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巧
1.暖化你的照片
DC的默认白平衡设置是“自动(auto)”,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适用的,但有时候却会让景物太“冷”了。
当你拍户外景物的时候,特别是当阳光充足时,试着把你的白平衡调到“多云(cloudy)这个效果=镜头前加一个暖色滤镜。它使得照片中红色和黄色的更加丰满,从而暖化了这张照片。
如果你不相信我,那就试试吧。在户外分别用自动白平衡和多云白平衡拍两组照片,然后在你的电脑上对比着看,我猜你一定会喜欢看上去暖洋洋的那一组的。
2.用太阳镜做偏振镜
如果你真的想让你的照片有冲击力,那就随手带一个偏振镜吧。偏振镜是每个摄影师都必备的滤镜,它可以过滤掉眩光和那些意外的反射光,让你的照片的更加富有饱和度,对天空最有效果。
用质量过得去的太阳镜,只要把它摘下来放在你的镜头前=你的偏振镜哈哈。当然要让他们尽量靠近你DC的镜头,别这块儿挡住那块儿没挡住的。
3.户外人像的闪亮风采
DC没有被发现的特性之一就是强制闪光模式(fill flash or flash on)。通过手动控制闪光灯,你就在创造出伟大的户外人像照片的道路上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在强制闪光模式下,相机首先对背景曝光,接着会恰到好处的照亮你的拍摄物。其实婚礼摄影师一直在用这个技巧(以前还奇怪他们为啥大白天的用闪光灯)。
当你使用这个技巧时,你可以让你的模特站在不同的光路上,比如测光,甚至逆光,你会拍到那种头发边缘闪闪发光的照片,而且这样模特就不必为太阳光而眯眼了,当然他们看上去也就更自然。
PS,大多DC内建的闪光灯只有10英尺(3.05米)甚至更短,所以你千万别站得离模特太远。
4.令人疯狂微距模式
如果你打开微距模式(close up)探索那个微观世界,拍摄到的崭新的内容。
即使最简单的物体,在微距模式下也会展现出迷人的新面容。最妙的是,DC是最擅长干这个的了。
找到微距模式的按钮(一朵小花),然后在相机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靠近你想拍摄物,一旦你构好图了,半按快门让相机对焦,对焦完毕之后,按下快门拍照。
记住在微距模式下,你将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背景虚化很厉害的效果),所以把焦距调到你要拍摄的物体身上是很重要的。
(译者补充:微距模式对焦距是有要求的,一般大变焦的相机在长焦端微距模式失效,大家注意)
5.总是很受伤的水平线
由于一些神秘的原因,绝大多数的人类在拿着他们带有LCD的DC拍摄时,无法把相机端平,造成的结果就是歪斜的日落,倒向一边的地平线和随处可见的比萨斜塔。
一部分的原因是,相机的镜头在LCD上成像时会产生畸变,你看上去竖直挺拔的大树,在镜头中会呈现向内弯曲的样子。
如何能让在LCD上看上去水平的图像在你的电脑上也看上去水平呢?找到那些天然的水平线当你的参照吧。有时你可以用天水相接的地方,剩下的时候你可以用地平线。在这张照片中我是使用湖岸来帮助我构图的。(佳能PowerShot G2, 光圈优先,f8,偏振镜)
首先,要意识到把该是水平的尽量拍水平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试着保持你的相机水平,然后轻轻地水平旋转一个细微的角度再拍一张,当然你可以再拍几张,然后把这几张对比一下,也许会有一张是让你感觉正确的。
如果你经常练习拍出水平照片的技术,慢慢地这就会变成一种习惯,然后你会发现你的风景照上了一个档次。
6.MMC卡 购买足够大的存储卡,这样你就不会因为卡满了而错过好照片了。
(译者注:现在的存储卡那叫一个便宜啊……这个已经不是问题了。)
7.总是使用最高的分辨率
一定要设置到最高分辨率,因为若你无意拍到了张伟大的照片,你不会想仅在电脑上跟人分享吧。
8.迷你三脚架
对于DC的使用者来说有一个好消息,UltraPod II,这种迷你三脚架可以收起来放在你的口袋里,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绑在一些物体上使用(比如绑在栏杆上)
9.自拍模式的乐趣
现在你手上有了迷你三脚架了,你就可以尝试自拍模式(self timer就是那个定时拍)。这个功能让你按下快门后过一段时间再拍照(最多10秒)
自拍模式就是替代方案,用三脚架固定好相机,调整好各项设置,按下快门,然后迅速站到你预设的位置上,等一会儿就OK了。
自拍模式还有更强大的威力呢!当你用长时间曝光拍摄夜景时(比如那种马路上留下车灯痕迹的诡异照片),为了避免你用手按快门时造成相机震动使得照片模糊,你可以用自拍模式完美地克服这个问题。
10.长时间曝光下的流水
用慢速快门,拍那种流动的水,创造出一种柔和且动态的感觉。
把你的相机放在三脚架上,强制慢速曝光(比如1秒或者更长),然后你就能得到这种像画一般的流动的水幕。(佳能PowerShot G2,光圈优先模式,f8,快门速度1秒,偏振镜,迷你三脚架)
因为较长的曝光时间,所以你需要一个三脚架来保持稳定,当然还要使用自拍模式了,使用光圈优先模式,然后把光圈设置到f8甚至更小,这将会使你获得很大的景深,同时让快门也慢下来。拍那种背阴处的流水,日光下的流水可不允许你用那么长的曝光时间。
小技巧:太阳镜放在镜头前=偏振镜的作用,还能挡一些日光 可让你获得更长的曝光时间
摄影是一门技术,同样也是经验的积累。下面是无数摄影师的经验汇聚而成的十二条最经典、最实用的摄影技巧,将其熟记于心,将帮助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推荐收藏。
1.阳光16法则 (Sunny 16 Rule)
“阳光16法则”是在没有测光表时,正确估算日光下曝光数值的方法,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用。将光圈设为F/16,快门与ISO同步,或略快。如,ISO=100时,快门应该=1/100秒(1/125秒)。所以,用这个法则,在海滩上拍时,应用F/22光圈,在多云时用F/11光圈。
2.月光11、8和5.6法则 (Moony 11,8and 5.6 Rules)
拍月亮,快门与ISO同步的时候,拍满月=F11光圈,弦月=F8光圈,新月=F5.6光圈。
3.相机抖动法则 (Camera Shake Rule)
当你手持相机拍时,快门不能<镜头焦距的倒数。快门速越慢,拍摄抖动时就越会降低锐度。如果用50mm焦距,那快门=1/6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4.灰板法则 (Anatomical Gray Card)
18%中灰版
携带18%中灰板是拍摄的利器。若没有,可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测光,再加一档曝光。
5.景深法则 (Depth of Field Rules)
后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
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6.数码冲印尺寸法则 (Largest Digital Print Rule)
如果你想把你的作品打印成大尺寸的照片时,照片的尺寸不能大于数码图片的长宽像素各除以200,如果你对作品要求很高,那么至少得除以250。
7.曝光法则 (Exposure Rules)
在处理数码照片时,最普遍的法则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低光区随他去。可是当处理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的时候,你最好增曝一档。
8.快速闪光输出法则 (Quick Flash-fill Rule)
你的相机不能自动输出控制的闪光灯时,将闪光灯的感光度设为胶卷的二倍。如果对主体测光,机身选择光圈整档,闪光灯设为同样的光圈。这样,照片的阴影区会比主体的亮度低一档。
9.闪光距离法则 (Flash Range Rule)
这个法则很简单:距离乘以2,感光度乘以4。例如,你的闪光灯在ISO100时,有效距离为20米。如果你想使闪光灯的距离达到40米时,则需要提高感光度到ISO400。
10.像素翻倍法则 (Megapixel Multiplier Rule)
如果你想使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增倍,那么很简单,就是要像素翻两番。
11.捕捉动态法则 (Action-stopping Rule)
这条法则是根据角度与速度的经验公式而来的。如果物体沿着镜头的轴线运动你能够用1/125的快门捕捉下,那么它追至于镜头轴线的运动能用1/500秒捕捉下来。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称45度运动,只需要1/250的快门速度。
12.日落法则 (Sunset Rule)
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是不能让太阳出现在你的取景器中。如果想让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可以在曝光补偿中减1。
(图文版:http://www.douban.com/note/23410628/)
人文摄影
1. 老人,越丑陋越老越让人高兴,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如果是在一个破败的房子前那很棒,如果在一个时髦的建筑前那更棒。
2. 有箭头的路边指示牌,指示牌可要占据画面主要的位置,镜头可要广一点,它能让平常不过的东西产生所谓的"冲击力"。如果有个人走过就好了。如果那个人行走的方向正好和箭头的方向相反那就谢天谢地了。那里头有着琢磨不透的"情绪"呢。
3. 自行车,它在的地方最好能空旷一些,不能有太多车,一辆就够了,很孤独的样子。那辆车如果是破旧的,油漆脱落的,那就很"漂亮"了。
4. 信箱,它和自行车不一样,它要很多,最好是那些很有年头的老房子门口的信箱,一层叠着一层,最好是有一两个涂过鲜艳的红色或者绿色油漆的,那信箱上总是写着各家人家的姓氏的。
5. 从高架桥上往下拍的十字路口,画面上要有斑马线,最好是所有车都停下的那一刻,天气不可以太好,暗一点正好有气氛,如果有个行人或者自行车敢闯一闯红灯,那就是完美的构图了。
6. 长长窄窄的弄堂,从弄堂口往里拍,不错,但不稀奇。从弄堂里蹲着向外拍更好,但是还得等等,等到一个行人或者一辆自行车从弄堂口穿过,那就棒了。
7. 所有的老房子,破房子,拆了一半的房子,墙最好有几个画了圆圈的"拆"字。如果这些房子背后有新建的,正在建造的高层就更好了,那可以做新和旧的对比。如果再有个载着历史责任感的老人愁眉苦脸地走过,那就全齐了。
8. 和上面的新旧对比异曲同工,摩登女孩和老太对比,老外和中国人对比,传统和时尚对比,有钱人和穷人对比。只要他们能同时出现在取景框内,那就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
9.江南水乡,长长的巷子,这个时候要有孩子,孩子的任务就是要跑,有动有静,就成了。
10. 水乡人的一切活动,生炉子,包粽子,洗马桶,洗衣服.......
11. 下棋的人,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不管是一个人的,还是一堆人围成个圈的,只要是下棋的,就拍一张,管它有没有用!
12. 修自行车的人,这时候要考虑的可是自行车线条的构成和修车人所组成的画面,构图一定要好看。
13. 乘凉的人,光着膀子的,扇着扇子的,啃着西瓜的,如果这些能同时出现在画面上,那就是都市旧风情画了。
14. 卖报亭里的人,画面上最好是一大圈各色杂志中间留出一小方块空间,那卖报人的头就在那方块中间。
15. 各种商贩,最好是生意不做,就在打盹儿。
16. 所有打着盹儿或者睡着的人。
17. 乞丐和一切弱势群体,可以反映社会阴暗面。
18. 所有标志性建筑,但一定要有人在画面前活动,它们只是背景。
19. 新天地,怎么拍,都是人文。
20. 不再拍全乎的人了,就拍一双脚就够了,窥一足而知全人。
21. 实在没有人的就要讲构图了,要么全满,要么大片留白,要么一虚一实,要么画面中有一小块突兀的颜色。
DC的默认白平衡设置是“自动(auto)”,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适用的,但有时候却会让景物太“冷”了。
当你拍户外景物的时候,特别是当阳光充足时,试着把你的白平衡调到“多云(cloudy)这个效果=镜头前加一个暖色滤镜。它使得照片中红色和黄色的更加丰满,从而暖化了这张照片。
如果你不相信我,那就试试吧。在户外分别用自动白平衡和多云白平衡拍两组照片,然后在你的电脑上对比着看,我猜你一定会喜欢看上去暖洋洋的那一组的。
2.用太阳镜做偏振镜
如果你真的想让你的照片有冲击力,那就随手带一个偏振镜吧。偏振镜是每个摄影师都必备的滤镜,它可以过滤掉眩光和那些意外的反射光,让你的照片的更加富有饱和度,对天空最有效果。
用质量过得去的太阳镜,只要把它摘下来放在你的镜头前=你的偏振镜哈哈。当然要让他们尽量靠近你DC的镜头,别这块儿挡住那块儿没挡住的。
3.户外人像的闪亮风采
DC没有被发现的特性之一就是强制闪光模式(fill flash or flash on)。通过手动控制闪光灯,你就在创造出伟大的户外人像照片的道路上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在强制闪光模式下,相机首先对背景曝光,接着会恰到好处的照亮你的拍摄物。其实婚礼摄影师一直在用这个技巧(以前还奇怪他们为啥大白天的用闪光灯)。
当你使用这个技巧时,你可以让你的模特站在不同的光路上,比如测光,甚至逆光,你会拍到那种头发边缘闪闪发光的照片,而且这样模特就不必为太阳光而眯眼了,当然他们看上去也就更自然。
PS,大多DC内建的闪光灯只有10英尺(3.05米)甚至更短,所以你千万别站得离模特太远。
4.令人疯狂微距模式
如果你打开微距模式(close up)探索那个微观世界,拍摄到的崭新的内容。
即使最简单的物体,在微距模式下也会展现出迷人的新面容。最妙的是,DC是最擅长干这个的了。
找到微距模式的按钮(一朵小花),然后在相机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靠近你想拍摄物,一旦你构好图了,半按快门让相机对焦,对焦完毕之后,按下快门拍照。
记住在微距模式下,你将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背景虚化很厉害的效果),所以把焦距调到你要拍摄的物体身上是很重要的。
(译者补充:微距模式对焦距是有要求的,一般大变焦的相机在长焦端微距模式失效,大家注意)
5.总是很受伤的水平线
由于一些神秘的原因,绝大多数的人类在拿着他们带有LCD的DC拍摄时,无法把相机端平,造成的结果就是歪斜的日落,倒向一边的地平线和随处可见的比萨斜塔。
一部分的原因是,相机的镜头在LCD上成像时会产生畸变,你看上去竖直挺拔的大树,在镜头中会呈现向内弯曲的样子。
如何能让在LCD上看上去水平的图像在你的电脑上也看上去水平呢?找到那些天然的水平线当你的参照吧。有时你可以用天水相接的地方,剩下的时候你可以用地平线。在这张照片中我是使用湖岸来帮助我构图的。(佳能PowerShot G2, 光圈优先,f8,偏振镜)
首先,要意识到把该是水平的尽量拍水平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试着保持你的相机水平,然后轻轻地水平旋转一个细微的角度再拍一张,当然你可以再拍几张,然后把这几张对比一下,也许会有一张是让你感觉正确的。
如果你经常练习拍出水平照片的技术,慢慢地这就会变成一种习惯,然后你会发现你的风景照上了一个档次。
6.MMC卡 购买足够大的存储卡,这样你就不会因为卡满了而错过好照片了。
(译者注:现在的存储卡那叫一个便宜啊……这个已经不是问题了。)
7.总是使用最高的分辨率
一定要设置到最高分辨率,因为若你无意拍到了张伟大的照片,你不会想仅在电脑上跟人分享吧。
8.迷你三脚架
对于DC的使用者来说有一个好消息,UltraPod II,这种迷你三脚架可以收起来放在你的口袋里,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绑在一些物体上使用(比如绑在栏杆上)
9.自拍模式的乐趣
现在你手上有了迷你三脚架了,你就可以尝试自拍模式(self timer就是那个定时拍)。这个功能让你按下快门后过一段时间再拍照(最多10秒)
自拍模式就是替代方案,用三脚架固定好相机,调整好各项设置,按下快门,然后迅速站到你预设的位置上,等一会儿就OK了。
自拍模式还有更强大的威力呢!当你用长时间曝光拍摄夜景时(比如那种马路上留下车灯痕迹的诡异照片),为了避免你用手按快门时造成相机震动使得照片模糊,你可以用自拍模式完美地克服这个问题。
10.长时间曝光下的流水
用慢速快门,拍那种流动的水,创造出一种柔和且动态的感觉。
把你的相机放在三脚架上,强制慢速曝光(比如1秒或者更长),然后你就能得到这种像画一般的流动的水幕。(佳能PowerShot G2,光圈优先模式,f8,快门速度1秒,偏振镜,迷你三脚架)
因为较长的曝光时间,所以你需要一个三脚架来保持稳定,当然还要使用自拍模式了,使用光圈优先模式,然后把光圈设置到f8甚至更小,这将会使你获得很大的景深,同时让快门也慢下来。拍那种背阴处的流水,日光下的流水可不允许你用那么长的曝光时间。
小技巧:太阳镜放在镜头前=偏振镜的作用,还能挡一些日光 可让你获得更长的曝光时间
摄影是一门技术,同样也是经验的积累。下面是无数摄影师的经验汇聚而成的十二条最经典、最实用的摄影技巧,将其熟记于心,将帮助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推荐收藏。
1.阳光16法则 (Sunny 16 Rule)
“阳光16法则”是在没有测光表时,正确估算日光下曝光数值的方法,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用。将光圈设为F/16,快门与ISO同步,或略快。如,ISO=100时,快门应该=1/100秒(1/125秒)。所以,用这个法则,在海滩上拍时,应用F/22光圈,在多云时用F/11光圈。
2.月光11、8和5.6法则 (Moony 11,8and 5.6 Rules)
拍月亮,快门与ISO同步的时候,拍满月=F11光圈,弦月=F8光圈,新月=F5.6光圈。
3.相机抖动法则 (Camera Shake Rule)
当你手持相机拍时,快门不能<镜头焦距的倒数。快门速越慢,拍摄抖动时就越会降低锐度。如果用50mm焦距,那快门=1/6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4.灰板法则 (Anatomical Gray Card)
18%中灰版
携带18%中灰板是拍摄的利器。若没有,可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测光,再加一档曝光。
5.景深法则 (Depth of Field Rules)
后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
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6.数码冲印尺寸法则 (Largest Digital Print Rule)
如果你想把你的作品打印成大尺寸的照片时,照片的尺寸不能大于数码图片的长宽像素各除以200,如果你对作品要求很高,那么至少得除以250。
7.曝光法则 (Exposure Rules)
在处理数码照片时,最普遍的法则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低光区随他去。可是当处理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的时候,你最好增曝一档。
8.快速闪光输出法则 (Quick Flash-fill Rule)
你的相机不能自动输出控制的闪光灯时,将闪光灯的感光度设为胶卷的二倍。如果对主体测光,机身选择光圈整档,闪光灯设为同样的光圈。这样,照片的阴影区会比主体的亮度低一档。
9.闪光距离法则 (Flash Range Rule)
这个法则很简单:距离乘以2,感光度乘以4。例如,你的闪光灯在ISO100时,有效距离为20米。如果你想使闪光灯的距离达到40米时,则需要提高感光度到ISO400。
10.像素翻倍法则 (Megapixel Multiplier Rule)
如果你想使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增倍,那么很简单,就是要像素翻两番。
11.捕捉动态法则 (Action-stopping Rule)
这条法则是根据角度与速度的经验公式而来的。如果物体沿着镜头的轴线运动你能够用1/125的快门捕捉下,那么它追至于镜头轴线的运动能用1/500秒捕捉下来。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称45度运动,只需要1/250的快门速度。
12.日落法则 (Sunset Rule)
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但是不能让太阳出现在你的取景器中。如果想让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可以在曝光补偿中减1。
(图文版:http://www.douban.com/note/23410628/)
人文摄影
1. 老人,越丑陋越老越让人高兴,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如果是在一个破败的房子前那很棒,如果在一个时髦的建筑前那更棒。
2. 有箭头的路边指示牌,指示牌可要占据画面主要的位置,镜头可要广一点,它能让平常不过的东西产生所谓的"冲击力"。如果有个人走过就好了。如果那个人行走的方向正好和箭头的方向相反那就谢天谢地了。那里头有着琢磨不透的"情绪"呢。
3. 自行车,它在的地方最好能空旷一些,不能有太多车,一辆就够了,很孤独的样子。那辆车如果是破旧的,油漆脱落的,那就很"漂亮"了。
4. 信箱,它和自行车不一样,它要很多,最好是那些很有年头的老房子门口的信箱,一层叠着一层,最好是有一两个涂过鲜艳的红色或者绿色油漆的,那信箱上总是写着各家人家的姓氏的。
5. 从高架桥上往下拍的十字路口,画面上要有斑马线,最好是所有车都停下的那一刻,天气不可以太好,暗一点正好有气氛,如果有个行人或者自行车敢闯一闯红灯,那就是完美的构图了。
6. 长长窄窄的弄堂,从弄堂口往里拍,不错,但不稀奇。从弄堂里蹲着向外拍更好,但是还得等等,等到一个行人或者一辆自行车从弄堂口穿过,那就棒了。
7. 所有的老房子,破房子,拆了一半的房子,墙最好有几个画了圆圈的"拆"字。如果这些房子背后有新建的,正在建造的高层就更好了,那可以做新和旧的对比。如果再有个载着历史责任感的老人愁眉苦脸地走过,那就全齐了。
8. 和上面的新旧对比异曲同工,摩登女孩和老太对比,老外和中国人对比,传统和时尚对比,有钱人和穷人对比。只要他们能同时出现在取景框内,那就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
9.江南水乡,长长的巷子,这个时候要有孩子,孩子的任务就是要跑,有动有静,就成了。
10. 水乡人的一切活动,生炉子,包粽子,洗马桶,洗衣服.......
11. 下棋的人,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不管是一个人的,还是一堆人围成个圈的,只要是下棋的,就拍一张,管它有没有用!
12. 修自行车的人,这时候要考虑的可是自行车线条的构成和修车人所组成的画面,构图一定要好看。
13. 乘凉的人,光着膀子的,扇着扇子的,啃着西瓜的,如果这些能同时出现在画面上,那就是都市旧风情画了。
14. 卖报亭里的人,画面上最好是一大圈各色杂志中间留出一小方块空间,那卖报人的头就在那方块中间。
15. 各种商贩,最好是生意不做,就在打盹儿。
16. 所有打着盹儿或者睡着的人。
17. 乞丐和一切弱势群体,可以反映社会阴暗面。
18. 所有标志性建筑,但一定要有人在画面前活动,它们只是背景。
19. 新天地,怎么拍,都是人文。
20. 不再拍全乎的人了,就拍一双脚就够了,窥一足而知全人。
21. 实在没有人的就要讲构图了,要么全满,要么大片留白,要么一虚一实,要么画面中有一小块突兀的颜色。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