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card
(一)
OH卡牌是什么?听过塔罗牌,没听过OH卡牌呀。
OH Car牌是由一位在加拿大攻读人本心理学硕士的德国人Moritz Egetmeyer和一位墨西哥裔的艺术家 Ely Raman 共同研发,是一种「自由联想卡」及「潜意识投射卡」的系統。由 88 张的字卡和88张图卡所組成的牌卡,藉由不同字卡和图卡的搭配可以瞬間刺激每個人的「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能力,並且有助于启发每個人的直觉能力、觉察能力和洞悉能力。
霓爷花了两年时间阅读各种心理学书籍,边学边代入,像是半个郎中一般自医自疗,朋友们略带担心地提醒她不要陷太深。她表情很认真地跟拾柒说:其实我反而觉得自己豁达了,曾经纠结在心里的压抑的东西得到了出口,感情流动,我能更好地和自己相处了。
所以霓爷一接触Ohcard就疯了,对潜意识的挖掘根本停不下来,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特别震撼。其实拾柒思考潜意识这个东西很长一段时间了,以往每次跟霓爷聊天,都会带给她一点新鲜的闪光点。刚开始是会有让她茅塞顿开的感觉,随着毛塞开了之后,那些闪亮的光点即使不能解决掉什么问题,也能迫使她去思考,去面对自己。
约吧,玩一玩Ohcard,聊一聊人生。
摆好桌布,拿出牌来。以伙伴之心。
拾柒,你先把牌都看一遍,培养下感情。
拾柒后来回忆的时候,对自己在讲那个故事的时候会哭有点讶异,又有点意料之中。讶异的是,以前好像讲过给亲密的朋友听,确实声音会哽咽,但不像这次居然有蒙着脸大声哭出来的冲动。意料之中是因为,每次动感情的时候讲话,声音都会控制不住地抖。
可是事情都已经那么久远了呀。久远到拾柒都已经不想再提,久远到拾柒都怕自己还记得这件事情会给当初伤害自己的人带来愧疚。这是善良么,还是懦弱到连他人对自己的内疚也无法承受?
故事只是一个小孩本没有说谎,姑姑认定她是在说谎,坚持要她承认自己说谎就可以获得原谅,但是小孩固执地说自己没说谎。
姑姑于是给她一耳光:“有没有说谎?”
“没有。“泪眼婆娑。旁边的小表弟不知道是不知道真相还是被吓得不敢说话了。
再一耳光,有没有?
没有
......
打耳光的手软了下来,小孩终于疼得不回答了......记忆到这里告一段落。
拾柒捂着脸情绪最汹涌的时候憋出来的一句话是:她为什么那么对我呢?就算是真的撒谎,也可以好好教啊——满心的委屈。
心疼当年那个小孩。心里认为一向那么疼爱自己的姑姑,不但不相信自己,而且还会因为这个原因打自己耳光,打到连她自己都害怕。
其实拾柒从小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孩,大人们都宠着她,差不多到让她肆无忌惮的地步了。可是后来家里的小孩多了起来,各个小家庭各自有了重心,她还来不及失落,几件小事就让她感受到了——在疼爱她的人眼里突然变得一文不值,一句不慎就会被斥责或是耳光——这种反差像是一种背叛,此后她都不再信任这些大人,不再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
到后来拾柒反思自己的个性在小学之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转变的时候,也想起过这几件小事,在记忆里清清楚楚。只是大人们都以为是因为上学环境的改变让她变得沉默寡言。
在对几次翻牌自我解读之后,抽丝剥茧出的这个”表达障碍“,将拾柒的几段感情,包括对父亲的感情,包括对所有触动到深处情绪时候的表达不能,种种亲密关系的相处障碍,这些拾柒一一思考过的点,都串成了线,像打过晨露的蛛丝网一样清晰起来。
那么,既然这样,应该如何面对呢。拾柒脑海里想起的是霓爷掐喉的动作,意思是拾柒每段亲密关系到了一定的时候,表达障碍带来的后果。毕竟霓爷是看着她的一段在旁人很看好的恋情貌似无疾而终的。
好像,终于能给自己和那个人一个交代。然而,开不了口,怎么交代。
OH卡牌是什么?听过塔罗牌,没听过OH卡牌呀。
OH Car牌是由一位在加拿大攻读人本心理学硕士的德国人Moritz Egetmeyer和一位墨西哥裔的艺术家 Ely Raman 共同研发,是一种「自由联想卡」及「潜意识投射卡」的系統。由 88 张的字卡和88张图卡所組成的牌卡,藉由不同字卡和图卡的搭配可以瞬間刺激每個人的「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能力,並且有助于启发每個人的直觉能力、觉察能力和洞悉能力。
霓爷花了两年时间阅读各种心理学书籍,边学边代入,像是半个郎中一般自医自疗,朋友们略带担心地提醒她不要陷太深。她表情很认真地跟拾柒说:其实我反而觉得自己豁达了,曾经纠结在心里的压抑的东西得到了出口,感情流动,我能更好地和自己相处了。
所以霓爷一接触Ohcard就疯了,对潜意识的挖掘根本停不下来,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特别震撼。其实拾柒思考潜意识这个东西很长一段时间了,以往每次跟霓爷聊天,都会带给她一点新鲜的闪光点。刚开始是会有让她茅塞顿开的感觉,随着毛塞开了之后,那些闪亮的光点即使不能解决掉什么问题,也能迫使她去思考,去面对自己。
约吧,玩一玩Ohcard,聊一聊人生。
摆好桌布,拿出牌来。以伙伴之心。
拾柒,你先把牌都看一遍,培养下感情。
拾柒后来回忆的时候,对自己在讲那个故事的时候会哭有点讶异,又有点意料之中。讶异的是,以前好像讲过给亲密的朋友听,确实声音会哽咽,但不像这次居然有蒙着脸大声哭出来的冲动。意料之中是因为,每次动感情的时候讲话,声音都会控制不住地抖。
可是事情都已经那么久远了呀。久远到拾柒都已经不想再提,久远到拾柒都怕自己还记得这件事情会给当初伤害自己的人带来愧疚。这是善良么,还是懦弱到连他人对自己的内疚也无法承受?
故事只是一个小孩本没有说谎,姑姑认定她是在说谎,坚持要她承认自己说谎就可以获得原谅,但是小孩固执地说自己没说谎。
姑姑于是给她一耳光:“有没有说谎?”
“没有。“泪眼婆娑。旁边的小表弟不知道是不知道真相还是被吓得不敢说话了。
再一耳光,有没有?
没有
......
打耳光的手软了下来,小孩终于疼得不回答了......记忆到这里告一段落。
拾柒捂着脸情绪最汹涌的时候憋出来的一句话是:她为什么那么对我呢?就算是真的撒谎,也可以好好教啊——满心的委屈。
心疼当年那个小孩。心里认为一向那么疼爱自己的姑姑,不但不相信自己,而且还会因为这个原因打自己耳光,打到连她自己都害怕。
其实拾柒从小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孩,大人们都宠着她,差不多到让她肆无忌惮的地步了。可是后来家里的小孩多了起来,各个小家庭各自有了重心,她还来不及失落,几件小事就让她感受到了——在疼爱她的人眼里突然变得一文不值,一句不慎就会被斥责或是耳光——这种反差像是一种背叛,此后她都不再信任这些大人,不再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
到后来拾柒反思自己的个性在小学之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转变的时候,也想起过这几件小事,在记忆里清清楚楚。只是大人们都以为是因为上学环境的改变让她变得沉默寡言。
在对几次翻牌自我解读之后,抽丝剥茧出的这个”表达障碍“,将拾柒的几段感情,包括对父亲的感情,包括对所有触动到深处情绪时候的表达不能,种种亲密关系的相处障碍,这些拾柒一一思考过的点,都串成了线,像打过晨露的蛛丝网一样清晰起来。
那么,既然这样,应该如何面对呢。拾柒脑海里想起的是霓爷掐喉的动作,意思是拾柒每段亲密关系到了一定的时候,表达障碍带来的后果。毕竟霓爷是看着她的一段在旁人很看好的恋情貌似无疾而终的。
好像,终于能给自己和那个人一个交代。然而,开不了口,怎么交代。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