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味蕾与心灵双重享受的饕餮盛宴
![]() |
不难发现热播的韩剧有特别多的场景和饮食有关,无论是剧中女友特别为男友学做的便当、包着生菜吃的烤肉、满嘴松软酥脆的炒年糕,还是男主宿醉之后的豆芽汤、过生日一定要吃的海带汤,满桌铺排的碗盏以及那些街头小吃……每部韩剧都会不留痕迹地宣传韩国饮食,无一不表现得细致入微极具生活情趣,而这些生活琐事的后面是韩国人为之骄傲美食文化。相比韩剧中的美食,中国电视剧则显得弱爆了,除了厨师行业剧外会多一些关注饮食文化外,对于美食的表现少之又少,于是我们有了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民俗文化的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出了各类民俗文化并传承下来。《舌尖上的中国》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不仅关注食物本身,更发掘出了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通过对中华美食群像式的介绍,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美食之间微妙的联系以影像的形式展现出来,承担了重要的文化功能与教育责任,也使各地域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多重展现。当满足口腹之需的美味令世界折服的时候,需要思考的显然就不仅仅是令他人“口服”的快感,还有该如何跨越从“口服”到“心服”距离的深层次命题。于是我们又有了互联网创新美食微纪录片《原味》。
《原味》系列短片由优酷土豆、大伙儿纪录联合出品,由6集《原味纪》和20集《原味厨房》番外构成,《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执行总导演任长箴出任总策划,香港著名美食家、作家欧阳应霁主演。《原味》作为互联网创新美食微纪录片,在创作形式上与浙江卫视美食真人秀《十二道锋味》颇为相似,与以往的电视美食纪录片截然不同,并没有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让观众用舌尖去感知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也没有像《十二道锋味》一样,走访世界各地美食。没有探寻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也没有强加给观众的文化认同,有的只是贴近日常的表达,以及对生活最纯朴的热爱。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火的一塌糊涂,执行导演任长箴功不可没,此次担任《原味》总策划,无疑让这部互联网创新美食微纪录片的制作品质得到了保证。欧阳应霁则与《十二道锋味》中谢霆锋的角色一样,不仅关注食物本身,更发掘出了人们对美食的记忆,以及那寻找美食“原味”的初心。《原味》第一集《桃之夭夭》,讲述的是黄桃罐头的制作,欧阳应霁来到了平谷大华山,亲自去当地果园采摘,从剥皮到去核再到制作,让我们看到了用最传统的方式制作桃罐头的全部过程。黄桃罐头制作的全过程,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平时几块钱就能搞定的一罐黄桃罐头,要有最原味的食材,要有最佳的采摘时间,制作起来却是那么的讲究,那么的复杂。
看完《桃之夭夭》之后,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凡是生病了,都会央求老妈买瓶黄桃罐头,因为那时认为黄桃罐头也是能治病的“药”,奇怪的是每次吃完之后,病真的就好了,这可能是心理作用,现在想想真为自己的幼稚感到可笑。但不得不说,看完片子之后,我寻找到了最原始、最原味的回忆,如果自己也能亲自制作一次那就更圆满了。《原味》卸下美食节目的身段和姿态,放平视角,展现最寻常百姓家的人间美味,为我们奉上了这样一盘味蕾与心灵双重享受的“饕餮盛宴”。相信影片七月上线之后,必将能再次引起人们对美食及品质生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