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外交游戏(上)
亨廷顿说过,他更愿意和本科生呆在一起。
我倒是无所谓和本科生还是和研究生在一起,不过和本科生在一起,总会提醒自己,你要作出学长的样子,虽然我只比大部分大四学生大一岁。
这学期当了东亚国关史的助教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和本科生在一起,批改他们的作业或是答疑什么的。班上的学生真是来自五湖四海,本身香港的学校交换生就很多,加上这门课讲的是国关,老师又是加拿大人,英语比较好理解,班上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都是国际学生。所以很多时候,很考验听力。又不能懒散度日,毕竟拿了学校的钱,只好打点起精神。
昨天和本科生做了一天的模拟外交,作为学校改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反正最后也是要写报告的,不如先写个中文版的简略版放着。
----------------------------------------
模拟外交和模拟联合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国际组织的运作,模联的缺点在于最后的声明容易流于空洞的辞藻。模拟外交是让学生扮演显示的国家和政府角色以体验现实的国际政治,也有虚拟的军队,各种武器,可以将冲突诉诸武力,也可以使用谈判的方式,组织外交斡旋,派遣大使,特使,进行总统级会谈,提交联合国讨论等等。
我们班上六十位学生,分别扮演东亚六国,美俄中朝韩日,基本原则是不能扮演国籍所在国。除此之外,还有联合国人员,欧盟特别代表,各新闻社记者等角色。每国参考职位有:
总统(主席/总理),国防部长,参谋总长,外交部长,副外交部长,若干名大使,政府发言人, 各社会团体代表(包括企业界代表,左翼学生代表,退伍老兵联合会之类)
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移情”,即empathy,要求学生体验到所在角色的困难,做出外交决策的思量,国家的策略等等。
模拟外交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很盛行,但是主要模拟的都是中东局势或是冷战时期美苏冲突,这次我们决定使用东亚的情形进行模拟。
在模拟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提交两份报告,一份个人完成,阐述所在职位的职责,权力范围,所扮演角色的外交经验,个人性格等等;后一份为小组作业,集体完成,讨论所在国家的大战略,战术,军队和武器装备,能动员的外交资源和手段,主要目的,综合国力等等。
游戏还要建立一个网上讨论区,供学生发布信息,外交声明,外交事宜等。游戏当天,学生需要自行携带笔记本电脑。
每项外交或动员武力的举动被定义为一次“move”,每次“move”都要事先提交裁判员(老师和助教),裁判员则在一到两分钟内作出批示,基本90%的都是“同意”,目的在于防止某些完全不合逻辑的举动(比如一开始就动员核武器)。大部分的move都是要求召开双边多边会谈以及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常规事宜。
裁判员还要判定每次武装冲突的胜负和损失情况,并观察学生表现。
(待续)
我倒是无所谓和本科生还是和研究生在一起,不过和本科生在一起,总会提醒自己,你要作出学长的样子,虽然我只比大部分大四学生大一岁。
这学期当了东亚国关史的助教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和本科生在一起,批改他们的作业或是答疑什么的。班上的学生真是来自五湖四海,本身香港的学校交换生就很多,加上这门课讲的是国关,老师又是加拿大人,英语比较好理解,班上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都是国际学生。所以很多时候,很考验听力。又不能懒散度日,毕竟拿了学校的钱,只好打点起精神。
昨天和本科生做了一天的模拟外交,作为学校改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反正最后也是要写报告的,不如先写个中文版的简略版放着。
----------------------------------------
模拟外交和模拟联合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国际组织的运作,模联的缺点在于最后的声明容易流于空洞的辞藻。模拟外交是让学生扮演显示的国家和政府角色以体验现实的国际政治,也有虚拟的军队,各种武器,可以将冲突诉诸武力,也可以使用谈判的方式,组织外交斡旋,派遣大使,特使,进行总统级会谈,提交联合国讨论等等。
我们班上六十位学生,分别扮演东亚六国,美俄中朝韩日,基本原则是不能扮演国籍所在国。除此之外,还有联合国人员,欧盟特别代表,各新闻社记者等角色。每国参考职位有:
总统(主席/总理),国防部长,参谋总长,外交部长,副外交部长,若干名大使,政府发言人, 各社会团体代表(包括企业界代表,左翼学生代表,退伍老兵联合会之类)
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移情”,即empathy,要求学生体验到所在角色的困难,做出外交决策的思量,国家的策略等等。
模拟外交在美国的一些大学很盛行,但是主要模拟的都是中东局势或是冷战时期美苏冲突,这次我们决定使用东亚的情形进行模拟。
在模拟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提交两份报告,一份个人完成,阐述所在职位的职责,权力范围,所扮演角色的外交经验,个人性格等等;后一份为小组作业,集体完成,讨论所在国家的大战略,战术,军队和武器装备,能动员的外交资源和手段,主要目的,综合国力等等。
游戏还要建立一个网上讨论区,供学生发布信息,外交声明,外交事宜等。游戏当天,学生需要自行携带笔记本电脑。
每项外交或动员武力的举动被定义为一次“move”,每次“move”都要事先提交裁判员(老师和助教),裁判员则在一到两分钟内作出批示,基本90%的都是“同意”,目的在于防止某些完全不合逻辑的举动(比如一开始就动员核武器)。大部分的move都是要求召开双边多边会谈以及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常规事宜。
裁判员还要判定每次武装冲突的胜负和损失情况,并观察学生表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