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如上人
●山科本愿寺的建立
文明十年(1478)正月,想着重建本愿寺的莲如上人移住京都近郊的山科。由于近江国金森的门徒善从的建议,山科的土豪海老名五郎左卫门(法名净乘,西宗寺开祖)将在野村西中路的地寄进给本愿寺。想到大谷本愿寺被山门破坏后,十三年间自己长年在畿内、北陆各地辗转,如今又能重新在京都确立本愿寺的本据,莲如上人悲喜交加。这块地的领主是醍醐寺三宝院。不过,当时三宝院门迹是将军足利义政之子义觉。莲如上人的四女妙宗(称左京大夫局)曾服侍过足利义政。而义政的正室日野富子出于对出自本族的本愿寺的好感,还是将地交给了本愿寺,并暗示可以保证本愿寺派的安全。得到这样一块宝地的莲如上人,立即着手本愿寺的兴建事宜。
对山科本愿寺的建立做出实质贡献的是在堺经营对明国船贸易与船员投宿的豪商樫木屋道显。这位道显是明国船员坚致与堺町众万代屋的女儿木花的儿子,因而取父姓与母名自称“樫木”。他是在八尾的医师吉益半笑的介绍下与莲如上人接触并皈依了本愿寺。莲如在河内出口、摄津富田建立坊舍时他就出了不少力。而在寺院建设期间,莲如上人也在不停地下发六字名号本尊,借以向门徒换取寺院建设所需的资金。
堂舍的建设从居住的寝殿开始。翌十二年八月,御影堂完工;十一月,召开将亲鸾圣人祖像从近松别院迁回的报恩讲。因为山门的弹压,自己与圣人祖像居然在外漂泊了十余年;如今能重回京都、在新建的寺院安定下来,莲如上人兴奋得不能成眠。而这种喜悦的心情,也被他写进了御文章里。
为表示对山科本愿寺诞生的庆贺,朝廷赠送了祝福的香炉;将军义政的正室日野富子甚至亲自来参拜山科本愿寺。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件,意味着经莲如上人多年的传教,本愿寺终于得到了上层社会的承认。
之后的文明十三年,寺院的大门建成,随后是阿弥陀堂与诸堂舍的建筑,内部的装饰、庭园的建设同时开始。直到文明十五年整个寺院才算大体完工。山科本愿寺比起之前的大谷本愿寺,寺院规模更大,也更加的光华丽。本愿寺派由此吸引了更多世人的目光。公家鹫尾隆康在日记里甚至将山科本愿寺比作极乐净土的再现。
然而遗憾的是,后来,本愿寺教团卷入了战国的争乱。天文元年(1532),本愿寺传至第十代证如上人时,山科本愿寺遭六角定赖的攻击而化为灰烬。曾经荣光无限的山科本愿寺,在屹立了半个世纪后就匆匆从历史的舞台上谢幕了……
●真宗诸派的归参
山科本愿寺开始建立的时候莲如上人六十四岁,继任法主也有二十年时间了。这二十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通过不断努力,上人成功地在畿内、北陆、东海等地发展了庞大数目的门徒。宗派的实力已经比上人继任前有了极大的增长。在山科本愿寺建立之后,朝廷、幕府这些社会的顶层也开始向本愿寺示好。看到此种情况,真宗的其他各派也不得不重新考虑与本愿寺——这个亲鸾圣人嫡传宗派的关系了。
首先归参的是佛光寺经豪。佛光寺自南北朝时代创立于京都以来,利用绘系图等手段发展信徒,势和从畿内一直延伸到中国、四国、九州地方。应仁之乱后,寺基迁往摄津平野。文明元年(1469)经豪接手佛光寺后就一直与莲如上人接近,计划归参本愿寺。看到如此情况的山门于文明十三年、十四年两度做出追放经豪的决定,并督促门迹妙法院与幕府管领畠山氏执行。如今,看到莲如重返京都,经豪立刻就带领多数门徒归参本愿寺。莲如上人于是赐经豪法名莲教,并授予兴正寺的寺号。这就是如今邻近本愿寺的兴正寺的由来。
而早在文明十四年,在越前发展的出云路派毫摄寺住持善镇归参,莲如上人赐予正阐坊的坊号。明应二年(1493),发展于近江、伊贺、伊势、大和地方的锦织寺派住持胜慧归参,获胜林坊的坊号。就这样,山科本愿寺建成之后,真宗诸派相继归参于本愿寺门下。本愿寺不仅成为多数人公认的真宗嫡传,更进一步向全国性的大教团发展了。
●大坂御坊的建立
应仁二年(1468)三月二十八日,莲如上人在山门的逼迫下写下了让状,废除长子顺如的继承权,确定当时的正室莲祐尼的第一子(莲如上人的第五子)光养丸——即日后的实如上人为嗣法(后继者)。其实论能力而言,顺如似乎更适合成为下一任法主。无论是亲鸾祖像在近松的安置、莲如在北陆的决策,还是佛光寺的归参、山科本愿寺的建立,都可以看到顺如的努力。然而,对杯中物的沉迷极大地损害了顺如的身体,以至文明十五年时就以四十二岁的壮年匆匆离世。顺如死后,实如在本愿寺的后继者地位才算真正稳固下来。延德元年(1489)八月,七十五岁高龄的莲如上人将法主之位传给三十二岁的实如。引退后的莲如上人则在山科本愿寺附近建了隐居所,在那里继续名号本尊与御文章的创作。
明应二年(1493),纪伊国有田郡宫崎庄野村的法了从莲如上人处受领了“方便法身尊像”,正式成为本愿寺门徒。这个法了最初是佛光寺的门徒,曾随佛光寺经豪一同归参于本愿寺门下。而在纪州、濑户内、西海、南海,受佛光寺影响的门徒还有很多。而让这些人正式地归入本愿寺,就成为一件很重要的任务。另外,本愿寺在中国西国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安艺国蒲刈岛的禅宗寺院光明寺转宗真宗,并于明应五年(1496)从实如上人那里受领了方便法身尊像;在九州,丰前国小仓津的道证受领了方便法身尊像,而有九州真宗创始者之称的谈义僧天然在文明十四年(1482)就皈依了莲如上人在别保村开设了道场。
面对教团新的发展趋势,新的发展基地就是必须的了。于是,明应五年(1496)九月,八十二岁的莲如上人开始在摄津国东成郡生玉庄大坂地方组织修建新的御坊。根据近几年的考古发掘研究,这个御坊很可能就座落在大阪城本丸付近的法圆坂町边上。这里是沟通京畿与中国、西国的交通要道,而且面向濑户内海,海运也是十分便捷。并且,淀川、大和川等河流都由这里入海,形成的巨大的总和平原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农业生产力。这个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御坊,不但成为本愿寺教团向纪伊、濑户内沿岸发展的新的基地,更成为数十年后全国一向宗教团的宗教中心。
●荣光终焉
大坂御坊建成后半年,明应六年(1498)四月,八十四岁的莲如上人身体开始衰弱。五月七日,自知日时无多的莲如上洛,向山科本愿寺的亲鸾圣人御影辞行。翌年春,上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4月,当时的名医庆道、半井明英被请来诊治。但医师说这是人年老之后的必然,没有恢复的有效方法。
随后,上人的病情似乎有了好转,五月底时甚至一度恢复。但进入六月病情急转直下,之后在病榻上连躺了数月。明应八年(1499)2月,自知死期将至的上人在大坂设置了葬所;2月20日来到山科;21日,上人向亲鸾圣人的御影作最后一次参拜,随后在山科本愿寺的各堂各院巡走,最后看一眼这个他深爱的寺院。3月25日,莲如上人溘然长逝,结束了自己八十五年的传奇人生。院号信证院,谥慧灯大师,葬于山科墓所。
文明十年(1478)正月,想着重建本愿寺的莲如上人移住京都近郊的山科。由于近江国金森的门徒善从的建议,山科的土豪海老名五郎左卫门(法名净乘,西宗寺开祖)将在野村西中路的地寄进给本愿寺。想到大谷本愿寺被山门破坏后,十三年间自己长年在畿内、北陆各地辗转,如今又能重新在京都确立本愿寺的本据,莲如上人悲喜交加。这块地的领主是醍醐寺三宝院。不过,当时三宝院门迹是将军足利义政之子义觉。莲如上人的四女妙宗(称左京大夫局)曾服侍过足利义政。而义政的正室日野富子出于对出自本族的本愿寺的好感,还是将地交给了本愿寺,并暗示可以保证本愿寺派的安全。得到这样一块宝地的莲如上人,立即着手本愿寺的兴建事宜。
![]() |
蓮如影像(室町時代作) |
对山科本愿寺的建立做出实质贡献的是在堺经营对明国船贸易与船员投宿的豪商樫木屋道显。这位道显是明国船员坚致与堺町众万代屋的女儿木花的儿子,因而取父姓与母名自称“樫木”。他是在八尾的医师吉益半笑的介绍下与莲如上人接触并皈依了本愿寺。莲如在河内出口、摄津富田建立坊舍时他就出了不少力。而在寺院建设期间,莲如上人也在不停地下发六字名号本尊,借以向门徒换取寺院建设所需的资金。
堂舍的建设从居住的寝殿开始。翌十二年八月,御影堂完工;十一月,召开将亲鸾圣人祖像从近松别院迁回的报恩讲。因为山门的弹压,自己与圣人祖像居然在外漂泊了十余年;如今能重回京都、在新建的寺院安定下来,莲如上人兴奋得不能成眠。而这种喜悦的心情,也被他写进了御文章里。
![]() |
山科本願寺 東側にある土塁跡(京都府) |
为表示对山科本愿寺诞生的庆贺,朝廷赠送了祝福的香炉;将军义政的正室日野富子甚至亲自来参拜山科本愿寺。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件,意味着经莲如上人多年的传教,本愿寺终于得到了上层社会的承认。
之后的文明十三年,寺院的大门建成,随后是阿弥陀堂与诸堂舍的建筑,内部的装饰、庭园的建设同时开始。直到文明十五年整个寺院才算大体完工。山科本愿寺比起之前的大谷本愿寺,寺院规模更大,也更加的光华丽。本愿寺派由此吸引了更多世人的目光。公家鹫尾隆康在日记里甚至将山科本愿寺比作极乐净土的再现。
然而遗憾的是,后来,本愿寺教团卷入了战国的争乱。天文元年(1532),本愿寺传至第十代证如上人时,山科本愿寺遭六角定赖的攻击而化为灰烬。曾经荣光无限的山科本愿寺,在屹立了半个世纪后就匆匆从历史的舞台上谢幕了……
![]() |
山科本願寺の城郭部分/昭和62年度のカラー空中写真 |
●真宗诸派的归参
山科本愿寺开始建立的时候莲如上人六十四岁,继任法主也有二十年时间了。这二十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通过不断努力,上人成功地在畿内、北陆、东海等地发展了庞大数目的门徒。宗派的实力已经比上人继任前有了极大的增长。在山科本愿寺建立之后,朝廷、幕府这些社会的顶层也开始向本愿寺示好。看到此种情况,真宗的其他各派也不得不重新考虑与本愿寺——这个亲鸾圣人嫡传宗派的关系了。
首先归参的是佛光寺经豪。佛光寺自南北朝时代创立于京都以来,利用绘系图等手段发展信徒,势和从畿内一直延伸到中国、四国、九州地方。应仁之乱后,寺基迁往摄津平野。文明元年(1469)经豪接手佛光寺后就一直与莲如上人接近,计划归参本愿寺。看到如此情况的山门于文明十三年、十四年两度做出追放经豪的决定,并督促门迹妙法院与幕府管领畠山氏执行。如今,看到莲如重返京都,经豪立刻就带领多数门徒归参本愿寺。莲如上人于是赐经豪法名莲教,并授予兴正寺的寺号。这就是如今邻近本愿寺的兴正寺的由来。
![]() |
仏光寺 阿弥陀堂(京都府) |
而早在文明十四年,在越前发展的出云路派毫摄寺住持善镇归参,莲如上人赐予正阐坊的坊号。明应二年(1493),发展于近江、伊贺、伊势、大和地方的锦织寺派住持胜慧归参,获胜林坊的坊号。就这样,山科本愿寺建成之后,真宗诸派相继归参于本愿寺门下。本愿寺不仅成为多数人公认的真宗嫡传,更进一步向全国性的大教团发展了。
●大坂御坊的建立
应仁二年(1468)三月二十八日,莲如上人在山门的逼迫下写下了让状,废除长子顺如的继承权,确定当时的正室莲祐尼的第一子(莲如上人的第五子)光养丸——即日后的实如上人为嗣法(后继者)。其实论能力而言,顺如似乎更适合成为下一任法主。无论是亲鸾祖像在近松的安置、莲如在北陆的决策,还是佛光寺的归参、山科本愿寺的建立,都可以看到顺如的努力。然而,对杯中物的沉迷极大地损害了顺如的身体,以至文明十五年时就以四十二岁的壮年匆匆离世。顺如死后,实如在本愿寺的后继者地位才算真正稳固下来。延德元年(1489)八月,七十五岁高龄的莲如上人将法主之位传给三十二岁的实如。引退后的莲如上人则在山科本愿寺附近建了隐居所,在那里继续名号本尊与御文章的创作。
![]() |
実如影像 |
明应二年(1493),纪伊国有田郡宫崎庄野村的法了从莲如上人处受领了“方便法身尊像”,正式成为本愿寺门徒。这个法了最初是佛光寺的门徒,曾随佛光寺经豪一同归参于本愿寺门下。而在纪州、濑户内、西海、南海,受佛光寺影响的门徒还有很多。而让这些人正式地归入本愿寺,就成为一件很重要的任务。另外,本愿寺在中国西国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安艺国蒲刈岛的禅宗寺院光明寺转宗真宗,并于明应五年(1496)从实如上人那里受领了方便法身尊像;在九州,丰前国小仓津的道证受领了方便法身尊像,而有九州真宗创始者之称的谈义僧天然在文明十四年(1482)就皈依了莲如上人在别保村开设了道场。
![]() |
大坂本願寺復元模型/大阪歴史博物館蔵 |
面对教团新的发展趋势,新的发展基地就是必须的了。于是,明应五年(1496)九月,八十二岁的莲如上人开始在摄津国东成郡生玉庄大坂地方组织修建新的御坊。根据近几年的考古发掘研究,这个御坊很可能就座落在大阪城本丸付近的法圆坂町边上。这里是沟通京畿与中国、西国的交通要道,而且面向濑户内海,海运也是十分便捷。并且,淀川、大和川等河流都由这里入海,形成的巨大的总和平原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农业生产力。这个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御坊,不但成为本愿寺教团向纪伊、濑户内沿岸发展的新的基地,更成为数十年后全国一向宗教团的宗教中心。
●荣光终焉
大坂御坊建成后半年,明应六年(1498)四月,八十四岁的莲如上人身体开始衰弱。五月七日,自知日时无多的莲如上洛,向山科本愿寺的亲鸾圣人御影辞行。翌年春,上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4月,当时的名医庆道、半井明英被请来诊治。但医师说这是人年老之后的必然,没有恢复的有效方法。
![]() |
蓮如上人(銅像) 真宗大谷派山科別院長福寺境内 |
随后,上人的病情似乎有了好转,五月底时甚至一度恢复。但进入六月病情急转直下,之后在病榻上连躺了数月。明应八年(1499)2月,自知死期将至的上人在大坂设置了葬所;2月20日来到山科;21日,上人向亲鸾圣人的御影作最后一次参拜,随后在山科本愿寺的各堂各院巡走,最后看一眼这个他深爱的寺院。3月25日,莲如上人溘然长逝,结束了自己八十五年的传奇人生。院号信证院,谥慧灯大师,葬于山科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