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第四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返回】大学课堂笔记目录:《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与开发》《招聘与录用》和《管理信息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第四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进度
画了E-R图即有了数据库后,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围绕公司,设计数据库录入软件都应该有哪些功能模块,即设计应用,每个应用应该包含哪些范畴。
二、组织类型
组织类型,包括公共、社会和私人(企业)。按产业形态来划分企业,有:
①第一产业:农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商贸业) 按产业形态来划分私人(企业)
③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
三、制造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演变历程
1.要求:懂得怎么来的,以及从哪个角度切入分析。
2.课堂例子:丰田的看板管理,JIT原材料刚刚用完,物流车也刚刚好到。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必学的一个知识点。
(一)第一阶段:MRP 物料资源管理
制造业最主要的业务活动是“生产”,在管理中要注意成本和产品质量问题。而成本是可控的,也是变化最大的。最主要的支出是物料成本,即原材料成本。引入MRP,通过7x24普查性控制对物料进行管理,从而达到JIT(Just in time 一切刚刚好)的目标:零库存。
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严格意义上讲,控制指的是事中控制。而事后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仅靠人工,普查性控制是做不到的,可做到的也只是抽查:关键点(时间)控制和关键事件控制。但是引用计算机技术,就引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做到普查性控制。比如,及时发现(监控):看到每个时间点运输物料的车到了哪里;及时报告(干预):包括询问情况和实施应急措施(控制)。单纯人去控制时会有时间差,时间差就意味着存在风险。用计算机监控每一环节的话,则可在不影响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潜入降低成本。
(二)第二阶段:ERP 企业资源管理
(三)第三阶段:CAD缩短新产品周期
(四)第四阶段: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个性化、多元化是未来的趋势,同时对产品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产品开发周期也要缩短。这是要重视R&D研究与开发=新产品开发,引用计算机技术帮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设计。
传统产品的生产量是大批生产,其规模效应;传统的生产线其自由度也很低。然而,个性化产品的生产量属小批生产,而且每批产品之间有所差异,因而生产线要改变,从刚性生产转变成柔性生产,生产自由度大(机器人有多个自由度)。因此,这些新产品生产可引用计算机辅助制造。
四、商贸业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三个模块
进→买,怎么更好地买;
销→卖,怎么更好第卖;
存→仓储,怎么更好地处理买卖之间的缓冲。(目标:零储存,没有自己的仓库)
2.商贸业的演变历程
M2B→B2B→B2C→M2C,M2C是新趋势,其中B转型:实体店→体验店。
五、政府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城市/城镇的产生,并切入政府的角色
城市产生的两个源头:由市变成城;由城变成市。(市:集市,城:城镇)
首先,村庄部落出现在沿边地区,这是运输相对便利的地方,物物交换才有可能;
然后,每个家庭靠自给自足生活,由于欲望的产生,想通过物品交换来使生活变更好,于是出现集市,一个大家集中在一起进行物物交换的场所。
其次,赶集时,人们集中到某一个地方,就会产生衣食住行的需求。于是人们共同出一笔钱交给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来建设公共产品,如修路等,提供供给。
再次,不赶集时,为农村提供生产工具,使生产效率高了,产品更好了,于是很多人聚集到该村庄。
最后,村庄的人多起来,公共事务也就复杂起来,于是便产生了公共服务、行政管理、依法行政、司法机关等政府的职能。(有效监督政府,需要制定规则制度要求政府依法行政)
(二)政府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应用:应用1:信息公开Information
应用2:政民交互Interactive →听取民意,知道公民需要什么服务
应用3:电子政务Transaction →网上办事大厅
应用4:改变/变革/优化业务流程Transformation
•克林顿所提出的“重塑政府”运动,就是借鉴了BRP理论,把政府重塑成“服务型政府”。
六、服务业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第三产业最主要的发展依靠三样东西:
1.产业政策。国家曾有段时间十分迷信产业政策,但后来实证没有用。
2.人口支撑。第一产业机械化,第二产业用机器人工作,因此劳动者流向第三产业。
3.需求推动。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往前走,人们的温饱满足以后,各种需求就出来了;有需求,也就有市场,因而有公司去做。
(二)猎头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1.人才数据库的建立。有两种模式:
(1)守株待兔型:利用自己网站的简历库(这种方式得来的人才信息没多少);
(2)花钱买型:从更大的猎头公司(更大的数据库)那里买。
2.客户管理。赢得客户有两种方式:
(1)了解竞争对手的客户有哪些,然后抢占他们的客户成为自己的客户;
(2)到大型猎头公司的数据库里,检测某些职位在库了挂了多久时间,对于非定位的职位所属人对他进行人才测评,然后为他提供帮助,拉他做自己的客户。
3.测评。
跟客户面谈,进行面对面测评获取信息。定性测评指的是看简历,这种测评方式可靠性低;而面对面测评获得的信息丰富且真实。
(1)步骤:了解他的KSPA→面谈:谈理想,谈未来→测评→设计他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介绍他适合的公司和岗位。
(2)测评工具:MBIT迈尔斯测评工具,其背后的理论是荣格分类类型学(荣格是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分类)。用老外的软件测评老外准确,但由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中国人不一定适合。
(3)背后机理:B=F(Q,E)→Q=fBdE,B:行为(一定),Q:素质(变量),E:环境(一定);Q=fBdE指的是:观察他人在某个情景下的行为以后判断他的素质,在多个不同情境下观察行为,从而综合测评其素质。
(三)服务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核心应用:客户关系管理。未来的服务要可持续发展,其服务一定要是贴心的。贴心服务的标准是主动把握客户的需求,这样才能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把客户锁定在自己单位。因为只要客户感受到贴心,就会再一定程度上锁在某个单位。服务是指在员工和客户的交互过程中而提供的服务,计算机系统能够帮助员工提供主动把握客户需求的能力。
2.重要应用:客户识别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定位客户,然后挖掘客户以往资料。比如“预约”,在客户没来之前提前准备把握客户的信息。
(四)产品与服务的区别
1.控制
(1)控制→计划→选择→选择项→设想、开发(基于真实情况开发)→了解环境
(2)控制是为计划服务的。表现为:
①希望不出错,因为要监控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与计划不一致时,马上干预。
②用ICT技术来进行普查性控制。
2.“标准化”和“标准”
标准化和标准是不一样的。标准化指的是强制做某件事怎么做,步骤、流程和细节都是一个模子。标准指的是做某件事的水平或成果达到某个标准即可。
同学的想法:服务业最主要的成本是人工成本,那么通过服务过程标准化来降低服务业的标准,具体表现为“服务过程标准化→效率提高→可削减员工数量→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一个人可完成原来两个人的工作量)”
这个办法并不好。因为现在顾客个性化,老是用某一套标准的服务模式去与顾客相处,并不是每个顾客都喜欢。
3.产品与服务的区别
(1)判断产品或服务的品质的方法:产品有客观的标准,而服务的品质来自于接受服务的那个人的主观感受。
(2)启示:产品可通过控制成本去占领市场,但服务的品质取决于接受服务的那个人的主观评价。
—————————————————————————————————————————————
相关课程笔记:
1.第一讲:从传统的信息管理到现代的信息管理
2.第二讲: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变发展历程
3.第三讲:E-R图
4.第四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5.第五讲:U/C矩阵
6.第六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
—————————————————————————————————————————————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第四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进度
画了E-R图即有了数据库后,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围绕公司,设计数据库录入软件都应该有哪些功能模块,即设计应用,每个应用应该包含哪些范畴。
二、组织类型
组织类型,包括公共、社会和私人(企业)。按产业形态来划分企业,有:
①第一产业:农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商贸业) 按产业形态来划分私人(企业)
③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
三、制造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演变历程
1.要求:懂得怎么来的,以及从哪个角度切入分析。
2.课堂例子:丰田的看板管理,JIT原材料刚刚用完,物流车也刚刚好到。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必学的一个知识点。
(一)第一阶段:MRP 物料资源管理
制造业最主要的业务活动是“生产”,在管理中要注意成本和产品质量问题。而成本是可控的,也是变化最大的。最主要的支出是物料成本,即原材料成本。引入MRP,通过7x24普查性控制对物料进行管理,从而达到JIT(Just in time 一切刚刚好)的目标:零库存。
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严格意义上讲,控制指的是事中控制。而事后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仅靠人工,普查性控制是做不到的,可做到的也只是抽查:关键点(时间)控制和关键事件控制。但是引用计算机技术,就引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做到普查性控制。比如,及时发现(监控):看到每个时间点运输物料的车到了哪里;及时报告(干预):包括询问情况和实施应急措施(控制)。单纯人去控制时会有时间差,时间差就意味着存在风险。用计算机监控每一环节的话,则可在不影响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潜入降低成本。
(二)第二阶段:ERP 企业资源管理
(三)第三阶段:CAD缩短新产品周期
(四)第四阶段: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
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个性化、多元化是未来的趋势,同时对产品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产品开发周期也要缩短。这是要重视R&D研究与开发=新产品开发,引用计算机技术帮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设计。
传统产品的生产量是大批生产,其规模效应;传统的生产线其自由度也很低。然而,个性化产品的生产量属小批生产,而且每批产品之间有所差异,因而生产线要改变,从刚性生产转变成柔性生产,生产自由度大(机器人有多个自由度)。因此,这些新产品生产可引用计算机辅助制造。
四、商贸业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三个模块
进→买,怎么更好地买;
销→卖,怎么更好第卖;
存→仓储,怎么更好地处理买卖之间的缓冲。(目标:零储存,没有自己的仓库)
2.商贸业的演变历程
M2B→B2B→B2C→M2C,M2C是新趋势,其中B转型:实体店→体验店。
五、政府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城市/城镇的产生,并切入政府的角色
城市产生的两个源头:由市变成城;由城变成市。(市:集市,城:城镇)
首先,村庄部落出现在沿边地区,这是运输相对便利的地方,物物交换才有可能;
然后,每个家庭靠自给自足生活,由于欲望的产生,想通过物品交换来使生活变更好,于是出现集市,一个大家集中在一起进行物物交换的场所。
其次,赶集时,人们集中到某一个地方,就会产生衣食住行的需求。于是人们共同出一笔钱交给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来建设公共产品,如修路等,提供供给。
再次,不赶集时,为农村提供生产工具,使生产效率高了,产品更好了,于是很多人聚集到该村庄。
最后,村庄的人多起来,公共事务也就复杂起来,于是便产生了公共服务、行政管理、依法行政、司法机关等政府的职能。(有效监督政府,需要制定规则制度要求政府依法行政)
(二)政府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应用:应用1:信息公开Information
应用2:政民交互Interactive →听取民意,知道公民需要什么服务
应用3:电子政务Transaction →网上办事大厅
应用4:改变/变革/优化业务流程Transformation
•克林顿所提出的“重塑政府”运动,就是借鉴了BRP理论,把政府重塑成“服务型政府”。
六、服务业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第三产业最主要的发展依靠三样东西:
1.产业政策。国家曾有段时间十分迷信产业政策,但后来实证没有用。
2.人口支撑。第一产业机械化,第二产业用机器人工作,因此劳动者流向第三产业。
3.需求推动。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往前走,人们的温饱满足以后,各种需求就出来了;有需求,也就有市场,因而有公司去做。
(二)猎头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1.人才数据库的建立。有两种模式:
(1)守株待兔型:利用自己网站的简历库(这种方式得来的人才信息没多少);
(2)花钱买型:从更大的猎头公司(更大的数据库)那里买。
2.客户管理。赢得客户有两种方式:
(1)了解竞争对手的客户有哪些,然后抢占他们的客户成为自己的客户;
(2)到大型猎头公司的数据库里,检测某些职位在库了挂了多久时间,对于非定位的职位所属人对他进行人才测评,然后为他提供帮助,拉他做自己的客户。
3.测评。
跟客户面谈,进行面对面测评获取信息。定性测评指的是看简历,这种测评方式可靠性低;而面对面测评获得的信息丰富且真实。
(1)步骤:了解他的KSPA→面谈:谈理想,谈未来→测评→设计他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介绍他适合的公司和岗位。
(2)测评工具:MBIT迈尔斯测评工具,其背后的理论是荣格分类类型学(荣格是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分类)。用老外的软件测评老外准确,但由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中国人不一定适合。
(3)背后机理:B=F(Q,E)→Q=fBdE,B:行为(一定),Q:素质(变量),E:环境(一定);Q=fBdE指的是:观察他人在某个情景下的行为以后判断他的素质,在多个不同情境下观察行为,从而综合测评其素质。
(三)服务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核心应用:客户关系管理。未来的服务要可持续发展,其服务一定要是贴心的。贴心服务的标准是主动把握客户的需求,这样才能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把客户锁定在自己单位。因为只要客户感受到贴心,就会再一定程度上锁在某个单位。服务是指在员工和客户的交互过程中而提供的服务,计算机系统能够帮助员工提供主动把握客户需求的能力。
2.重要应用:客户识别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定位客户,然后挖掘客户以往资料。比如“预约”,在客户没来之前提前准备把握客户的信息。
(四)产品与服务的区别
1.控制
(1)控制→计划→选择→选择项→设想、开发(基于真实情况开发)→了解环境
(2)控制是为计划服务的。表现为:
①希望不出错,因为要监控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与计划不一致时,马上干预。
②用ICT技术来进行普查性控制。
2.“标准化”和“标准”
标准化和标准是不一样的。标准化指的是强制做某件事怎么做,步骤、流程和细节都是一个模子。标准指的是做某件事的水平或成果达到某个标准即可。
同学的想法:服务业最主要的成本是人工成本,那么通过服务过程标准化来降低服务业的标准,具体表现为“服务过程标准化→效率提高→可削减员工数量→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一个人可完成原来两个人的工作量)”
这个办法并不好。因为现在顾客个性化,老是用某一套标准的服务模式去与顾客相处,并不是每个顾客都喜欢。
3.产品与服务的区别
(1)判断产品或服务的品质的方法:产品有客观的标准,而服务的品质来自于接受服务的那个人的主观感受。
(2)启示:产品可通过控制成本去占领市场,但服务的品质取决于接受服务的那个人的主观评价。
—————————————————————————————————————————————
相关课程笔记:
1.第一讲:从传统的信息管理到现代的信息管理
2.第二讲: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变发展历程
3.第三讲:E-R图
4.第四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5.第五讲:U/C矩阵
6.第六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