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多少中国人,中国家庭的缩影。剧中每一个角色都在自己生命的轨迹中兜兜转转,又不得章法。虎妈胜男,人如其名,一生在父亲的阴影下奋力抗击。事业,家庭,外表,爱情,教育,她什么都要做到最好。这个最好不是客观上的最好,而是别人眼中,世俗标准中一道一道的水平线。他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战利品,一层层打怪升级,然后贴上“成功”的标签。然而她也在隐约地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自卑自己的品味,质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快乐。对待教育,她似自己父亲一般教条,机械,认准死理不放。公的一生,俨然是时代和环境的牺牲品。唱着军歌,踢着正步,每天挂在嘴边的是“我四十年培育多少栋梁“。然而退休后回想自己的一生又觉得茫然,不知道为何自己兢兢业业为了教育付出这么多却没有一个学生真心喜爱他,感激他。他的一生是刻板的,单向的,压抑了自己基本的人性,也压抑了自己的女儿。严苛的“狼爸”俨然是一个外公的翻版,虎妈与他的相遇,很难不产生对父亲爱恨交加的投射。虽然现在才看到18集,我敢预言她和狼爸会擦出一段火花。爷爷收到过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然而却因时代的变化感到价值观的失落。他不断重复文化的重要性,甚至要自己的孙女上私塾,接受“国学”教育,俨然一位腐儒。奶奶和女伴对话说到后悔没有让他跟着去国外成为”倒爷“,显然有意无意在家中没有少为此奚落他。大环境的改变,让他也渐渐对自己的价值观丧失了信心,只剩自欺欺人地强调自己的正确性。奶奶无意提起“豪门”,他勃然大怒,刺痛了自己不是大富大贵的自尊心。他一心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有教养“,”有品位" 的人。两个孩子一个叫”罗丹“一个叫”罗素“,便是他把艺术家和哲学的使命投射在他们身上。失去了妻子的尊重,他也失去了男人在家中的地位。他的不作为,让奶奶渐渐成为索取爱的妻子与母亲。丈夫逃避,她便向自己的儿女索取关注,生生把一对儿女变成过度保护的”巨婴“。孩子的教育生活都是她一手操持,自己女儿一定要如愿“嫁入豪门”,儿子也一定要娶一个“吃苦耐劳为他赚钱”的老婆。小姑一生都没有长大,喜欢用调侃糊弄大家也糊弄自己。经过妈妈的安排,她如愿成为“贵妇” 然而却把自己锁在没有真爱的婚姻虚壳中。她逃避现实,不敢正视老公是否出轨。与其说她害怕离婚让她告别虚荣的生活,不如说她害怕外面的世界,害怕开始面对自己的人生。她奋勇为弟妹出头,共同“打击小三”,维护别人的婚姻,也是维护自己的婚姻观。只要不出轨,不离婚,婚姻的 “面子”还在,她便觉得万事大吉。猫爸从小生活在奶奶的阴影下,又看到爷爷的懦弱,自然养成软弱没有主见的性格。罗素的人生是分裂的,大学的时候,他是继承了父亲艺术熏陶的浪漫诗人,女儿出生之后匆匆为自己贴上“责任”,“家庭”的标签,婆媳关系也要调和,努力做一个称职的父亲,儿子,丈夫。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他只是囫囵吞枣地接受了主流的社会观,就像接受当年母亲的知道一样,并没有自己的思考。当年选择虎妈而不是和自己高山流水的唐琳,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她看到了自己妈妈的影子,虽然她各种蛮横执拗,还是将她娶入家门。然而人终究会成长。对“妈妈”的渴望得到满足后罗素开始反思自己,唐琳的归来让他回忆起一生中唯一真正快乐的时光。同时生活的压力让她开始动摇,开始逃避,像平时逃避进游戏里一样,同时又为普世价值观中的“出轨”深深愧疚,陷入矛盾。然而我并非要为“出淤泥不染”的唐琳唱颂歌,如果有任何原因,那便是她现在不是真正爱着罗素。国外的高等教育把她更加完整地武装起来,人前的她美貌动人,毫无瑕疵,正如小姑子罗丹所说“你看她连个讨厌谁都没说过,完全是个假人”。化身”教育专家” 的她忽视国内生存环境的不同,将僧多肉少争夺教育资源的无奈归为教育者的无知。自身不曾生育教养,也从未接触现实,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在大学和罗素谈天论地的她无疑是从小脚不点地的小仙女,从来不曾沾染凡尘的气息。然而现实的残酷震慑了她,他不敢相信生活得丑恶,便用最高深的理论,最精致的生活,将自己包起来,掩耳盗铃。婚姻的失意让她执拗地投入旧爱的怀抱,一心想要回到校园中那段最美好的爱情。在她听到当年满腹经纶的罗素竟然“不弹琴也不唱歌”之后,最后的防线也被攻破,昔日的爱人竟然也沦为现实的囚徒。她感到了“背叛”,然后一心认为当年的情敌就是那个毁了罗素的人。之后她开始了更加变本加厉的报复,想要用心机和手段夺回旧爱,“拯救”他,让他俩重回昔日的神仙眷侣。如果说她当年还是不经世事的公主,如今的她已经成长为了集清高,冷漠与自私一体的女人。她不关心别人的幸福,不在乎破坏家庭的代价,任性地要介入旧爱的生活。如果她和罗素有任何的不合适,便是她爱的不是罗素,而是当年自己心中的那个幻影。茜茜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对大人的世界感到迷茫,混乱,而恐惧。然而人终要长大,天下终究没有一副吃下就包治百病的特效药,也没有一蹴而就的人生,成长的道路还要自己一点一点地摸索,仿佛无数个世上的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