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zai 《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讲一下《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说实话之前的回答真的不是很有帮助。
要义……以后有机会再讲吧。
一般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很多事情,比如,我面前是个电脑,并且,我们这个社会拥有很多知识,比如知乎上就汇集了很多。这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很显然,我们不会认为都是从脑子里凭空想出来的。在某个时刻,我们必须依靠感觉经验,就是要观察,看一下,听一下,摸一下,做个实验什么的。当然,不难想到,有两种情况是例外。第一种是关于数学或逻辑的知识,我们不是用眼睛看出来的。还有一种知识,是关于自己脑子里在想什么,感觉怎么样,这也不需要感觉经验来帮助,我们本来就知道了。这两个领域的状况比较特殊,暂时先不考虑。避开这两个领域,我们可以达成的共识是:要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归根结底需要感觉经验。
于是呢,就带来了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感觉经验可靠么,会不会骗我们?这个问题很好理解,笛卡尔说:“你做梦的时候也看到很多东西呀,那些东西其实不存在的,所以,不是所有的时候感觉经验都可靠的……”更加复杂的场景有《黑客帝国》。因为我们的知识归根到底要靠感觉经验,而感觉经验不总是可靠的,所以我们的知识是不是可靠就是一个问题了。对于任何希望入门哲学的人来说,都可以认真想一想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但这里先不展开。
这是因为,康德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康德觉得,感觉经验是不是可靠这不重要,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难理解,所以我们要慢慢来。首先,一些人可能会发现,感觉经验是一回事,知识是另一回事。这一点上休谟感兴趣的问题会帮助我们。休谟觉得看到的事情都是个体的,这个东西,那个东西,而我们的知识呢,涉及到这些个体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比方说,我们看到太阳升起了,又看到雪化了,但是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这两个事件并列还不够,我们会说“因为太阳升起了,所以雪化了。”这种因为所以的联系是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的,是我们自己推出来的。我们到底有没有理由做这样一个推论呢?休谟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休谟所希望大家思考的问题,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比如,我看到面前有一个苹果,因此我认为我拥有了这样一个知识叫“这是一个红苹果”。这看上去很平常,但背后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看到的红苹果是我眼前的图像,我不需要具有“苹果”、“红”这样的概念也可以享受眼前的这样一幅图像。但我所拥有的知识“这是一个红苹果”,完全是另一回事情,首先如果我闭上眼睛,无论怎样发挥想象力都没有办法生成这样一个图景,其次,我必须会说汉语,懂得“苹果”、“红”这两个概念,才可以对大家说“这是一个红苹果”。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还是刚才的那一点,感觉经验是一回事,知识是另一回事,我的眼前有一只红苹果,和我知道“这是一只红苹果”根本就是两回事。于是这里的问题是,感觉经验是怎么变成知识的?或者,更学究一点说,感觉经验变成知识是如何可能的?
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非常接近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关注的问题了——很多康德的诠释者会说,这就是康德感兴趣的问题。我希望提醒大家的是,康德的思考还要更进一步。康德会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经验中的世界是如此有序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一些事情?比如我们看到的苹果,圆的而且是红的,圆和红两个属性集中在一个小物件上,我们没有看到一坨圆,还有一坨红。这背后有一种秩序,如果没有这种秩序的话,我们眼前所有的东西都是混乱和散漫的,我们什么都看不到。康德关心的是,怎么会有这种秩序的?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我们还是不知道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怎么来的。我们只能说,“哦,要靠感觉经验”。但如果有人问,“然后呢?感觉经验怎么帮助我们获得知识了呢?”我们又傻了。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结,来比较一下笛卡尔所感兴趣的问题和康德所感兴趣的问题。对笛卡尔来说,他假定从感觉经验获得知识是可能的,但问题是如何让这件可能的事情变得现实。打个比方,某吊丝甲追到某女神乙是可能的——至少理论上,但对于吊丝甲而言,问题是如何让这件事情变成现实——大多数吊丝都不能够,所以女神终究是女神。康德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康德的出发点是,从感觉经验获得知识是已经存在的现实,问题是,这样一种现实是如何可能的。打个比方,不知道为什么,吊丝甲和女神乙在一起了。在一起是一种现实。于是吊丝甲开始焦虑了,这是如何可能的?或者说,究竟因为什么女神乙选择了自己?如果他不能想清楚这个问题,那他和女神的关系早晚还是会砸了的……他会说,我根本就没有资格和女神在一起嘛……同样的,如果我们不能回答康德所提出的问题,最终我们还是只能说,我们根本没有靠感觉经验获得知识嘛……那就悲剧了。
最后我希望强调的是我只是复述了一下James Conant,Varieties of Skepticism一文中的一些观点。直到很多年后,独处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上他课的那个冬天……许多感激与愧疚,哎——姑且popularize一下他的作品吧。
要义……以后有机会再讲吧。
一般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很多事情,比如,我面前是个电脑,并且,我们这个社会拥有很多知识,比如知乎上就汇集了很多。这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很显然,我们不会认为都是从脑子里凭空想出来的。在某个时刻,我们必须依靠感觉经验,就是要观察,看一下,听一下,摸一下,做个实验什么的。当然,不难想到,有两种情况是例外。第一种是关于数学或逻辑的知识,我们不是用眼睛看出来的。还有一种知识,是关于自己脑子里在想什么,感觉怎么样,这也不需要感觉经验来帮助,我们本来就知道了。这两个领域的状况比较特殊,暂时先不考虑。避开这两个领域,我们可以达成的共识是:要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归根结底需要感觉经验。
于是呢,就带来了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感觉经验可靠么,会不会骗我们?这个问题很好理解,笛卡尔说:“你做梦的时候也看到很多东西呀,那些东西其实不存在的,所以,不是所有的时候感觉经验都可靠的……”更加复杂的场景有《黑客帝国》。因为我们的知识归根到底要靠感觉经验,而感觉经验不总是可靠的,所以我们的知识是不是可靠就是一个问题了。对于任何希望入门哲学的人来说,都可以认真想一想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但这里先不展开。
这是因为,康德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康德觉得,感觉经验是不是可靠这不重要,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难理解,所以我们要慢慢来。首先,一些人可能会发现,感觉经验是一回事,知识是另一回事。这一点上休谟感兴趣的问题会帮助我们。休谟觉得看到的事情都是个体的,这个东西,那个东西,而我们的知识呢,涉及到这些个体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比方说,我们看到太阳升起了,又看到雪化了,但是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这两个事件并列还不够,我们会说“因为太阳升起了,所以雪化了。”这种因为所以的联系是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的,是我们自己推出来的。我们到底有没有理由做这样一个推论呢?休谟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休谟所希望大家思考的问题,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比如,我看到面前有一个苹果,因此我认为我拥有了这样一个知识叫“这是一个红苹果”。这看上去很平常,但背后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看到的红苹果是我眼前的图像,我不需要具有“苹果”、“红”这样的概念也可以享受眼前的这样一幅图像。但我所拥有的知识“这是一个红苹果”,完全是另一回事情,首先如果我闭上眼睛,无论怎样发挥想象力都没有办法生成这样一个图景,其次,我必须会说汉语,懂得“苹果”、“红”这两个概念,才可以对大家说“这是一个红苹果”。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还是刚才的那一点,感觉经验是一回事,知识是另一回事,我的眼前有一只红苹果,和我知道“这是一只红苹果”根本就是两回事。于是这里的问题是,感觉经验是怎么变成知识的?或者,更学究一点说,感觉经验变成知识是如何可能的?
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非常接近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关注的问题了——很多康德的诠释者会说,这就是康德感兴趣的问题。我希望提醒大家的是,康德的思考还要更进一步。康德会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经验中的世界是如此有序以至于我们可以从中知道一些事情?比如我们看到的苹果,圆的而且是红的,圆和红两个属性集中在一个小物件上,我们没有看到一坨圆,还有一坨红。这背后有一种秩序,如果没有这种秩序的话,我们眼前所有的东西都是混乱和散漫的,我们什么都看不到。康德关心的是,怎么会有这种秩序的?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我们还是不知道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怎么来的。我们只能说,“哦,要靠感觉经验”。但如果有人问,“然后呢?感觉经验怎么帮助我们获得知识了呢?”我们又傻了。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结,来比较一下笛卡尔所感兴趣的问题和康德所感兴趣的问题。对笛卡尔来说,他假定从感觉经验获得知识是可能的,但问题是如何让这件可能的事情变得现实。打个比方,某吊丝甲追到某女神乙是可能的——至少理论上,但对于吊丝甲而言,问题是如何让这件事情变成现实——大多数吊丝都不能够,所以女神终究是女神。康德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康德的出发点是,从感觉经验获得知识是已经存在的现实,问题是,这样一种现实是如何可能的。打个比方,不知道为什么,吊丝甲和女神乙在一起了。在一起是一种现实。于是吊丝甲开始焦虑了,这是如何可能的?或者说,究竟因为什么女神乙选择了自己?如果他不能想清楚这个问题,那他和女神的关系早晚还是会砸了的……他会说,我根本就没有资格和女神在一起嘛……同样的,如果我们不能回答康德所提出的问题,最终我们还是只能说,我们根本没有靠感觉经验获得知识嘛……那就悲剧了。
最后我希望强调的是我只是复述了一下James Conant,Varieties of Skepticism一文中的一些观点。直到很多年后,独处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上他课的那个冬天……许多感激与愧疚,哎——姑且popularize一下他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