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之1:无言的山丘
无言的山丘:写实主义自有它本真之力,实际上,由写实出发,也虚构创作逃不掉的土壤,昨天晚饭同我初二年级的侄女儿讨论郭敬明的《爵迹》,如果没有写实的埋头苦干,其实再飘逸,放浪的创意,也终归是无关痛痒的。我又要说了,写实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道德,是有良知的创作人的职责。
《无言的山丘》是一部小史诗的构架,可以说是日据期台湾劳苦大众版的“悲惨世界”。这样的一部叙事,首先要建构世界,那天和同学刘建东谈到《冰与火之歌》带给我们的惊艳,我们都说到了这种建构,这个世界就是透过作者之眼,看到的简约版的,或者说是有意味的人世。
其次就是人物关系的建立,这部电影讲的是围绕一座金矿的周边生态,但后来,片子的重心,几乎被那个闹嚷嚷的妓院夺去了。编剧吴念真,导演王童的趣味,有时候过去俗众,比如对杨贵媚用自己身体,为孩儿讨要生活费的描述等等,都止于展览的水平。其实几个人物的设置,那个妓院幽灵“红目”,还有那个总是在殖民地的下午临听古典音乐的矿长,还两个兄弟之并置的人生和价值观,这些都很有闪光点,只是可惜没有建成一个强有力的灵魂(我说的是作品之魂),于是所有这些,就只是继续匍匐在了地面。
在这个层面上,《悲情城市》是更高级的存在,它的整个叙事(当然也是史诗的),最终是通灵的(想想梁朝伟的聋哑设置,这样的灵感就如同天启),由写实走向了诗。
《无言的山丘》最好的还是结尾,在黄花坡上那堵残垣断壁前,弟弟最终同那个日本妓女做爱……虽然略微抒情了些,但终究走进了“传说”,进入了某一个令人叹喟的口述史。
《无言的山丘》是一部小史诗的构架,可以说是日据期台湾劳苦大众版的“悲惨世界”。这样的一部叙事,首先要建构世界,那天和同学刘建东谈到《冰与火之歌》带给我们的惊艳,我们都说到了这种建构,这个世界就是透过作者之眼,看到的简约版的,或者说是有意味的人世。
其次就是人物关系的建立,这部电影讲的是围绕一座金矿的周边生态,但后来,片子的重心,几乎被那个闹嚷嚷的妓院夺去了。编剧吴念真,导演王童的趣味,有时候过去俗众,比如对杨贵媚用自己身体,为孩儿讨要生活费的描述等等,都止于展览的水平。其实几个人物的设置,那个妓院幽灵“红目”,还有那个总是在殖民地的下午临听古典音乐的矿长,还两个兄弟之并置的人生和价值观,这些都很有闪光点,只是可惜没有建成一个强有力的灵魂(我说的是作品之魂),于是所有这些,就只是继续匍匐在了地面。
在这个层面上,《悲情城市》是更高级的存在,它的整个叙事(当然也是史诗的),最终是通灵的(想想梁朝伟的聋哑设置,这样的灵感就如同天启),由写实走向了诗。
《无言的山丘》最好的还是结尾,在黄花坡上那堵残垣断壁前,弟弟最终同那个日本妓女做爱……虽然略微抒情了些,但终究走进了“传说”,进入了某一个令人叹喟的口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