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
端午粽子
我喜欢吃粽子。每年端午节,我家都要包粽子。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我家就开始包粽子,往往是到了端午节,我家的粽子已经包过三到四次了。往往是看到市场上有了粽叶,就想到端午节快到了。于是,挑粽叶,买糯米,包粽子的日子就到了。
每次包粽子,在我家是大事,早晨先泡上糯米,粽叶往往是头天晚上洗干净了又放在锅里煮过——煮过的粽叶才好包,再泡上花生米,还有洗干净的大红枣。这样过了一个白天,等到晚饭后才开始包粽子。几叶粽叶细密排好裹上糯米夹杂着红枣和花生,在中央再舀上一勺红豆馅,成一个四角凸起的粽子,花生米一般还用来堵住粽叶接缝的,四个角上往往还会再有一颗花生米,这样就不会漏米。包裹好粽叶后用小粽叶搓成的细绳裹紧了再打一个活结,一枚饱满结实的粽子就完成了。
一锅粽子往往要包两个多小时,包好后把锅里盛满水,粽子要没在水面下,叠放结实了,再在缝隙里塞上鸡蛋,上面压一个箅子,箅子上倒立一个蒜臼子,这是为防止水开锅后粽子涨上来。然后再盖上锅盖,开煤气煮粽子。先是大火,水开后变成小火,慢慢煮。这个过程往往会延续到凌晨一点多,一般要煮三到四个小时多,然后关火。一直闷到第二天早晨,打开锅盖后,锅里的水还是温的。
晚上粽子包好后,一般看着煮粽子的“重担”就落在我的肩上。坐在客厅里,一边翻着一本闲书,一边听着厨房里的煮粽子的声音,是的,煮粽子是有声音的,水烧开后,会听到沸水的咕嘟声,伴随着咕嘟咕嘟的沸水声,粽子的清香会弥漫开来,充满了整个房间。把火调小后,咕嘟的声音变小了,传到客厅里已经是隐隐约约似有似无,但粽子的清香越来越浓,成了醇厚的浓香。夜深人静,闻着萦绕在身边的粽香,再随意翻阅着《闲情偶寄》《随园食单》这类的闲书,整个人也会变得闲适起来。
我家包的粽子,用的食材就是这几样:糯米、花生米、大红枣、红豆馅。再加上粽叶。或许是养成了习惯,我只喜欢吃这样清香的素粽子,不喜欢吃肉粽。前几年端午节前,我家包粽子时,妻子心血来潮,要尝试新花样,居然包了一些肉粽。结果一锅粽子煮熟时,那种清香失去了,我闻到了一种油腻。尽管肉粽用的是酱香的排骨肉和腱子肉,但还是觉得这不是我喜欢的粽子。我喜欢的粽子是没有一点荤腥在里面的,是蕴含浓浓的清香,咬一口都流着醉人的清香。相比于“素粽子”,总觉得肉粽不“清”,吃起来浑浊。尤其是,因为混入了肉粽,同一锅里煮的素粽子也没有了清香,变得荤腥不清。当时,我和女儿抗议说:“赔我们的粽子!”女儿在吃粽子上和我立场一致,她也养成了吃素粽子的口味。妻子只好又包了一锅素粽子,那些肉粽我和女儿都连碰也不碰。
说起来,我喜欢吃粽子,连带也影响了女儿的口味。还要追溯到童年,我们家的粽子一直就是这样的食材配方。当年母亲每到端午节前就要和姐姐们张罗着包粽子,在我记忆里,母亲包的粽子个大馅足,剥开一个,吃起来清香满嘴。现在我家里包的粽子,总觉得比当年我们家母亲和姐姐们包的粽子小多了,味道也欠缺了一点说不出的内容,尽管现在的红豆馅要比当年的甜多了。
我喜欢吃粽子。每年端午节,我家都要包粽子。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我家就开始包粽子,往往是到了端午节,我家的粽子已经包过三到四次了。往往是看到市场上有了粽叶,就想到端午节快到了。于是,挑粽叶,买糯米,包粽子的日子就到了。
每次包粽子,在我家是大事,早晨先泡上糯米,粽叶往往是头天晚上洗干净了又放在锅里煮过——煮过的粽叶才好包,再泡上花生米,还有洗干净的大红枣。这样过了一个白天,等到晚饭后才开始包粽子。几叶粽叶细密排好裹上糯米夹杂着红枣和花生,在中央再舀上一勺红豆馅,成一个四角凸起的粽子,花生米一般还用来堵住粽叶接缝的,四个角上往往还会再有一颗花生米,这样就不会漏米。包裹好粽叶后用小粽叶搓成的细绳裹紧了再打一个活结,一枚饱满结实的粽子就完成了。
一锅粽子往往要包两个多小时,包好后把锅里盛满水,粽子要没在水面下,叠放结实了,再在缝隙里塞上鸡蛋,上面压一个箅子,箅子上倒立一个蒜臼子,这是为防止水开锅后粽子涨上来。然后再盖上锅盖,开煤气煮粽子。先是大火,水开后变成小火,慢慢煮。这个过程往往会延续到凌晨一点多,一般要煮三到四个小时多,然后关火。一直闷到第二天早晨,打开锅盖后,锅里的水还是温的。
晚上粽子包好后,一般看着煮粽子的“重担”就落在我的肩上。坐在客厅里,一边翻着一本闲书,一边听着厨房里的煮粽子的声音,是的,煮粽子是有声音的,水烧开后,会听到沸水的咕嘟声,伴随着咕嘟咕嘟的沸水声,粽子的清香会弥漫开来,充满了整个房间。把火调小后,咕嘟的声音变小了,传到客厅里已经是隐隐约约似有似无,但粽子的清香越来越浓,成了醇厚的浓香。夜深人静,闻着萦绕在身边的粽香,再随意翻阅着《闲情偶寄》《随园食单》这类的闲书,整个人也会变得闲适起来。
我家包的粽子,用的食材就是这几样:糯米、花生米、大红枣、红豆馅。再加上粽叶。或许是养成了习惯,我只喜欢吃这样清香的素粽子,不喜欢吃肉粽。前几年端午节前,我家包粽子时,妻子心血来潮,要尝试新花样,居然包了一些肉粽。结果一锅粽子煮熟时,那种清香失去了,我闻到了一种油腻。尽管肉粽用的是酱香的排骨肉和腱子肉,但还是觉得这不是我喜欢的粽子。我喜欢的粽子是没有一点荤腥在里面的,是蕴含浓浓的清香,咬一口都流着醉人的清香。相比于“素粽子”,总觉得肉粽不“清”,吃起来浑浊。尤其是,因为混入了肉粽,同一锅里煮的素粽子也没有了清香,变得荤腥不清。当时,我和女儿抗议说:“赔我们的粽子!”女儿在吃粽子上和我立场一致,她也养成了吃素粽子的口味。妻子只好又包了一锅素粽子,那些肉粽我和女儿都连碰也不碰。
说起来,我喜欢吃粽子,连带也影响了女儿的口味。还要追溯到童年,我们家的粽子一直就是这样的食材配方。当年母亲每到端午节前就要和姐姐们张罗着包粽子,在我记忆里,母亲包的粽子个大馅足,剥开一个,吃起来清香满嘴。现在我家里包的粽子,总觉得比当年我们家母亲和姐姐们包的粽子小多了,味道也欠缺了一点说不出的内容,尽管现在的红豆馅要比当年的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