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丨 杨澜访谈录
1.
鬼才导演宁浩:
你发现每一步成长都跟痛苦有关系,痛苦才是你成长的形式。成长必然有撕裂的痛苦,就像你破茧重生,就是很疼痛的一个事儿。
你要蜕一层皮才能有一个新生,然后你发现,现在的整个社会环境,会导致现在的人成长得比较慢。早年间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爷爷那一辈儿,经历战乱和灾荒那些,他们都会很早熟。这也印证了成长是与痛苦有关系的,是与灾难有关系的。
这就面对一个问题,痛苦为什么会让人成长?其实痛苦就是一种形式,就是舍弃、牺牲。你必须牺牲掉某些东西,才能够得到成长。不仅仅是人的成长心路,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的。社会向前发展,形式是激烈的,是革命、是改革、是流血、是牺牲,这样才会往一个更高的阶段发展。
你要向前成长,你要选择婚姻,你就要牺牲掉自由,它是很简单的关系。你要选择继续往前,你就要牺牲前一个阶段,你要选择拍电影,就要牺牲掉画画,虽然牺牲很痛苦,但是这痛苦和牺牲会让人成长,会让你向前走。
所以我们不应该害怕牺牲,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最痛苦?往往是牺牲。人舍不得割舍一些东西,舍不得放下一些东西,你就无法成长。所以佛教也告诉你,放下才能走到新的境界里;你不放下这些东西,你就进不到新的境界里头,你就无法成长。
2.
建筑大师王澍:
2012年5月25日,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这是中国建筑师第一次获此殊荣,也使王澍成为获得该奖的最年轻的建筑师。
王澍的代表设计作品包括宁波历史博物馆和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
这个当年曾被老师看做是“后现代青年”的王澍,在毕业之后虽然也参与了一些大的建筑项目,但更多的,他选择了一种“隐居”于杭州的生活方式,长期和建筑工人以及手工匠人在一起,在民间做装修,研究和琢磨传统建筑工匠的技艺。这段隐居生活,王澍一尝试就是将近十年的时间。
王澍理想当中的一个大学应有的样子,就应该好似飞来峰一般,自然第一,建筑第二。应该是一个自由学术能够发生的地方,不能产生非常暴利的权利感的东西,应该能够散落成很多非常自由,表面上看有点散乱,但背后有逻辑。有很多学者和学生,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场合,产生轻松的聊天、谈话。
建筑和人是在相互影响着的,看着是人在选择建筑,其实建筑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行为举止。王澍曾引用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地方的建筑如果是庸俗的,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也一定是庸俗的”。对他来说,作为一个建筑师,不能单纯的把自己的工作看做是一个技术性的服务行业,仅仅为甲方提供服务,活在一种悲屈的状态之中。在中国当下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价值观在迅速的重塑的年头里,建筑师不能这样去想去做,因为这时他的责任更大。
其实,静静想来,也许不仅是中国的建筑师,就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居民也必须发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注:无论哪个领域,但凡有点建树的人,他们都有着一件非常宝贵的东西:情怀!】
鬼才导演宁浩:
你发现每一步成长都跟痛苦有关系,痛苦才是你成长的形式。成长必然有撕裂的痛苦,就像你破茧重生,就是很疼痛的一个事儿。
你要蜕一层皮才能有一个新生,然后你发现,现在的整个社会环境,会导致现在的人成长得比较慢。早年间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爷爷那一辈儿,经历战乱和灾荒那些,他们都会很早熟。这也印证了成长是与痛苦有关系的,是与灾难有关系的。
这就面对一个问题,痛苦为什么会让人成长?其实痛苦就是一种形式,就是舍弃、牺牲。你必须牺牲掉某些东西,才能够得到成长。不仅仅是人的成长心路,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的。社会向前发展,形式是激烈的,是革命、是改革、是流血、是牺牲,这样才会往一个更高的阶段发展。
你要向前成长,你要选择婚姻,你就要牺牲掉自由,它是很简单的关系。你要选择继续往前,你就要牺牲前一个阶段,你要选择拍电影,就要牺牲掉画画,虽然牺牲很痛苦,但是这痛苦和牺牲会让人成长,会让你向前走。
所以我们不应该害怕牺牲,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最痛苦?往往是牺牲。人舍不得割舍一些东西,舍不得放下一些东西,你就无法成长。所以佛教也告诉你,放下才能走到新的境界里;你不放下这些东西,你就进不到新的境界里头,你就无法成长。
2.
建筑大师王澍:
2012年5月25日,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这是中国建筑师第一次获此殊荣,也使王澍成为获得该奖的最年轻的建筑师。
王澍的代表设计作品包括宁波历史博物馆和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
这个当年曾被老师看做是“后现代青年”的王澍,在毕业之后虽然也参与了一些大的建筑项目,但更多的,他选择了一种“隐居”于杭州的生活方式,长期和建筑工人以及手工匠人在一起,在民间做装修,研究和琢磨传统建筑工匠的技艺。这段隐居生活,王澍一尝试就是将近十年的时间。
王澍理想当中的一个大学应有的样子,就应该好似飞来峰一般,自然第一,建筑第二。应该是一个自由学术能够发生的地方,不能产生非常暴利的权利感的东西,应该能够散落成很多非常自由,表面上看有点散乱,但背后有逻辑。有很多学者和学生,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场合,产生轻松的聊天、谈话。
建筑和人是在相互影响着的,看着是人在选择建筑,其实建筑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行为举止。王澍曾引用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地方的建筑如果是庸俗的,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也一定是庸俗的”。对他来说,作为一个建筑师,不能单纯的把自己的工作看做是一个技术性的服务行业,仅仅为甲方提供服务,活在一种悲屈的状态之中。在中国当下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价值观在迅速的重塑的年头里,建筑师不能这样去想去做,因为这时他的责任更大。
其实,静静想来,也许不仅是中国的建筑师,就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居民也必须发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注:无论哪个领域,但凡有点建树的人,他们都有着一件非常宝贵的东西:情怀!】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