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转载的,写得很好《作茧自缚》书评!
纯粹的故事,纯粹的爱情
人生总有很多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
郑谐是一个如同机械表一般高度程式化的人,他的人生永远都精准的走在既定的路线上,他的人生不期待意外,可筱和和却成了他完美人生路上的意外。筱和和的父亲因为一次见义勇为的行动中牺牲,被救了的郑谐于是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扮演了兄长甚至父亲的角色。可是外面看似乖巧无主见的筱和和并没有按郑谐的规划那样长成一个甜美娴雅的闺秀,她那有些纤细的内心其实敏感而独立。她抱着感恩的心努力的在郑谐面前扮演一个他心目中的合格妹妹的角色,虽然她知道自己达不到他所希望的那种程度,其实她的内心并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但是她依然是不希望郑谐失望的,这样一种杂糅的感情里有喜欢的成分但是这样的喜欢更多的时候是被敬畏的情感所掩藏着。正如郑谐也是怀着报答的心态在和和成长的过程里给予一切他认为对她最好的东西,细致的关心她的所有,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她的痕迹渐渐的渗透到了自己的生活里,变成一种本能和习惯。但是郑谐对筱和和的认知错位也给他们日后的关系埋藏下了变数。
在生活中习惯于对方的存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相依相伴,一直以相亲相爱两兄妹模式安然相处的郑谐与筱和和因为一次擦枪走火酒后乱性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自我认知。而潜藏于内心深处的细微情愫也因为这一偶然被揭开,只是两人一直无法正视。筱和和拼命的把郑谐推离自己,只为了让他们关系永远保持现状,以求得心安,她以为这是对他最好的做法。何况那时的他还有一个在筱和和看来完全符合他规划人生中完美配偶的女友。可是筱和和并不知道,知道真相后就做出为她负责这个决定的郑谐并不仅仅是因为补偿,补偿只是一个动因,更重要的是,他借由这样的动因发现自己竟然一点也没有挣扎就很下意识的做出了选择。所以筱和和说谎,推拒,疏远,离开,用各种方式让郑谐走回他既定的正轨上,而郑谐也心灰意冷的回到了自己的“轨道”,他们都在自欺欺人的越走越远。可惜爱情这个东西,在他和她的潜意识里,在他们长期的陪伴中。喜欢一个人,没有了她/他,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地上的影子一样。
他们试着开始没有对方的生活,郑谐还和理想型女友按部就班的谈婚论嫁。可是,这不是爱情。喜欢是一种心有灵犀,喜欢是他只有她,而她,也只有他。他们的心紧紧相连,可是他们永远有着一堵心墙。走不进去但是更走不出来,只能困在原地徒劳的挣扎,于是他们的心都缺失了。
单方面的爱情或许于你是永远不减的阳光,于他,或许只是浮光掠影。或许和次爱的人也可以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可是那个心思通透的女子也不愿意接受一份不平等的关系和不完整的爱情,于是她选择退出,成全了他们也成全了自己。
一个简单的青梅竹马的故事,在飘阿兮洗练的文字下显得清新自然但是却轻易的牵引着你入戏,把持着你的情绪。和和其实是个有些寂寞的孩子,她有一只陪伴左右的宠物猫,在飘的笔下,那些寂寞都被幽默化卡通化,一人一猫的场景描写居然令人觉得俏皮可爱而又温暖。看书的时候,家里播放着钢琴曲,水一样的琴声冉冉而动,流动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书本字里行间的干净清爽带走了夏天的湿气。
在那一刻,我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这本书,因为作者的用心,人物的自然,更因为故事的纯粹。
向左走,向右走
《向左走,向右走》是我很喜欢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温暖的画面,清纯的男孩和女孩,甜蜜中带着微酸的怅惘。画面里不断重复着相逢与错过,无数次,他们在茫茫人海中擦身而过。其实他们之间只隔着一堵墙,或者只是隔着几个路人,可是,那么多次,他们还是错过了。有时候,爱情里,欠的,或许只是一点点的缘分。
又或者说,习惯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那么,相遇会是件太困难的事情,一如,郑谐与筱和和。和和的习惯是,多年来将自己缚在厚厚的茧里,假装现世安稳,假装快乐地活着。其实郑谐亦然。他习惯着自己的习惯,习惯着十几二十年来用同样的眼神看和和,习惯着把她当妹妹,习惯在每一件事情上管着她,却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在时光里蜕变。于是,他们就这样若无其事地活了这些年,活在各自的习惯里,从不想改变。
好像我们很多人的生命里都有那样一个人,他是你的青梅竹马,是你的知己好友,你们一起长大,一起欢乐,一起悲伤。你们之间有暧昧的暗涌,却谁也没有说出来。生活平静如水。终于有天,你们各自寻觅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然后渐渐相忘于江湖。柴米油盐和俗世的饭菜香让你迷失,让你无暇去想年少的种种。多年以后再次相逢,总是难舍怅惘。他或许没有成为你的爱人,可是,他是你永不能忘的人,是你记忆深处最初的悸动。甚至,穿过了漫长的时光,你会想,如果当初勇敢地说出那个字,这生活是否就会改变?可惜时光不能倒流,你们终究是错过了。于是,余生只能在回忆里叹息。
郑谐与筱和和的关系,正是这幅图景。这是一幅最完美的兄妹图,却因为太完美而令人不可置信。郑谐的那一句:“我若对和和有别的念头,就让我被雷劈!”,在我看来,不过就是逃避的借口。他说这一句,与其说是说给他的兄弟们听,倒不如说是怯懦的自我麻醉。他是谁?他是最理智、最镇定,生活最规律死板,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郑谐,他的生活中没有意外没有惊喜,像一潭绝望的死水。这样死寂的生活是怎样来的?完全归功于他几十年来的循规蹈矩,从来不给自己发现意外的机会。哪怕他自己心里对自己与和和的关系有疑惑,他也只会埋头死睡,绝不会去深想,一觉醒来,和和仍是自己的妹妹,多好!
不知不觉,写出来的字好像充满了对郑谐的讽刺。我不是有心的,我并不讨厌郑谐,可是,我心疼和和。她是很好的女孩子,应该值得更好的对待。我想,哪怕是青梅竹马这样的关系,吃亏的总还是女孩子。男生粗心,女生心细,最容易发现关系改变的从来都是女生。发现了又怎样?主动改变?不可能!谁都不敢贸然走出那一步。于是,她只能拖着这样的尴尬一路走下去,假装什么都不明白,假装生活依旧平静,活在自己纠结的茧子里。这,是作茧自缚的开始。
七年前的那一夜,只是给他们平静的生活打开了一丝裂缝。我以为,一切都是宿命。宿命的轨迹不是多年以后的狭路相逢,而是在各自生命中尚未出现铭心刻骨的人时便烙印下了彼此身体的记号。看过凌某人那一本《心动》的童鞋们或许会说,身体的记号是不可靠的,那只是意外,是可以改正的意外。可是,郑谐与和和不是《心动》里因为种种原因而偷尝禁果的那一对。他们的个性不是那样潇洒的。所以,七年之后,郑谐知道了真相之后,会那样激动。而和和也早就预见到郑谐可能会有的反应,所以,即使是她自己伴随着疼痛与悲伤而失身,她仍要努力去掩盖,害怕被郑谐发现。当你了解一个人到了比他自己还多的程度,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和和或许为这样的兄妹关系而感到害怕,害怕自己是真的爱上了郑谐,害怕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因着莫名的爱而越走越远。所以,她只是选择了沉默。青梅竹马的人其实很相似,有一样的恐惧和害怕。郑谐选择了视而不见,而和和选择了作茧自缚。
对于和和来说,十八岁的女孩子,只是太害怕。年轻的生命承受不起太多的重量。初夜于她而言,不是甜蜜也不是羞辱,她只是,无可奈何。恐惧的感受压过了一切。的确,她怯懦胆小,不敢面对。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她不敢面对的到底是什么?她不敢接受的是什么?她对郑谐真的只是单纯的对于长辈的恐惧么?不是!她只是害怕,知道了真相之后的郑谐,会因为“责任”两个字而娶她,而不是因为爱。不管是十八岁,还是二十八岁,每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对爱情都是有幻想的。无论如何,她都不可能接受一段因责任而联结在一起的错误关系,更接受不了她爱着的人因为责任而和她在一起。
和和的心其实早就有了归属了吧?早到连她自己都没有发觉。初恋的失败,郑谐只是诱因,而真正的原因在她自己。如果她自己多几分坚持,郑谐还真能管得住她么?我想是不能的吧!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岑世没那么重要,不过是因为和和愿意被郑谐管,愿意活在他的羽翼之下,不管不顾,醉生梦死。郑谐对和和,真的能毫无杂念?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家长保护自己的孩子免收恋爱的伤害,理由多半是纯然的爱,一定不会有一条叫做“嫉妒”的理由。而郑谐在涉及和和的感情时,他没能控制住自己,他实实在在地嫉妒了,然后却又告诉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和和好,给了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做得干净利落。如果说和和的这七年是活在自己作的茧子里,那么,郑谐就是活在幻梦中。他的思想停留在彼此都还年幼的时候,他是和和的大哥哥,和和是她的小妹妹,他以为这辈子都只会是这样了,直到七年前的旧事重新浮出水面。
对于最后的这几次更新,难免觉得遗憾。停在分岔的点上,往哪里写都有可能。藏了那么多年的真相大白之时,和和选择了决绝地逃开,郑谐艰难地追寻。表面看来他仿佛是想放弃,可是,谁知道呢?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真的能舍弃得了么?我固执地以为,杨蔚琪是很好的女子,她值得更好的男人。没错,郑谐是个负责任的好男人,但是,在我眼里,他这辈子,就只能对和和负责了,除了和和之外,谁和他在一起都不会快乐。
对于这一个故事,其实我本不想作太多的假设。的确,我的内心渴望着郑谐与和和都能打开心房,好好相爱,然后幸福地生活下去,却又不敢去想。我的思想有时候太简单,不会那么清晰地预见最后的结局。可是,最后这一篇番外却给了我希望。虽然,这是莫莫怅惘而失望的初恋。
最无望的等待,并不是他永远不会成为你希望的那样。而是他明明做了这一切,却不是对你。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实在心酸。忽然之间觉得郑谐其实很笨,他自己在无意中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却从未意识到。话说回来,这世上,又有多少在情海浮沉的男女肯正视自己的内心呢?别的话不多说了。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只想说一句:或许,两条平行线也有相交的一天。我等待着……
人生总有很多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
郑谐是一个如同机械表一般高度程式化的人,他的人生永远都精准的走在既定的路线上,他的人生不期待意外,可筱和和却成了他完美人生路上的意外。筱和和的父亲因为一次见义勇为的行动中牺牲,被救了的郑谐于是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扮演了兄长甚至父亲的角色。可是外面看似乖巧无主见的筱和和并没有按郑谐的规划那样长成一个甜美娴雅的闺秀,她那有些纤细的内心其实敏感而独立。她抱着感恩的心努力的在郑谐面前扮演一个他心目中的合格妹妹的角色,虽然她知道自己达不到他所希望的那种程度,其实她的内心并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但是她依然是不希望郑谐失望的,这样一种杂糅的感情里有喜欢的成分但是这样的喜欢更多的时候是被敬畏的情感所掩藏着。正如郑谐也是怀着报答的心态在和和成长的过程里给予一切他认为对她最好的东西,细致的关心她的所有,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她的痕迹渐渐的渗透到了自己的生活里,变成一种本能和习惯。但是郑谐对筱和和的认知错位也给他们日后的关系埋藏下了变数。
在生活中习惯于对方的存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相依相伴,一直以相亲相爱两兄妹模式安然相处的郑谐与筱和和因为一次擦枪走火酒后乱性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自我认知。而潜藏于内心深处的细微情愫也因为这一偶然被揭开,只是两人一直无法正视。筱和和拼命的把郑谐推离自己,只为了让他们关系永远保持现状,以求得心安,她以为这是对他最好的做法。何况那时的他还有一个在筱和和看来完全符合他规划人生中完美配偶的女友。可是筱和和并不知道,知道真相后就做出为她负责这个决定的郑谐并不仅仅是因为补偿,补偿只是一个动因,更重要的是,他借由这样的动因发现自己竟然一点也没有挣扎就很下意识的做出了选择。所以筱和和说谎,推拒,疏远,离开,用各种方式让郑谐走回他既定的正轨上,而郑谐也心灰意冷的回到了自己的“轨道”,他们都在自欺欺人的越走越远。可惜爱情这个东西,在他和她的潜意识里,在他们长期的陪伴中。喜欢一个人,没有了她/他,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地上的影子一样。
他们试着开始没有对方的生活,郑谐还和理想型女友按部就班的谈婚论嫁。可是,这不是爱情。喜欢是一种心有灵犀,喜欢是他只有她,而她,也只有他。他们的心紧紧相连,可是他们永远有着一堵心墙。走不进去但是更走不出来,只能困在原地徒劳的挣扎,于是他们的心都缺失了。
单方面的爱情或许于你是永远不减的阳光,于他,或许只是浮光掠影。或许和次爱的人也可以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可是那个心思通透的女子也不愿意接受一份不平等的关系和不完整的爱情,于是她选择退出,成全了他们也成全了自己。
一个简单的青梅竹马的故事,在飘阿兮洗练的文字下显得清新自然但是却轻易的牵引着你入戏,把持着你的情绪。和和其实是个有些寂寞的孩子,她有一只陪伴左右的宠物猫,在飘的笔下,那些寂寞都被幽默化卡通化,一人一猫的场景描写居然令人觉得俏皮可爱而又温暖。看书的时候,家里播放着钢琴曲,水一样的琴声冉冉而动,流动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书本字里行间的干净清爽带走了夏天的湿气。
在那一刻,我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这本书,因为作者的用心,人物的自然,更因为故事的纯粹。
向左走,向右走
《向左走,向右走》是我很喜欢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温暖的画面,清纯的男孩和女孩,甜蜜中带着微酸的怅惘。画面里不断重复着相逢与错过,无数次,他们在茫茫人海中擦身而过。其实他们之间只隔着一堵墙,或者只是隔着几个路人,可是,那么多次,他们还是错过了。有时候,爱情里,欠的,或许只是一点点的缘分。
又或者说,习惯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那么,相遇会是件太困难的事情,一如,郑谐与筱和和。和和的习惯是,多年来将自己缚在厚厚的茧里,假装现世安稳,假装快乐地活着。其实郑谐亦然。他习惯着自己的习惯,习惯着十几二十年来用同样的眼神看和和,习惯着把她当妹妹,习惯在每一件事情上管着她,却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在时光里蜕变。于是,他们就这样若无其事地活了这些年,活在各自的习惯里,从不想改变。
好像我们很多人的生命里都有那样一个人,他是你的青梅竹马,是你的知己好友,你们一起长大,一起欢乐,一起悲伤。你们之间有暧昧的暗涌,却谁也没有说出来。生活平静如水。终于有天,你们各自寻觅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然后渐渐相忘于江湖。柴米油盐和俗世的饭菜香让你迷失,让你无暇去想年少的种种。多年以后再次相逢,总是难舍怅惘。他或许没有成为你的爱人,可是,他是你永不能忘的人,是你记忆深处最初的悸动。甚至,穿过了漫长的时光,你会想,如果当初勇敢地说出那个字,这生活是否就会改变?可惜时光不能倒流,你们终究是错过了。于是,余生只能在回忆里叹息。
郑谐与筱和和的关系,正是这幅图景。这是一幅最完美的兄妹图,却因为太完美而令人不可置信。郑谐的那一句:“我若对和和有别的念头,就让我被雷劈!”,在我看来,不过就是逃避的借口。他说这一句,与其说是说给他的兄弟们听,倒不如说是怯懦的自我麻醉。他是谁?他是最理智、最镇定,生活最规律死板,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郑谐,他的生活中没有意外没有惊喜,像一潭绝望的死水。这样死寂的生活是怎样来的?完全归功于他几十年来的循规蹈矩,从来不给自己发现意外的机会。哪怕他自己心里对自己与和和的关系有疑惑,他也只会埋头死睡,绝不会去深想,一觉醒来,和和仍是自己的妹妹,多好!
不知不觉,写出来的字好像充满了对郑谐的讽刺。我不是有心的,我并不讨厌郑谐,可是,我心疼和和。她是很好的女孩子,应该值得更好的对待。我想,哪怕是青梅竹马这样的关系,吃亏的总还是女孩子。男生粗心,女生心细,最容易发现关系改变的从来都是女生。发现了又怎样?主动改变?不可能!谁都不敢贸然走出那一步。于是,她只能拖着这样的尴尬一路走下去,假装什么都不明白,假装生活依旧平静,活在自己纠结的茧子里。这,是作茧自缚的开始。
七年前的那一夜,只是给他们平静的生活打开了一丝裂缝。我以为,一切都是宿命。宿命的轨迹不是多年以后的狭路相逢,而是在各自生命中尚未出现铭心刻骨的人时便烙印下了彼此身体的记号。看过凌某人那一本《心动》的童鞋们或许会说,身体的记号是不可靠的,那只是意外,是可以改正的意外。可是,郑谐与和和不是《心动》里因为种种原因而偷尝禁果的那一对。他们的个性不是那样潇洒的。所以,七年之后,郑谐知道了真相之后,会那样激动。而和和也早就预见到郑谐可能会有的反应,所以,即使是她自己伴随着疼痛与悲伤而失身,她仍要努力去掩盖,害怕被郑谐发现。当你了解一个人到了比他自己还多的程度,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和和或许为这样的兄妹关系而感到害怕,害怕自己是真的爱上了郑谐,害怕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因着莫名的爱而越走越远。所以,她只是选择了沉默。青梅竹马的人其实很相似,有一样的恐惧和害怕。郑谐选择了视而不见,而和和选择了作茧自缚。
对于和和来说,十八岁的女孩子,只是太害怕。年轻的生命承受不起太多的重量。初夜于她而言,不是甜蜜也不是羞辱,她只是,无可奈何。恐惧的感受压过了一切。的确,她怯懦胆小,不敢面对。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她不敢面对的到底是什么?她不敢接受的是什么?她对郑谐真的只是单纯的对于长辈的恐惧么?不是!她只是害怕,知道了真相之后的郑谐,会因为“责任”两个字而娶她,而不是因为爱。不管是十八岁,还是二十八岁,每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对爱情都是有幻想的。无论如何,她都不可能接受一段因责任而联结在一起的错误关系,更接受不了她爱着的人因为责任而和她在一起。
和和的心其实早就有了归属了吧?早到连她自己都没有发觉。初恋的失败,郑谐只是诱因,而真正的原因在她自己。如果她自己多几分坚持,郑谐还真能管得住她么?我想是不能的吧!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岑世没那么重要,不过是因为和和愿意被郑谐管,愿意活在他的羽翼之下,不管不顾,醉生梦死。郑谐对和和,真的能毫无杂念?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家长保护自己的孩子免收恋爱的伤害,理由多半是纯然的爱,一定不会有一条叫做“嫉妒”的理由。而郑谐在涉及和和的感情时,他没能控制住自己,他实实在在地嫉妒了,然后却又告诉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和和好,给了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做得干净利落。如果说和和的这七年是活在自己作的茧子里,那么,郑谐就是活在幻梦中。他的思想停留在彼此都还年幼的时候,他是和和的大哥哥,和和是她的小妹妹,他以为这辈子都只会是这样了,直到七年前的旧事重新浮出水面。
对于最后的这几次更新,难免觉得遗憾。停在分岔的点上,往哪里写都有可能。藏了那么多年的真相大白之时,和和选择了决绝地逃开,郑谐艰难地追寻。表面看来他仿佛是想放弃,可是,谁知道呢?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真的能舍弃得了么?我固执地以为,杨蔚琪是很好的女子,她值得更好的男人。没错,郑谐是个负责任的好男人,但是,在我眼里,他这辈子,就只能对和和负责了,除了和和之外,谁和他在一起都不会快乐。
对于这一个故事,其实我本不想作太多的假设。的确,我的内心渴望着郑谐与和和都能打开心房,好好相爱,然后幸福地生活下去,却又不敢去想。我的思想有时候太简单,不会那么清晰地预见最后的结局。可是,最后这一篇番外却给了我希望。虽然,这是莫莫怅惘而失望的初恋。
最无望的等待,并不是他永远不会成为你希望的那样。而是他明明做了这一切,却不是对你。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实在心酸。忽然之间觉得郑谐其实很笨,他自己在无意中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却从未意识到。话说回来,这世上,又有多少在情海浮沉的男女肯正视自己的内心呢?别的话不多说了。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只想说一句:或许,两条平行线也有相交的一天。我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