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一次《小孩不笨2》
为了奖励学生期中考试考得不错,找了一部电影给他们看,是新加坡本地导演梁志强的《小孩不笨2》。还没播之前,自己先看一遍,竟然哭得一塌糊涂。真是丢人!其实依稀记得四年前看过这部电影,但那时刚入职不久,没有什么印象。已做中学老师四年后的今天再看,有更深的感触。
首先,家庭为什么要小孩?两个人因为相爱结合,缔结婚姻关系,接下来的事情十有八九就是要小孩,一个或几个。那么,要小孩到底深层的心理动机是什么?是代代相传的基因本能的传宗接代物种繁衍的必然选择?还是两人为了更好的维系情感而不约而同的手段?或是抚养孩子本身带来的无限乐趣和亲情的天伦之乐?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意外怀孕没得选,反正大家都要,自己也要吧,美其名曰“上天赐予的礼物”。不管是哪一种,既然要了,那么一个新生命在你手里捧着,捏成什么形状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你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或者你的状况完全不合适抚养下一代,无论如何,一个个小生命在没有选择权的情况下诞生。如何养育,如何教育,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一个个故事的开始……
A家庭父母完全沉浸在工作中,与两个儿子完全没有交流时间,仅有的晚餐时间,一定是指责小孩这做的不好,那怎么也做不好。以为这就是在苦心管教自己的孩子。指责一个,还不忘拉上另一个。关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小时候,小我一岁的弟弟非常调皮,爸爸常教训他。有一次,在辅导功课时看到弟弟那么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忍不住大骂。骂着骂着,瞥见在一旁做功课的我,硬要我问问我这题怎么做。鬼知道那题我会还是不会,印象中只记得那刻的自己吓得发抖,哪里看得进题目。于是,爸爸更生气了,丢过来一句:“一对笨猪”!那四个字直到现在依然印在我的脑子里,根本抹不去。20多年后的自己当然明白爸爸不过是一时无意的气话,更不会因此而记恨他。但那句话在当年对我幼小的心灵和自信心的的打击是持久而深刻的。
B家庭是单亲爸爸,自己从小被打到大,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和颜悦色的与人相处,更别提好好教育自己的儿子,自然动不动就是拳脚相加。但却背地里为儿子吃尽了苦头:在儿子被学校开除后,一间一间的求别的学校校长;自己连abc都不会写,却请朋友写一封信亲自抄了160多封发给不同的中学;在儿子被人围殴的时候,瘸着一条腿依然奋不顾身冲上去为儿子解围,结果在乱殴中滚下楼梯,最后还因此丢了性命。
两个家庭自然是两个典型而极端的环境,集合了大多数家庭不良教育的因素。虽略显夸张,但每个父母和每个小孩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不禁令人思索,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怎样才能健康良性的发展?为何在华人世界里,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此简单粗暴,缺乏温情;而在另一种情况下,父母又能够为了孩子忍受屈辱,吃尽苦头;两者为何如此对立,找不到通向对方世界的路,究竟缺了什么?这是一个时代的困扰,还是两者之间存在天性的矛盾,不论哪一个时代都无法调和?这羁绊对父母,和孩子都意味着什么?也许,做过了小孩的自己,再做一回妈妈,这个道理就更明白些!
首先,家庭为什么要小孩?两个人因为相爱结合,缔结婚姻关系,接下来的事情十有八九就是要小孩,一个或几个。那么,要小孩到底深层的心理动机是什么?是代代相传的基因本能的传宗接代物种繁衍的必然选择?还是两人为了更好的维系情感而不约而同的手段?或是抚养孩子本身带来的无限乐趣和亲情的天伦之乐?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意外怀孕没得选,反正大家都要,自己也要吧,美其名曰“上天赐予的礼物”。不管是哪一种,既然要了,那么一个新生命在你手里捧着,捏成什么形状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你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或者你的状况完全不合适抚养下一代,无论如何,一个个小生命在没有选择权的情况下诞生。如何养育,如何教育,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一个个故事的开始……
A家庭父母完全沉浸在工作中,与两个儿子完全没有交流时间,仅有的晚餐时间,一定是指责小孩这做的不好,那怎么也做不好。以为这就是在苦心管教自己的孩子。指责一个,还不忘拉上另一个。关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小时候,小我一岁的弟弟非常调皮,爸爸常教训他。有一次,在辅导功课时看到弟弟那么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忍不住大骂。骂着骂着,瞥见在一旁做功课的我,硬要我问问我这题怎么做。鬼知道那题我会还是不会,印象中只记得那刻的自己吓得发抖,哪里看得进题目。于是,爸爸更生气了,丢过来一句:“一对笨猪”!那四个字直到现在依然印在我的脑子里,根本抹不去。20多年后的自己当然明白爸爸不过是一时无意的气话,更不会因此而记恨他。但那句话在当年对我幼小的心灵和自信心的的打击是持久而深刻的。
B家庭是单亲爸爸,自己从小被打到大,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和颜悦色的与人相处,更别提好好教育自己的儿子,自然动不动就是拳脚相加。但却背地里为儿子吃尽了苦头:在儿子被学校开除后,一间一间的求别的学校校长;自己连abc都不会写,却请朋友写一封信亲自抄了160多封发给不同的中学;在儿子被人围殴的时候,瘸着一条腿依然奋不顾身冲上去为儿子解围,结果在乱殴中滚下楼梯,最后还因此丢了性命。
两个家庭自然是两个典型而极端的环境,集合了大多数家庭不良教育的因素。虽略显夸张,但每个父母和每个小孩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不禁令人思索,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怎样才能健康良性的发展?为何在华人世界里,父母的教育方式如此简单粗暴,缺乏温情;而在另一种情况下,父母又能够为了孩子忍受屈辱,吃尽苦头;两者为何如此对立,找不到通向对方世界的路,究竟缺了什么?这是一个时代的困扰,还是两者之间存在天性的矛盾,不论哪一个时代都无法调和?这羁绊对父母,和孩子都意味着什么?也许,做过了小孩的自己,再做一回妈妈,这个道理就更明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