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一些思考?——“幼小衔接”为什么存在?如何去“小学化”现象?
这些年,出现了“幼小衔接”这个词,幼儿园指导文件《纲要》《指南》也提出去“小学化”,甚至教育部门常常出红色文件严禁幼儿园“小学化”。的确,通过政策性的方式,行政性的抽查,如果出现“小学化”现象,给予幼儿园领导及幼儿园降级降类等处分,在幼儿园方面,的确有效的控制了幼儿园的去“小学化”。但是社会上的“小学化”现象并未因此而消失,反而致使家长们更加的焦虑,为了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幼儿园请假去学前班学习的现象大有人在,教育机构的学前班也因此越来越火爆。
通过这一现象我在思考,为什么出现了“幼小衔接”这一现象,为什么去幼儿园“小学化”却去不了社会“小学化”?依本人看来,是教育体系出现了问题: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水平出现了偏差。幼儿园教育由于长期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长时间的自由发展,反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中小学教育由于长期以来被重视,所以沿袭了很多传统教育观念,导致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领先于中小学教育。
当然,近几年来,我们看到教育部门针对“幼小衔接”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包括从幼儿园方面的“去小学化”和小学的“减负“,也看到了些许成效。依我看来,马池口镇的“幼小衔接”问题大可依靠幼儿园和小学联系密切这一优势,幼儿园方面去“小学化”,多做家长工作,减轻家长的焦虑;小学方面招生不以考核小学知识的成绩为依据,教学中假想学生零基础而从零开始正常教学,长久以往,必定能够大有成效。
另外,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赢不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工作必定是消除“小学化”现象的重中之重!
通过这一现象我在思考,为什么出现了“幼小衔接”这一现象,为什么去幼儿园“小学化”却去不了社会“小学化”?依本人看来,是教育体系出现了问题: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水平出现了偏差。幼儿园教育由于长期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长时间的自由发展,反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中小学教育由于长期以来被重视,所以沿袭了很多传统教育观念,导致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领先于中小学教育。
当然,近几年来,我们看到教育部门针对“幼小衔接”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包括从幼儿园方面的“去小学化”和小学的“减负“,也看到了些许成效。依我看来,马池口镇的“幼小衔接”问题大可依靠幼儿园和小学联系密切这一优势,幼儿园方面去“小学化”,多做家长工作,减轻家长的焦虑;小学方面招生不以考核小学知识的成绩为依据,教学中假想学生零基础而从零开始正常教学,长久以往,必定能够大有成效。
另外,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赢不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工作必定是消除“小学化”现象的重中之重!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