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那一阕《黄雀记》
最初接触当代文学是借由初高中的语文教材,当时并没有什么读书兴趣所以多半只停留在知道老前辈的名号,写过什么内容是什么表述了什么寓意是什么都不曾考虑过。大学之后,渐渐有了自己的阅读喜好,也开始接触一些作家的作品,可能是从钱钟书的《围城》开始,对当代文学终于算是入了个门。
因为自己文学素养平平,所以一般会先选择作者的成名作来读,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因为这种读者基数很大的作品一般会有很深入的书评和分析,自己不能理解和领会的部分就可以通过别人的评述来得到补充,读起来也比较安心。然而走进苏童却并不是通过他的《妻妾成群》或者是改编成的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机缘巧合拿到的这一本《黄雀记》变成我了解这个作者的第一步。
故事由“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和“白小姐的夏天”三个部分组成,结构框架简单易懂,故事也不复杂,用苏童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这部小说在风格上是‘香椿树街系列’的一个延续,所谓街区生活。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青少年强奸案,通过案子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或者说是这三个受侮辱与损害的人的命运,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贯穿故事始终的任务是保润的爷爷,一个“丢了魂儿”的老人,这个在邻里乡亲眼中疯傻的老人家在我看来确是这一群大人孩子中最理智清醒的一个。他给了孙子保润一个契机成为绑人打结的高手,孙子将爱慕的仙女绑上水塔,在她被自己的朋友柳生强奸之后被迫接受了十年的牢狱之灾。老人给了柳生一个自我赎罪的机会,十年间他一直在疯人院照看着保润爷爷,并接受了新时代的社会变迁和白小姐重新产生情愫。孙子出狱后和柳生白小姐开始了赎罪赔罪和各自的感情纠缠,最后白小姐的红脸婴儿在活的比谁都长的老人家怀里哭,所有的纷争和碰撞好似也就此打住,一切归零。
苏童在写这部小说时用到了许多隐喻,这些看起来有所指的名堂也是在我后来读他的相关采访时才能够具体的理解和体会。好像书名《黄雀记》,读完全书就可以很清楚明了这里说的是十年前的水塔发生的强奸案,绑人的保润并不知柳生会去强奸被他绑住的仙女,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演绎很有紧张感和戏剧感,但苏童说“黄雀可能是灾难,可能是命运,看上去很漂亮的意象后面是一个阴影、一个线索”;关于祖父,背后也有所隐意。祖父不顾家人的反对每年去照相馆给自己拍遗照,最终引发了家庭矛盾的爆发,这个感觉自己随时会去世的老人,最终一无所有的老人却见证了所有人的离去,活的比谁都长。作者用这老人对来世的恐惧应和了很多中国式老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让他成为小说的光线,填涂了整个故事的色彩;读书的时候我有在想,保润在老人身上打的“和平结”“法制结”“莲花结”…这些结是不是一种对社会束缚的象征,后来看到作者又讲:“它是捆绑和束缚的隐喻,无论是社会底层还是乡村居民,整个民族都是被绳子捆住手脚的,这中间有对漫长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的隐喻”;文章最后,怀孕的白小姐为了逃避村人的讨伐而跳入河水,与垃圾一同漂流,但却并不脏、臭。我在想,这样的洗涤和对溃疡状态的隐藏是不是暗示着对自身的反省和对个体乃至时代变好的期待。
书里说,白小姐留下的红脸婴儿,可以是“耻婴”,也可以是“怒婴”。书评说,你的世界,取决于你希望将哪一张脸露在外面。我想,作者也许就是借此表达了他反复强调的自己的文学原则:要在“新时期”重新发现人性之恶。他借由这样一个长篇,把三个年轻人的纠葛故事作为创作土壤,尽情的表述了自己对人性的看法,你是不是那样一个红脸的婴儿呢?
因为自己文学素养平平,所以一般会先选择作者的成名作来读,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因为这种读者基数很大的作品一般会有很深入的书评和分析,自己不能理解和领会的部分就可以通过别人的评述来得到补充,读起来也比较安心。然而走进苏童却并不是通过他的《妻妾成群》或者是改编成的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机缘巧合拿到的这一本《黄雀记》变成我了解这个作者的第一步。
故事由“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和“白小姐的夏天”三个部分组成,结构框架简单易懂,故事也不复杂,用苏童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这部小说在风格上是‘香椿树街系列’的一个延续,所谓街区生活。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青少年强奸案,通过案子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或者说是这三个受侮辱与损害的人的命运,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贯穿故事始终的任务是保润的爷爷,一个“丢了魂儿”的老人,这个在邻里乡亲眼中疯傻的老人家在我看来确是这一群大人孩子中最理智清醒的一个。他给了孙子保润一个契机成为绑人打结的高手,孙子将爱慕的仙女绑上水塔,在她被自己的朋友柳生强奸之后被迫接受了十年的牢狱之灾。老人给了柳生一个自我赎罪的机会,十年间他一直在疯人院照看着保润爷爷,并接受了新时代的社会变迁和白小姐重新产生情愫。孙子出狱后和柳生白小姐开始了赎罪赔罪和各自的感情纠缠,最后白小姐的红脸婴儿在活的比谁都长的老人家怀里哭,所有的纷争和碰撞好似也就此打住,一切归零。
苏童在写这部小说时用到了许多隐喻,这些看起来有所指的名堂也是在我后来读他的相关采访时才能够具体的理解和体会。好像书名《黄雀记》,读完全书就可以很清楚明了这里说的是十年前的水塔发生的强奸案,绑人的保润并不知柳生会去强奸被他绑住的仙女,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演绎很有紧张感和戏剧感,但苏童说“黄雀可能是灾难,可能是命运,看上去很漂亮的意象后面是一个阴影、一个线索”;关于祖父,背后也有所隐意。祖父不顾家人的反对每年去照相馆给自己拍遗照,最终引发了家庭矛盾的爆发,这个感觉自己随时会去世的老人,最终一无所有的老人却见证了所有人的离去,活的比谁都长。作者用这老人对来世的恐惧应和了很多中国式老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让他成为小说的光线,填涂了整个故事的色彩;读书的时候我有在想,保润在老人身上打的“和平结”“法制结”“莲花结”…这些结是不是一种对社会束缚的象征,后来看到作者又讲:“它是捆绑和束缚的隐喻,无论是社会底层还是乡村居民,整个民族都是被绳子捆住手脚的,这中间有对漫长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的隐喻”;文章最后,怀孕的白小姐为了逃避村人的讨伐而跳入河水,与垃圾一同漂流,但却并不脏、臭。我在想,这样的洗涤和对溃疡状态的隐藏是不是暗示着对自身的反省和对个体乃至时代变好的期待。
书里说,白小姐留下的红脸婴儿,可以是“耻婴”,也可以是“怒婴”。书评说,你的世界,取决于你希望将哪一张脸露在外面。我想,作者也许就是借此表达了他反复强调的自己的文学原则:要在“新时期”重新发现人性之恶。他借由这样一个长篇,把三个年轻人的纠葛故事作为创作土壤,尽情的表述了自己对人性的看法,你是不是那样一个红脸的婴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