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 . 相思
王维的《相思》我们耳熟能详“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红豆产于南方,颗颗饱满,鲜红圆润,晶莹如珊瑚一般,南方人常以此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死在边地,遂在树下哭泣,最后哀怨而死,于是化作红豆,由此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宗璞的《红豆》是运用倒叙的方式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大学生江枚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红豆》发表之时,正值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之际,于是被口诛笔伐的年代掩埋了,作者也被迫放下手中的笔。
宗璞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有很深的校园情结。她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幼承家学,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最早喜欢她是因为散文《紫藤萝瀑布》,她在文中道:“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一直谨记。
用谢灵运的诗“明月照积雪”来作比她的文字不为过,但读后却有“朔风劲且哀”的感觉,特别是《红豆》短篇小说集中的三篇散文感人肺腑。
记念母亲的《花朝节记念》和怀念弟弟《哭小弟》,当然作为冯友兰的女儿,而且是数十年都在他身边的女儿,在他晚年又身兼几大职务,秘书、管家兼门房、医生、护士带跑堂,《三松堂断忆》也写得情文并茂。我读后发现,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已逝之人的追忆情怀。
我想起美国视觉艺术家奥黛丽·尼芬格(Audrey Niffenegger)《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这是一本饱含了信念与时空的哲理的爱情小说,主人公用一生的时间等待爱人回到身边,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且每一段时空错位的回忆中,道不尽的是相思。
记得一首歌词“ 朝朝共暮暮,相思古今同,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细细想来,从八十年代的广播连续剧《睡美人》(讲述的是晚唐时代的女子冯香罗与表哥李上源的爱情悲剧。)初识相思,到张爱玲的《十八春》相思入骨,且《红楼梦》 第二十八回 ,贾宝玉道“滴不尽相似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的的可见相思古今同。
“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李陵《与苏武》:“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王维《杂诗》“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对于梅树的记忆,道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但我们何为在忙忙碌碌的人生中愈来愈麻木,感受不到或是无暇感知此种情怀,仅仅是通讯发达、交通便利所致,我以为不然,更多的还是急功近利甚而至于利欲熏心让我们在得失计较中渐渐失去了爱的能力,更不用说体味相思了。
周濂在《理念的力量》新书发布会上做了精彩演讲,结尾更精彩: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说,谁爱得最多,谁就注定了是弱者。我想接着这句话往下说,我们不怕爱得更多,我们也不怕成为弱者,我们怕的是为了避免不成为弱者,而失去爱的能力。
红豆产于南方,颗颗饱满,鲜红圆润,晶莹如珊瑚一般,南方人常以此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死在边地,遂在树下哭泣,最后哀怨而死,于是化作红豆,由此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宗璞的《红豆》是运用倒叙的方式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大学生江枚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红豆》发表之时,正值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之际,于是被口诛笔伐的年代掩埋了,作者也被迫放下手中的笔。
宗璞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有很深的校园情结。她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幼承家学,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最早喜欢她是因为散文《紫藤萝瀑布》,她在文中道:“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一直谨记。
用谢灵运的诗“明月照积雪”来作比她的文字不为过,但读后却有“朔风劲且哀”的感觉,特别是《红豆》短篇小说集中的三篇散文感人肺腑。
记念母亲的《花朝节记念》和怀念弟弟《哭小弟》,当然作为冯友兰的女儿,而且是数十年都在他身边的女儿,在他晚年又身兼几大职务,秘书、管家兼门房、医生、护士带跑堂,《三松堂断忆》也写得情文并茂。我读后发现,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已逝之人的追忆情怀。
我想起美国视觉艺术家奥黛丽·尼芬格(Audrey Niffenegger)《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这是一本饱含了信念与时空的哲理的爱情小说,主人公用一生的时间等待爱人回到身边,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且每一段时空错位的回忆中,道不尽的是相思。
记得一首歌词“ 朝朝共暮暮,相思古今同,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细细想来,从八十年代的广播连续剧《睡美人》(讲述的是晚唐时代的女子冯香罗与表哥李上源的爱情悲剧。)初识相思,到张爱玲的《十八春》相思入骨,且《红楼梦》 第二十八回 ,贾宝玉道“滴不尽相似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的的可见相思古今同。
“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李陵《与苏武》:“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王维《杂诗》“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对于梅树的记忆,道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但我们何为在忙忙碌碌的人生中愈来愈麻木,感受不到或是无暇感知此种情怀,仅仅是通讯发达、交通便利所致,我以为不然,更多的还是急功近利甚而至于利欲熏心让我们在得失计较中渐渐失去了爱的能力,更不用说体味相思了。
周濂在《理念的力量》新书发布会上做了精彩演讲,结尾更精彩: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说,谁爱得最多,谁就注定了是弱者。我想接着这句话往下说,我们不怕爱得更多,我们也不怕成为弱者,我们怕的是为了避免不成为弱者,而失去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