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ours
《时时刻刻》(The Hours)绝对是我看过最压抑的片子,整整看了三遍,从没想过文艺片还能这样拍。三条叙事线索被同一个名字联系起来,看似三个处于不同时空的完整的独立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达洛维夫人》中传达的女性主义,女性对生活、对死亡、对自由的抗争映照出了三个女人的别样人生。
这部片从头到尾透露着一种病态美,如何直面那些被岁月侵蚀的人生,如何放弃那些裹挟你的责任,如何撕掉那些表面的伪装,如何逃离每日空虚的生活,如何表达出对麻木生活的觉醒?无法通过逃避生活来找到内心的平静,要么直面生活中的时时刻刻,要么放弃。
女性主义是全片的另一主题。Virginia在车站月台与丈夫的争论,Laura生完二胎后对家庭的逃离,Clarissa在同性恋情与对艾滋病作家的爱情之间的徘徊,全片三处的同性之吻,全部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全片的核心人物原型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锋,(以下摘自百度)“她批评《简·爱》这类故事“总是当家庭教师,总是堕入情网”。“夏洛蒂·勃朗特没有塑造人物的力度和宽阔的视野。她不想关注人生的普遍问题,甚至没有察觉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她的全部动力,就在于她要自我申诉:我爱,我恨,我在受苦。”伍尔芙认为托尔斯泰是最伟大的,但是“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拜倒在他面前时,他一定会满腹狐疑地避开”。她说男评论家对难看的女作家的感受:乔治·爱略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那难看的马脸、难看的长鼻子、难看的小眼睛,总是从她的书后浮现出来,使男批评家们感到不快。她认为独立女性应该有闲暇时间,有一笔由她自己支配的钱,和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房间。她认为没有男人,女人便陷入一片黑暗,“她们只会互相轻视,互相猜疑,互相忌妒”。“但现在情况有所改善,不敢断定‘一个女人读了另一个女人书之后,除了嫉妒肯定不会再有其他感想了’。” 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宣扬女性的独特意识,强调女性主义的独特价值,在这部电影中,这种女性意识更多的表现在这三个女人对生活和死亡的抗争与挣扎。
然而,从世俗眼光来看,这种文艺女青年简直害人害己,伍尔芙在许多人看来也一直贻害了不少的女性,但是直面真正的自我需要极大的勇气,女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是太过宏大的主题 ,真正能参透的又有几个?就像影片中那句台词”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何谓生活?何谓平静?见仁见智。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会演戏的女人在一起飙戏简直不能更爽。摩尔阿姨完全就是”绝望主妇“的最佳代言人,每次看到她的表演我都觉得无比压抑。梅姨或许受角色自身的限制发挥idea不如其他两位,但老戏骨的实力还是摆在那儿的。基德曼演的太好,垫了假鼻子我根本没认出来那是她,将伍尔芙的脆弱、绝望、挣扎演的丝丝入扣。台词很棒,车站月台那段演技简直赞到爆,那句“I am dying in this town"的嘶吼更是完全让我折服,虽然全片时长她占的最少,但的确值得那座小金人。
最后以影片的中心台词结尾,”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know i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 Always the years between us, always the years, always the love, always the hours.
这部片从头到尾透露着一种病态美,如何直面那些被岁月侵蚀的人生,如何放弃那些裹挟你的责任,如何撕掉那些表面的伪装,如何逃离每日空虚的生活,如何表达出对麻木生活的觉醒?无法通过逃避生活来找到内心的平静,要么直面生活中的时时刻刻,要么放弃。
女性主义是全片的另一主题。Virginia在车站月台与丈夫的争论,Laura生完二胎后对家庭的逃离,Clarissa在同性恋情与对艾滋病作家的爱情之间的徘徊,全片三处的同性之吻,全部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全片的核心人物原型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锋,(以下摘自百度)“她批评《简·爱》这类故事“总是当家庭教师,总是堕入情网”。“夏洛蒂·勃朗特没有塑造人物的力度和宽阔的视野。她不想关注人生的普遍问题,甚至没有察觉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她的全部动力,就在于她要自我申诉:我爱,我恨,我在受苦。”伍尔芙认为托尔斯泰是最伟大的,但是“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拜倒在他面前时,他一定会满腹狐疑地避开”。她说男评论家对难看的女作家的感受:乔治·爱略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那难看的马脸、难看的长鼻子、难看的小眼睛,总是从她的书后浮现出来,使男批评家们感到不快。她认为独立女性应该有闲暇时间,有一笔由她自己支配的钱,和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房间。她认为没有男人,女人便陷入一片黑暗,“她们只会互相轻视,互相猜疑,互相忌妒”。“但现在情况有所改善,不敢断定‘一个女人读了另一个女人书之后,除了嫉妒肯定不会再有其他感想了’。” 伍尔芙的女性主义宣扬女性的独特意识,强调女性主义的独特价值,在这部电影中,这种女性意识更多的表现在这三个女人对生活和死亡的抗争与挣扎。
然而,从世俗眼光来看,这种文艺女青年简直害人害己,伍尔芙在许多人看来也一直贻害了不少的女性,但是直面真正的自我需要极大的勇气,女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是太过宏大的主题 ,真正能参透的又有几个?就像影片中那句台词”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何谓生活?何谓平静?见仁见智。
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会演戏的女人在一起飙戏简直不能更爽。摩尔阿姨完全就是”绝望主妇“的最佳代言人,每次看到她的表演我都觉得无比压抑。梅姨或许受角色自身的限制发挥idea不如其他两位,但老戏骨的实力还是摆在那儿的。基德曼演的太好,垫了假鼻子我根本没认出来那是她,将伍尔芙的脆弱、绝望、挣扎演的丝丝入扣。台词很棒,车站月台那段演技简直赞到爆,那句“I am dying in this town"的嘶吼更是完全让我折服,虽然全片时长她占的最少,但的确值得那座小金人。
最后以影片的中心台词结尾,”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know i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 Always the years between us, always the years, always the love, always the hours.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