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大冷天一个人去听梁文道,刚刚从地铁出来的时候,一阵冷风吹过来,刹那间想立马再钻回地铁里面,回到五道口。很庆幸还是去了。讨论很精彩,因为去得早,抢了一个好位置,最后还有机会提问,这个下午的时间很超值。
最后本来想和他拍张照片的,不过人太多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加上又很想尿尿,思考了半天终于还是离开单向街,冲进茫茫夜色。所以这次基本上是很纯粹地去听课的,很纯粹地想学习一个前辈愿意教给我们的东西。
话题是从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开始。我们组正在为这个专题写案子,可是我几乎完全不了解,很不称职说。
说白了这个会议其实就是各国根据自己的利益争取碳排放量的扯皮大会。从这里说开去,一路说到中国和美国的碳排放量占比,错漏的社会达尔文理论,惰性,公共交通系统,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模式,环保的不公平,正义问题,中国式灾害,时尚自行车,奢华和浪费,等等等等。
后来才发现参加这样的沙龙,没带笔记本绝对是错误。上面那些片段,是实在不想忘记才用手机记下来的,被前辈带着思考的感觉很过瘾。
问答环节,大家都疯了一样提问题。差点没逮着机会,最后还是在WWF的蔡涛照顾下,才抢到话筒。小声说,其实我是冲着礼物去的,大家打我吧……
我问的是,对于公众生活方式的引导,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关于节能减排,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节约水电粮食,减少使用塑料袋,少开车,过简约的生活等等小事而已,但这不符合国人的追求。试问现在年轻人最关注的话题是什么?首选答案一定是买车买房。有房要换大房,有车要换好车。道长说,现在媒体最热的词汇是什么?奢华!以我在媒体的经验来看,绝对正确!
整个沙龙最核心的论点是我们的生活态度。美国式的高能耗生活是不是必须的?节约是否意味着生活品质的下降?为什么在北京这个巨大的停车场还要买路虎?我们的政府过多地强调竞争的作用,强调个人能力,成功学,国家实力等等。在如此浮躁的风气影响下,公众不理性,对于真正优质的生活缺乏自己的思考,是必然的。然后呢,媒体就给这种不理智煽风点火。
作为舆论的承载平台,媒体本来是应该对社会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在的媒体要么嗜血成性,要么难以迫于生存压力,话语权其实被拥有更多资源的权力阶层买断了。说到我们一直坚信不疑的“落后就要挨打”,有多少媒体会洞察到这其实是错漏的社会达尔文理论?况且就算知道,有多少媒体敢说?媒体是教育者,但里面的人也是被教育出来的。
经济危机来了,我们仍然要举国努力地拉动内需。抛开权力阶层的利益,其实国富民强,经济稳定增长也牵涉到每个人的生活,我们不可以回避。但这毕竟只是对于人类来说的,而环境保护虽然大部分也是为了人类,总还算是一种大爱。我思考了下,我是在很小的时候,第一次听到环保这个词就开始关注这件事了。不觉得自己有多么高尚,纯粹是出自心中小小的善良。现在看看人类要面对的天平两边,一边是各种权力阶层的短期利益,一边是人类长期利益和天生的善良。当然不是绝对对立,但还是要有所取舍的。难怪大人物们要头疼和争执不休了。呃……我怎么也染上离题的坏毛病……
对于媒体责任这个问题,道长慈眉善目地总结说,我们不可以要求媒体会清心寡欲,但是我们总可以做点什么,就像哥本哈根骑自行车上班的风气,就是媒体推动起来的。我释然了,原来答案就在手边,却被自己紧紧张张地忽略掉了。是的,我们年轻,我们力量不足以和很多势力抗衡,但是我们总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想这是道长总结他多年的社会经验,用温和的方式对年轻人的困惑给出的疏导和鼓励,保护我们远离失望和偏激,保护弱小力量的生长。但事实上,他应该最清楚,自上而下是简单的执行,自下而上的力量再怎么强,最终还是需要“上”来解决。 这些话,他不会亲口和我们说,我们只能在未来领悟了。
多年以后,下会成长为上,或者下的力量终于影响了上,如果那时候的我们仍然有这种坚持,就是这次沙龙的意义了吧!
最后本来想和他拍张照片的,不过人太多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加上又很想尿尿,思考了半天终于还是离开单向街,冲进茫茫夜色。所以这次基本上是很纯粹地去听课的,很纯粹地想学习一个前辈愿意教给我们的东西。
话题是从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开始。我们组正在为这个专题写案子,可是我几乎完全不了解,很不称职说。
说白了这个会议其实就是各国根据自己的利益争取碳排放量的扯皮大会。从这里说开去,一路说到中国和美国的碳排放量占比,错漏的社会达尔文理论,惰性,公共交通系统,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模式,环保的不公平,正义问题,中国式灾害,时尚自行车,奢华和浪费,等等等等。
后来才发现参加这样的沙龙,没带笔记本绝对是错误。上面那些片段,是实在不想忘记才用手机记下来的,被前辈带着思考的感觉很过瘾。
问答环节,大家都疯了一样提问题。差点没逮着机会,最后还是在WWF的蔡涛照顾下,才抢到话筒。小声说,其实我是冲着礼物去的,大家打我吧……
我问的是,对于公众生活方式的引导,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关于节能减排,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节约水电粮食,减少使用塑料袋,少开车,过简约的生活等等小事而已,但这不符合国人的追求。试问现在年轻人最关注的话题是什么?首选答案一定是买车买房。有房要换大房,有车要换好车。道长说,现在媒体最热的词汇是什么?奢华!以我在媒体的经验来看,绝对正确!
整个沙龙最核心的论点是我们的生活态度。美国式的高能耗生活是不是必须的?节约是否意味着生活品质的下降?为什么在北京这个巨大的停车场还要买路虎?我们的政府过多地强调竞争的作用,强调个人能力,成功学,国家实力等等。在如此浮躁的风气影响下,公众不理性,对于真正优质的生活缺乏自己的思考,是必然的。然后呢,媒体就给这种不理智煽风点火。
作为舆论的承载平台,媒体本来是应该对社会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在的媒体要么嗜血成性,要么难以迫于生存压力,话语权其实被拥有更多资源的权力阶层买断了。说到我们一直坚信不疑的“落后就要挨打”,有多少媒体会洞察到这其实是错漏的社会达尔文理论?况且就算知道,有多少媒体敢说?媒体是教育者,但里面的人也是被教育出来的。
经济危机来了,我们仍然要举国努力地拉动内需。抛开权力阶层的利益,其实国富民强,经济稳定增长也牵涉到每个人的生活,我们不可以回避。但这毕竟只是对于人类来说的,而环境保护虽然大部分也是为了人类,总还算是一种大爱。我思考了下,我是在很小的时候,第一次听到环保这个词就开始关注这件事了。不觉得自己有多么高尚,纯粹是出自心中小小的善良。现在看看人类要面对的天平两边,一边是各种权力阶层的短期利益,一边是人类长期利益和天生的善良。当然不是绝对对立,但还是要有所取舍的。难怪大人物们要头疼和争执不休了。呃……我怎么也染上离题的坏毛病……
对于媒体责任这个问题,道长慈眉善目地总结说,我们不可以要求媒体会清心寡欲,但是我们总可以做点什么,就像哥本哈根骑自行车上班的风气,就是媒体推动起来的。我释然了,原来答案就在手边,却被自己紧紧张张地忽略掉了。是的,我们年轻,我们力量不足以和很多势力抗衡,但是我们总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想这是道长总结他多年的社会经验,用温和的方式对年轻人的困惑给出的疏导和鼓励,保护我们远离失望和偏激,保护弱小力量的生长。但事实上,他应该最清楚,自上而下是简单的执行,自下而上的力量再怎么强,最终还是需要“上”来解决。 这些话,他不会亲口和我们说,我们只能在未来领悟了。
多年以后,下会成长为上,或者下的力量终于影响了上,如果那时候的我们仍然有这种坚持,就是这次沙龙的意义了吧!
![]() |
和大师离得很近哦~~~ 呃……前面全是人,还有藏在草丛里的……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