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相思处 花开花落时 ——大唐诗伎薛涛小传》 文/黄凤玲
若问相思处 花开花落时
——大唐诗伎薛涛小传
文/黄凤玲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终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卜算子》
松州,川西门户,汉唐以来的屯兵重地。
公元789年,薛涛被韦皋罚往“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的松州充为营伎。
荒山野岭,餐风露宿,枪刀晃措,战事频仍,这一切都是在官营里歌舞升平的薛涛从未历经的苦。
这个文采风流名动一时的女子,终于彻悟了自己的卑微。原来世间万千宠爱都是一个虚,你不过是个奴。
收起泪眼,她开始打量这些远离故土英勇杀敌的将士,感叹过去那些声色阿谀靡靡之音真不配唱给这些人听。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概唯有杨炯的《从军行》能唱出这边陲战地的悲壮与苍凉。
那时的薛涛大约十八九岁。明白了此生终不过是别人的附属,永远需仰人鼻息。
于是她向她的主人韦皋写了一系列讨饶认错的《十离诗》。诗中她把自己比作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把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比作自己所依靠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
因为宠物犯了错,惹恼了主人,遭到主人嫌弃。她在放低姿态的同时,仍以“清光似照水晶宫”的明珠,“常将劲节负秋霜”的翠竹比喻自己的品行和才能。
她的主人韦皋,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治蜀21年,数出师,凡破吐蕃48万”,军功卓著。他也是一位儒雅的诗人,曾写下“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的佳句,有相当的艺术鉴赏水准。
他之于她,如父如兄,如师如友,就是没有成为互托终身的恋人。
他是她的伯乐,欣赏她的才情,把欢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的薛涛召入帅府。
她也曾是官宦之后大家闺秀。父亲薛郧曾是兵部主事,身居要位。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父亲就教她读书吟诗。薛涛八岁那年,父女俩坐在院子里,父亲看着院子里一株挺拔的梧桐随口吟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小小薛涛应声而和:“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首《井梧吟》体现了幼年薛涛才思敏捷聪慧过人,但也被后人们认为这是她一生的诗谶。
后来薛郧被擢升为成都刺史,一家三口迁居成都。公元776年,成都绵竹发生兵变。薛郧在平乱时受箭伤身亡。
十四岁的薛涛与母亲裴氏相依为命。由于薛郧在世时为官清正廉洁,家中境况变得穷窘。没过两年,裴氏也积郁成疾离开人世,薛涛由此流落蜀中孤苦伶仃。
遍地诗歌是唐朝。在大唐那个诗歌的黄金时代,精通诗文明显是一项不错的生存技能。诗歌的造星运动涌现了很多才子才女,类似现在的《中国好声音》,靠放歌四海酌取浮名,也批量出了很多明星。可惜薛涛只是一介弱女,虽出身书香世家,精通诗文音律,但在那样一个朝代,她无法像当代美女作家一样独立,只能为稻黍计而沦落风尘,成了卖艺不卖身的诗伎。
公元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传说韦皋尚在婴儿期的时候,就被一名僧人道破天机,说他是诸葛武侯转世,受西蜀之地恩泽已久,转世来做蜀地之王,庇护这一方天下的安宁。韦皋在蜀的二十一年间,确实战功卓著。
也许是彼时蜀地的黎民百姓出于对他的崇拜和景仰编织了这么一个传说,但韦皋确是文武双全出类拔萃的才子一枚。
古代的男人真是双重人格。一方面,觉得家里的女人“无才便是德”,将她们锁在闺中,藏于亭阁深处,生怕她们抛头露脸,让别人看了颜色去。无才的女人好调摆好使唤,没见识没头脑,如同牵线木偶。那线,稳稳套在男人们的小手指上。
另一方面,男人们又对家外的女人抱着才貌缺一不可的寄望。他们认为女人长得再美,没读过什么书,不会吟诗酬唱,不能称之为“雅”。女子无才不美。同样,女子有才无貌,更是缺憾多多,缺乏想象力与吸引力。
“容姿既丽,才调尤佳”的薛涛,自然成为了西川的国色天香。韦皋听闻了这位小有名气的绝代红颜,带着几分好奇也带着几丝怀疑。韦大人阅人无数,什么样的才女没见过,他觉得她也就是个小有情调吧。也罢,暂且把她招来考考。
薛涛应召入府侍宴。韦皋高高坐在堂上,命她即席赋诗。
她从从容容接过纸笔,略一沉吟,潇洒书就一首《谒巫山庙》: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看过,内心暗赞。传予堂上宾客,皆交口称绝,此诗奠定了薛涛蜀中四大才女的地位。
此后,韦皋每遇贵宾设下盛宴,必召薛涛赋诗。薛涛由此芳名远播,成了蜀中重大交际场合的知名人物。
也不知韦皋是什么心理,兴许觉得薛涛沦落为民间诗伎太不保险,烟花之地命运难测,但他又不能许她一个阳光一些的未来,那么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做个官场诗伎,算是尽了自己的一点怜香惜玉之心吧。籍由韦皋,薛涛那颠沛流离的人生从此稍得安顺,那在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之下四下慌乱奔走的灵魂,终于找到了一处栖身的屋角。他是她背靠的大树,是她的保护伞,是寂寥人世里举目无亲的薛涛心里那一丝温暖的火光。她想靠近这火光,却无法如愿。她没有拥抱温暖的资格,更不能像公主一般,对“求不得”的东西,一气之下高傲远离,她甚至,任何说“不”的资格都没有。
刚过及笄之年,年仅十六岁的薛涛被韦皋加入乐籍。直至二十岁时脱离乐籍成为一名普通女子,她做诗伎的时间其实只有四年。可女子但凡沾了乐籍,与普通人的人生便泾渭分明,哪怕身家再清白,终是说不清道不明,也决定了她与众不同的一生。
纵使身在欢场,见惯声色犬马,看透虚情假意,红尘里的笑与泪还是没有掩埋她在青葱岁月豆蔻年华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她曾写下这样的文字: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鸳鸯草》)
小小鸳鸯草,花发两径,在春风暖阳里互相依偎,相伴相娱的时光总是过得这样快,似乎一转眼间,冷冷的清秋又早早到来。萧瑟的秋雨催促着枝头的鸳鸯们纷纷凋落,但那快乐相娱的时光,却永远镌刻在恋人们心里。
豆蔻年华的薛涛心里也曾藏着这样一个梦。这个梦,韦皋给不了,他给予她的,只是如兄如父般的感情。当她不惑之年遇到元稹时,终体会一种叫“遇见”的美好。
这世上美好的“遇见”,不是所有人有缘经历。碌碌庸常的一生里,很多人在既定轨道上不偏不倚稳稳当当走到终点,很多人未体会过与相似灵魂相遇的讶异和惊喜。那仿佛是无意间瞥见驿外花开,香气四溢,“翠盖倚天开,亭亭出古崖”,是用一辈子也难以忘却的风景。
那一年,大约是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阳春三月,轻寒料峭。
作为监察御史的元稹因公来到西蜀,经友人引荐见到了久慕大名的薛涛。那一年,元稹三十岁,风华正茂,而薛涛四十一岁,于古于今都算不上青春的年纪了。
已经脱离乐籍的薛涛住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溪竹掩映下,绿云烟柳处,薛涛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想必多情多才的元稹,初见她的容颜,内心不是没有叹息,这样的才女,与自己隔着十几岁人生光阴的距离,“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不过即便他们生在同龄,我也不看好这一对才子才女之间的爱情。元稹生性多情又薄情,对于死脑经的女子来说终是不利的。生怕情多累美人,更叹情薄伤美人。古往今来的文艺男青年具备元稹这个特征的还真不少,所以当纳兰容若这样的绝世痴情才子出现的时候,才会引来后世这么多女粉丝的尖叫。
他初见她,不是没瞅见她眼角时隐时现的鱼尾纹,不是没瞥见她及腰长发里偶尔闪出的银丝,不是没留意她眼神里枯井微澜般的悸动。他知道自己给不了她所想要的一切,可花花公子般的个性,他还是让她义无反顾步入了感情的蛛网。
也许说元稹是猎艳有些为过,但原本就不打算负责任的爱情又能算作什么?他心底明白地知道,她是一个为他心动的女子之一。
也许他是习惯了,取次花丛频回顾,片片花叶都沾身。啊,好个绚烂的春天!
他有这样的前科。并以自己的自传为蓝本写了一篇著名的唐传奇《莺莺传》。在他的传奇里,性温貌佳的张生在普救寺对莺莺一见钟情,“行忘止,食忘饱”,拖红娘传书,两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结下床第之好。犹记得京剧《红娘》的片段是这样唱——啊呀,小姐你多风采!君瑞,君瑞你大雅才!这一幕唱词只是让人心里暗暗地笑,此般迷人的风月,其实只是未经世事的拆。果不其然,这段爱情随着张生赶考滞留京师后的变心而告终。他抛弃莺莺的理由则是“莺莺如同天造的尤物,古往今来,尤物生乱,红颜是祸水,我没有能力去驾驭这样的祸水”。我呸。这套理论实在让人惊掉下巴。也是,在薄情面前,何物不是借口。
张生是元稹的写照,但元稹却非要给在世人面前给自己套上另一个面具。妻子亡故之后,他写下了痴情卓绝千古的好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古代悼亡怀旧诗汗牛充栋,却鲜少有出其右的佳作。乍一看去,他对相伴了七年的韦丛情深似海,那份别离的痛苦直刺心肺。可谁知他的背后,是一个随意承诺、两面三刀、始乱终弃的灵魂。
也许女人总愿意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而男人却常常会计算这计算那而裹足不前,生怕一步不慎蚀了本。也许在元稹心中,爱是爱了,心里的账还是算得很分明的。他只是一直在挑选外在“硬件”更般配更能襄助他成功的伴侣。他的人生理想是成功。
所以,注定了他之于薛涛,只是一场露水情缘。当然,即便短暂,这名风月高手也是不愿浪费机会的。
薛涛与元稹的第一次交流,是以诗文应战。薛涛作《四友赞》,赞砚、笔、墨、纸:“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
元微之的诗才辩答当然也不折不扣地狠狠让薛涛刮目相看了一把。诗逢对手,不亦说乎!薛涛意识到,不同于之前所有诗酬唱和,这是一份不一样的感情。有着鲜卑族血统,“仪形美丈夫”的元稹,让她一见倾心了。
他,是她一直等待的人。却在错的时间。
薛涛写下了这样的诗篇描述那时的心境: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孤鸾一般独来独往的薛涛,见到他的瞬间,心里涌现的是“同心莲叶间”的温馨画面。看起来无论多么清高桀骜的女子,在真正的爱情面前,无不像个小女生般低下了头,哪怕她大他十一岁。令人想到娱乐圈的锋菲复合,即便像王菲那样以冷傲示人的歌坛天后,在爱情面前,心里也只是住了个小女生。
“我不是要做女汉子,我只是没遇到让我变成小女人的那个人”。
职场达人御姐女王们,在她们冷面的具有高度距离感的外表下,其实掀开来许是这样的心声。
当薛涛遇到元稹,她再不是大唐的诗坛御姐,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元稹宿在了浣花溪。那是他们风光旖旎燕语呢喃的四个月。在她的生命中,虽然只是短暂风月,却璀璨胜于几十年。一个才高貌美的女子,在她烂漫盛放的时候,没有等来懂她的赏花人,当她准备孔雀收屏时,却收获了姗姗来迟的意中人。这算是一种不幸呢,还是一种幸运呢?
古往今来才高命蹇的女子中,薛涛以64岁的寿命已然可以遣作长寿有福的代表。若是放在当今社会,可以被推作90岁以上的老福星政府也会给发点长寿红包。心思细腻善感多情的人,情深不寿太常见了。君不见纳兰容若以“千古伤心人”自居而命终三十一。所以,薛涛的智慧还是远高于哭哭啼啼悲风凄雨的普通才女,她还是有一点情商的。哈,典型的智商情商才华美貌兼备啊。
她也曾经历一段痛苦的情感抽离过程。举凡倾心品味过爱情的女子,一旦从生命中抽离这段情感,再长再好的人生摆在面前,也会迅速乏味单薄成一张白纸,纸上只写满三餐一宿而已。
人是为三餐一宿而活的吗?
路头乞丐每天除了长跪乞讨的营生,心里也会有自己向往的事。谁的人生也不愿意仅仅是为了吃吃喝喝、餐饭眠宿。虽然这句话本身,是另一些人所遥不可及的幸福。“你所唠叨烦恼的今天, 也许是昨天不得不远逝的人奢望的明天”。
但还是——心有不甘。所以世间有那么多无妄的追逐。
佛家说,色即是空。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但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不就是在追逐这些虚妄的过程中领略到人生悲喜酸涩甘苦的吗?缺少追逐,人生又所为何来?
她四十一岁的生命里,很突然地刻进了一个他。他旋即又抽离出了她的人生。像一阵疾风暴雨敲打过的梨花林。她若没经历过这雨,尚难知春天的滋味。经历了这雨,只敲落出满地惆怅的花叶。
公元810年二月,天寒地冻时节,元稹被一纸皇令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他淡然地离开了西川。至于爱情,本是人走茶凉情分淡,“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又何况是元稹这样一个带着痴情面具的薄情男。
薛涛确是依依不舍地送别,写诗赠他“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四个月朝夕相处的感情,在人的一生中能留下什么影响?今人可能会说,一段快餐爱情,若干年后尚能记起已然是不错的结局。深情,是用长年累月的陪伴和相濡以沫的付出编织而成的一张时光的网。缺少时间和陪伴,爱情充其量只是一根易断的线。
应该感谢元稹的被贬谪,只用短短四个月的情感扰乱薛涛的人生节奏,她还有足够的力量将人生的棋盘调整好。另一个大唐歌女刘采春就没有薛涛这么幸运了,她付出了七年时间,用竭斯底里的生命付出,才足足验证元稹这名才子的虚情假意,才测出他灵魂的黑白清浊。她的心,一步一成灰,终于像安娜卡列尼娜一样,选择了用生命控诉悲凉的人生,也给元稹的始乱终弃感情史,涂抹了重重的一笔。前有莺莺,后有采春,可惜采春是她们之中最看不开又放不下的傻女子。
薛涛大概也要感谢他们相差的这十一岁,才能让理智的声音在她意乱情迷的时候总是响起,像一抹不和谐的乐音,使美好,美得不那么极致,当然,悲凉也悲凉得不那么彻底。因而他远走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写下了结局。
没有承诺的给予,没有物质的付出,元稹充其量只给过她一点对其诗才的倾慕,而倾慕女子之于元稹来说,实在称不上稀罕。
一别就是一生。离别后第二年,元稹于贬地纳妾安仙嫔,几年后,转头又续娶裴淑,顺便还拐了个大唐明星歌女刘采春。像元稹这么渣的人品,却以痴情诗形象欺骗着世人,也是服了。
别后哪天,不知元稹心里哪根弦动了一下,想起了浣花溪畔的那位女子,于是写了首诗《寄赠薛涛》:“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皇毛。纷纷辞客皆停笔,箇箇公卿欲梦刀。别後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虽言“别后相思”,对于生性凉薄的人,又能思到哪儿去?
收到情诗的薛涛,心中纵有万千情丝九曲回肠,又能寄望什么?他从未说过要娶她,只是说过以后会来看她。她也回诗一首,标题还是亲昵地称他“微之”, 《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川地多雨,那些水雾氤氲的雨夜,她也曾多少次掩袂独立高楼,望断眉江水。她也叹他的情如二月烟柳,“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她的回诗里,没有她背过身来绝不示人的凄楚神伤,没有点点滴滴都是离人泪的愁肠百结。仍是一副御姐范,情商也确实值得称道。
强扭的瓜不甜。她不勉强他。不像董小宛,死活拼作他人的妾,却又哪得什么温暖。
晚年的薛涛,与大唐多位才高八斗的明星诗人唱和往来,诗文流连,倒是畅快欢喜。暮年的她身着冠服,深居简出,以制笺为生。在元稹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所的第二年,薛涛也驾鹤西去。
女人在爱情里往往智商为零,薛涛却不是。她的冷冽清诀,多少人做不到。
那是她唯一的爱情,但她却宁做一世孤鸾,宁与鸥鹭相伴,以超然淡泊的风骨,独行于风雨世间。
——大唐诗伎薛涛小传
文/黄凤玲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终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卜算子》
松州,川西门户,汉唐以来的屯兵重地。
公元789年,薛涛被韦皋罚往“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的松州充为营伎。
荒山野岭,餐风露宿,枪刀晃措,战事频仍,这一切都是在官营里歌舞升平的薛涛从未历经的苦。
这个文采风流名动一时的女子,终于彻悟了自己的卑微。原来世间万千宠爱都是一个虚,你不过是个奴。
收起泪眼,她开始打量这些远离故土英勇杀敌的将士,感叹过去那些声色阿谀靡靡之音真不配唱给这些人听。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概唯有杨炯的《从军行》能唱出这边陲战地的悲壮与苍凉。
那时的薛涛大约十八九岁。明白了此生终不过是别人的附属,永远需仰人鼻息。
于是她向她的主人韦皋写了一系列讨饶认错的《十离诗》。诗中她把自己比作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把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比作自己所依靠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
因为宠物犯了错,惹恼了主人,遭到主人嫌弃。她在放低姿态的同时,仍以“清光似照水晶宫”的明珠,“常将劲节负秋霜”的翠竹比喻自己的品行和才能。
她的主人韦皋,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治蜀21年,数出师,凡破吐蕃48万”,军功卓著。他也是一位儒雅的诗人,曾写下“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的佳句,有相当的艺术鉴赏水准。
他之于她,如父如兄,如师如友,就是没有成为互托终身的恋人。
他是她的伯乐,欣赏她的才情,把欢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的薛涛召入帅府。
她也曾是官宦之后大家闺秀。父亲薛郧曾是兵部主事,身居要位。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父亲就教她读书吟诗。薛涛八岁那年,父女俩坐在院子里,父亲看着院子里一株挺拔的梧桐随口吟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小小薛涛应声而和:“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首《井梧吟》体现了幼年薛涛才思敏捷聪慧过人,但也被后人们认为这是她一生的诗谶。
后来薛郧被擢升为成都刺史,一家三口迁居成都。公元776年,成都绵竹发生兵变。薛郧在平乱时受箭伤身亡。
十四岁的薛涛与母亲裴氏相依为命。由于薛郧在世时为官清正廉洁,家中境况变得穷窘。没过两年,裴氏也积郁成疾离开人世,薛涛由此流落蜀中孤苦伶仃。
遍地诗歌是唐朝。在大唐那个诗歌的黄金时代,精通诗文明显是一项不错的生存技能。诗歌的造星运动涌现了很多才子才女,类似现在的《中国好声音》,靠放歌四海酌取浮名,也批量出了很多明星。可惜薛涛只是一介弱女,虽出身书香世家,精通诗文音律,但在那样一个朝代,她无法像当代美女作家一样独立,只能为稻黍计而沦落风尘,成了卖艺不卖身的诗伎。
公元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传说韦皋尚在婴儿期的时候,就被一名僧人道破天机,说他是诸葛武侯转世,受西蜀之地恩泽已久,转世来做蜀地之王,庇护这一方天下的安宁。韦皋在蜀的二十一年间,确实战功卓著。
也许是彼时蜀地的黎民百姓出于对他的崇拜和景仰编织了这么一个传说,但韦皋确是文武双全出类拔萃的才子一枚。
古代的男人真是双重人格。一方面,觉得家里的女人“无才便是德”,将她们锁在闺中,藏于亭阁深处,生怕她们抛头露脸,让别人看了颜色去。无才的女人好调摆好使唤,没见识没头脑,如同牵线木偶。那线,稳稳套在男人们的小手指上。
另一方面,男人们又对家外的女人抱着才貌缺一不可的寄望。他们认为女人长得再美,没读过什么书,不会吟诗酬唱,不能称之为“雅”。女子无才不美。同样,女子有才无貌,更是缺憾多多,缺乏想象力与吸引力。
“容姿既丽,才调尤佳”的薛涛,自然成为了西川的国色天香。韦皋听闻了这位小有名气的绝代红颜,带着几分好奇也带着几丝怀疑。韦大人阅人无数,什么样的才女没见过,他觉得她也就是个小有情调吧。也罢,暂且把她招来考考。
薛涛应召入府侍宴。韦皋高高坐在堂上,命她即席赋诗。
她从从容容接过纸笔,略一沉吟,潇洒书就一首《谒巫山庙》: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看过,内心暗赞。传予堂上宾客,皆交口称绝,此诗奠定了薛涛蜀中四大才女的地位。
此后,韦皋每遇贵宾设下盛宴,必召薛涛赋诗。薛涛由此芳名远播,成了蜀中重大交际场合的知名人物。
也不知韦皋是什么心理,兴许觉得薛涛沦落为民间诗伎太不保险,烟花之地命运难测,但他又不能许她一个阳光一些的未来,那么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做个官场诗伎,算是尽了自己的一点怜香惜玉之心吧。籍由韦皋,薛涛那颠沛流离的人生从此稍得安顺,那在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之下四下慌乱奔走的灵魂,终于找到了一处栖身的屋角。他是她背靠的大树,是她的保护伞,是寂寥人世里举目无亲的薛涛心里那一丝温暖的火光。她想靠近这火光,却无法如愿。她没有拥抱温暖的资格,更不能像公主一般,对“求不得”的东西,一气之下高傲远离,她甚至,任何说“不”的资格都没有。
刚过及笄之年,年仅十六岁的薛涛被韦皋加入乐籍。直至二十岁时脱离乐籍成为一名普通女子,她做诗伎的时间其实只有四年。可女子但凡沾了乐籍,与普通人的人生便泾渭分明,哪怕身家再清白,终是说不清道不明,也决定了她与众不同的一生。
纵使身在欢场,见惯声色犬马,看透虚情假意,红尘里的笑与泪还是没有掩埋她在青葱岁月豆蔻年华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她曾写下这样的文字: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鸳鸯草》)
小小鸳鸯草,花发两径,在春风暖阳里互相依偎,相伴相娱的时光总是过得这样快,似乎一转眼间,冷冷的清秋又早早到来。萧瑟的秋雨催促着枝头的鸳鸯们纷纷凋落,但那快乐相娱的时光,却永远镌刻在恋人们心里。
豆蔻年华的薛涛心里也曾藏着这样一个梦。这个梦,韦皋给不了,他给予她的,只是如兄如父般的感情。当她不惑之年遇到元稹时,终体会一种叫“遇见”的美好。
这世上美好的“遇见”,不是所有人有缘经历。碌碌庸常的一生里,很多人在既定轨道上不偏不倚稳稳当当走到终点,很多人未体会过与相似灵魂相遇的讶异和惊喜。那仿佛是无意间瞥见驿外花开,香气四溢,“翠盖倚天开,亭亭出古崖”,是用一辈子也难以忘却的风景。
那一年,大约是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阳春三月,轻寒料峭。
作为监察御史的元稹因公来到西蜀,经友人引荐见到了久慕大名的薛涛。那一年,元稹三十岁,风华正茂,而薛涛四十一岁,于古于今都算不上青春的年纪了。
已经脱离乐籍的薛涛住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溪竹掩映下,绿云烟柳处,薛涛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想必多情多才的元稹,初见她的容颜,内心不是没有叹息,这样的才女,与自己隔着十几岁人生光阴的距离,“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不过即便他们生在同龄,我也不看好这一对才子才女之间的爱情。元稹生性多情又薄情,对于死脑经的女子来说终是不利的。生怕情多累美人,更叹情薄伤美人。古往今来的文艺男青年具备元稹这个特征的还真不少,所以当纳兰容若这样的绝世痴情才子出现的时候,才会引来后世这么多女粉丝的尖叫。
他初见她,不是没瞅见她眼角时隐时现的鱼尾纹,不是没瞥见她及腰长发里偶尔闪出的银丝,不是没留意她眼神里枯井微澜般的悸动。他知道自己给不了她所想要的一切,可花花公子般的个性,他还是让她义无反顾步入了感情的蛛网。
也许说元稹是猎艳有些为过,但原本就不打算负责任的爱情又能算作什么?他心底明白地知道,她是一个为他心动的女子之一。
也许他是习惯了,取次花丛频回顾,片片花叶都沾身。啊,好个绚烂的春天!
他有这样的前科。并以自己的自传为蓝本写了一篇著名的唐传奇《莺莺传》。在他的传奇里,性温貌佳的张生在普救寺对莺莺一见钟情,“行忘止,食忘饱”,拖红娘传书,两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结下床第之好。犹记得京剧《红娘》的片段是这样唱——啊呀,小姐你多风采!君瑞,君瑞你大雅才!这一幕唱词只是让人心里暗暗地笑,此般迷人的风月,其实只是未经世事的拆。果不其然,这段爱情随着张生赶考滞留京师后的变心而告终。他抛弃莺莺的理由则是“莺莺如同天造的尤物,古往今来,尤物生乱,红颜是祸水,我没有能力去驾驭这样的祸水”。我呸。这套理论实在让人惊掉下巴。也是,在薄情面前,何物不是借口。
张生是元稹的写照,但元稹却非要给在世人面前给自己套上另一个面具。妻子亡故之后,他写下了痴情卓绝千古的好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古代悼亡怀旧诗汗牛充栋,却鲜少有出其右的佳作。乍一看去,他对相伴了七年的韦丛情深似海,那份别离的痛苦直刺心肺。可谁知他的背后,是一个随意承诺、两面三刀、始乱终弃的灵魂。
也许女人总愿意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而男人却常常会计算这计算那而裹足不前,生怕一步不慎蚀了本。也许在元稹心中,爱是爱了,心里的账还是算得很分明的。他只是一直在挑选外在“硬件”更般配更能襄助他成功的伴侣。他的人生理想是成功。
所以,注定了他之于薛涛,只是一场露水情缘。当然,即便短暂,这名风月高手也是不愿浪费机会的。
薛涛与元稹的第一次交流,是以诗文应战。薛涛作《四友赞》,赞砚、笔、墨、纸:“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
元微之的诗才辩答当然也不折不扣地狠狠让薛涛刮目相看了一把。诗逢对手,不亦说乎!薛涛意识到,不同于之前所有诗酬唱和,这是一份不一样的感情。有着鲜卑族血统,“仪形美丈夫”的元稹,让她一见倾心了。
他,是她一直等待的人。却在错的时间。
薛涛写下了这样的诗篇描述那时的心境: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孤鸾一般独来独往的薛涛,见到他的瞬间,心里涌现的是“同心莲叶间”的温馨画面。看起来无论多么清高桀骜的女子,在真正的爱情面前,无不像个小女生般低下了头,哪怕她大他十一岁。令人想到娱乐圈的锋菲复合,即便像王菲那样以冷傲示人的歌坛天后,在爱情面前,心里也只是住了个小女生。
“我不是要做女汉子,我只是没遇到让我变成小女人的那个人”。
职场达人御姐女王们,在她们冷面的具有高度距离感的外表下,其实掀开来许是这样的心声。
当薛涛遇到元稹,她再不是大唐的诗坛御姐,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元稹宿在了浣花溪。那是他们风光旖旎燕语呢喃的四个月。在她的生命中,虽然只是短暂风月,却璀璨胜于几十年。一个才高貌美的女子,在她烂漫盛放的时候,没有等来懂她的赏花人,当她准备孔雀收屏时,却收获了姗姗来迟的意中人。这算是一种不幸呢,还是一种幸运呢?
古往今来才高命蹇的女子中,薛涛以64岁的寿命已然可以遣作长寿有福的代表。若是放在当今社会,可以被推作90岁以上的老福星政府也会给发点长寿红包。心思细腻善感多情的人,情深不寿太常见了。君不见纳兰容若以“千古伤心人”自居而命终三十一。所以,薛涛的智慧还是远高于哭哭啼啼悲风凄雨的普通才女,她还是有一点情商的。哈,典型的智商情商才华美貌兼备啊。
她也曾经历一段痛苦的情感抽离过程。举凡倾心品味过爱情的女子,一旦从生命中抽离这段情感,再长再好的人生摆在面前,也会迅速乏味单薄成一张白纸,纸上只写满三餐一宿而已。
人是为三餐一宿而活的吗?
路头乞丐每天除了长跪乞讨的营生,心里也会有自己向往的事。谁的人生也不愿意仅仅是为了吃吃喝喝、餐饭眠宿。虽然这句话本身,是另一些人所遥不可及的幸福。“你所唠叨烦恼的今天, 也许是昨天不得不远逝的人奢望的明天”。
但还是——心有不甘。所以世间有那么多无妄的追逐。
佛家说,色即是空。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但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不就是在追逐这些虚妄的过程中领略到人生悲喜酸涩甘苦的吗?缺少追逐,人生又所为何来?
她四十一岁的生命里,很突然地刻进了一个他。他旋即又抽离出了她的人生。像一阵疾风暴雨敲打过的梨花林。她若没经历过这雨,尚难知春天的滋味。经历了这雨,只敲落出满地惆怅的花叶。
公元810年二月,天寒地冻时节,元稹被一纸皇令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他淡然地离开了西川。至于爱情,本是人走茶凉情分淡,“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又何况是元稹这样一个带着痴情面具的薄情男。
薛涛确是依依不舍地送别,写诗赠他“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四个月朝夕相处的感情,在人的一生中能留下什么影响?今人可能会说,一段快餐爱情,若干年后尚能记起已然是不错的结局。深情,是用长年累月的陪伴和相濡以沫的付出编织而成的一张时光的网。缺少时间和陪伴,爱情充其量只是一根易断的线。
应该感谢元稹的被贬谪,只用短短四个月的情感扰乱薛涛的人生节奏,她还有足够的力量将人生的棋盘调整好。另一个大唐歌女刘采春就没有薛涛这么幸运了,她付出了七年时间,用竭斯底里的生命付出,才足足验证元稹这名才子的虚情假意,才测出他灵魂的黑白清浊。她的心,一步一成灰,终于像安娜卡列尼娜一样,选择了用生命控诉悲凉的人生,也给元稹的始乱终弃感情史,涂抹了重重的一笔。前有莺莺,后有采春,可惜采春是她们之中最看不开又放不下的傻女子。
薛涛大概也要感谢他们相差的这十一岁,才能让理智的声音在她意乱情迷的时候总是响起,像一抹不和谐的乐音,使美好,美得不那么极致,当然,悲凉也悲凉得不那么彻底。因而他远走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写下了结局。
没有承诺的给予,没有物质的付出,元稹充其量只给过她一点对其诗才的倾慕,而倾慕女子之于元稹来说,实在称不上稀罕。
一别就是一生。离别后第二年,元稹于贬地纳妾安仙嫔,几年后,转头又续娶裴淑,顺便还拐了个大唐明星歌女刘采春。像元稹这么渣的人品,却以痴情诗形象欺骗着世人,也是服了。
别后哪天,不知元稹心里哪根弦动了一下,想起了浣花溪畔的那位女子,于是写了首诗《寄赠薛涛》:“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皇毛。纷纷辞客皆停笔,箇箇公卿欲梦刀。别後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虽言“别后相思”,对于生性凉薄的人,又能思到哪儿去?
收到情诗的薛涛,心中纵有万千情丝九曲回肠,又能寄望什么?他从未说过要娶她,只是说过以后会来看她。她也回诗一首,标题还是亲昵地称他“微之”, 《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咏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川地多雨,那些水雾氤氲的雨夜,她也曾多少次掩袂独立高楼,望断眉江水。她也叹他的情如二月烟柳,“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她的回诗里,没有她背过身来绝不示人的凄楚神伤,没有点点滴滴都是离人泪的愁肠百结。仍是一副御姐范,情商也确实值得称道。
强扭的瓜不甜。她不勉强他。不像董小宛,死活拼作他人的妾,却又哪得什么温暖。
晚年的薛涛,与大唐多位才高八斗的明星诗人唱和往来,诗文流连,倒是畅快欢喜。暮年的她身着冠服,深居简出,以制笺为生。在元稹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所的第二年,薛涛也驾鹤西去。
女人在爱情里往往智商为零,薛涛却不是。她的冷冽清诀,多少人做不到。
那是她唯一的爱情,但她却宁做一世孤鸾,宁与鸥鹭相伴,以超然淡泊的风骨,独行于风雨世间。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