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二天】
本来应该是游记,但记着记着就变成流水账了,最近一直忙于工作,下班后,写一会儿就想睡觉,所以进度较慢,但也没想到这一日的流水账写的居然比游记还要多,也没想到事情过去快十天了,还清楚地记得这么多细节。能如此流水账般地记录下一天的故事,也算是一种收获,也就不照顾什么阅读体验了,诸位包涵。
===============================
德国的夏天日照时间很长,晚上九点太阳落山,十点多天才黑透,四点钟天又开始亮了,而住处所谓的窗帘也只是薄薄一层,不能挡光,所以这也是我一直没能睡好的原因。直到来到Stefan老爷子家,看他操作,我才意识到窗边那个绳索的作用是升降卷帘窗。于是睡觉时终于学会了怎么放下来,卷帘窗放至底部,缝隙内还可以透光,再继续往下放,所有的缝隙也被遮住了,隔音隔光。于是乎,睡了来德国来第一个安稳觉,以至于第二天早上起床困难。
考虑到德国人守时的习惯,还是坚持在八点之前趴了起来洗漱完毕,果然,到了八点,Stefan老爷子从外面回来,提着一袋子刚买好的面包。老爷子说他每天五点就醒了,一根烟一杯啤酒,然后就开始充满干劲的一天。这是我第一次跟德国人一起吃早餐。老爷子拿出一个大塑料盒子,从冰箱里拣出各种香肠、沙拉、黄油,放在盒子里,然后拿出两个木餐盘,跟我一起把食物摆放在长桌上。老爷子转身回去倒了两杯咖啡,然后拿了一盒还带着些许泥的小萝卜。是自己家菜园种的,老爷子说。
我学着老爷子的样,切下半片小面包,抹上黄油,再舀上一勺鲜肉沙拉,摊平,然后一口咬下。好吃极了,也简单极了。房子的女主人起床了,Petra端着一个小一半的木餐盘坐到了餐桌上。老爷子调笑说,小个子女人,小份儿早餐。然后老爷子拿出一截鲜肉肠,将肠衣内鲜红的肉末挤在面包上,我依样挤之,抹平,味道极其鲜美。再就着吃一个小萝卜,爽脆而带一点辣味,十分受用。
早餐间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昨天看见的Kali山上,老爷子开始讲解Kali山下的那家工厂和它的盐工业:冬季除雪、钾肥(Kali山原意就是德语中的钾盐Kalisalz)和食用盐。饭毕之后,老爷子在长桌另一头的电脑上忙活半天,然后叫我过去看,哦,原来还是在说那家工厂和盐山。趁着两口子收拾的时候,我按照老爷子的指示在电脑前补起了课,关于盐山和工厂的诸多介绍……
Petra洗完了厨房,拿出手机给我看她facebook的照片,她喜欢烹饪蘑菇,说当Stefan去上海跟我做项目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家,就采了好多蘑菇,切成片,晾了整整一屋子。我们俩言语不通,就靠各种比划,各种分享照片。
分享了一会儿,老爷子把车准备好了,带着我们出发去采购BBQ的食材,结果出门没走几步,老爷子就会把车停在某幢小屋外面,进去跟人攀谈,Petra告诉我说,Stefan总是喜欢Blabla地跟人聊天。一次停车后,老爷子问我想不想看奶牛挤奶,不由分说便带着我下车进了旁边一家奶牛厂,然后给我解释里面的牛奶输送设备和奶牛管理系统。好不容易,终于开出了Flieden,我们来到了一个较大的小镇Schlüchtern,一家名为Der Ludwig的肉铺。肉铺的装修就看着非常有食欲,里面的香肠更是琳琅满目,德国人简直把肉食变成了一种艺术品。采购完各类肉食后,老爷子又带着我兜去了一家亚洲超市。在听说我昨天说的做火锅没有调料的故事之后,他就一直想带我去亚洲超市买东西,其实到了之后也没什么好买的,也没有见到火锅料,Petra买了几包调料之后,我们就返程了。
返程途中来到了Noi家,Noi是一个泰国女人,是Stefan的好友的夫人,也是Stefan家的常客,我昨天见过的Jenni的妈妈。她的家简直就是一个花园,依山而建,一片鸟语。沿小山坡而上全是鸟笼,还有鱼塘和草莓田。我和Stefan一边欣赏着各种鸟儿,一边沿着鸟笼一直往上走,来到一堵树篱前。Stefan推开树篱的围栏,从小门穿过去,向那一家的住户打招呼。两只狗在对面叫个不停。
山上的住户是一个老太太,光着脚,在园地里工作,看上去十分爽朗,她带着我们走进她的屋子,一个硕大的玻璃箱里静静地趴着一只绿色的蜥蜴,她说它的两只伙伴前不久死了,过几天会送一只过来,毕竟谁都不能缺伴,不是么?我这时候注意到她马甲上的标签,某某射击协会,嚯!
老太太的两只狗与Stefan家的Hoggy同类都是丝毛梗,都能捉老鼠,说着老太太就领着我们回到院子里,看院子里那密密麻麻的老鼠洞。这时候Noi和Petra也从庭院的那一头走了过来,互相问候之后,我们准备返程,临走时Petra示意园子里的草莓可以直接摘下来吃,让我摘了好些大个草莓。
开车返程途中,老爷子拉着我们来到一处农庄,似乎是他叔叔的,牛、羊、马、猪,应有尽有。Petra捂着鼻子不愿进去,我们俩个已经被粪浇过的人不以为意进去参观了一大圈。上车之前,老爷子从车上拎下来四个空桶,让我帮他装了满满四桶燕麦。
回家之后,还没歇下来,Stefan又带着我开车出门,这次只开到了屋前的山坡上,一群牛看见我们兴冲冲地奔过来。老爷子把车停下,从车里拎出一桶燕麦,大声向牛喊着Weg!Weg!牛们乖乖地排成一排,老爷子哗哗哗哗地把四桶燕麦倒在了牛头面前。趁牛吃的正欢,老爷子提着一根棍子翻身进了围栏,检查水箱和围栏。我坐在车里看牛们吃美餐。吃到后来,地上快没燕麦了,性急的几个开始挤着吃,挤着挤着就互相顶了起来。这个品种的牛没有角,顶一顶就知难而退了。老爷子检查了一圈回来,牛也吃的差不多了。老爷子跟我解释,说这种牛的品种叫Angus,肉质鲜美,这批牛养了两年了,到了冬天就叫屠宰场来拉走宰掉。还告诉我说,每过两天他就会运几桶燕麦来喂它们。对肉质提升有帮助。看着牛又顶了起来,老爷子笑着说,这些男人们。
待收拾完毕,老爷子带着我开到草场另一头,去重新给电围栏通电,开到一半,指着草丛中的一条沟壑说,这里是界线,一侧是他的土地,另一侧是他叔叔的。
待工作完回到家中,老爷子还是没让我歇着,拉着Petra一起,开车去山上玩,此时又下起了小雨。这边的天气很奇怪,一会儿艳阳高照,可冷不丁就飘来一朵黑乎乎的雨云,然后下上一阵子。老爷子说这才叫夏天。
本来以为老爷子说的上山是去那座雪白的kali山,可老爷子二话没说又开出去三十多公里,我有点犯困不知不觉睡着了。待一觉醒来,发现Petra在后座也睡着了,老爷子依旧精精神神地开着车。我们开上了一座顶端有电视塔的山,Hoherodskopf。山上很冷,冻得Petra牙齿打战,我也缩在老爷子的夹克衫里,迷茫地跟着老爷子往山上走。
到了一处向阳的山坡,向前望去,上方是黑压压的厚重云团,下方是一望无际的山原和森林,远远地一带蓝天,被夹在云团和山林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但心胸一下子就开阔了,站在德国的中心俯瞰这一片土地,情不自禁地赞道“Das ist Deutschland!(这就是德意志啊!)”
可山顶上待了没一会儿,心中激荡的豪情就被冷风给吹跑了。Petra牙齿打战地催我们回到车上。于是Hoherodskopf之旅匆匆结束,我们又回到家中。
老爷子终于肯放我休息了,其实他从早上五点起来一直在干活,我早上八点爬起来一直在观摩,但一直在接受文化冲击,还不停地做德语听力,确实有点累人。于是回到卧室倒头就睡,静待晚上的BBQ。
五点,起床,四下无人。过了好一会儿,听到有人停车,来的是Noi和她的女儿Jenni,外面又是阳光明媚,Stefan开了三瓶啤酒,我们三个人坐在车库外面,一面晒着太阳,一面喝啤酒。然后来的是对面木工的儿子Leo,拿着一盒好长的烟花,一直想找人帮他放。
老爷子让我帮他从车库搬啤酒,搬完之后,又带着我去他的工具库转转,他发动了他的剪草机,让我开着兜风,我开了一圈之后停车入库,老爷子说还不赖。
客人开始到了,Pfuetze一家三口,妻子Maria和Petra都是斯洛伐克人,小儿子会点英语,Maira就要求他跟我用英语交流。接下来的几位是Stefan的亲戚,妈妈、叔叔、表亲,但我实在是记不住这么多了。人到齐后,天公开始不作美了,冷风把大家都吹进了室内,只有Stefan一个人在外面烤肉。烤肉的味道真不错,Petra的腌制加上Stefan的烧烤功夫,还有喝不完的啤酒。在我的旁边还放着脸盆那么大一玻璃盆的面条沙拉,味道极棒,一问才知道是Stefan妈妈的手艺。
Noi和我是餐桌上的亚洲人,聊天时,她说英语,我说德语,坐在我们之间的德国大叔觉得很好笑,说看起来像我懂德语,她不会似的。Noi哈哈大笑,说反正我们都明白对方在说什么。Stefan老爷子好色的毛病在老婆面前也没未见好转,见Noi今天穿的性感就去拍她屁股,结果被Noi和Petra联手收拾。
烧烤完毕之后,老爷子又搬出一箱子啤酒,看见我只喝掉两瓶,大为不满,说他都已经喝掉九瓶了,今晚吃完烤肉,还有表亲的生日聚会, 你得跟我去,至少十瓶啤酒。这一箱啤酒还没喝完,Petra从厨房里拿出了一瓶雪梨利口酒给大家品尝。烟雾缭绕酒精上头,没想到在国内躲开了这阵仗,到了国外还是这样。
我对面坐着的是Pfuetze一家,妻子跟Petra用斯洛伐克语快速地交谈,丈夫拿着瓶啤酒,干坐在旁边,儿子无所事事,但正是男孩子老实的年龄,正正经经地坐在座位上就是不动弹。我看冷了场,便回屋去拿了一只这次专门带来的现代毛笔和几张纸,先把生肖的象形文字演变小朋友画了一遍,然后开始给大家算属相,然后又替每个人写中文名字。木工叔叔的儿子 Leo跟我放了一会儿烟火很亲近,木工叔叔就让我帮他把名字写出来,他想周一拿到幼儿园去给小朋友们炫耀。Pfuetze一家则认认真真地坐在我旁边,看我写他们的名字。我说Pf这个发音中国没有,含混地说成“普策尔”好了。要是真正起中国名字呢,还得找个有意义的姓。Pfuetze在德语里是小水潭的意思,我说,不然就姓“潭”吧。潭先生渐渐地来了兴趣,一直沉默的他渐渐跟我攀谈起来,虽然大家都是绞尽脑汁地找词表达意思,但还是蛮欢乐的。后来Stefan老爷子开始介绍中国,问我上海到我家有多远,我一时也说不上来,就拿出谷歌地图来给他们找。Petra凑了过来,老爷子就拿着地图把Petra在斯洛伐克的家指给我看。后来潭先生接过手机,在地图上把他家的房子指给我看,门前果然有个小水潭,潭先生说,他们家就是以这个水潭命名的。
坐在我和Noi中间的老爷子突然问我,喜不喜欢Laugendorf?
我说,什么是Laugendorf?
Stefan老爷子解释了半天我才明白,原来这个村就是Laugendorf。Dorf就是村,Laugendorf意为“碱村”还真是个朴素的名字。
我说喜欢。坐在我和Noi中间的老爷子乐了,举起啤酒大声说,为了中国人和德国人的友谊,Prost!
Stefan老爷子大喊着“干杯!干杯!”并跟大家解释Prost中文就是“干杯”。
酒过三巡,大部分人离席回家,Stefan准备送Noi和Jenni回家,然后便去参加表亲的生日会。他征询我意见,去还是不去。我想着又是大喝特喝,可能还真是受不了,便婉拒了。老爷子也没勉强。
最后,只有我,Petra和潭先生一家还在,潭家孩子刚刚玩手机玩的没电了,拿了妈妈的充电器,跑到另一个屋子插电玩了好一会儿,回来时,看见我拿着一个充电宝给手机充电,大声说这个东西好酷!德国孩子没见过充电宝,算是刷新了我的认识。
Petra和Maria跟我们分享各种捷克美食,说着说着,想起了Maria做的草莓蛋糕还没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便拉着我去厨房看。鲜红的草莓蛋糕,在厨房温馨的灯光下显得非常耀眼夺目。可再耀眼夺目,肚子也饱了,只要了小小一块,心满意足地端着吃掉。这口刚咽下肚,Petra又炫耀起另外一种叫Halušky的很像西北洋芋擦擦的食物,Maria惊呼,啊!这个我带来了!然后又从厨房拿出了Halušky……
我算是见识到斯洛伐克女人的行动力了……
就在我们大吃特吃的时候,潭家小子抱出了一个德语的点读机出来玩,我开了句玩笑,说可以拿这个来学德语。结果Petra说,真是个好主意!然后回屋翻出一台儿童电脑放在我面前。然后我就和谭家小子一起学德语,周围的大人们乐得哈哈大笑。
此时已经十一点多,蛮困的了,可是不知道德国人做客的习惯,只能打起精神陪着,直到Maria说有点困了,潭家三口这才撤退。
Petra说抽口烟喝口酒然后睡觉,就又给我倒了小半杯利口酒,然后跟我晒起Stefan去斯洛伐克做客的照片。聊着聊着聊起了Petra的爸爸,Petra爸爸去世后,妈妈整个人就蔫掉了。我也说起爷爷去世后,奶奶的情况,Petra点点头说,生活很艰难。随着照片的分享,我也才慢慢了解,Petra和Stefan也是四年前结的婚,当时照片里还有Stefan的儿子Fabian,至于Fabian为何去了柏林两年都没有联系他爸爸,以及Fabian妈妈的情况,我也不方便过问。
聊着聊着,呵欠越来越多,Petra的烟也是一支接一支,终于等到了Stefan回家,老爷子喝大了,脑子依旧很清楚,但声音明显低沉了下来,进门后还笑着说,大家都在问我去哪儿了。闲聊几句,老爷子说送我回房休息,今天的聚会算正式宣告结束了。
老爷子说明天我们去Rhön森林公园,不过多睡会儿,十点起如何?
我迷迷糊糊地点点头,带着一身烟酒气,回到屋中,倒头就睡了。
前一篇
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一天】
继续阅读
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三天】(填坑中)
阿刚漫游不列颠(2016年·夏)
1.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1【从一切的缘起至英国的第一天:伯明翰】
2.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2-05【既不伪,也不乌有的伦敦】
去而复返(2015年·夏)
1.去而复返:德国行【富尔达】
2.去而复返:德国行【柏林】
3.去而复返:德国行【哥廷根】
4.去而复返:德国行【关于这几天的遭遇】
5.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一天】
6.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二天】
7.去而复返:德国行【沃尔姆斯——尼伯龙根之城】
意外之旅(2013年·冬)
1.意外之旅:德国行【第一周】
2.意外之旅:德国行【法兰克福-海德堡-海尔布隆-斯图加特-乌尔姆-慕尼黑】
3.意外之旅:德国行【巴赫的足迹】
4.意外之旅:德国行【波恩-科隆】
===============================
德国的夏天日照时间很长,晚上九点太阳落山,十点多天才黑透,四点钟天又开始亮了,而住处所谓的窗帘也只是薄薄一层,不能挡光,所以这也是我一直没能睡好的原因。直到来到Stefan老爷子家,看他操作,我才意识到窗边那个绳索的作用是升降卷帘窗。于是睡觉时终于学会了怎么放下来,卷帘窗放至底部,缝隙内还可以透光,再继续往下放,所有的缝隙也被遮住了,隔音隔光。于是乎,睡了来德国来第一个安稳觉,以至于第二天早上起床困难。
考虑到德国人守时的习惯,还是坚持在八点之前趴了起来洗漱完毕,果然,到了八点,Stefan老爷子从外面回来,提着一袋子刚买好的面包。老爷子说他每天五点就醒了,一根烟一杯啤酒,然后就开始充满干劲的一天。这是我第一次跟德国人一起吃早餐。老爷子拿出一个大塑料盒子,从冰箱里拣出各种香肠、沙拉、黄油,放在盒子里,然后拿出两个木餐盘,跟我一起把食物摆放在长桌上。老爷子转身回去倒了两杯咖啡,然后拿了一盒还带着些许泥的小萝卜。是自己家菜园种的,老爷子说。
我学着老爷子的样,切下半片小面包,抹上黄油,再舀上一勺鲜肉沙拉,摊平,然后一口咬下。好吃极了,也简单极了。房子的女主人起床了,Petra端着一个小一半的木餐盘坐到了餐桌上。老爷子调笑说,小个子女人,小份儿早餐。然后老爷子拿出一截鲜肉肠,将肠衣内鲜红的肉末挤在面包上,我依样挤之,抹平,味道极其鲜美。再就着吃一个小萝卜,爽脆而带一点辣味,十分受用。
早餐间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昨天看见的Kali山上,老爷子开始讲解Kali山下的那家工厂和它的盐工业:冬季除雪、钾肥(Kali山原意就是德语中的钾盐Kalisalz)和食用盐。饭毕之后,老爷子在长桌另一头的电脑上忙活半天,然后叫我过去看,哦,原来还是在说那家工厂和盐山。趁着两口子收拾的时候,我按照老爷子的指示在电脑前补起了课,关于盐山和工厂的诸多介绍……
Petra洗完了厨房,拿出手机给我看她facebook的照片,她喜欢烹饪蘑菇,说当Stefan去上海跟我做项目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家,就采了好多蘑菇,切成片,晾了整整一屋子。我们俩言语不通,就靠各种比划,各种分享照片。
分享了一会儿,老爷子把车准备好了,带着我们出发去采购BBQ的食材,结果出门没走几步,老爷子就会把车停在某幢小屋外面,进去跟人攀谈,Petra告诉我说,Stefan总是喜欢Blabla地跟人聊天。一次停车后,老爷子问我想不想看奶牛挤奶,不由分说便带着我下车进了旁边一家奶牛厂,然后给我解释里面的牛奶输送设备和奶牛管理系统。好不容易,终于开出了Flieden,我们来到了一个较大的小镇Schlüchtern,一家名为Der Ludwig的肉铺。肉铺的装修就看着非常有食欲,里面的香肠更是琳琅满目,德国人简直把肉食变成了一种艺术品。采购完各类肉食后,老爷子又带着我兜去了一家亚洲超市。在听说我昨天说的做火锅没有调料的故事之后,他就一直想带我去亚洲超市买东西,其实到了之后也没什么好买的,也没有见到火锅料,Petra买了几包调料之后,我们就返程了。
返程途中来到了Noi家,Noi是一个泰国女人,是Stefan的好友的夫人,也是Stefan家的常客,我昨天见过的Jenni的妈妈。她的家简直就是一个花园,依山而建,一片鸟语。沿小山坡而上全是鸟笼,还有鱼塘和草莓田。我和Stefan一边欣赏着各种鸟儿,一边沿着鸟笼一直往上走,来到一堵树篱前。Stefan推开树篱的围栏,从小门穿过去,向那一家的住户打招呼。两只狗在对面叫个不停。
山上的住户是一个老太太,光着脚,在园地里工作,看上去十分爽朗,她带着我们走进她的屋子,一个硕大的玻璃箱里静静地趴着一只绿色的蜥蜴,她说它的两只伙伴前不久死了,过几天会送一只过来,毕竟谁都不能缺伴,不是么?我这时候注意到她马甲上的标签,某某射击协会,嚯!
老太太的两只狗与Stefan家的Hoggy同类都是丝毛梗,都能捉老鼠,说着老太太就领着我们回到院子里,看院子里那密密麻麻的老鼠洞。这时候Noi和Petra也从庭院的那一头走了过来,互相问候之后,我们准备返程,临走时Petra示意园子里的草莓可以直接摘下来吃,让我摘了好些大个草莓。
开车返程途中,老爷子拉着我们来到一处农庄,似乎是他叔叔的,牛、羊、马、猪,应有尽有。Petra捂着鼻子不愿进去,我们俩个已经被粪浇过的人不以为意进去参观了一大圈。上车之前,老爷子从车上拎下来四个空桶,让我帮他装了满满四桶燕麦。
回家之后,还没歇下来,Stefan又带着我开车出门,这次只开到了屋前的山坡上,一群牛看见我们兴冲冲地奔过来。老爷子把车停下,从车里拎出一桶燕麦,大声向牛喊着Weg!Weg!牛们乖乖地排成一排,老爷子哗哗哗哗地把四桶燕麦倒在了牛头面前。趁牛吃的正欢,老爷子提着一根棍子翻身进了围栏,检查水箱和围栏。我坐在车里看牛们吃美餐。吃到后来,地上快没燕麦了,性急的几个开始挤着吃,挤着挤着就互相顶了起来。这个品种的牛没有角,顶一顶就知难而退了。老爷子检查了一圈回来,牛也吃的差不多了。老爷子跟我解释,说这种牛的品种叫Angus,肉质鲜美,这批牛养了两年了,到了冬天就叫屠宰场来拉走宰掉。还告诉我说,每过两天他就会运几桶燕麦来喂它们。对肉质提升有帮助。看着牛又顶了起来,老爷子笑着说,这些男人们。
待收拾完毕,老爷子带着我开到草场另一头,去重新给电围栏通电,开到一半,指着草丛中的一条沟壑说,这里是界线,一侧是他的土地,另一侧是他叔叔的。
待工作完回到家中,老爷子还是没让我歇着,拉着Petra一起,开车去山上玩,此时又下起了小雨。这边的天气很奇怪,一会儿艳阳高照,可冷不丁就飘来一朵黑乎乎的雨云,然后下上一阵子。老爷子说这才叫夏天。
本来以为老爷子说的上山是去那座雪白的kali山,可老爷子二话没说又开出去三十多公里,我有点犯困不知不觉睡着了。待一觉醒来,发现Petra在后座也睡着了,老爷子依旧精精神神地开着车。我们开上了一座顶端有电视塔的山,Hoherodskopf。山上很冷,冻得Petra牙齿打战,我也缩在老爷子的夹克衫里,迷茫地跟着老爷子往山上走。
到了一处向阳的山坡,向前望去,上方是黑压压的厚重云团,下方是一望无际的山原和森林,远远地一带蓝天,被夹在云团和山林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但心胸一下子就开阔了,站在德国的中心俯瞰这一片土地,情不自禁地赞道“Das ist Deutschland!(这就是德意志啊!)”
可山顶上待了没一会儿,心中激荡的豪情就被冷风给吹跑了。Petra牙齿打战地催我们回到车上。于是Hoherodskopf之旅匆匆结束,我们又回到家中。
老爷子终于肯放我休息了,其实他从早上五点起来一直在干活,我早上八点爬起来一直在观摩,但一直在接受文化冲击,还不停地做德语听力,确实有点累人。于是回到卧室倒头就睡,静待晚上的BBQ。
五点,起床,四下无人。过了好一会儿,听到有人停车,来的是Noi和她的女儿Jenni,外面又是阳光明媚,Stefan开了三瓶啤酒,我们三个人坐在车库外面,一面晒着太阳,一面喝啤酒。然后来的是对面木工的儿子Leo,拿着一盒好长的烟花,一直想找人帮他放。
老爷子让我帮他从车库搬啤酒,搬完之后,又带着我去他的工具库转转,他发动了他的剪草机,让我开着兜风,我开了一圈之后停车入库,老爷子说还不赖。
客人开始到了,Pfuetze一家三口,妻子Maria和Petra都是斯洛伐克人,小儿子会点英语,Maira就要求他跟我用英语交流。接下来的几位是Stefan的亲戚,妈妈、叔叔、表亲,但我实在是记不住这么多了。人到齐后,天公开始不作美了,冷风把大家都吹进了室内,只有Stefan一个人在外面烤肉。烤肉的味道真不错,Petra的腌制加上Stefan的烧烤功夫,还有喝不完的啤酒。在我的旁边还放着脸盆那么大一玻璃盆的面条沙拉,味道极棒,一问才知道是Stefan妈妈的手艺。
Noi和我是餐桌上的亚洲人,聊天时,她说英语,我说德语,坐在我们之间的德国大叔觉得很好笑,说看起来像我懂德语,她不会似的。Noi哈哈大笑,说反正我们都明白对方在说什么。Stefan老爷子好色的毛病在老婆面前也没未见好转,见Noi今天穿的性感就去拍她屁股,结果被Noi和Petra联手收拾。
烧烤完毕之后,老爷子又搬出一箱子啤酒,看见我只喝掉两瓶,大为不满,说他都已经喝掉九瓶了,今晚吃完烤肉,还有表亲的生日聚会, 你得跟我去,至少十瓶啤酒。这一箱啤酒还没喝完,Petra从厨房里拿出了一瓶雪梨利口酒给大家品尝。烟雾缭绕酒精上头,没想到在国内躲开了这阵仗,到了国外还是这样。
我对面坐着的是Pfuetze一家,妻子跟Petra用斯洛伐克语快速地交谈,丈夫拿着瓶啤酒,干坐在旁边,儿子无所事事,但正是男孩子老实的年龄,正正经经地坐在座位上就是不动弹。我看冷了场,便回屋去拿了一只这次专门带来的现代毛笔和几张纸,先把生肖的象形文字演变小朋友画了一遍,然后开始给大家算属相,然后又替每个人写中文名字。木工叔叔的儿子 Leo跟我放了一会儿烟火很亲近,木工叔叔就让我帮他把名字写出来,他想周一拿到幼儿园去给小朋友们炫耀。Pfuetze一家则认认真真地坐在我旁边,看我写他们的名字。我说Pf这个发音中国没有,含混地说成“普策尔”好了。要是真正起中国名字呢,还得找个有意义的姓。Pfuetze在德语里是小水潭的意思,我说,不然就姓“潭”吧。潭先生渐渐地来了兴趣,一直沉默的他渐渐跟我攀谈起来,虽然大家都是绞尽脑汁地找词表达意思,但还是蛮欢乐的。后来Stefan老爷子开始介绍中国,问我上海到我家有多远,我一时也说不上来,就拿出谷歌地图来给他们找。Petra凑了过来,老爷子就拿着地图把Petra在斯洛伐克的家指给我看。后来潭先生接过手机,在地图上把他家的房子指给我看,门前果然有个小水潭,潭先生说,他们家就是以这个水潭命名的。
坐在我和Noi中间的老爷子突然问我,喜不喜欢Laugendorf?
我说,什么是Laugendorf?
Stefan老爷子解释了半天我才明白,原来这个村就是Laugendorf。Dorf就是村,Laugendorf意为“碱村”还真是个朴素的名字。
我说喜欢。坐在我和Noi中间的老爷子乐了,举起啤酒大声说,为了中国人和德国人的友谊,Prost!
Stefan老爷子大喊着“干杯!干杯!”并跟大家解释Prost中文就是“干杯”。
酒过三巡,大部分人离席回家,Stefan准备送Noi和Jenni回家,然后便去参加表亲的生日会。他征询我意见,去还是不去。我想着又是大喝特喝,可能还真是受不了,便婉拒了。老爷子也没勉强。
最后,只有我,Petra和潭先生一家还在,潭家孩子刚刚玩手机玩的没电了,拿了妈妈的充电器,跑到另一个屋子插电玩了好一会儿,回来时,看见我拿着一个充电宝给手机充电,大声说这个东西好酷!德国孩子没见过充电宝,算是刷新了我的认识。
Petra和Maria跟我们分享各种捷克美食,说着说着,想起了Maria做的草莓蛋糕还没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便拉着我去厨房看。鲜红的草莓蛋糕,在厨房温馨的灯光下显得非常耀眼夺目。可再耀眼夺目,肚子也饱了,只要了小小一块,心满意足地端着吃掉。这口刚咽下肚,Petra又炫耀起另外一种叫Halušky的很像西北洋芋擦擦的食物,Maria惊呼,啊!这个我带来了!然后又从厨房拿出了Halušky……
我算是见识到斯洛伐克女人的行动力了……
就在我们大吃特吃的时候,潭家小子抱出了一个德语的点读机出来玩,我开了句玩笑,说可以拿这个来学德语。结果Petra说,真是个好主意!然后回屋翻出一台儿童电脑放在我面前。然后我就和谭家小子一起学德语,周围的大人们乐得哈哈大笑。
此时已经十一点多,蛮困的了,可是不知道德国人做客的习惯,只能打起精神陪着,直到Maria说有点困了,潭家三口这才撤退。
Petra说抽口烟喝口酒然后睡觉,就又给我倒了小半杯利口酒,然后跟我晒起Stefan去斯洛伐克做客的照片。聊着聊着聊起了Petra的爸爸,Petra爸爸去世后,妈妈整个人就蔫掉了。我也说起爷爷去世后,奶奶的情况,Petra点点头说,生活很艰难。随着照片的分享,我也才慢慢了解,Petra和Stefan也是四年前结的婚,当时照片里还有Stefan的儿子Fabian,至于Fabian为何去了柏林两年都没有联系他爸爸,以及Fabian妈妈的情况,我也不方便过问。
聊着聊着,呵欠越来越多,Petra的烟也是一支接一支,终于等到了Stefan回家,老爷子喝大了,脑子依旧很清楚,但声音明显低沉了下来,进门后还笑着说,大家都在问我去哪儿了。闲聊几句,老爷子说送我回房休息,今天的聚会算正式宣告结束了。
老爷子说明天我们去Rhön森林公园,不过多睡会儿,十点起如何?
我迷迷糊糊地点点头,带着一身烟酒气,回到屋中,倒头就睡了。
前一篇
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一天】
继续阅读
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三天】(填坑中)
阿刚漫游不列颠(2016年·夏)
1.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1【从一切的缘起至英国的第一天:伯明翰】
2.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2-05【既不伪,也不乌有的伦敦】
去而复返(2015年·夏)
1.去而复返:德国行【富尔达】
2.去而复返:德国行【柏林】
3.去而复返:德国行【哥廷根】
4.去而复返:德国行【关于这几天的遭遇】
5.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一天】
6.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二天】
7.去而复返:德国行【沃尔姆斯——尼伯龙根之城】
意外之旅(2013年·冬)
1.意外之旅:德国行【第一周】
2.意外之旅:德国行【法兰克福-海德堡-海尔布隆-斯图加特-乌尔姆-慕尼黑】
3.意外之旅:德国行【巴赫的足迹】
4.意外之旅:德国行【波恩-科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