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发现——观剧及现实有感
若要道别,很多事情可以指责你,很多建议可以告诉你,很多祝福可以说与你,但我一句也不会说。无关怨恨,只是你对我不好,我也不想对你好。
通过这段关系明白了好多道理。
譬如有些事情真的就是阴差阳错,多一点少一点都不会到今天这一地步,可它就是发生了,你只能接受。
譬如原来世间事大抵都是相似的,譬如染发和恋爱尝试。
虽然放下这个人和这段关系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可是在分开之后的这一个月里,新的感受与收获却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关系是失败的,可那之后的经验却多得超乎预料。
《Matrix》中,尼奥拜访先知,来往的门上写着大大的“know yourself”。亚里士多德在几世纪前留下的话,是人类永恒的追问。
其实我可以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喜欢某人,因为相似,可以在他身上看到过去自己的影子。所以我大概也能明白为什么读者先生会喜欢我,大概也是在我身上看到了过去自己的影子。
世间情爱,大抵如斯。
经此一役,我最大的收获便是重新发现了自己。
以前以为自己是冷淡的乖乖女,如今发现自己原来也有叛逆和任性的一面。
杨先森说过我理性,当时我持反对态度,因为自己向来感性为大,现在想来他是有一定道理。只是以理性来形容自己并不准确,我更倾向于“达观”二字。
从小到大,涉及情感,我一向感性且随心所欲。别人说好与我无关,自己喜欢亦不须他人的理解与赞同;喜欢什么就一头栽进去无法自拔,陷入狂热且旷日持久。这次才发现原来无论我多么热烈与投入,始终保持着几分独立的思考与理性的抽离。对于爱憎,我拎得很清楚,对情感的来与走,也能想得很透彻。
人心是最难挽留的。
所以要来,我热忱地依恋你;要走,我也不会眷恋你。
对于爱憎,虽然仍旧分明,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极端。分手后无法做朋友?绝不至于。分手后成仇人?亦远没有那么极端。
合则聚,不合则散,世间良人多,爱慕的又是一类人,何必死心眼?
互相坦诚,互相提点,最后再予以互相祝福,没有什么做不到。
只是好与不好、对方的真心、他人是否尊重这段关系决定着你对这段关系的态度与评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其二,我学会了放下。
不仅仅是放下这个人放下这段关系,也放下了牵绊在我心里整整十年的一个执念。
木头君。
再在空间看到他的动态,仍有牵挂,但是到底不再是昔日我放不下的那个人了。
我不知道是因为有了“新欢”才放下的他,还是因为了解了自己才明白当年无始无终的缘由,也许后者居多。但无论如何,我放下了他。
大学四年,我一直活在失却安全感的焦虑之中,没有底气、没有依靠,心悬在半空中。没有办法认识自己、更没有办法爱别人。我疲惫、我麻木,我摆出貌若良善实则冷漠的脸对待一切人事。
这不是温柔,这是防备。受过伤仍愿意付出的才是真温柔。
好在这样的阶段终于过去,我开始给予自己安全感、收获自信与幸福。
当年错过木头君,实在是无奈。
我并非不眷恋他,只是没有办法去爱,没有办法去捕捉。
所以恋爱大约也是要看契机的。
晚一步、差一分、步调不一致,都无可奈何。
曾以为自己拿得起却放不下,如同对待木头君一样,如今却发现我将两人都放下,不仅轻易,也非常轻松。
《最完美的离婚》里,结夏说递交了离婚申请书后,她像宿便通了一样轻松。
《恋爱的发现》里,夏天苦苦坚持最终还是红着眼要分手。
在一段关系里,当负面情感多于正面情感时,它就有了重新思考的必要,亦有了不再继续下去的理由。只是对于随时间加深情感的女性来说,这是种悖论,亦是种痛苦的自我否定。
于是选择分手的两人,在舍却了自己希望摆脱的关系后,却又各自陷入了留恋与后悔的挣扎。
眷恋旧情是女人的天性,优柔寡断是女人的弱点,当真无奈。
所以由对方来提出这样的结果,虽然乍看上去自己非常的可悲,可是没有留恋、没有悔憾,我可以轻松地向前走。
我庆幸于自己的豁达,也发觉自己终于能够获得独立的自我:精神上与情感上。
受伤让人成长,也让人变得更温柔坚强。
我既未被这次伤痛击倒,亦没有否认它的存在,而是直面它、反思它,然后接受它。
我不再害怕受伤,亦不再害怕被别人疏远;我变得更有底气,无惧他人评判,也更温柔慈悲,借着伤害自我反思。
其三,我迈出了第一步,打破了一道壁垒,开始可以正常地与异性相处。
我对情感有了更通透的把握,无论是本质还是技巧。
曾经我以为恋爱是博弈、是拉锯战,现在想来是我错了。
必修课也好,糟糕的人际关系也罢,要怎么定义这段无名无实的关系,是双方各自的自由。
总该谢谢你放过我,亦谢谢你教会我如何由错来定义对。
“恋爱说到底也是一种关系,在任何一种关系中,都会形成权力。爱得多的一方是弱者,会为对方退步、为对方改变原则。对于弱者的一方来说,简直像在地狱。”——韩夏天
“爱情要结束后才能知道谁是强者谁是弱者,更喜欢的一方是强者,因为没有留恋。像我这样接受爱的人,会留下后悔和留恋,就变得一生都无法忘记。强者是那种可以按照喜欢的程度去喜欢、想试的都试过的人。是像夏天那样的人。”——姜泰河
曾经我以为,爱情结束了,分强弱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今看来,强弱从来都没有意义,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这段关系带给你的思考、经验、成长价值才是意义。
在一段关系里,只有两个人势均力敌地保持着大致的平等,这段关系才可以维持下去。
一旦失去平衡,作为没有契约关系的恋爱,出现问题与崩裂是迟早的事。
所以分出强弱的韩夏天与姜泰河,在五年前出现问题是必然,即便没有父亲的死、没有泰河的疲惫,也是必然。
恋爱大约是一种循环。
最后一集里,编剧借着作家之口,这样娓娓道来。
被追的人会追别人,甩过别人的也会被甩,开始一段关系,新鲜、甜蜜,然后争吵、疲惫最后走向分手。
可是总是要再次开始,从中学习,然后成长,更进一步地认识自我、丰富人生。
人常不懂得珍惜。我对自己说。
于是我常告诫自己要懂得珍惜,珍惜身边人、珍惜当下时光。
现在看来,不仅身边人没做好,我自己也没做好。
对于真心对自己好的人,要更加珍惜与回报,毕竟越世俗,这样的人也越难求。
想要学习什么,必须认真投入、付出时间与心血才会有所得。害怕受伤的胆小鬼是不会有收获的。
在选择试着开始这段关系时,我便已想明白,通过对方,或许我可以找回喜欢一个人的能力。即便走不下去,也会有别人。
也许通过此次,我找回了喜欢一个人的能力,跨过了难以喜欢一个人的门槛,也认识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心结。无论对象如何,经验教训倒还是有不少。
逃情最有效的方法是勇敢去爱,尽情挥洒。
其实承认自己眼光差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纠结再三慎之又慎选择的染发剂,不是照样走眼了吗?
犯错并不可耻,受伤也并不可怕,谁说光洁无瑕的白纸才是最美的?画出你自己喜欢的颜色与样式才是人生这张白纸的归途。
何况人心哪似白纸与瓷器,会有痕迹亦会逐渐复生。
只要我喜欢,现在就是最好的样子。
大概不要主动也是对的,主动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失去自我。
可是珍惜你、在乎你的人自然会珍惜。
一味地被动难道不也是失去自我吗?
第二性早已有言,作为客体的女性被告知要伪装、掩藏,那才是真正的弱者。
重看儿时剧目,发现自己喜欢的角色都是有共同点的。
热情、执着、纯粹、无畏。
那时候以为是自己喜欢这样的人,现在想想,原来这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一面啊。
林月如小姐。
长大之后,更加喜欢也更想做灵儿这样大气、强大、沉炼、有着女神气质不执著于小我的姑娘。
可是重看仙一,发现还是无法不挂心月如。
儿时对月如起身回首莞尔的那句“我不在乎(做他心中的第二位)”感动不已,长大后却觉得她爱得卑微,因为自己无论如何都做不到那份卑微。
如今看来,这卑微亦是纯粹。
女人可以为爱人牺牲,甚至亦可为天下牺牲,却难做到包容爱人心中有别人,更枉论做最爱之人的第二位。
你看灵儿心怀苍生,却无法不介意他与别的女人打情骂俏。
所以月如当真伟大,后来一步,包容到如斯地步,这未尝不是真的大爱,不执著于小我。
爱一个人,会把自己放低,低到尘埃里。
所以月如把自己放得再低,终究也只是他心里的一轮明月。而已。
重看仙一,不仅看到前年发现的情与道的纠葛,还看到一个“执迷”与“放下”。
爱人爱到失去自我,不可取,亦难有所得。
所以表哥明明温润儒雅、通透达观,为月如千里迢迢送来苏州牛肉面,她却只看到逍遥的那个馒头。
所以月如明明跋山涉水、风雨同路,为逍遥抛却身份甚至舍弃性命,他却只是因她而舞剑成熟。
失却自我,自然也失却本心,失却本色。
求而不得,自然也一叶障目,越陷越深。
生活不是剧目,爱与不爱,远没有那么唯一。
“感情贵在专致,始终如一。”
可谁敢说矢志不渝和一条路走到黑是不是一墙之隔呢?
有时候眷恋与不甘心,思慕与不可得,未尝不是一回事。
一见杨过误终身的例子反反复复地上演,可说到底,也不过是男人的意淫。
天下男人那么多,放下李逍遥,林家大小姐远有更好的归宿。
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这是人性使然,能放下的才是大智慧。
我早就自知大约是永远达不到女神杨绛那样的境界了。
可是有其万一也不赖。
其四,我重新认识了周围人。
被卷入这个小小的风暴中心,我当真是后知后觉的。等到意识到的时候,我已被从中驱逐出去。庆幸自己已然逃离,亦庆幸当时自己对是是非非几无所知。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如今细想,卷入这场“贵圈真乱”的事态中,我不算无辜,当时也确实无畏。
若要认真严谨地算起来,被牵扯进来的竟有七、八人之多。
身处其中心的某人,看来也当真不算清白。
分开之后,依然偶尔会得知一些消息。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不希望事态扩大,却不代表我害怕被人知晓。只是我曾以为某些人会有所改变,原来到底还是我所了解与揣度的模样。生活常是一出罗生门,于是我借着悠悠众口,听到各种版本的真相,甚至背后与当面不符的说辞。为了不伤害他人,也为了隐藏自己的本心,恐怕即便是我,怕也会不自觉地修饰着自己的言辞。
自此一遭,我再次感受着身边人的关心与守护。
开始这段关系时,BLUE曾偶然打来电话,做了我第一次哭泣的倾听者。很神奇,大学四年我们互相通话、被他伤害也被他安抚,甚至向他倾吐对木头君的不甘心时胸腔都在颤抖,却从不曾掉过眼泪。彼时却不可遏制地隔着电话掉下眼泪来,并且大概也只有在他面前可以无拘无束地流泪而不觉得狼狈。
我生过BLUE先生的气,因为他的任意妄为。生气是因为有了某人做底气,更因为知道我们一定会和好。现在想来,第一个原因也真是可笑。能成为我的底气的,反而是有些任性却多年来和我互相包容着的BLUE。有时候某些本当亲密的人反而最难捕捉,还不如相伴多年的人渣团靠谱。知根知底,小春此言真是通透。
作为我情感的第一时间倾诉对象,也作为得知我感受的唯一异地好友,小春可以说把握了全过程。无论是刚开始以身说法对我的鼓励,还是后来“你不用管他,你没受伤就好,回来请你吃好吃的”简单粗暴的安慰,我与小春终于又回到了昔日毫无芥蒂互相关心的状态中去,也达到了不需多言,我懂,我在的境地。
因为卷入多人关系,与同性同学之间的关系让我有些苦恼。打电话给杨先森时他正在外地准备面试,尽管我说只是小事,他还是一眼看穿我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体质,“要是小事你也不会找我了”。原本觉得我只是与BLUE因相交多年而互相了解互补不足,这才发现原来杨先森也异常地了解、体谅和支持我,实在满心感动。因此事我与杨先森通过三次电话,实在感激他的温和耐心与所出主意。同性死党们即将一个接一个地年内出嫁,自然也难以分神为我担忧,反倒是这些异性老友因为一一步入社会,心性渐趋成熟给了我许多的帮助与鼓励,实在感激。希望他们都能遇上真心的好姑娘,虽然他们情路都算不上很一帆风顺,但我也相信定会遇到真心的好姑娘,也祝他们稍晚点儿成家。(╯3╰)
多年好友自是不提,室友也为我操了不少的心。
自高中之后,我没有再交到新朋友,不知是没有真心与人相处的机会,还是自己处于焦虑状态的原因。研一一年,状态也差不多。反倒是换了宿舍后,竟与预感一致地与室友分外投契。大家同样好脾气、温和包容,也同样大大咧咧,不喜争执与出风头,不能说爱好兴趣全都一致,可生活节奏与认知方式全部相似,真是难得。经过五年混乱的宿舍生活,终于交到心无芥蒂的室友兼朋友,真是感激。这次事件,我除了对小春分享外,第一时间便告知了室友。对于期间种种,她们知晓得比小春更加详细。因此,当后来结束这段关系时,我些许的怨愤与糟心感她们也感同身受。当被他人问及我与某人关系时,Miss Ice说因为我的关系她当时也非常气愤,“不要提这个人,恬跟他已经是过去式了,而且恬也不想再和他扯上任何关系”。很奇观,我几乎没有在Miss Ice面前袒露太多心情,也没有提过很多具体细节,她对我的心思与态度却了解得非常透彻。这大概才是真朋友。时隔多年,有人在他处为我生气为我不平,这种久违的感觉真让人感动。
最后,以一些碎碎念作结。
很奇怪,虽然我一直不大相信自己的眼光,但它总是在一些地方莫名地准确。
譬如神奇地预感到读者先生对我的喜欢,预感到某位老师的心思,甚至预感到某前室友会向他人透露这件事。
可见有时自己的第六感所感受到的还是很准,反倒是被他人迷惑放下戒心后的信任倒不是那么准。
因为身边姑娘都是情路稳当,即便不那么一帆风顺,也都是长长久久,与真心所爱之人相伴至今,甚至有不少还是主动捅破窗户纸的。外加多年来我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事从来都是缓缓投入、旷日持久,也从未言后悔二字,因此对自己的眼光也很自信。
我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对于自己时隔多年的心动与倾心珍视不已,义无反顾,不曾言弃。
我对他约我没有太多意外,对他会喜欢我没有意外,猜到我们会相互牵连,连冷漠分手也猜到,连最后一封祝福的微信时间都猜到。
甚至他所不知道的是,他所以为的最初牵连,都是我故意靠近才会发生的。
可是到底还是认错了。
我没有猜到是他早有意约的我,没有猜到他所言从一开始就不真心,更没有猜到自己会哭得伤心,会打从心底地厌恶这个人。
前尘旧事,今已翻页。
也许自己的眼光真的不是那么靠谱。对于某人,我不愿再多言一句,亦不想再与他有任何牵连。
我理解对方。因为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因为自己也是从那个阶段走过来,所以对他的焦虑、不安、多面、挣扎与欲望十分理解。
但这并不代表我能够原谅。
作为一个人,无论自身状况如何,都该尽力做到独善其身、言行一致,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感肆意妄为。更因为他遭受过这种困境,还将它传递给我,实在是让人深恶痛绝。
推人及己反省自身时,我才意识到,或许自己也伤害过他人。
因为我明白,某人并不能真正明白他到底做了什么让人厌恶和反感的事。尽管他说因为体会过所以明白,可是若真的明白,又怎会沦为同类?所以,他对于自己因安全感所优柔寡断的作为,他对包括我在内的姑娘们的造成伤害其实并不懂得。“如果要我跟你说你才明白的话,那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夏天此言,真真通透。不处于对方的境地,不曾付出同等的真心,不曾为对方受伤,怎么会明白自己到底做过多么可恨又可悲的事。
我一直对自己说,但求问心无愧,原来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你的问心无愧不代表毫无过错、理直气壮,每个人的标准与底线都不同,所以做人还是别太无所顾忌、任意妄为,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伤害后能回复亲密的。记得诚心相交、坦荡磊落,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与底线,然后再求一个问心无愧。
最初选择时,我之所以在前途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仍选择开始,除却自己难以遏制的真心外,更重要的是我对这段关系的态度。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我不希望自己读了这么多书后,依然被一个人、一件事、一段关系所牵绊。对方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正如同一段关系的意义,应当是让人体验人生、逐渐成长,而非单一的求一个好结果。如今看来,算是求仁得仁,我的认真也算是有着丰富的收获。求一个尽兴,求一个无憾,足矣。
通过这段关系明白了好多道理。
譬如有些事情真的就是阴差阳错,多一点少一点都不会到今天这一地步,可它就是发生了,你只能接受。
譬如原来世间事大抵都是相似的,譬如染发和恋爱尝试。
虽然放下这个人和这段关系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可是在分开之后的这一个月里,新的感受与收获却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关系是失败的,可那之后的经验却多得超乎预料。
《Matrix》中,尼奥拜访先知,来往的门上写着大大的“know yourself”。亚里士多德在几世纪前留下的话,是人类永恒的追问。
其实我可以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喜欢某人,因为相似,可以在他身上看到过去自己的影子。所以我大概也能明白为什么读者先生会喜欢我,大概也是在我身上看到了过去自己的影子。
世间情爱,大抵如斯。
经此一役,我最大的收获便是重新发现了自己。
以前以为自己是冷淡的乖乖女,如今发现自己原来也有叛逆和任性的一面。
杨先森说过我理性,当时我持反对态度,因为自己向来感性为大,现在想来他是有一定道理。只是以理性来形容自己并不准确,我更倾向于“达观”二字。
从小到大,涉及情感,我一向感性且随心所欲。别人说好与我无关,自己喜欢亦不须他人的理解与赞同;喜欢什么就一头栽进去无法自拔,陷入狂热且旷日持久。这次才发现原来无论我多么热烈与投入,始终保持着几分独立的思考与理性的抽离。对于爱憎,我拎得很清楚,对情感的来与走,也能想得很透彻。
人心是最难挽留的。
所以要来,我热忱地依恋你;要走,我也不会眷恋你。
对于爱憎,虽然仍旧分明,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极端。分手后无法做朋友?绝不至于。分手后成仇人?亦远没有那么极端。
合则聚,不合则散,世间良人多,爱慕的又是一类人,何必死心眼?
互相坦诚,互相提点,最后再予以互相祝福,没有什么做不到。
只是好与不好、对方的真心、他人是否尊重这段关系决定着你对这段关系的态度与评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其二,我学会了放下。
不仅仅是放下这个人放下这段关系,也放下了牵绊在我心里整整十年的一个执念。
木头君。
再在空间看到他的动态,仍有牵挂,但是到底不再是昔日我放不下的那个人了。
我不知道是因为有了“新欢”才放下的他,还是因为了解了自己才明白当年无始无终的缘由,也许后者居多。但无论如何,我放下了他。
大学四年,我一直活在失却安全感的焦虑之中,没有底气、没有依靠,心悬在半空中。没有办法认识自己、更没有办法爱别人。我疲惫、我麻木,我摆出貌若良善实则冷漠的脸对待一切人事。
这不是温柔,这是防备。受过伤仍愿意付出的才是真温柔。
好在这样的阶段终于过去,我开始给予自己安全感、收获自信与幸福。
当年错过木头君,实在是无奈。
我并非不眷恋他,只是没有办法去爱,没有办法去捕捉。
所以恋爱大约也是要看契机的。
晚一步、差一分、步调不一致,都无可奈何。
曾以为自己拿得起却放不下,如同对待木头君一样,如今却发现我将两人都放下,不仅轻易,也非常轻松。
《最完美的离婚》里,结夏说递交了离婚申请书后,她像宿便通了一样轻松。
《恋爱的发现》里,夏天苦苦坚持最终还是红着眼要分手。
在一段关系里,当负面情感多于正面情感时,它就有了重新思考的必要,亦有了不再继续下去的理由。只是对于随时间加深情感的女性来说,这是种悖论,亦是种痛苦的自我否定。
于是选择分手的两人,在舍却了自己希望摆脱的关系后,却又各自陷入了留恋与后悔的挣扎。
眷恋旧情是女人的天性,优柔寡断是女人的弱点,当真无奈。
所以由对方来提出这样的结果,虽然乍看上去自己非常的可悲,可是没有留恋、没有悔憾,我可以轻松地向前走。
我庆幸于自己的豁达,也发觉自己终于能够获得独立的自我:精神上与情感上。
受伤让人成长,也让人变得更温柔坚强。
我既未被这次伤痛击倒,亦没有否认它的存在,而是直面它、反思它,然后接受它。
我不再害怕受伤,亦不再害怕被别人疏远;我变得更有底气,无惧他人评判,也更温柔慈悲,借着伤害自我反思。
其三,我迈出了第一步,打破了一道壁垒,开始可以正常地与异性相处。
我对情感有了更通透的把握,无论是本质还是技巧。
曾经我以为恋爱是博弈、是拉锯战,现在想来是我错了。
必修课也好,糟糕的人际关系也罢,要怎么定义这段无名无实的关系,是双方各自的自由。
总该谢谢你放过我,亦谢谢你教会我如何由错来定义对。
“恋爱说到底也是一种关系,在任何一种关系中,都会形成权力。爱得多的一方是弱者,会为对方退步、为对方改变原则。对于弱者的一方来说,简直像在地狱。”——韩夏天
“爱情要结束后才能知道谁是强者谁是弱者,更喜欢的一方是强者,因为没有留恋。像我这样接受爱的人,会留下后悔和留恋,就变得一生都无法忘记。强者是那种可以按照喜欢的程度去喜欢、想试的都试过的人。是像夏天那样的人。”——姜泰河
曾经我以为,爱情结束了,分强弱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今看来,强弱从来都没有意义,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这段关系带给你的思考、经验、成长价值才是意义。
在一段关系里,只有两个人势均力敌地保持着大致的平等,这段关系才可以维持下去。
一旦失去平衡,作为没有契约关系的恋爱,出现问题与崩裂是迟早的事。
所以分出强弱的韩夏天与姜泰河,在五年前出现问题是必然,即便没有父亲的死、没有泰河的疲惫,也是必然。
恋爱大约是一种循环。
最后一集里,编剧借着作家之口,这样娓娓道来。
被追的人会追别人,甩过别人的也会被甩,开始一段关系,新鲜、甜蜜,然后争吵、疲惫最后走向分手。
可是总是要再次开始,从中学习,然后成长,更进一步地认识自我、丰富人生。
人常不懂得珍惜。我对自己说。
于是我常告诫自己要懂得珍惜,珍惜身边人、珍惜当下时光。
现在看来,不仅身边人没做好,我自己也没做好。
对于真心对自己好的人,要更加珍惜与回报,毕竟越世俗,这样的人也越难求。
想要学习什么,必须认真投入、付出时间与心血才会有所得。害怕受伤的胆小鬼是不会有收获的。
在选择试着开始这段关系时,我便已想明白,通过对方,或许我可以找回喜欢一个人的能力。即便走不下去,也会有别人。
也许通过此次,我找回了喜欢一个人的能力,跨过了难以喜欢一个人的门槛,也认识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心结。无论对象如何,经验教训倒还是有不少。
逃情最有效的方法是勇敢去爱,尽情挥洒。
其实承认自己眼光差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纠结再三慎之又慎选择的染发剂,不是照样走眼了吗?
犯错并不可耻,受伤也并不可怕,谁说光洁无瑕的白纸才是最美的?画出你自己喜欢的颜色与样式才是人生这张白纸的归途。
何况人心哪似白纸与瓷器,会有痕迹亦会逐渐复生。
只要我喜欢,现在就是最好的样子。
大概不要主动也是对的,主动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失去自我。
可是珍惜你、在乎你的人自然会珍惜。
一味地被动难道不也是失去自我吗?
第二性早已有言,作为客体的女性被告知要伪装、掩藏,那才是真正的弱者。
重看儿时剧目,发现自己喜欢的角色都是有共同点的。
热情、执着、纯粹、无畏。
那时候以为是自己喜欢这样的人,现在想想,原来这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一面啊。
林月如小姐。
长大之后,更加喜欢也更想做灵儿这样大气、强大、沉炼、有着女神气质不执著于小我的姑娘。
可是重看仙一,发现还是无法不挂心月如。
儿时对月如起身回首莞尔的那句“我不在乎(做他心中的第二位)”感动不已,长大后却觉得她爱得卑微,因为自己无论如何都做不到那份卑微。
如今看来,这卑微亦是纯粹。
女人可以为爱人牺牲,甚至亦可为天下牺牲,却难做到包容爱人心中有别人,更枉论做最爱之人的第二位。
你看灵儿心怀苍生,却无法不介意他与别的女人打情骂俏。
所以月如当真伟大,后来一步,包容到如斯地步,这未尝不是真的大爱,不执著于小我。
爱一个人,会把自己放低,低到尘埃里。
所以月如把自己放得再低,终究也只是他心里的一轮明月。而已。
重看仙一,不仅看到前年发现的情与道的纠葛,还看到一个“执迷”与“放下”。
爱人爱到失去自我,不可取,亦难有所得。
所以表哥明明温润儒雅、通透达观,为月如千里迢迢送来苏州牛肉面,她却只看到逍遥的那个馒头。
所以月如明明跋山涉水、风雨同路,为逍遥抛却身份甚至舍弃性命,他却只是因她而舞剑成熟。
失却自我,自然也失却本心,失却本色。
求而不得,自然也一叶障目,越陷越深。
生活不是剧目,爱与不爱,远没有那么唯一。
“感情贵在专致,始终如一。”
可谁敢说矢志不渝和一条路走到黑是不是一墙之隔呢?
有时候眷恋与不甘心,思慕与不可得,未尝不是一回事。
一见杨过误终身的例子反反复复地上演,可说到底,也不过是男人的意淫。
天下男人那么多,放下李逍遥,林家大小姐远有更好的归宿。
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这是人性使然,能放下的才是大智慧。
我早就自知大约是永远达不到女神杨绛那样的境界了。
可是有其万一也不赖。
其四,我重新认识了周围人。
被卷入这个小小的风暴中心,我当真是后知后觉的。等到意识到的时候,我已被从中驱逐出去。庆幸自己已然逃离,亦庆幸当时自己对是是非非几无所知。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如今细想,卷入这场“贵圈真乱”的事态中,我不算无辜,当时也确实无畏。
若要认真严谨地算起来,被牵扯进来的竟有七、八人之多。
身处其中心的某人,看来也当真不算清白。
分开之后,依然偶尔会得知一些消息。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不希望事态扩大,却不代表我害怕被人知晓。只是我曾以为某些人会有所改变,原来到底还是我所了解与揣度的模样。生活常是一出罗生门,于是我借着悠悠众口,听到各种版本的真相,甚至背后与当面不符的说辞。为了不伤害他人,也为了隐藏自己的本心,恐怕即便是我,怕也会不自觉地修饰着自己的言辞。
自此一遭,我再次感受着身边人的关心与守护。
开始这段关系时,BLUE曾偶然打来电话,做了我第一次哭泣的倾听者。很神奇,大学四年我们互相通话、被他伤害也被他安抚,甚至向他倾吐对木头君的不甘心时胸腔都在颤抖,却从不曾掉过眼泪。彼时却不可遏制地隔着电话掉下眼泪来,并且大概也只有在他面前可以无拘无束地流泪而不觉得狼狈。
我生过BLUE先生的气,因为他的任意妄为。生气是因为有了某人做底气,更因为知道我们一定会和好。现在想来,第一个原因也真是可笑。能成为我的底气的,反而是有些任性却多年来和我互相包容着的BLUE。有时候某些本当亲密的人反而最难捕捉,还不如相伴多年的人渣团靠谱。知根知底,小春此言真是通透。
作为我情感的第一时间倾诉对象,也作为得知我感受的唯一异地好友,小春可以说把握了全过程。无论是刚开始以身说法对我的鼓励,还是后来“你不用管他,你没受伤就好,回来请你吃好吃的”简单粗暴的安慰,我与小春终于又回到了昔日毫无芥蒂互相关心的状态中去,也达到了不需多言,我懂,我在的境地。
因为卷入多人关系,与同性同学之间的关系让我有些苦恼。打电话给杨先森时他正在外地准备面试,尽管我说只是小事,他还是一眼看穿我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体质,“要是小事你也不会找我了”。原本觉得我只是与BLUE因相交多年而互相了解互补不足,这才发现原来杨先森也异常地了解、体谅和支持我,实在满心感动。因此事我与杨先森通过三次电话,实在感激他的温和耐心与所出主意。同性死党们即将一个接一个地年内出嫁,自然也难以分神为我担忧,反倒是这些异性老友因为一一步入社会,心性渐趋成熟给了我许多的帮助与鼓励,实在感激。希望他们都能遇上真心的好姑娘,虽然他们情路都算不上很一帆风顺,但我也相信定会遇到真心的好姑娘,也祝他们稍晚点儿成家。(╯3╰)
多年好友自是不提,室友也为我操了不少的心。
自高中之后,我没有再交到新朋友,不知是没有真心与人相处的机会,还是自己处于焦虑状态的原因。研一一年,状态也差不多。反倒是换了宿舍后,竟与预感一致地与室友分外投契。大家同样好脾气、温和包容,也同样大大咧咧,不喜争执与出风头,不能说爱好兴趣全都一致,可生活节奏与认知方式全部相似,真是难得。经过五年混乱的宿舍生活,终于交到心无芥蒂的室友兼朋友,真是感激。这次事件,我除了对小春分享外,第一时间便告知了室友。对于期间种种,她们知晓得比小春更加详细。因此,当后来结束这段关系时,我些许的怨愤与糟心感她们也感同身受。当被他人问及我与某人关系时,Miss Ice说因为我的关系她当时也非常气愤,“不要提这个人,恬跟他已经是过去式了,而且恬也不想再和他扯上任何关系”。很奇观,我几乎没有在Miss Ice面前袒露太多心情,也没有提过很多具体细节,她对我的心思与态度却了解得非常透彻。这大概才是真朋友。时隔多年,有人在他处为我生气为我不平,这种久违的感觉真让人感动。
最后,以一些碎碎念作结。
很奇怪,虽然我一直不大相信自己的眼光,但它总是在一些地方莫名地准确。
譬如神奇地预感到读者先生对我的喜欢,预感到某位老师的心思,甚至预感到某前室友会向他人透露这件事。
可见有时自己的第六感所感受到的还是很准,反倒是被他人迷惑放下戒心后的信任倒不是那么准。
因为身边姑娘都是情路稳当,即便不那么一帆风顺,也都是长长久久,与真心所爱之人相伴至今,甚至有不少还是主动捅破窗户纸的。外加多年来我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事从来都是缓缓投入、旷日持久,也从未言后悔二字,因此对自己的眼光也很自信。
我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对于自己时隔多年的心动与倾心珍视不已,义无反顾,不曾言弃。
我对他约我没有太多意外,对他会喜欢我没有意外,猜到我们会相互牵连,连冷漠分手也猜到,连最后一封祝福的微信时间都猜到。
甚至他所不知道的是,他所以为的最初牵连,都是我故意靠近才会发生的。
可是到底还是认错了。
我没有猜到是他早有意约的我,没有猜到他所言从一开始就不真心,更没有猜到自己会哭得伤心,会打从心底地厌恶这个人。
前尘旧事,今已翻页。
也许自己的眼光真的不是那么靠谱。对于某人,我不愿再多言一句,亦不想再与他有任何牵连。
我理解对方。因为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因为自己也是从那个阶段走过来,所以对他的焦虑、不安、多面、挣扎与欲望十分理解。
但这并不代表我能够原谅。
作为一个人,无论自身状况如何,都该尽力做到独善其身、言行一致,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感肆意妄为。更因为他遭受过这种困境,还将它传递给我,实在是让人深恶痛绝。
推人及己反省自身时,我才意识到,或许自己也伤害过他人。
因为我明白,某人并不能真正明白他到底做了什么让人厌恶和反感的事。尽管他说因为体会过所以明白,可是若真的明白,又怎会沦为同类?所以,他对于自己因安全感所优柔寡断的作为,他对包括我在内的姑娘们的造成伤害其实并不懂得。“如果要我跟你说你才明白的话,那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夏天此言,真真通透。不处于对方的境地,不曾付出同等的真心,不曾为对方受伤,怎么会明白自己到底做过多么可恨又可悲的事。
我一直对自己说,但求问心无愧,原来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你的问心无愧不代表毫无过错、理直气壮,每个人的标准与底线都不同,所以做人还是别太无所顾忌、任意妄为,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伤害后能回复亲密的。记得诚心相交、坦荡磊落,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与底线,然后再求一个问心无愧。
最初选择时,我之所以在前途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仍选择开始,除却自己难以遏制的真心外,更重要的是我对这段关系的态度。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我不希望自己读了这么多书后,依然被一个人、一件事、一段关系所牵绊。对方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正如同一段关系的意义,应当是让人体验人生、逐渐成长,而非单一的求一个好结果。如今看来,算是求仁得仁,我的认真也算是有着丰富的收获。求一个尽兴,求一个无憾,足矣。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