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结局
城市里的初冬总保留着秋的气息。李木也这么觉得,他是个正在上高三的学生。
他继续着他的学习生活,今年是第十二年了。不知道是什么动力驱使着他继续的,不过总之已经进行了十一年,第十二年也应当照旧。
生活如流水一样平寂而喧嚣。
这天晚自习放学回家,他骑着自行车飞驰在路上,哼着半跑掉的歌。枯树,空旷,落叶,大片的,成群的,奔走或静谧的落叶。到家了,他下车,推着车子向单元门走的时候,看到门口有一个女孩站在那里。也许是等人的,他想,于是就继续低头向前。“呃。。。呃。。。”那个女孩在故意清着嗓子,他朝她望了一眼。她低着头,穿着到膝的红色格子风衣,头发长而顺滑,披散在肩上,发丝被风略微撩起。是谁呢?他想。脑子里瞬间闪出一组熟悉的身影,一瞬间又消失了。他停了下来,低声说:“你是?”女孩抬起头,白皙的脸庞上一双杏核眼眨了两下。
仅眨眼这细小到微不足道的动作就足以让李木想起关于她的一切。甚至无需看脸,看身材,仅通过眼睫毛的长度和眨眼时双眼皮曲线的微弱变化就可以让他在一千双眼中找到这一双。
那是多么奇妙的一双眼呀,它可流出融化世界的眼泪亦可射出照亮黑暗的光芒。可如今,仍是那种眼神,却缺少了点什么。对,眼中的那团火焰熄灭了。
“文昔,怎么是你?你。。。。。。”
李木开口说了半句,此情此景出现她,着实让他感到惊讶,他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却又舍不得道破这神秘中暗含的玄妙。其次,他觉得现在问什么都略显唐突,不如等她开口。
“现在有空吗?我们聊聊好吗?”依旧清脆又不乏妩媚的嗓音。
“嗯。。。好。”“嗯”其实既来自于她的魅力所产生的绝对服从的召唤,又来自与晚回家让家人担心的犹豫,但半秒过后魅力战胜了犹豫。
他推着车子与她走在昏黄灯光与斑驳树影交织的荒凉街道上,灯光延伸不到的界限之外是漆黑,因为今夜没有月光。而李木却觉得树旁的行道树后面有一万个小精灵在探头探脑地与他共同分享着她所放射出的光芒。尽管火焰已经熄灭,但,光芒犹在。
“你最近还好吗?”文昔问。
“呃,还好。”其实无论如何李木也不觉得“还好”,高三已经让他喘不过气来,每天都在颓废与昂扬之间徘徊。但这种时刻,这样的问话又能回答其他什么呢?
“哦,你呢?”李木像刚才什么忘了似的补了一句。
“也。。。还好。”这种没有实质的对白似乎有点折磨人,但仍在激动中的李木一点也没有觉到这点。
他脑中那个飞来飞去的全然是往日的画面,关于她的种种。
。。。。。。
她是他的小学同学,也是他初次暗恋的对象。
他清楚地记得她小时候的样子,他不同的发型,各式的外套,爱用的语气,说话的表情,生气或喜悦的眉头等等。
总之,她在他心中是一个深深的痕迹,挖不走,抹不掉,填不平。。。却又终究是个痕迹。初中毕业后他就没再见过她,高中三年她们彼此消失了。
。。。。。。
“今天是来向你道别的,我要走了。”
“去哪?”
“不知道,总之很远。”
“为什么?不上学了?”
“觉得这一切该结束了。嗯,不上了。”
“。。。”
李木不知道该不该劝她别走,也不知道该劝些什么。他现在连自己应不应该结束自己的一切都搞不清楚,又为什么要劝别人不要结束呢。其实,那些觉得越真实的就越荒谬,越荒谬就越真实。这些,李木深有体会。
“恩,临走前送你个礼物,毕竟是多年的好朋友嘛。”她从风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丝织的精致小盒子。
“哦,谢谢。”这时的李木真像个木头,他打开盒盖,就在这一瞬间,盒盖还未完全打开的这一瞬间,他惊讶极了。他想起了这个盒子,猜到了里面装的东西。
。。。。。。
小学的时候,她送给过他一个礼物。忘了是生日礼物,新年礼物还是其他什么。那个礼物正是和眼前这个一模一样的小盒子,里面装着七个小海螺。
但眼前这个绝对不是那个。因为在他对她的伤心与失望达到了顶点的时候他把它扔到离家不远的那个湖里了,深不见底的湖。
。。。。。。
可眼前这个又绝对是那个,这出于直觉。
当事实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时,我们也只好把它当作理所当然了。李木打开盒盖后看到了刚才预想到的海螺,带着一丝疑惑望了文昔一眼,她的脸上依旧是熄灭的平静与淡淡的微笑。
李木觉得应当回送点什么又一时想不起有什么东西可以送,于是急中生智。
“有首写给你的诗,一直没给你看过。。。”
“哦?”
“算是回送给你的礼物吧。”
“好。”干脆而熟悉的声音一扫刚刚的阴郁。
他低低地吟着:
往昔
云丝在天边飘散
轻轻的风让我想起你的笑脸
可惜时间把一切改变
剩下躯壳和逝水流年
“写得挺好!”
李木用一个二分之一灿烂的微笑回敬。
“不早了,我该走了。”
“哦,那,再见!”
“再见!”
她在灯下朝李木笑笑,回身走了,平缓而坚定的步伐。
李木回家吃饭,随便编了个晚回家的理由。
一个月之后的某一天,他从同学的口中得知她失踪了,失踪的是一个月前,大概比他们那次见面要早。她的家人很着急,可她从此杳无音信,生死未卜。
他平静地听着同学讲从同学的同学口中听来的关于一个女生的故事,他知道他所说的就是文昔,但假装不知。
说完全没有波动是不可能的,他回家后开始翻箱倒柜地找那天文昔“第二次”送他的小盒子。“是在口袋里?不,放在抽屉里了。。。咦?怎么没有?。。明明放这儿了。。。”他自言自语地进行着无谓的寻找。由于那天的激动与错乱。它大概确实找不到了。
他为此苦恼了很久。
直至高考前夕的一天,他正要上晚自习,看到了手上的钢笔水渍,于是出去洗了洗手。
回来后,看到刚才还一尘不染的桌子上出前了两个黑色签字笔写的字,字迹新鲜,稍粗:
“往昔”
他在这种出乎意料中猛然地有种释放的快感。
他明白了一切,又一无所知。总之,他知道,这一切该结束了。
--END--
2007.12.31
他继续着他的学习生活,今年是第十二年了。不知道是什么动力驱使着他继续的,不过总之已经进行了十一年,第十二年也应当照旧。
生活如流水一样平寂而喧嚣。
这天晚自习放学回家,他骑着自行车飞驰在路上,哼着半跑掉的歌。枯树,空旷,落叶,大片的,成群的,奔走或静谧的落叶。到家了,他下车,推着车子向单元门走的时候,看到门口有一个女孩站在那里。也许是等人的,他想,于是就继续低头向前。“呃。。。呃。。。”那个女孩在故意清着嗓子,他朝她望了一眼。她低着头,穿着到膝的红色格子风衣,头发长而顺滑,披散在肩上,发丝被风略微撩起。是谁呢?他想。脑子里瞬间闪出一组熟悉的身影,一瞬间又消失了。他停了下来,低声说:“你是?”女孩抬起头,白皙的脸庞上一双杏核眼眨了两下。
仅眨眼这细小到微不足道的动作就足以让李木想起关于她的一切。甚至无需看脸,看身材,仅通过眼睫毛的长度和眨眼时双眼皮曲线的微弱变化就可以让他在一千双眼中找到这一双。
那是多么奇妙的一双眼呀,它可流出融化世界的眼泪亦可射出照亮黑暗的光芒。可如今,仍是那种眼神,却缺少了点什么。对,眼中的那团火焰熄灭了。
“文昔,怎么是你?你。。。。。。”
李木开口说了半句,此情此景出现她,着实让他感到惊讶,他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却又舍不得道破这神秘中暗含的玄妙。其次,他觉得现在问什么都略显唐突,不如等她开口。
“现在有空吗?我们聊聊好吗?”依旧清脆又不乏妩媚的嗓音。
“嗯。。。好。”“嗯”其实既来自于她的魅力所产生的绝对服从的召唤,又来自与晚回家让家人担心的犹豫,但半秒过后魅力战胜了犹豫。
他推着车子与她走在昏黄灯光与斑驳树影交织的荒凉街道上,灯光延伸不到的界限之外是漆黑,因为今夜没有月光。而李木却觉得树旁的行道树后面有一万个小精灵在探头探脑地与他共同分享着她所放射出的光芒。尽管火焰已经熄灭,但,光芒犹在。
“你最近还好吗?”文昔问。
“呃,还好。”其实无论如何李木也不觉得“还好”,高三已经让他喘不过气来,每天都在颓废与昂扬之间徘徊。但这种时刻,这样的问话又能回答其他什么呢?
“哦,你呢?”李木像刚才什么忘了似的补了一句。
“也。。。还好。”这种没有实质的对白似乎有点折磨人,但仍在激动中的李木一点也没有觉到这点。
他脑中那个飞来飞去的全然是往日的画面,关于她的种种。
。。。。。。
她是他的小学同学,也是他初次暗恋的对象。
他清楚地记得她小时候的样子,他不同的发型,各式的外套,爱用的语气,说话的表情,生气或喜悦的眉头等等。
总之,她在他心中是一个深深的痕迹,挖不走,抹不掉,填不平。。。却又终究是个痕迹。初中毕业后他就没再见过她,高中三年她们彼此消失了。
。。。。。。
“今天是来向你道别的,我要走了。”
“去哪?”
“不知道,总之很远。”
“为什么?不上学了?”
“觉得这一切该结束了。嗯,不上了。”
“。。。”
李木不知道该不该劝她别走,也不知道该劝些什么。他现在连自己应不应该结束自己的一切都搞不清楚,又为什么要劝别人不要结束呢。其实,那些觉得越真实的就越荒谬,越荒谬就越真实。这些,李木深有体会。
“恩,临走前送你个礼物,毕竟是多年的好朋友嘛。”她从风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丝织的精致小盒子。
“哦,谢谢。”这时的李木真像个木头,他打开盒盖,就在这一瞬间,盒盖还未完全打开的这一瞬间,他惊讶极了。他想起了这个盒子,猜到了里面装的东西。
。。。。。。
小学的时候,她送给过他一个礼物。忘了是生日礼物,新年礼物还是其他什么。那个礼物正是和眼前这个一模一样的小盒子,里面装着七个小海螺。
但眼前这个绝对不是那个。因为在他对她的伤心与失望达到了顶点的时候他把它扔到离家不远的那个湖里了,深不见底的湖。
。。。。。。
可眼前这个又绝对是那个,这出于直觉。
当事实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时,我们也只好把它当作理所当然了。李木打开盒盖后看到了刚才预想到的海螺,带着一丝疑惑望了文昔一眼,她的脸上依旧是熄灭的平静与淡淡的微笑。
李木觉得应当回送点什么又一时想不起有什么东西可以送,于是急中生智。
“有首写给你的诗,一直没给你看过。。。”
“哦?”
“算是回送给你的礼物吧。”
“好。”干脆而熟悉的声音一扫刚刚的阴郁。
他低低地吟着:
往昔
云丝在天边飘散
轻轻的风让我想起你的笑脸
可惜时间把一切改变
剩下躯壳和逝水流年
“写得挺好!”
李木用一个二分之一灿烂的微笑回敬。
“不早了,我该走了。”
“哦,那,再见!”
“再见!”
她在灯下朝李木笑笑,回身走了,平缓而坚定的步伐。
李木回家吃饭,随便编了个晚回家的理由。
一个月之后的某一天,他从同学的口中得知她失踪了,失踪的是一个月前,大概比他们那次见面要早。她的家人很着急,可她从此杳无音信,生死未卜。
他平静地听着同学讲从同学的同学口中听来的关于一个女生的故事,他知道他所说的就是文昔,但假装不知。
说完全没有波动是不可能的,他回家后开始翻箱倒柜地找那天文昔“第二次”送他的小盒子。“是在口袋里?不,放在抽屉里了。。。咦?怎么没有?。。明明放这儿了。。。”他自言自语地进行着无谓的寻找。由于那天的激动与错乱。它大概确实找不到了。
他为此苦恼了很久。
直至高考前夕的一天,他正要上晚自习,看到了手上的钢笔水渍,于是出去洗了洗手。
回来后,看到刚才还一尘不染的桌子上出前了两个黑色签字笔写的字,字迹新鲜,稍粗:
“往昔”
他在这种出乎意料中猛然地有种释放的快感。
他明白了一切,又一无所知。总之,他知道,这一切该结束了。
--END--
2007.12.31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