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元洛《唐诗之旅》有感
读李元洛先生的《唐诗之旅》给我第一印象是新奇,感到新奇是因为他用散文的形式来诠释唐诗。但仔细思考之后,又感觉似曾相识,感觉他的这些文章与余秋雨的散文有很大的相似,但两者的不同也十分明显,读余秋雨的散文特别是《文化苦旅》令人感慨(感慨我们的文化、感慨我们自己对我们古老文化的知之甚少…),需仰望之,当然,其有一些游记类的散文也还是比较好读,容易让人接近。然而读李元洛先生的《唐诗之旅》则有一种亲近感,比如:作者行文叙事的结构、解读诗歌内涵运用的语言、以及其亲身经历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将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熔于一炉,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合为一事”,抒写了对唐诗的个人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开掘了唐诗的当下意义和现代价值。作者力图通过现代散文的形式来诠释或者说来为唐诗注入一种具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意义,将自己的游记散文、随笔、文学评论等多种文体综合融合在一起。其试图给现代散文注入一种新兴的血液,探索其未来发展的新形势。我认为这是他这本书比较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较别人新颖的地方,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个不错的范例。
他每到一处都能联系到唐诗和与唐诗有关的地名、事件,并有感而发,将自己对于唐诗的理解、对于那个时代文化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我们的启迪多者相联系起来,我想这正是他这类散文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很多时候写文章并非都要“刻意”的去注重其结构安排、叙事用语,而常常是那些融入了作者“真情实感”的有感而发的文章,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其中的原因自然不必赘述。联系到现实当中,一些人为了所谓的文章,不是“奇思异想”就是东拼西凑,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如若没有自己的些许真正思考在其中,仅仅为文而“做”文,那是非常没有必要而又愚蠢的事。
作者以唐诗和唐代诗人作为写作题材来创作一系列的游记式的现代散文,是其比较高明的地方,作者凭借其在诗歌方面深厚的造诣加上对当今现实生活与文学的人文关怀,以脚步实地测量古今的距离,用心灵沟通古今,教会了我如何去感悟那些真正伟大不朽的古代诗篇。
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 范兴隆
@老丑殘兔子叔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将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熔于一炉,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合为一事”,抒写了对唐诗的个人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开掘了唐诗的当下意义和现代价值。作者力图通过现代散文的形式来诠释或者说来为唐诗注入一种具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意义,将自己的游记散文、随笔、文学评论等多种文体综合融合在一起。其试图给现代散文注入一种新兴的血液,探索其未来发展的新形势。我认为这是他这本书比较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较别人新颖的地方,同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个不错的范例。
他每到一处都能联系到唐诗和与唐诗有关的地名、事件,并有感而发,将自己对于唐诗的理解、对于那个时代文化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我们的启迪多者相联系起来,我想这正是他这类散文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很多时候写文章并非都要“刻意”的去注重其结构安排、叙事用语,而常常是那些融入了作者“真情实感”的有感而发的文章,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其中的原因自然不必赘述。联系到现实当中,一些人为了所谓的文章,不是“奇思异想”就是东拼西凑,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如若没有自己的些许真正思考在其中,仅仅为文而“做”文,那是非常没有必要而又愚蠢的事。
作者以唐诗和唐代诗人作为写作题材来创作一系列的游记式的现代散文,是其比较高明的地方,作者凭借其在诗歌方面深厚的造诣加上对当今现实生活与文学的人文关怀,以脚步实地测量古今的距离,用心灵沟通古今,教会了我如何去感悟那些真正伟大不朽的古代诗篇。
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 范兴隆
@老丑殘兔子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