料,利用這些材料记录日常作息、探讨神話性的及寓言式的故事。
MCA总监肯特(Rachel Kent)说:“自1971-72年安妮特•梅莎洁在巴黎艺术界的首秀以来,这位法国艺术家就一直致力于她创造的‘古怪动物园’。在这个动物园里不仅有人和动物,甚至还有半人兽的生物。她的创作探讨的不仅是生命的复杂,同时也是诠释生命基调的神话、迷信和虚荣。她描绘的不仅仅是‘他们’,也是‘我们’。
Annette Messager 说:I seek to possess and appropriate for myself life and its events.
而在安妮特的二维以及三维作品中,语言和文字是最为重要的。令人回味的词句和用黑色织物组成的画面主体交织起来,一直贯穿着安妮特2006-2012年间的创作。用安妮特自己的话来说,她的文字是充满“机会和欲望”的,个中明媚轻柔和布满墙面的黑色网状物相得映彰。
叙事以及故事讲述同样也是安妮特创作中意味深长的表现方式,2005年,安妮特凭借超凡的装置作品《赌场》(Casino)获得了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赌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木偶匹诺曹的奇遇以及他想成为一个男孩的追求。在作品当中,红色的丝缎组成了滚滚大海,从展馆天花板上下悬的一排木偶不时上下摆动,如同人体的呼吸一样。
除此以外,安妮特的作品当中也出现过民间故事、神话人物和“另一个自我”这样的主题,这些故事和悲喜剧以及罪恶元素融合起来,共同探讨了人类本性。
在其他创作当中,安妮特将人体“拆解”开来,并用织物以及羊毛重新“组装”,这一系列的作品包括《皮肤》(Les Dépouilles, 1997),在这个作品当中,未缝制的儿童衣物以及空心的软体玩具被钉在墙上,看起来就像尸体或是靶子。
而在《解剖》(Anatomie, 1995-96)中,安妮特用开线的针织套衫组成了一个被肢解的人体。而在另一个作品《渗透》(Pénétration, 1993-94)当中,棉花和羊毛制成的“人体器官”被悬挂在天花板上,和电灯泡交织起来,光影之间随着观者的活动而轻轻摇曳,在四周的墙上投下光怪陆离的映像。
Christian Boltanski是法国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囊括装置、影像等,有趣的是他和妻子作品中使用的材料有许多是“出乎意料”的重合------如果真如他们自己所说,他们各自是完全分开、完全不知道对方一天天都在做什么的话(笑)。
Christian Boltanski的作品同意是使用平常的物品,像旧照片、报纸、旧衣服等,制造出摇曳的光影和放大失真的影像,他的作品与Annette messager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多了一份关于真实与虚构、人伦与政治的沉思。以大面积铺陈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装置作品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是在昏暗的房间里展出大量的儿童肖像照片,被理解为是对回忆、死亡和大屠杀等主题的探讨。
可以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展示才华对每个艺术家来说都可以说是殊荣,不过Boltanski对身后留名的意义表示过怀疑,他曾在采访中说:“在某段时间里我们是一个主体,有虚荣、爱和焦虑,但是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变成毫无意义的客体,与一堆粪便并无二致。”
作品《chance》(机运)2011年入选威尼斯双年展,成为展览中法国馆唯一的影像装置作品,偌大的展览空间被分为四个区域,淋淋总总的金属管子搭成脚手架几乎占满空间。
第一个区域叫做<La roue de la chance>(机运的轮子):串联的黑白婴儿图像伴随着刺耳的机器轰鸣声穿梭于管子之中,偶尔停止,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图像带子上面一张张婴儿的面孔,他们刚出生不久,表情各异却均未张开眼睛,是谁?国籍?在世与否?一切身份未知。
观众可行走其间,在近乎迷失的气氛中感受真实与模糊。一区两旁是第二和第四区域,名字叫做<Dernières nouvelles des humains>(最末和最新的人),两区域中分别都在管子上安装了同样的六位计数器,一个上面数字由绿字显示,另一个为红字,分别代表世上所有出生及死亡的人数,数字不断上升。平均每天世界上有10万以上的人出生和死亡,我们是幸运的已经替换了一个绿字且还未成为替换红字者,在数字面前,人是无力的,仅有完成一绿一红的瞬间过程,了此一生。
最里面是第四个展示区域名字是<être à nouveau>(作一个新人),是一个影像的幕布,60张波兰新生儿的面孔和52张瑞士已逝之人的面孔被横着划分为三部分—眼睛、鼻子、嘴巴,随着音乐声,屏幕高速滚动他们被重新排列,闭着的眼睛、不同的鼻子和嘴随机并列的出现,观众可以通过按钮,任由自身去控制画面和音乐的停滞,于是产生一个个新人,他们也许来自不同人的眼睛鼻子和嘴,谁又知道呢,也许他们就是一个人,在清晰的图像中观众却寻找不到他们的真实身份,像他们一样,我们也迷惑于那些个谁在我们面前到来过或即将到来的人。
Christian Boltanski1944年生在法国一个犹太家庭,他早年并没受过什么艺术教育,但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民族遭遇使他对于记忆的话题十分敏感。当他成年开始接触当代艺术,70年代以来艺术领域一直在广泛的探讨关于摄影的真实性问题,他收集婴儿的照片,无论废报纸还是旧杂志,他从中剪下来拼贴在一起,这些未知身份的人可能是死难者也可能是新生儿,没人可以找到这些面孔的生平来历,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些面孔确是这世间存在或过往的生命,他们确实以模糊的关系真实的存在着,由此他在80年代创造了自身作品的新形式,以收集图像来引发过往的追忆,解决模糊的问题去诠释真实,可以说在当时的摄影艺术中他的思考是超前的。此后的作品,Boltanski一直延续这个形式进行创作,巴黎现代博物馆地下室里有其三件作品,一个黑白婴儿头像的摄影装置,一个录像作品,另一个装置是巨大的叠落式木床上面放填充满是儿童的衣物,身份的缺失重现死亡与记忆现场,这样的场景气氛和线索很自然的牵引观者的思维去触碰那些敏感的字眼,战争、波兰、犹太、集中营。
Boltanski一直生活在巴黎,任巴黎美术学院教师,旅法中国艺术家陈箴曾与其学习,据朋友了解,其现阶段状态已油于生活,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和一个不太胜任的老师。
Christian Boltanski的作品似乎以时间之身承载着超乎时间的逻辑。借由许许多多平凡之物,堆叠而起的是一种纪念,并显然的并不是纪念的“丰碑”。这些遗物般的碎片执着而强烈,似乎它们的存在能够抵抗死亡,这些陌生的碎片看起来又确乎又一种熟悉感,在记忆与遗忘之间,在巨大的故事屋里,我们都是时间的囚犯。
也许这不是一个轻快的ending
但我想也许正是Annette的色彩丰富着 甜蜜着Boltanski的心吧❤
附Christian Boltanski少见的笑容一张,好爱他们~祝福他们!
文字部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等网络资讯及我自己的一点感受和整理。
毕竟辛苦敲字选图的,如果有引用最好标注下来源啦;D多谢~
![]() |
私心更喜欢妻子的作品,那就先讲她了~
![]() |
![]() |
Annette messager安妮特•梅莎洁1943年生于法国滨海贝尔克,后于马拉科夫工作与生活。她的名字在很多谈到女权艺术家的地方都会被划在内,个人认为她也许并不那么的女“权”,或许以人权冠名更适合一点。自70年代初便已开始探索儿童世界、性别认同、以及自己——作为女性——在男权当道的艺术世界中扮演的角色。与其先生Christian Boltanski相比传达的暴力与死亡的“不快乐”她的作品更多表达了温柔与性爱的“快乐” 。她的大部份作品所使用的材料都來自家庭中随手可得、到处可見的材料,利用這些材料记录日常作息、探讨神話性的及寓言式的故事。
![]() |
MCA总监肯特(Rachel Kent)说:“自1971-72年安妮特•梅莎洁在巴黎艺术界的首秀以来,这位法国艺术家就一直致力于她创造的‘古怪动物园’。在这个动物园里不仅有人和动物,甚至还有半人兽的生物。她的创作探讨的不仅是生命的复杂,同时也是诠释生命基调的神话、迷信和虚荣。她描绘的不仅仅是‘他们’,也是‘我们’。
![]() |
![]() |
![]() |
Annette Messager 说:I seek to possess and appropriate for myself life and its events.
![]() |
而在安妮特的二维以及三维作品中,语言和文字是最为重要的。令人回味的词句和用黑色织物组成的画面主体交织起来,一直贯穿着安妮特2006-2012年间的创作。用安妮特自己的话来说,她的文字是充满“机会和欲望”的,个中明媚轻柔和布满墙面的黑色网状物相得映彰。
![]() |
![]() |
![]() |
![]() |
叙事以及故事讲述同样也是安妮特创作中意味深长的表现方式,2005年,安妮特凭借超凡的装置作品《赌场》(Casino)获得了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赌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木偶匹诺曹的奇遇以及他想成为一个男孩的追求。在作品当中,红色的丝缎组成了滚滚大海,从展馆天花板上下悬的一排木偶不时上下摆动,如同人体的呼吸一样。
![]() |
![]() |
![]() |
除此以外,安妮特的作品当中也出现过民间故事、神话人物和“另一个自我”这样的主题,这些故事和悲喜剧以及罪恶元素融合起来,共同探讨了人类本性。
![]() |
在其他创作当中,安妮特将人体“拆解”开来,并用织物以及羊毛重新“组装”,这一系列的作品包括《皮肤》(Les Dépouilles, 1997),在这个作品当中,未缝制的儿童衣物以及空心的软体玩具被钉在墙上,看起来就像尸体或是靶子。
![]() |
![]() |
而在《解剖》(Anatomie, 1995-96)中,安妮特用开线的针织套衫组成了一个被肢解的人体。而在另一个作品《渗透》(Pénétration, 1993-94)当中,棉花和羊毛制成的“人体器官”被悬挂在天花板上,和电灯泡交织起来,光影之间随着观者的活动而轻轻摇曳,在四周的墙上投下光怪陆离的映像。
![]() |
![]() |
![]() |
![]() |
![]() |
![]() |
Christian Boltanski是法国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囊括装置、影像等,有趣的是他和妻子作品中使用的材料有许多是“出乎意料”的重合------如果真如他们自己所说,他们各自是完全分开、完全不知道对方一天天都在做什么的话(笑)。
![]() |
Christian Boltanski的作品同意是使用平常的物品,像旧照片、报纸、旧衣服等,制造出摇曳的光影和放大失真的影像,他的作品与Annette messager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多了一份关于真实与虚构、人伦与政治的沉思。以大面积铺陈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装置作品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是在昏暗的房间里展出大量的儿童肖像照片,被理解为是对回忆、死亡和大屠杀等主题的探讨。
可以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展示才华对每个艺术家来说都可以说是殊荣,不过Boltanski对身后留名的意义表示过怀疑,他曾在采访中说:“在某段时间里我们是一个主体,有虚荣、爱和焦虑,但是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变成毫无意义的客体,与一堆粪便并无二致。”
作品《chance》(机运)2011年入选威尼斯双年展,成为展览中法国馆唯一的影像装置作品,偌大的展览空间被分为四个区域,淋淋总总的金属管子搭成脚手架几乎占满空间。
![]() |
第一个区域叫做<La roue de la chance>(机运的轮子):串联的黑白婴儿图像伴随着刺耳的机器轰鸣声穿梭于管子之中,偶尔停止,人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图像带子上面一张张婴儿的面孔,他们刚出生不久,表情各异却均未张开眼睛,是谁?国籍?在世与否?一切身份未知。
![]() |
观众可行走其间,在近乎迷失的气氛中感受真实与模糊。一区两旁是第二和第四区域,名字叫做<Dernières nouvelles des humains>(最末和最新的人),两区域中分别都在管子上安装了同样的六位计数器,一个上面数字由绿字显示,另一个为红字,分别代表世上所有出生及死亡的人数,数字不断上升。平均每天世界上有10万以上的人出生和死亡,我们是幸运的已经替换了一个绿字且还未成为替换红字者,在数字面前,人是无力的,仅有完成一绿一红的瞬间过程,了此一生。
![]() |
最里面是第四个展示区域名字是<être à nouveau>(作一个新人),是一个影像的幕布,60张波兰新生儿的面孔和52张瑞士已逝之人的面孔被横着划分为三部分—眼睛、鼻子、嘴巴,随着音乐声,屏幕高速滚动他们被重新排列,闭着的眼睛、不同的鼻子和嘴随机并列的出现,观众可以通过按钮,任由自身去控制画面和音乐的停滞,于是产生一个个新人,他们也许来自不同人的眼睛鼻子和嘴,谁又知道呢,也许他们就是一个人,在清晰的图像中观众却寻找不到他们的真实身份,像他们一样,我们也迷惑于那些个谁在我们面前到来过或即将到来的人。
![]() |
![]() |
![]() |
Christian Boltanski1944年生在法国一个犹太家庭,他早年并没受过什么艺术教育,但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民族遭遇使他对于记忆的话题十分敏感。当他成年开始接触当代艺术,70年代以来艺术领域一直在广泛的探讨关于摄影的真实性问题,他收集婴儿的照片,无论废报纸还是旧杂志,他从中剪下来拼贴在一起,这些未知身份的人可能是死难者也可能是新生儿,没人可以找到这些面孔的生平来历,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些面孔确是这世间存在或过往的生命,他们确实以模糊的关系真实的存在着,由此他在80年代创造了自身作品的新形式,以收集图像来引发过往的追忆,解决模糊的问题去诠释真实,可以说在当时的摄影艺术中他的思考是超前的。此后的作品,Boltanski一直延续这个形式进行创作,巴黎现代博物馆地下室里有其三件作品,一个黑白婴儿头像的摄影装置,一个录像作品,另一个装置是巨大的叠落式木床上面放填充满是儿童的衣物,身份的缺失重现死亡与记忆现场,这样的场景气氛和线索很自然的牵引观者的思维去触碰那些敏感的字眼,战争、波兰、犹太、集中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oltanski一直生活在巴黎,任巴黎美术学院教师,旅法中国艺术家陈箴曾与其学习,据朋友了解,其现阶段状态已油于生活,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和一个不太胜任的老师。
Christian Boltanski的作品似乎以时间之身承载着超乎时间的逻辑。借由许许多多平凡之物,堆叠而起的是一种纪念,并显然的并不是纪念的“丰碑”。这些遗物般的碎片执着而强烈,似乎它们的存在能够抵抗死亡,这些陌生的碎片看起来又确乎又一种熟悉感,在记忆与遗忘之间,在巨大的故事屋里,我们都是时间的囚犯。
![]() |
也许这不是一个轻快的ending
但我想也许正是Annette的色彩丰富着 甜蜜着Boltanski的心吧❤
附Christian Boltanski少见的笑容一张,好爱他们~祝福他们!
![]() |
文字部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等网络资讯及我自己的一点感受和整理。
毕竟辛苦敲字选图的,如果有引用最好标注下来源啦;D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