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简史 (万物连接的模式)
部一创造中的神性
第一章万物聯结的模式
问:我们的故事从「宇宙大爆炸」(theBigBang)开始,然后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如此追溯整个演化过程。随着心智或是人類意識的浮现,我们将探讨人類演化的五、六个阶段。但这一切都要放在靈性(spirituality)的脉络、靈性的意义、歷 史上的靈修传承采取过的种种形式,以及未來可能采取的形式來谈才可以。我說的对吗?
威:没错,这差不多就是一部万物史纲了。听起來很庞大,但其实是奠基在我所谓 的「定位归纳」(orientinggeneralizations)这个原理之上的。定位归纳大大简 化了整件事情。
问:定位归纳到底是什么意思?
威:从物理学到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神学,再到宗教,我们只要检视人類知 識的各个領域,都会发现其中有几个主题是全面性与普世性的,大家对于这几个主 题的看法都很接近。 譬如,論及道德发展,寇伯格(LawrenceKohlberg)提出的道德发展细部阶段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吉莉根根据他的观点再做修正,还是有人不同意。不过大家都同意人的道德发展至少有三个阶段。人出生时尚未社会化 ,也还没有进入任何道德体制。这是他的 「 前成规」(preconventiona)期。后來,人在自己成长的社会裡开始学习其道德体制。这 个道德体制代表的是他那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这时他开始进入「成规」(conventional)期。接着个体如果继续成长,就会开始反省自己的社会,和社会保持距離,并且有能力批判或改革社会。这时他就进入了「后成规」(postconventional)期。这种道德发展的过程,其细部和确实的意义目前大家还在激辩之中;不过大家差不多都同意有这三大阶段.都同意这三大阶段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定位归纳。定位归纳告诉我们大家都认为存在的森林地带在哪裡,至于林带裡面有多少棵树则有待辩論。 我的論点是,我们只要从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神学等等知識分枝撷取这种定位归纳,再将它衔接起來,将会获得某种深入而惊人的结論。这种结論看似不寻常 , 实则体现了大家都有共識的知識。知識的珠子大家已经接受,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 些珠子串成项鍊。
问:所以我们将在本书串出某条「项鍊」。
威:对,可以这么說。在进行全面的定位归纳之际,我们将提出一幅地图,显示人在他和宇宙、生命、神性的关系之下,有什么样的地位。这幅地图的细部我们可以随意填写,不过整幅地图的大纲既然是以定位归纳法从人類各种知識筛选出來的 , 当然有许多佐证的支持。
问:我们要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追溯这几个領域所开显的演化过程。你說这三个領域是物质、生命、心智,或称宇宙(cosmos)、生物域(biosphere)、心智域(noosphere)。三个領域总合起來你统称为「法界」(Kosmos)。
威:对,当初毕达哥拉斯学派(thepythagoreans)提出了「法界」一词,我们通常译为「宇宙」。但是,「法界」一词原來指的是物、心、神(God)等所有存在 領域的定型本质或过程,而不是物理宇宙(physicaluniverse)。今天我们說的「宇 宙」或「寰宇」(Universe)指的都是物 理宇宙。所以,今天我要重新提出「法界」这个名词。就像你所說的,法界包括了 宇宙(或物理域[physiosphere])、生物(或生物域)、心靈或心智(或心智域)、神 理(theos,或神理域[theosphere]、神性域[divinedomain])。 譬如,物质在哪裡开始变成生命(或者說,宇宙在哪裡开始变成生物域) 大家或许有些争辩,但正如法蘭西斯柯.瓦瑞拉(FranciscoVarela)所說的,只有生命系统才会自动创生(autopoiesis,或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只有生物域才有自动创生,宇宙没有。这是一种重大而深奥 的显化,一种惊人的创新。我曾经多次追溯这种法界演化过程中重大而深奥的显化或转化。
问:所以我们关切的不只是宇宙而是整个法界。
威:对。许多宇宙,学家都有一种唯物的偏見和成見,认为物质宇宙是最真实的东西,并以这个物理层面作为最终的參考架构去解释一切事物。这种方式太粗暴了! 等于是把整个法界往化约主义
(reductionism)的墙上摔。这一摔,除了物质域以外,其他的領域都在你眼前流血至死。这是看待法界的方法吗? 所以,我想我们要发展的是法界学,而不是宇宙学。
二十条法则:万物聯结的模式
问:这样的法界学,我们可以从回顾各个領域的进化特性开始谈起。你好像已经找到了其中的二十种特性。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演化不管在哪裡发生,以乎都有这二十种特性,这二十条法则。
威:对,根据许多人研究的结果都是这样。
问:我们举出其中几个來說明。第一条法则是:实相(reality)是由整体兼部分(Whole/parts),或者說「全子」(holo)所构成的。但实相其是由「全子 构成的吗?
威:这样讲会不会很怪?会不会听不懂? 好吧,全子这个字是亚瑟柯思勒索(ArthurKoestler)发明的,指的是某个本身已经是整体,但又是其他整体的一部分的实体。仔细观察已经存在的事物和过程,你会发现所有的事物和过程本身都是一个整体,但虽然其本身是个整体,却又是另外一个更大事物的部分。这就是整体兼部分,或者全子。譬如原子本身是完整的,但原子是分子的一部分,分子是细胞的一部分,细胞又是 生物体的一部分,依此類推。这几种实体并不是整体「或」部分,而是整体「兼」部分,也就是全子。
重点在于,每个事物基本上都是全子。原子論者( auomists)和整体論者( Wholists) 之间无谓的争論已经有兩千年之久。他们吵的就是到底整体亦或部分才是终极实相。答案其实是兩者皆非,或者兩者皆是──随你怎么看。法界十方上下左右都是整体兼部分,都是全子。有一则笑话說某个国王去寻访一位智者。国王问道:「地球为何没有往下掉?」智者 回答說:「因为狮子撑住了地球 。」「那是什么东西撑住了狮子?」「大象。」「那是什 么东西撑住了大象?」「乌龜。」「又是什么东西撑住了‥?」「陛下,你不用再问了,这一路下去都是乌龜。」 一路下去都是乌龜,一路下去都是全子。不論往下走多深,我们看到的都是全子之下有全子又有全子。就算是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s),也会消失在一层层的气泡云(cloudofbubble)译注、一层层的全子当中。这是一个无限的机率波动,一路下去都是全子。
译注:粒子轨迹探测器气泡室(bubblechamber)裡面装液态氢,高速粒子通过液态氢时会产生一連串气泡,由此测得粒子运动轨迹。
问:如你所說,一路往上也都是全子,绝对找不到一个最后的整体。
威:没错。每 一个整体都是其他整体的一部分,既不会确定下來,也没有止境。时间不断流逝,今天的整体就是明天的部分。即便是法界这个「整体」,也是下一刻的整体的一部分,绝对不会确定下來;不論在哪一点都找不到整体;因为根本没有「整体」这种东西,有的只是整体兼部分。所以,第一条法则就是:实相并不是由事物或过程所构成,也不是由整体或部分所构成,而是由整体兼部分或者說全子构成的;一路往上,一路往下都是如此。
问:因此实相并不是由,譬如次原子粒子构成的。
威:我知道很多人都持这种看法,但是这种看法简化了太多东西,变成独尊物质和物理宇宙。真是这样的话,就变成一切事物──从生命到心智再到精神──最终都是由次原子粒子衍生而來。这绝对讲不通的。 但是请注意,次原子粒子也是全子。细胞、符号、意象、概念都是全子。这种实体不待成为什么东西,就已经是全子了。所以,这个世界并不是由原子、细胞、符号 、 概念所构成,而是由全子构成的。 既然法界是由全子构成的,那么只要找出全子的共通点,就能找出各个領域进化的共通点,也可以找出全子在宇宙、生物、心靈、神理域如何开显,又表现出什么共通的模式。
问:所有全子的共通点。这就是你的二十条法则(參見[附錄]一)吗?
威:对,没错。
自理力和共融力
问:第一条法则是:法界是由全子构成的。第二条法则是:所有的全子都有几个特 性。
威:对。因为每一个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因此都有兩种「趋势」或者說「驱力」。 我们可以說,每一个全子都必须保持自己的「完整性」(Wholeness),也必须保持自己的「部分性」 (partness)。 一方面,全子必须保持自己完整的身分、自主性及自理力;如果无法保持自己的身分或自理力,就只有消灭一途了。所以不管是哪一个領域,全子的特性就在于自理力,在于面对环境压力时保持自己完整性的能力;如若不然,环境压力势必会把它消灭。原子、细胞、生物体或观念都是如此。 然而全子不但是整体,也是其他系统或整禮的一部分。因此,全子除了必须保持自 主以外,既然身为其他事物的一部分,就必须配合其他事物。全子的存在有赖于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原子、分子、动物或人都是如此。 所以,每一个全子不但有他身为整体的自理力,也有身为其他整体之一部分的「共融力」( communion)。 不管是自理力还是共融力,只要其中有一项做不到,就会消灭。
超越力和解消力
问:每一个全子都有自理力和共融力──这是第二条法则的一部分。你說这兩种力量是全子的「水平」能力。那么你所谓的「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和「自我解消」(selfdissolution)这兩种「垂直」能力,又是什么东西呢?
威:好。全子如果无法保持自理力和共融力,就会完全崩溃。全子崩溃的时候,会分解成次全子(subholon)。细胞分解成分子,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又会不断的「粉碎」。全子的解体有个奇妙之处,那就是,解体的时候总是倒回去往当初建构起來的方向解体。这样的解体就是「自我解消」,或者說分解成次全子。次全子又可以分解成其次全子,依此類推。 然而再看看反向的过程,看看全子建构及新全子浮现的过程,真的是很了不得。无生命的分子如何开始聚集而形成有生命的细胞呢?新达尔文主义者对于机遇突变及天择的标准解释,现在已经很少理論家相信了。进化有一部分确实是照达尔文式的天择进行的。然而天择这个「择」其实只是「择」 出已经发生的转变而已,至于这个转变的机制本身却没有人知道。
问:比如說?
威:就拿「翅膀是由前肢演化而來」这种标准观点來說,前肢也许是经过一百次的突变才变成有功能的翅膀,半翅半肢还不行;因为半翅半肢既不能跑,也不能飞 , 没有一点适应环境的价值。换句话說,如果是半翅半肢,你可能只会淪为他人的晚餐而已。若要产生有功能的翅膀,那么几百次的突变必须在一只动物身上的一生之内完成,而且还得有一只異性同類也完成了几百次的突变,然后它们还得找到对方 , 兩者都已经有晚餐吃、有东西喝,再进行交配,下一代才会产生真正有功能的翅膀 。 說到惊奇,这才是极度的、无限的、绝对的令人惊奇。偶然的突变根本无法說明这种事情,因为大部分的突变其实都是致命的。那么要如何才能連续发生一百次突变 都不致命呢?别說一百次,四、五次好了?如果这不可置信的转变发生了,天择确 实会选出比较好的翅膀。只是这一对比较好的翅膀是怎么來的,却没有人知道。 目前大家都同意这是一种「量子进化」(quantumevolution)或「间断式进化」(punctuatedevolution)或「显化式进化」(emergentevolution)。全新创造成的、复杂得难以置信的全子,在量子般的大跃进当中出现,但为何会有这种大跃 进却看不到证据。要生存,就必须連续发生几十次乃至于几百次突变都不致命才行, 譬如翅膀或眼球的进化。 不論我们如何判定这种不寻常的转变发生的原因,无可否认它的确发生了。因此耶瑞希.杨齐(ErichJantsch)等多位理論家才說进化是「藉由自我超越來进行自我实现」。进化是高度自我超越的过程,那种超越过往狀态的能力极为惊人。因此进化有一部分是一种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容纳了以前的东西,再加入了崭新的成分。「自我超越」这种驱力就这样纳入了法界的结构中。
全子的四种驱力
问:这就是全子的四种「驱力」。如此一來,不管在哪一个层次,我们都有「横向」运作的自理力和共融力,还有往高层或下层「纵向」移动的自我超越力和自我解消 力。
威:对。所有的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必须服膺多种「拉力」( pulls)成为整体的拉力、成为部分的拉力、往上的拉力以及往下的拉力,也就是自理力、共融力、超越力、解消力。因此第二条法则說的就是:所有的全子都有这四种拉力。 因此,上面举的例子指的是二十条法则的前兩条。其余的法则指的则是这四种拉力 产生作用时的种种狀况。自我超越这种驱力从物质产生生命,再从生命产生心智。 二十条法则追溯出全子──物质、生命、心智,乃至于更高阶段──演化过程中所有共通的特性。这个更高的阶段甚至包括靈性的阶段,不是吗?
问:所以进化的确有一种统一性。
威:对,这是要点的一部分。自我超越这个「連续」过程会有「中断」的现象,所以就变成一种跃进,创造性的跳跃。因此进化是断续的,也是連绩的。断续指的是 心智无法再化约成生命,生命无法再化约为物质;連续指的则是进化在物质、生命 、 心智三个領域都采取了共同的模式。就这个角度來看,法界的确是统一于一个过程中,被一个过程所统合。法界本是「独篇诗歌」(uni-verse),一首诗歌。
创造性的显化
问:这一首诗歌你称之为「创造中的神性」或「形成中的神」。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讨論。就目前而言这第三条法则只是在說:凡是全子,都会显化。
威:对。前面說过,进化的一部分乃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永远在超越以往的种种。这种创新,这种显化,这种创造,会出现新的实体,开展新的模式,创发出新的全子。这个非凡的过程从片面建立成一体,从部分建立成整体。法界似乎就是在「创造性的显化」这种量子跳跃中开显的。
问: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一个层次才无法化约为前一个层次,或者說,全子才无法化约为其次全子。
威:对。我的意思是說,分析整体的各个部分其实无妨。但是那样做,你只会有局部而不会有整体。你可以拆开手表,分析其中的零件,但这样分析你不会知道现在是几点。全子也是一样。从全子的各个部分都看不到全子的「整体」。一开始就在西 方科学界中横行无阻的化约主义狂热,就是因为这一点而冷却的。特别是系统科学的科学家现在已经了解,我们其实是活在「创造性的显化」的宇宙当中。
问:化约論者现在仍然到处都是,不过潮流似乎已经转向。现在你已经不需要再向人解释化约主义为什么那么「糟糕」了。从某种角度來說,非化约主义的意思就是說法界是有创造性的。
威:很不错,是不是?谈到「终极范畴」(ultimatecategories),亦即思考任何事情所需的基本概念,怀德海(AlfredN,Whitehead)只提出了三个东西,那就是 创造、单數(one)及复数(many)。所以,既然每个全子都是单數兼复數,这三 个范畴归结到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创造或全子。 诚如怀德海說的,重点是「创新的创造性进展才是最后的形上根据」。新的全子创造性的显化出來。创造、全子──要思考任何事情,我们必须先思考几个最基本的概念,这兩个是其中之二! 这就是第三条法则:凡是全子都会浮现。而且每个全子都有自理、共融、超越、解消四种力量,我们就是这样创造法界的。
问:我们的故事說得太快了,我现在还不想讨論这个题目。不过你已经把创造和神性連在一块儿了。
威:嗯,神性如果不叫作创造,那要叫什么?照怀德海所說,创造是最究竟的东西要先有这个东西,才会有其他东西,那么,这个「最后的形上根据」如果不是神性 , 还会是什么东西呢?說到神性,我有时也会用佛教的「空性」來說,我们有机会再來讨論。神性或空性会生出形式或色相。新的形式显现,新的全子显化出來,却不是凭空显化。我们說过,科学界已经承认宇宙整个结构都具有自我超越力。这种自我超越的创造性如果要另外称呼,就叫作神性,不是吗?空性,创造性,全子。
问:科学界近年來也有一些人在酝酿,想要用靈性或唯心論观点解讀宇宙创生。
威:从某种角度來看,这些人的确有这个想法。大爆炸理論使每个会思考的人都成了唯心論者(Idea1ists)。 本來无一物,突然间轰地一声,就有了东西。这真是非常奇怪的事。毕竟空之中竟然出现了万物。对传统科学而言,这真是梦魇。传统科学认为「机遇突变」可以解释宇宙的成因,却又把这种机遇突变加上了时间限制,真是愚蠢。还记得那个一千只猴子撰写莎士比亚戏剧的故事吗?这个故事旨在說明,如果要由机遇突变产生井然有序的宇宙,会是什么情况。
问:只要有时间,猴子随意打字也能打出一出莎士比亚剧。
威:只要有时间!根据计算的结果,一千只猴子随意打字而恰好打出一出莎士比亚剧的机率大概是一万兆兆兆分之一,等于每十亿个十亿年才会发生一次,可是我们这个宇宙到目前为上却只有一百二十亿年而已,这就推翻了一切「机遇」之說。 根据弗瑞德.霍伊尔(FredHoyle)、 萨利斯伯瑞(F.B.Salisbury)等科学家的推算,一百二十亿年連偶然产生一种酵素都不够。 换句话說,推动宇宙的不是机遇而是别的东西。对传统科学家來說,机遇可以解释一切,这是他们的救赎,他们的上帝。机遇加上无穷的时间,便可以产生整个宇宙。但是他们却没有无穷的时间。所以他们的上帝忤逆了他们。那个上帝已死。机遇无法解释宇宙创生。事实上,机遇还是宇宙极力要克服的东西,是法界以其自我超越的驱力努力要克服的东西。
问:所以說,自我超越这种力量是内建在宇宙当中的;如你所說的,全子有四种驱力,自我超越乃是其中的一种。
威:对,我的确这么认为。法界有一股塑造万物的驱力,有一种最终目的及方向, 会朝着某个地方走去。法界的基础就是空性;其中的驱力是要把形式组织成更加谐调的全子。空性,创造,全子。
问:「宗教的创世論者」对这个理論小题大作,說这个理論完全符合圣经和创世纪。
威:嗯,传统科学的解释无法契入这个理論;这个真相日益明显;宗教创世論者大 大利用了这一点。建造法界的不是机遇而是创造本身。但这并不表示你可以将自己 喜欢的神和创造划上等号,在这个填充题中填上自己喜欢的特质來设定上帝──犹太人的上帝、印度人的上帝、原住民的上帝;上帝守望着我,上帝很仁慈、公正、悲悯云云。这种狭隘而拟人化的特质,我们必须谨慎以对。这就是我喜欢用「空性」一词的原因之一;因为空性意味着无限或不可言說。但是这些基本教义派的创世論者却霸占了科学饭店的房间,派自己的代表把持整场会议。他们一听到有人說创造是一种绝对,便逮住机会声称他们那神秘的神就是这种绝对,然后还在这个神的身上塞满一些特性。其结果却是他们那种自我中心的癖性更加严重。他们說如果你不信这个神,死后到了地狱就要上刀山下油锅。这实在不是宽容大量的靈性观。 法界当中有一个靈性的开口,要怎么填补这个开口,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必须从一开始就很小心,很单纯。最单纯的观点就是神性或空性不可言說,但却不怠惰、不僵硬,因为祂能够显现自身;新的形式会显化出來,而那种创造力是究竟的。空性,创造性,全子。这一点我们先放在一边,看情况再讨論。
全阶序
问:很好。我们以上讨論的是第三条法则「凡是全子都会显化」。第四条法则是,全子会显化为全阶序(holarchy)全阶序?
威:柯思勒用这个字取代阶层(hierarchy)。阶层这个字在今天可以說已经声名狼籍,主要是因为 大家把支配者阶层(dominatorhierarchy)和自然阶层(naturalhierarchy)混为一谈的缘故。自然阶层是一种整体而不断扩大的秩序,例如从粒子扩大为原子,从原子扩大为细胞,再扩大为生物体;从字母扩大为单字,从单字扩大为文句,再扩大为段落。某 一层的整体会变成下一层整体的一部分。 换句话說,正常的阶层是由全子组成的。因此柯思勒才說「阶层」其实应该称为「全 阶序」才对。他說的绝对正确。事实上,所有的成长过程,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 , 都是经由自然阶层,或者依循「整 体性与完整性不断增长」这种秩序在进行的──整体变成新整体的一部分──这便是自然阶层或全阶序。
问:但如果是支配者阶层,那就让人抓狂了。
威:这是有道理的。自然阶序裡只要有全子僭越了自己的位置、企图主宰整体,就会产生病态阶层或支配者阶层──比如癌细胞影响整个身体,法西斯独裁宰制整个社会体系,压抑的自我影响整个生物体等等。 可是要矫正这种病态阶序,并不需要除掉阶序本身(也不可能),而是要掌握那个傲 慢的全子,将它纳入自然阶序中,或者說,将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很多人都在批评「阶层」观念,却把病态阶序和正常阶序混为一谈了。所以他们是在帮婴儿洗澡,但是倒洗澡水的时候却連婴儿也倒掉了。
问:他们声称自己因为除掉了阶级,所以是整全的(holistic)。因为他们对每一件事都是平等的,所以一切事物在他们手裡都能结合在一起。
威:看起來刚好相反。要完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经由全阶序。整全論者說「整体比整体各部分的总和大」,指的是整体在整个组织中所处的层次比各部分要高或深;这就是阶层或全阶序。唯有那些超越分子层次的特质,才有办法把个别的分子拉在一起,变成细胞──细胞是以全阶序的方式配置而成。若是没有全阶序,你有的只是一堆东西而非整体。换句话說,那些所谓「整体論者」因为否认全阶序,反倒成为「堆积論者」,而不是整全論者。他们其实是由化约主义者反串的。
问:但是许多女性主义者和生态哲学家都认为,任何一种阶层或「阶级划分」都是对人的压迫,包括法西斯在内。他们說这种价值的划分属于「旧典范」或「父权体制」,所以应该由連结的世界观取代。他 们对这一点甚为冒进,到处提出惡毒的控诉。
威:在这一点上他们不够诚实,因为你根本避不开阶层这个东西。你說的这些反阶层理論家也有他们的阶层或阶级划分。换句话說,他们认为「連结」比阶级划分好 。你看,这就是阶层或价值划分。但是他们不承认这一点,所以自己隐藏了阶层观却不自知。他们的阶层观否定了阶层,他们用阶级划分制批评阶级划分不好。
问:你說这叫做「实践上的矛盾」。
威:对,重点在于,反阶层立场有很深的矛盾。就因为如此,所以这些理論家采取的立场往往很虚伪。他们自己有一套阶级观,只是不自知,而且不怎么思考这个东西。他们自己暗藏阶级观,却攻击别人的阶层观。他们很自豪自己「摆脱了」阶级划分;他们指责别人有阶级观,其卖自己也有阶级观,只是不承认而已。这实在令人不快。
问:但「阶层」这个东西却常常遭到濫用。这一点你曾经讨論过。
威:对,就这一 点,我和他们的看法其实相当一致,不过重点不在于除掉阶层或阶序。那是不可能的。想要消除阶级划分,本身就是一种阶级划分。 否定阶层,本身就是一种阶级意識。法界是由全子组成的,全子又是以全阶序的形式存在,所以你根本无法逃脱这种彼此相容的秩序。我们必须把正常的全阶序、病 态阶序或支配者阶序分清楚。
问:所以全阶序是无法逃脱的。
威:没错,因为全子是无法逃脱的。所有的进化模式和发展模式都是依循「阶序化」、依循容纳和「整体性与完整性不断增长」这种秩序在进行的。这是以整合能力进行的阶级划分。基于这个道理,所以全阶序才会成为整体論的基本原理:较高或较深的层次提供原理,或者說「胶水」或模式,将原本互相分離、冲突、孤立的各部分统一起來,連结成和谐的一体。原本各自分離的部分在这个空间中认識到彼此共同的整合性,因此摆脱了只作部分、只作片断的命运。所以,連结的确很重要,但連结本身是建立在阶级化分和全阶序之内的,唯有依靠全阶序才能够存在。因为全阶序提供了较高或较深的空间,連结和連接才得以进行。如若不然,就只有片面而没有整体了。一个全阶序裡只要有一个全子僭越了自己的位置,只想当整体而不想当部分,那么这个自然阶序或正常的阶序就会堕落为病态阶序或支配者阶序。这就是生理、情感、社会、文化或靈性上的疾病、病理及失常。我们「攻击」这种病态阶层,并不是要铲除这个阶层,而是要使自然阶层或正常阶层各就其位,自然显化,继续成长和发展。
全摄之道
问:好。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論的是:法界由全子组成,一路往上,一路往下都是如此;所有的全子都有四种基本能力:自理力、共融力、超越力、解消力;所有的全子都会显化出來;全子显化时都会依照全阶序。
威:对,这是前四条法则。
问:第五条法则是:每一个显化出來的全子都会超越前者,也包含前者。
威:譬如细胞会超越或超出其分子部分,但显然也包含其分子部分。分子超越且包含原子,原子超越且包含次原子粒子……. 要点是,每一个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所以整体超越部分,但也包含部分。原來的 一堆东西在这种超越中变成了整体;各个部分在这种「包含」中受到平等的含摄和重视,在共通之处和共享的空间中連结,解除了身为「部分」的负荷。 所以,没错,进化是一个超越又容纳,容纳又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创造中的神性」的核心展开的。这便是进化冲动的奥秘。
第一章万物聯结的模式
问:我们的故事从「宇宙大爆炸」(theBigBang)开始,然后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如此追溯整个演化过程。随着心智或是人類意識的浮现,我们将探讨人類演化的五、六个阶段。但这一切都要放在靈性(spirituality)的脉络、靈性的意义、歷 史上的靈修传承采取过的种种形式,以及未來可能采取的形式來谈才可以。我說的对吗?
威:没错,这差不多就是一部万物史纲了。听起來很庞大,但其实是奠基在我所谓 的「定位归纳」(orientinggeneralizations)这个原理之上的。定位归纳大大简 化了整件事情。
问:定位归纳到底是什么意思?
威:从物理学到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神学,再到宗教,我们只要检视人類知 識的各个領域,都会发现其中有几个主题是全面性与普世性的,大家对于这几个主 题的看法都很接近。 譬如,論及道德发展,寇伯格(LawrenceKohlberg)提出的道德发展细部阶段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吉莉根根据他的观点再做修正,还是有人不同意。不过大家都同意人的道德发展至少有三个阶段。人出生时尚未社会化 ,也还没有进入任何道德体制。这是他的 「 前成规」(preconventiona)期。后來,人在自己成长的社会裡开始学习其道德体制。这 个道德体制代表的是他那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这时他开始进入「成规」(conventional)期。接着个体如果继续成长,就会开始反省自己的社会,和社会保持距離,并且有能力批判或改革社会。这时他就进入了「后成规」(postconventional)期。这种道德发展的过程,其细部和确实的意义目前大家还在激辩之中;不过大家差不多都同意有这三大阶段.都同意这三大阶段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定位归纳。定位归纳告诉我们大家都认为存在的森林地带在哪裡,至于林带裡面有多少棵树则有待辩論。 我的論点是,我们只要从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神学等等知識分枝撷取这种定位归纳,再将它衔接起來,将会获得某种深入而惊人的结論。这种结論看似不寻常 , 实则体现了大家都有共識的知識。知識的珠子大家已经接受,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 些珠子串成项鍊。
问:所以我们将在本书串出某条「项鍊」。
威:对,可以这么說。在进行全面的定位归纳之际,我们将提出一幅地图,显示人在他和宇宙、生命、神性的关系之下,有什么样的地位。这幅地图的细部我们可以随意填写,不过整幅地图的大纲既然是以定位归纳法从人類各种知識筛选出來的 , 当然有许多佐证的支持。
问:我们要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追溯这几个領域所开显的演化过程。你說这三个領域是物质、生命、心智,或称宇宙(cosmos)、生物域(biosphere)、心智域(noosphere)。三个領域总合起來你统称为「法界」(Kosmos)。
威:对,当初毕达哥拉斯学派(thepythagoreans)提出了「法界」一词,我们通常译为「宇宙」。但是,「法界」一词原來指的是物、心、神(God)等所有存在 領域的定型本质或过程,而不是物理宇宙(physicaluniverse)。今天我们說的「宇 宙」或「寰宇」(Universe)指的都是物 理宇宙。所以,今天我要重新提出「法界」这个名词。就像你所說的,法界包括了 宇宙(或物理域[physiosphere])、生物(或生物域)、心靈或心智(或心智域)、神 理(theos,或神理域[theosphere]、神性域[divinedomain])。 譬如,物质在哪裡开始变成生命(或者說,宇宙在哪裡开始变成生物域) 大家或许有些争辩,但正如法蘭西斯柯.瓦瑞拉(FranciscoVarela)所說的,只有生命系统才会自动创生(autopoiesis,或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只有生物域才有自动创生,宇宙没有。这是一种重大而深奥 的显化,一种惊人的创新。我曾经多次追溯这种法界演化过程中重大而深奥的显化或转化。
问:所以我们关切的不只是宇宙而是整个法界。
威:对。许多宇宙,学家都有一种唯物的偏見和成見,认为物质宇宙是最真实的东西,并以这个物理层面作为最终的參考架构去解释一切事物。这种方式太粗暴了! 等于是把整个法界往化约主义
(reductionism)的墙上摔。这一摔,除了物质域以外,其他的領域都在你眼前流血至死。这是看待法界的方法吗? 所以,我想我们要发展的是法界学,而不是宇宙学。
二十条法则:万物聯结的模式
问:这样的法界学,我们可以从回顾各个領域的进化特性开始谈起。你好像已经找到了其中的二十种特性。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演化不管在哪裡发生,以乎都有这二十种特性,这二十条法则。
威:对,根据许多人研究的结果都是这样。
问:我们举出其中几个來說明。第一条法则是:实相(reality)是由整体兼部分(Whole/parts),或者說「全子」(holo)所构成的。但实相其是由「全子 构成的吗?
威:这样讲会不会很怪?会不会听不懂? 好吧,全子这个字是亚瑟柯思勒索(ArthurKoestler)发明的,指的是某个本身已经是整体,但又是其他整体的一部分的实体。仔细观察已经存在的事物和过程,你会发现所有的事物和过程本身都是一个整体,但虽然其本身是个整体,却又是另外一个更大事物的部分。这就是整体兼部分,或者全子。譬如原子本身是完整的,但原子是分子的一部分,分子是细胞的一部分,细胞又是 生物体的一部分,依此類推。这几种实体并不是整体「或」部分,而是整体「兼」部分,也就是全子。
重点在于,每个事物基本上都是全子。原子論者( auomists)和整体論者( Wholists) 之间无谓的争論已经有兩千年之久。他们吵的就是到底整体亦或部分才是终极实相。答案其实是兩者皆非,或者兩者皆是──随你怎么看。法界十方上下左右都是整体兼部分,都是全子。有一则笑话說某个国王去寻访一位智者。国王问道:「地球为何没有往下掉?」智者 回答說:「因为狮子撑住了地球 。」「那是什么东西撑住了狮子?」「大象。」「那是什 么东西撑住了大象?」「乌龜。」「又是什么东西撑住了‥?」「陛下,你不用再问了,这一路下去都是乌龜。」 一路下去都是乌龜,一路下去都是全子。不論往下走多深,我们看到的都是全子之下有全子又有全子。就算是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s),也会消失在一层层的气泡云(cloudofbubble)译注、一层层的全子当中。这是一个无限的机率波动,一路下去都是全子。
译注:粒子轨迹探测器气泡室(bubblechamber)裡面装液态氢,高速粒子通过液态氢时会产生一連串气泡,由此测得粒子运动轨迹。
问:如你所說,一路往上也都是全子,绝对找不到一个最后的整体。
威:没错。每 一个整体都是其他整体的一部分,既不会确定下來,也没有止境。时间不断流逝,今天的整体就是明天的部分。即便是法界这个「整体」,也是下一刻的整体的一部分,绝对不会确定下來;不論在哪一点都找不到整体;因为根本没有「整体」这种东西,有的只是整体兼部分。所以,第一条法则就是:实相并不是由事物或过程所构成,也不是由整体或部分所构成,而是由整体兼部分或者說全子构成的;一路往上,一路往下都是如此。
问:因此实相并不是由,譬如次原子粒子构成的。
威:我知道很多人都持这种看法,但是这种看法简化了太多东西,变成独尊物质和物理宇宙。真是这样的话,就变成一切事物──从生命到心智再到精神──最终都是由次原子粒子衍生而來。这绝对讲不通的。 但是请注意,次原子粒子也是全子。细胞、符号、意象、概念都是全子。这种实体不待成为什么东西,就已经是全子了。所以,这个世界并不是由原子、细胞、符号 、 概念所构成,而是由全子构成的。 既然法界是由全子构成的,那么只要找出全子的共通点,就能找出各个領域进化的共通点,也可以找出全子在宇宙、生物、心靈、神理域如何开显,又表现出什么共通的模式。
问:所有全子的共通点。这就是你的二十条法则(參見[附錄]一)吗?
威:对,没错。
自理力和共融力
问:第一条法则是:法界是由全子构成的。第二条法则是:所有的全子都有几个特 性。
威:对。因为每一个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因此都有兩种「趋势」或者說「驱力」。 我们可以說,每一个全子都必须保持自己的「完整性」(Wholeness),也必须保持自己的「部分性」 (partness)。 一方面,全子必须保持自己完整的身分、自主性及自理力;如果无法保持自己的身分或自理力,就只有消灭一途了。所以不管是哪一个領域,全子的特性就在于自理力,在于面对环境压力时保持自己完整性的能力;如若不然,环境压力势必会把它消灭。原子、细胞、生物体或观念都是如此。 然而全子不但是整体,也是其他系统或整禮的一部分。因此,全子除了必须保持自 主以外,既然身为其他事物的一部分,就必须配合其他事物。全子的存在有赖于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原子、分子、动物或人都是如此。 所以,每一个全子不但有他身为整体的自理力,也有身为其他整体之一部分的「共融力」( communion)。 不管是自理力还是共融力,只要其中有一项做不到,就会消灭。
超越力和解消力
问:每一个全子都有自理力和共融力──这是第二条法则的一部分。你說这兩种力量是全子的「水平」能力。那么你所谓的「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和「自我解消」(selfdissolution)这兩种「垂直」能力,又是什么东西呢?
威:好。全子如果无法保持自理力和共融力,就会完全崩溃。全子崩溃的时候,会分解成次全子(subholon)。细胞分解成分子,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又会不断的「粉碎」。全子的解体有个奇妙之处,那就是,解体的时候总是倒回去往当初建构起來的方向解体。这样的解体就是「自我解消」,或者說分解成次全子。次全子又可以分解成其次全子,依此類推。 然而再看看反向的过程,看看全子建构及新全子浮现的过程,真的是很了不得。无生命的分子如何开始聚集而形成有生命的细胞呢?新达尔文主义者对于机遇突变及天择的标准解释,现在已经很少理論家相信了。进化有一部分确实是照达尔文式的天择进行的。然而天择这个「择」其实只是「择」 出已经发生的转变而已,至于这个转变的机制本身却没有人知道。
问:比如說?
威:就拿「翅膀是由前肢演化而來」这种标准观点來說,前肢也许是经过一百次的突变才变成有功能的翅膀,半翅半肢还不行;因为半翅半肢既不能跑,也不能飞 , 没有一点适应环境的价值。换句话說,如果是半翅半肢,你可能只会淪为他人的晚餐而已。若要产生有功能的翅膀,那么几百次的突变必须在一只动物身上的一生之内完成,而且还得有一只異性同類也完成了几百次的突变,然后它们还得找到对方 , 兩者都已经有晚餐吃、有东西喝,再进行交配,下一代才会产生真正有功能的翅膀 。 說到惊奇,这才是极度的、无限的、绝对的令人惊奇。偶然的突变根本无法說明这种事情,因为大部分的突变其实都是致命的。那么要如何才能連续发生一百次突变 都不致命呢?别說一百次,四、五次好了?如果这不可置信的转变发生了,天择确 实会选出比较好的翅膀。只是这一对比较好的翅膀是怎么來的,却没有人知道。 目前大家都同意这是一种「量子进化」(quantumevolution)或「间断式进化」(punctuatedevolution)或「显化式进化」(emergentevolution)。全新创造成的、复杂得难以置信的全子,在量子般的大跃进当中出现,但为何会有这种大跃 进却看不到证据。要生存,就必须連续发生几十次乃至于几百次突变都不致命才行, 譬如翅膀或眼球的进化。 不論我们如何判定这种不寻常的转变发生的原因,无可否认它的确发生了。因此耶瑞希.杨齐(ErichJantsch)等多位理論家才說进化是「藉由自我超越來进行自我实现」。进化是高度自我超越的过程,那种超越过往狀态的能力极为惊人。因此进化有一部分是一种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容纳了以前的东西,再加入了崭新的成分。「自我超越」这种驱力就这样纳入了法界的结构中。
全子的四种驱力
问:这就是全子的四种「驱力」。如此一來,不管在哪一个层次,我们都有「横向」运作的自理力和共融力,还有往高层或下层「纵向」移动的自我超越力和自我解消 力。
威:对。所有的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必须服膺多种「拉力」( pulls)成为整体的拉力、成为部分的拉力、往上的拉力以及往下的拉力,也就是自理力、共融力、超越力、解消力。因此第二条法则說的就是:所有的全子都有这四种拉力。 因此,上面举的例子指的是二十条法则的前兩条。其余的法则指的则是这四种拉力 产生作用时的种种狀况。自我超越这种驱力从物质产生生命,再从生命产生心智。 二十条法则追溯出全子──物质、生命、心智,乃至于更高阶段──演化过程中所有共通的特性。这个更高的阶段甚至包括靈性的阶段,不是吗?
问:所以进化的确有一种统一性。
威:对,这是要点的一部分。自我超越这个「連续」过程会有「中断」的现象,所以就变成一种跃进,创造性的跳跃。因此进化是断续的,也是連绩的。断续指的是 心智无法再化约成生命,生命无法再化约为物质;連续指的则是进化在物质、生命 、 心智三个領域都采取了共同的模式。就这个角度來看,法界的确是统一于一个过程中,被一个过程所统合。法界本是「独篇诗歌」(uni-verse),一首诗歌。
创造性的显化
问:这一首诗歌你称之为「创造中的神性」或「形成中的神」。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讨論。就目前而言这第三条法则只是在說:凡是全子,都会显化。
威:对。前面說过,进化的一部分乃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永远在超越以往的种种。这种创新,这种显化,这种创造,会出现新的实体,开展新的模式,创发出新的全子。这个非凡的过程从片面建立成一体,从部分建立成整体。法界似乎就是在「创造性的显化」这种量子跳跃中开显的。
问: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一个层次才无法化约为前一个层次,或者說,全子才无法化约为其次全子。
威:对。我的意思是說,分析整体的各个部分其实无妨。但是那样做,你只会有局部而不会有整体。你可以拆开手表,分析其中的零件,但这样分析你不会知道现在是几点。全子也是一样。从全子的各个部分都看不到全子的「整体」。一开始就在西 方科学界中横行无阻的化约主义狂热,就是因为这一点而冷却的。特别是系统科学的科学家现在已经了解,我们其实是活在「创造性的显化」的宇宙当中。
问:化约論者现在仍然到处都是,不过潮流似乎已经转向。现在你已经不需要再向人解释化约主义为什么那么「糟糕」了。从某种角度來說,非化约主义的意思就是說法界是有创造性的。
威:很不错,是不是?谈到「终极范畴」(ultimatecategories),亦即思考任何事情所需的基本概念,怀德海(AlfredN,Whitehead)只提出了三个东西,那就是 创造、单數(one)及复数(many)。所以,既然每个全子都是单數兼复數,这三 个范畴归结到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创造或全子。 诚如怀德海說的,重点是「创新的创造性进展才是最后的形上根据」。新的全子创造性的显化出來。创造、全子──要思考任何事情,我们必须先思考几个最基本的概念,这兩个是其中之二! 这就是第三条法则:凡是全子都会浮现。而且每个全子都有自理、共融、超越、解消四种力量,我们就是这样创造法界的。
问:我们的故事說得太快了,我现在还不想讨論这个题目。不过你已经把创造和神性連在一块儿了。
威:嗯,神性如果不叫作创造,那要叫什么?照怀德海所說,创造是最究竟的东西要先有这个东西,才会有其他东西,那么,这个「最后的形上根据」如果不是神性 , 还会是什么东西呢?說到神性,我有时也会用佛教的「空性」來說,我们有机会再來讨論。神性或空性会生出形式或色相。新的形式显现,新的全子显化出來,却不是凭空显化。我们說过,科学界已经承认宇宙整个结构都具有自我超越力。这种自我超越的创造性如果要另外称呼,就叫作神性,不是吗?空性,创造性,全子。
问:科学界近年來也有一些人在酝酿,想要用靈性或唯心論观点解讀宇宙创生。
威:从某种角度來看,这些人的确有这个想法。大爆炸理論使每个会思考的人都成了唯心論者(Idea1ists)。 本來无一物,突然间轰地一声,就有了东西。这真是非常奇怪的事。毕竟空之中竟然出现了万物。对传统科学而言,这真是梦魇。传统科学认为「机遇突变」可以解释宇宙的成因,却又把这种机遇突变加上了时间限制,真是愚蠢。还记得那个一千只猴子撰写莎士比亚戏剧的故事吗?这个故事旨在說明,如果要由机遇突变产生井然有序的宇宙,会是什么情况。
问:只要有时间,猴子随意打字也能打出一出莎士比亚剧。
威:只要有时间!根据计算的结果,一千只猴子随意打字而恰好打出一出莎士比亚剧的机率大概是一万兆兆兆分之一,等于每十亿个十亿年才会发生一次,可是我们这个宇宙到目前为上却只有一百二十亿年而已,这就推翻了一切「机遇」之說。 根据弗瑞德.霍伊尔(FredHoyle)、 萨利斯伯瑞(F.B.Salisbury)等科学家的推算,一百二十亿年連偶然产生一种酵素都不够。 换句话說,推动宇宙的不是机遇而是别的东西。对传统科学家來說,机遇可以解释一切,这是他们的救赎,他们的上帝。机遇加上无穷的时间,便可以产生整个宇宙。但是他们却没有无穷的时间。所以他们的上帝忤逆了他们。那个上帝已死。机遇无法解释宇宙创生。事实上,机遇还是宇宙极力要克服的东西,是法界以其自我超越的驱力努力要克服的东西。
问:所以說,自我超越这种力量是内建在宇宙当中的;如你所說的,全子有四种驱力,自我超越乃是其中的一种。
威:对,我的确这么认为。法界有一股塑造万物的驱力,有一种最终目的及方向, 会朝着某个地方走去。法界的基础就是空性;其中的驱力是要把形式组织成更加谐调的全子。空性,创造,全子。
问:「宗教的创世論者」对这个理論小题大作,說这个理論完全符合圣经和创世纪。
威:嗯,传统科学的解释无法契入这个理論;这个真相日益明显;宗教创世論者大 大利用了这一点。建造法界的不是机遇而是创造本身。但这并不表示你可以将自己 喜欢的神和创造划上等号,在这个填充题中填上自己喜欢的特质來设定上帝──犹太人的上帝、印度人的上帝、原住民的上帝;上帝守望着我,上帝很仁慈、公正、悲悯云云。这种狭隘而拟人化的特质,我们必须谨慎以对。这就是我喜欢用「空性」一词的原因之一;因为空性意味着无限或不可言說。但是这些基本教义派的创世論者却霸占了科学饭店的房间,派自己的代表把持整场会议。他们一听到有人說创造是一种绝对,便逮住机会声称他们那神秘的神就是这种绝对,然后还在这个神的身上塞满一些特性。其结果却是他们那种自我中心的癖性更加严重。他们說如果你不信这个神,死后到了地狱就要上刀山下油锅。这实在不是宽容大量的靈性观。 法界当中有一个靈性的开口,要怎么填补这个开口,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必须从一开始就很小心,很单纯。最单纯的观点就是神性或空性不可言說,但却不怠惰、不僵硬,因为祂能够显现自身;新的形式会显化出來,而那种创造力是究竟的。空性,创造性,全子。这一点我们先放在一边,看情况再讨論。
全阶序
问:很好。我们以上讨論的是第三条法则「凡是全子都会显化」。第四条法则是,全子会显化为全阶序(holarchy)全阶序?
威:柯思勒用这个字取代阶层(hierarchy)。阶层这个字在今天可以說已经声名狼籍,主要是因为 大家把支配者阶层(dominatorhierarchy)和自然阶层(naturalhierarchy)混为一谈的缘故。自然阶层是一种整体而不断扩大的秩序,例如从粒子扩大为原子,从原子扩大为细胞,再扩大为生物体;从字母扩大为单字,从单字扩大为文句,再扩大为段落。某 一层的整体会变成下一层整体的一部分。 换句话說,正常的阶层是由全子组成的。因此柯思勒才說「阶层」其实应该称为「全 阶序」才对。他說的绝对正确。事实上,所有的成长过程,从物质到生命再到心智 , 都是经由自然阶层,或者依循「整 体性与完整性不断增长」这种秩序在进行的──整体变成新整体的一部分──这便是自然阶层或全阶序。
问:但如果是支配者阶层,那就让人抓狂了。
威:这是有道理的。自然阶序裡只要有全子僭越了自己的位置、企图主宰整体,就会产生病态阶层或支配者阶层──比如癌细胞影响整个身体,法西斯独裁宰制整个社会体系,压抑的自我影响整个生物体等等。 可是要矫正这种病态阶序,并不需要除掉阶序本身(也不可能),而是要掌握那个傲 慢的全子,将它纳入自然阶序中,或者說,将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很多人都在批评「阶层」观念,却把病态阶序和正常阶序混为一谈了。所以他们是在帮婴儿洗澡,但是倒洗澡水的时候却連婴儿也倒掉了。
问:他们声称自己因为除掉了阶级,所以是整全的(holistic)。因为他们对每一件事都是平等的,所以一切事物在他们手裡都能结合在一起。
威:看起來刚好相反。要完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经由全阶序。整全論者說「整体比整体各部分的总和大」,指的是整体在整个组织中所处的层次比各部分要高或深;这就是阶层或全阶序。唯有那些超越分子层次的特质,才有办法把个别的分子拉在一起,变成细胞──细胞是以全阶序的方式配置而成。若是没有全阶序,你有的只是一堆东西而非整体。换句话說,那些所谓「整体論者」因为否认全阶序,反倒成为「堆积論者」,而不是整全論者。他们其实是由化约主义者反串的。
问:但是许多女性主义者和生态哲学家都认为,任何一种阶层或「阶级划分」都是对人的压迫,包括法西斯在内。他们說这种价值的划分属于「旧典范」或「父权体制」,所以应该由連结的世界观取代。他 们对这一点甚为冒进,到处提出惡毒的控诉。
威:在这一点上他们不够诚实,因为你根本避不开阶层这个东西。你說的这些反阶层理論家也有他们的阶层或阶级划分。换句话說,他们认为「連结」比阶级划分好 。你看,这就是阶层或价值划分。但是他们不承认这一点,所以自己隐藏了阶层观却不自知。他们的阶层观否定了阶层,他们用阶级划分制批评阶级划分不好。
问:你說这叫做「实践上的矛盾」。
威:对,重点在于,反阶层立场有很深的矛盾。就因为如此,所以这些理論家采取的立场往往很虚伪。他们自己有一套阶级观,只是不自知,而且不怎么思考这个东西。他们自己暗藏阶级观,却攻击别人的阶层观。他们很自豪自己「摆脱了」阶级划分;他们指责别人有阶级观,其卖自己也有阶级观,只是不承认而已。这实在令人不快。
问:但「阶层」这个东西却常常遭到濫用。这一点你曾经讨論过。
威:对,就这一 点,我和他们的看法其实相当一致,不过重点不在于除掉阶层或阶序。那是不可能的。想要消除阶级划分,本身就是一种阶级划分。 否定阶层,本身就是一种阶级意識。法界是由全子组成的,全子又是以全阶序的形式存在,所以你根本无法逃脱这种彼此相容的秩序。我们必须把正常的全阶序、病 态阶序或支配者阶序分清楚。
问:所以全阶序是无法逃脱的。
威:没错,因为全子是无法逃脱的。所有的进化模式和发展模式都是依循「阶序化」、依循容纳和「整体性与完整性不断增长」这种秩序在进行的。这是以整合能力进行的阶级划分。基于这个道理,所以全阶序才会成为整体論的基本原理:较高或较深的层次提供原理,或者說「胶水」或模式,将原本互相分離、冲突、孤立的各部分统一起來,連结成和谐的一体。原本各自分離的部分在这个空间中认識到彼此共同的整合性,因此摆脱了只作部分、只作片断的命运。所以,連结的确很重要,但連结本身是建立在阶级化分和全阶序之内的,唯有依靠全阶序才能够存在。因为全阶序提供了较高或较深的空间,連结和連接才得以进行。如若不然,就只有片面而没有整体了。一个全阶序裡只要有一个全子僭越了自己的位置,只想当整体而不想当部分,那么这个自然阶序或正常的阶序就会堕落为病态阶序或支配者阶序。这就是生理、情感、社会、文化或靈性上的疾病、病理及失常。我们「攻击」这种病态阶层,并不是要铲除这个阶层,而是要使自然阶层或正常阶层各就其位,自然显化,继续成长和发展。
全摄之道
问:好。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論的是:法界由全子组成,一路往上,一路往下都是如此;所有的全子都有四种基本能力:自理力、共融力、超越力、解消力;所有的全子都会显化出來;全子显化时都会依照全阶序。
威:对,这是前四条法则。
问:第五条法则是:每一个显化出來的全子都会超越前者,也包含前者。
威:譬如细胞会超越或超出其分子部分,但显然也包含其分子部分。分子超越且包含原子,原子超越且包含次原子粒子……. 要点是,每一个全子都是整体兼部分,所以整体超越部分,但也包含部分。原來的 一堆东西在这种超越中变成了整体;各个部分在这种「包含」中受到平等的含摄和重视,在共通之处和共享的空间中連结,解除了身为「部分」的负荷。 所以,没错,进化是一个超越又容纳,容纳又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创造中的神性」的核心展开的。这便是进化冲动的奥秘。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