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 本周推荐阅读
甲骨文的概念释义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大量的甲骨文及铭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占卜方面的情况,又标志着文字接近成熟。
甲骨文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甲骨文的收藏考究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收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它已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甲骨文的文字特点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字上看,文字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本周推荐阅读:
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
书籍详情:
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
此书乃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大学授课之讲义。内容丰富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甲骨文发现后三十余年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也体现了商先生治契的主要成就。卷内对四十余种甲骨文论著的评述,客观公允。至今仍显现其重要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商承祚(1902年3月7日-1991年5月12日),字锡永,号驽刚、蠖公、契斋,广东番禺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出身书香仕宦之家,早年从罗振玉选研甲骨文字。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有《殷虚文字类编》、《商承祚篆隶册》行世。
书籍简目:
上篇
(一)总论
(二)定名
(三)发见之历史及考证之书籍
(四)由甲骨文字中推想上古人民生活之程序
1.渔猎
2.游牧
3.农业
4.信仰与宗教
5.政治与刑法
6.思想与艺术
(五)甲骨文字中用点之表示
下篇 文字
1.象形
甲、天象地文象形
乙、人体象形
丙、动物象形
丁、植物象形
戊、器物象形
2.指事
3.会意
【正元庄读书会活动通知】
正元庄读书会活动召集:关于“文化”的定义有上千种,能高效和精确使用自己母语的人,算是有“文化”之人。人是符号性动物,尤其是语言符号系统,不仅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还由动态性和复杂性因素构成,具体则体现在现代汉语中的离散关系和线性关系,主要是指一句话中单字和单字之间的关系。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其离散率也是众多语言符号种类中最高的类别。如何在精确和模糊之间洞察汉字的本质?6月14日15:30-18:30,分享主题:《汉字从“头”说起一一认识汉字的本义及汉字的演变发展》。分享嘉宾: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谢春玲博士。主持人: 元韬学院首席学习官刘明沭先生 。地点:广州市天河北路892号广州国际科贸中心。本讲座纯属公益活动,报名加微信958559001,欢迎转发扩散。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大量的甲骨文及铭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占卜方面的情况,又标志着文字接近成熟。
甲骨文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甲骨文的收藏考究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收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它已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甲骨文的文字特点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字上看,文字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本周推荐阅读:
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
书籍详情:
商承祚:《甲骨文字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
此书乃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大学授课之讲义。内容丰富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甲骨文发现后三十余年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也体现了商先生治契的主要成就。卷内对四十余种甲骨文论著的评述,客观公允。至今仍显现其重要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商承祚(1902年3月7日-1991年5月12日),字锡永,号驽刚、蠖公、契斋,广东番禺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出身书香仕宦之家,早年从罗振玉选研甲骨文字。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有《殷虚文字类编》、《商承祚篆隶册》行世。
书籍简目:
上篇
(一)总论
(二)定名
(三)发见之历史及考证之书籍
(四)由甲骨文字中推想上古人民生活之程序
1.渔猎
2.游牧
3.农业
4.信仰与宗教
5.政治与刑法
6.思想与艺术
(五)甲骨文字中用点之表示
下篇 文字
1.象形
甲、天象地文象形
乙、人体象形
丙、动物象形
丁、植物象形
戊、器物象形
2.指事
3.会意
【正元庄读书会活动通知】
正元庄读书会活动召集:关于“文化”的定义有上千种,能高效和精确使用自己母语的人,算是有“文化”之人。人是符号性动物,尤其是语言符号系统,不仅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还由动态性和复杂性因素构成,具体则体现在现代汉语中的离散关系和线性关系,主要是指一句话中单字和单字之间的关系。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其离散率也是众多语言符号种类中最高的类别。如何在精确和模糊之间洞察汉字的本质?6月14日15:30-18:30,分享主题:《汉字从“头”说起一一认识汉字的本义及汉字的演变发展》。分享嘉宾: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谢春玲博士。主持人: 元韬学院首席学习官刘明沭先生 。地点:广州市天河北路892号广州国际科贸中心。本讲座纯属公益活动,报名加微信958559001,欢迎转发扩散。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