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Sandeep Sangaru:竹,是一个支点
![]() |
Sandeep Sangaru第一次抵达印度东北部特里普拉邦时,是因为一份教学工作,他没有想到从此自己的人生会与竹子纠缠在一起。
他说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或者说,具备流浪性质的人,东北部这样的地方,完全符合他的想象。
这里是世界上气候最湿润的地方之一,北上的印度洋暖流遇到喜马拉雅山这片天然屏障,回流到这一片山地上空,以至于形成了年降水量最高的记录,以及一种与印度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里生活着的山地居民,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信仰的是原始宗教和天主教,对Sangaru来说是非常新鲜的。
这里的人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器具是竹制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材编制的篮子、凳子、帘子,更有趣的是这里的民间乐器——不同的山地部落虽然说着不同的语言,流传着几百种民间乐器,无论是弦乐器还是打击乐器,竟几乎都是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制作的。
“当我见到东北部各邦竹制品如此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时,我感到敬畏和惊讶——像竹子这样非常简单的材料竟然能有这么多种使用方式,而且那些工匠只是使用一种单一的工具,然后很聪明地完成他们的制作程序!”
“游牧”设计师
![]() |
Sangaru从小就见过城市边缘那一堆堆积如山的竹材。每天都有工人将它们从货车上卸下来,一个人拖着一根竹材,竖着堆在墙上。事实上,在印度,竹材的使用非常广泛,甚至是沙漠地带的拉贾斯坦,也常常能见到这样的堆满了竹材的墙面,把原本就很狭小的街道挤得更加狭小,一不小心碰倒一根竹材,可能就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而Sangaru更感兴趣的是那些坐在一边用竹子编制各种物品的工匠,常常站在旁边看好久,如他所言,自己从小就对一切事物的构成材料充满好奇。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有过很多关于建筑和时尚设计的想法,但从未有过关于工业设计的想法。但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让我去做这样的事情的职业。即便是现在,我也总是像一个孩子一样摆弄东西,并且,我很享受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那是1990年,Sangaru十六岁的时候,他第一次读到关于国家设计学院(NID)的文章,这所学校位于印度“大学城”艾哈迈达巴德,被《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列入了世界顶尖设计院校的名单中,也是印度工业政策部门下面的一个独立机构,是印度最重要的艺术院校之一。那篇文章中介绍了国家设计学院的建筑设计师以及核心教师团队,也放上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Sangaru觉得在这里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同类——对制作物品极其痴迷的孩子和老师。然而家人并不能理解做一个工业设计师的前景,认为那并不是一种稳定的职业,于是,高中毕业后的Sangaru听从父亲的安排,选择了另一所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
好在Sangaru并没有就此放弃学习工业设计的想法,“在结束了机械工程学位之后,我还是进入了国家设计学院学习,专攻工业设计。所以现在人们常常说我是具备机械工程背景的工业设计师。”
在Sangaru眼里,国家设计学院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学术机构的地方,印度著名的设计师、雕塑家Dashrath Patel是它的创始人,学校位于纳尔默达河左岸,与古老的清真寺隔岸相望。它是印度屈指可数的关注工业设计和视觉传达的学校,重要的是,它那种交叉领域的教学方式。
Sangaru记得每一次经过教学楼一层的成品展示厅时,那些在展厅里跳来跳去的蓝色孔雀,也记得学校后院那栋已经废弃的古老建筑,以及每个下午和朋友在草坪上讨论设计构思的愉快时光……关于在国家设计学院的日子,他说:“教师们鼓励学生在完成定期作业之外去探索任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我选择了完全去拥抱这种多学科方法。那是我学生时代最好的经验之一,向同行学习,自由地去探索、创作。”
毕业之后,Sangaru和朋友创办了一个服务于印度电影的特效公司,名为Digital Force。“因为我们都是《星球大战》的超级粉丝,”他笑着说,“所以在制作特效的时候,对我们来说既是工作也是娱乐。同时,我们也发展了一些建立微缩模型和使用特效设备的技能,一方面用于电影特效制作,一方面也用于我们自己的工业设计。”像这样做了四年电影特效之后,Sangaru又回到了国家设计学院做教师。
教室旁边有一间狭小的屋子,阳光透过窗外的树枝,星星点点地照进来。学生们关于这位老师的印象是:虽然幽默亲和,却多少有点难以理解,那间小屋子是他的“木工车间”,他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那些模具或材料呆在一起,以及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枯燥图稿。而只要一有时间,他一定会出门旅行,真像他说的,是个游牧性质的家伙。
愈简单,愈惊人
![]() |
“2006年,在国家设计学院做教学工作期间,我被派往特里普拉邦的竹藤发展研究所(Bamboo and Cane Development),去给那里的工匠们授课。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我教给他们设计图纸到设计原型的细节和过程,帮助他们学会以图纸为沟通媒介去配合设计师、建筑师去开发新的使用竹子的方法,但其实他们也是我的老师!因为我认为,那是我得到的第一个真正和竹材打交道的工作机会,也是第一次与以竹材工匠们一起生活。在那段时间,我从民间搜集了许多竹制家具,并且接触到大量与竹材相关的知识。”
也许是因为自身的性格,Sangaru觉得竹子是最适合自己的制作材料:
“我之所以很享受用竹材来工作,就是因为它很有挑战性。”
无论是在传统手工方面,还是现代机械制作环节,人们都认为竹材只是一种简单的材料,但在Sangaru看来,愈是看上去简单的材料愈是具有惊人的潜质。比如说,不同种类的竹材具会具有截然不同的特质和属性,因此,采收季节和采收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并且需要不同的方式来运输,当设计师和工匠将竹材拿到手之后,竹材也不会轻易达到他们的要求。Sangaru目前在做的是对竹材进行一种极限开发,早先他曾以图稿的形式开发了一种基本的三角形模块,最初考虑的制作材料其实是木材,直到发现竹材的韧性和强度,才开始试着用竹材来制作。这个设计最后在2009年获得了红点设计(Red Dot Design Award)最高奖项。
红点设计的最高奖项给Sangaru带来了创办合资企业的方向和远景,并把他带上了国际设计平台,吸引来许多国际媒体和顾客,人们突然对他的竹材家具报以浓厚的兴趣。
结束了国家设计学院的教学工作,Sangaru搬到了班加罗尔——位于德干高原的印度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创办了自己的多学科设计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真是什么都干,电影特效、摄影和纪录片,当然还有工业、工艺设计,总之,都是Sangaru自己心里热爱的工作项目。自从工作室运作起来之后,Sangaru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过他的“游牧生活”,他认为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我总是去一些地方旅行,那些地方的人们,用手工或者别的传统方式制作物件,并使用与生活之中。而那样的生活方式我曾经只是在照片或者电影里看到。”
其实,Sangaru工作室的最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与传统工匠合作。由于Sangaru自己对民间工艺的兴趣,他和工匠们的沟通和协作也显得很顺畅。另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是,坚持使用天然材料,坚持手工制作:“所以,我必须参与竹子的收成、运输、处理和转换成产品的各个阶段,采购正确的品种也是非常苦难的,因为印度的竹子大多来自边远地区的森林。此外,在竹子的收割过程中也需要非常谨慎。”
尾声
![]() |
![]() |
“公司将来有什么打算?”我问Sangaru。
此时他正在克什米尔的湖泊上泛舟,虽然正值南亚大陆一年中最干旱的热季,克什米尔却依然显得阴凉宜人。他已经走访了好几个村落,也见到了克什米尔地区生长的竹材品种,认识了一些当地工匠,真是一个不错的“假期”。
关于未来,他说,现在自己正致力于使传统工匠的手工制作成为一种具备可行性的生计,让他们知道,保持传统和推动这些传统是一种更好的人生。鼓励年青一代面对极限的实践和挑战,正如他自己做的那样,寻找力学上的支点,以及寻找材料的极限。
“在印度,作为一名设计师,我试图为这种工艺实践系统找到新的方式,让其随着时代的需求更新、进化。”
Sangaru认为印度的设计行业其实只是刚刚起步,这个国家第一所设计学院——国家设计学院——从建立至今也不过才五十多年,印度只有很小的一个设计群体,其中的文化也如同印度传统文化一样多元。而自己每年除了商业设计方面的工作,也在努力解决社会问题,诸如对教育、工艺、传统技术的关注,因为他最大的理想,还是希望自己是印度设计业长过程中的支点之一,促进它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麓客》2015年6月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