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博学派熊孩子的我不愿再吐槽《侏罗纪公园》了
博学派熊孩子永远是恐龙领域的意见领袖。如果有一天,作为博学派熊孩子的我不愿再吐槽恐龙的事了,一定不是因为被禁言、被删帖,而是因为我老了,也许我恋爱了。博学派熊孩子不是因为有博学的大脑,而是因为有博学的血液。
一看到《侏罗纪世界》的大门热热闹闹地打开,我的心里有一种原始的冲动,其中还混杂着莫名的厌烦,22年了,这家伙又来了,而且终于来了。(虽然22年前我认字不多,但还是记住了这个电影。)
滚蛋吧,国际基因科技公司!
有专业人士说,最近又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恐龙的软骨组织,并希望从中得到恐龙的基因。在《侏罗纪世界》的原著里,国际基因科技公司是从保存在琥珀中的蚊子的肚子里找到了恐龙的血液,并从中提取了恐龙的基因。
恐龙的基因难道是至尊宝渴望的爱情吗?恐龙的基因难道可以永远保鲜?
曾经有一份新鲜的恐龙基因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如果非要给恐龙基因一个保质期的话,那应该是——十万年!
明白了吗?超过十万年,恐龙的基因就完全降解了。而恐龙从我们的地球毕业已经6500万年了,所以,恐龙的基因没有了、再也找不到了,连基因的碎片也找不到了。
如果科学怪蜀黍们非要用基因来复制灭绝的生物;那么复制猛犸象要比复制恐龙容易很多。起码猛犸象才灭绝了1万年,至今仍可以得到猛犸象的速冻遗体。猛犸象的基因虽然不太完整,但是把猛犸象的基因拼起来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一个人手工拼完一个300万片的拼图。当然,这听起来很难,但还是有希望完成的。
可以这样设想,当你在游乐园花上5块钱就可以骑着活着的猛犸象合影留念的时候,恐龙的基因也许刚刚开始在某位科学怪蜀黍的实验室里拼接。
我不讨厌幻想,但更喜欢刺激
科学与幻想就是一对好基友,当我对基友这个词不存一点点芥蒂的时候,我的世界一下子自由了。
管它D-rex到底几个手指,管它迅猛龙(伶盗龙)到底有没有体毛,管它沧龙的三围是不是准确。观影,这一刻,我只观影。带上那个精神分裂的眼镜,主动把自己的智商降到零。
什么是比曾经知道的巨大更巨大?那就是沧龙一口吞下大白鲨的时候。
什么是比曾经知道的恶心更恶心?那就是看着恐龙流出3d口水的时候。
什么是比曾经知道的拉风更拉风?那就是骑着摩托车溜恐龙的时候。
什么是比曾经知道的傻X更傻X?我笑了(你懂得)。
观影完毕,当我回想起“槽点”这个词的时候,我无感了。科学与幻想就是一对好基友,就像哥哥的影迷,对哥哥无槽点。
嘿《侏》,收了神通,让我落地
最近,作为博学派熊孩子的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了孩子,应该怎样帮他面对“恐龙”这一科学而又严肃的话题。(我想起孩子的事,也许是我对单身狗这样的表扬厌烦了吧。)
我并不反对娱乐,但是仅仅有娱乐是不行的,这一点对于博学派尤其重要。直到我遇到了《恐龙世纪》这本书,才让我得到了些许答案。
书写就于1907年,作者应该也是一位博学派吧。书中的事件非常简单,写了一个探险队发现了一个仍有恐龙存活的恐龙岛的故事。(此处应有嘲笑。)
如果你认为故事就是这样简单,那你就太低估博学派了。这本书其实是这次恐龙岛探险的笔记,上面记录了岛上发现的多种恐龙,其中有一些记录还被几十年后全球各地的恐龙考古发现陆续证实。
还有,这本笔记上都是各种翻页、标本,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次探险的真实。在这本笔记的最后竟然还收藏着当年探险队发现的三颗原生钻石。
还有,这本探险笔记最终被《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亚瑟·柯南道尔先生得到。根据这本笔记,亚瑟·柯南道尔写出了他的恐龙科幻小说《遗失的世界》。(亚瑟·柯南道尔绝对是博学派大神,同时也喜欢恐龙。)
亚瑟·柯南道尔在临终之时,把这本书献给了英国无畏探险家协会,终使这本书没有成为秘密,在一百多年之后,终与我们见面。
安利本书完毕,回到我的话题。如果孩子喜欢恐龙,就应该给孩子选《恐龙世纪》这样的书。
因为恐龙不是喜欢恐龙的目的,就像博学不是博学者的目的一样。
孩子们喜欢恐龙,他们喜欢的是探索发现、追寻真相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是可贵的经历和经验,如果孩子们足够幸运,这些经历和经验会变成有效的方法,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我不会给我的孩子看百科全书式的恐龙书(还是不点名了),因为我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只会抢答的人(其实我本人已经被改造成了这样的人)。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能思考、会探索、有担当的博学者。
博学青年们,为了与自己的孩子10年后的相遇,收藏本文。
对于这本书 我是真心喜欢+推荐,是由一米阳光童书馆出品的,他们现在正在搞促销活动,为了让大家都能够受益,我复制了链接http://wap.koudaitong.com/v2/goods/pt1sh0ek 博学青年们火速入手吧!
一看到《侏罗纪世界》的大门热热闹闹地打开,我的心里有一种原始的冲动,其中还混杂着莫名的厌烦,22年了,这家伙又来了,而且终于来了。(虽然22年前我认字不多,但还是记住了这个电影。)
![]() |
滚蛋吧,国际基因科技公司!
有专业人士说,最近又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恐龙的软骨组织,并希望从中得到恐龙的基因。在《侏罗纪世界》的原著里,国际基因科技公司是从保存在琥珀中的蚊子的肚子里找到了恐龙的血液,并从中提取了恐龙的基因。
恐龙的基因难道是至尊宝渴望的爱情吗?恐龙的基因难道可以永远保鲜?
曾经有一份新鲜的恐龙基因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如果非要给恐龙基因一个保质期的话,那应该是——十万年!
明白了吗?超过十万年,恐龙的基因就完全降解了。而恐龙从我们的地球毕业已经6500万年了,所以,恐龙的基因没有了、再也找不到了,连基因的碎片也找不到了。
如果科学怪蜀黍们非要用基因来复制灭绝的生物;那么复制猛犸象要比复制恐龙容易很多。起码猛犸象才灭绝了1万年,至今仍可以得到猛犸象的速冻遗体。猛犸象的基因虽然不太完整,但是把猛犸象的基因拼起来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一个人手工拼完一个300万片的拼图。当然,这听起来很难,但还是有希望完成的。
可以这样设想,当你在游乐园花上5块钱就可以骑着活着的猛犸象合影留念的时候,恐龙的基因也许刚刚开始在某位科学怪蜀黍的实验室里拼接。
我不讨厌幻想,但更喜欢刺激
科学与幻想就是一对好基友,当我对基友这个词不存一点点芥蒂的时候,我的世界一下子自由了。
管它D-rex到底几个手指,管它迅猛龙(伶盗龙)到底有没有体毛,管它沧龙的三围是不是准确。观影,这一刻,我只观影。带上那个精神分裂的眼镜,主动把自己的智商降到零。
什么是比曾经知道的巨大更巨大?那就是沧龙一口吞下大白鲨的时候。
![]() |
什么是比曾经知道的恶心更恶心?那就是看着恐龙流出3d口水的时候。
![]() |
什么是比曾经知道的拉风更拉风?那就是骑着摩托车溜恐龙的时候。
![]() |
什么是比曾经知道的傻X更傻X?我笑了(你懂得)。
观影完毕,当我回想起“槽点”这个词的时候,我无感了。科学与幻想就是一对好基友,就像哥哥的影迷,对哥哥无槽点。
嘿《侏》,收了神通,让我落地
最近,作为博学派熊孩子的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了孩子,应该怎样帮他面对“恐龙”这一科学而又严肃的话题。(我想起孩子的事,也许是我对单身狗这样的表扬厌烦了吧。)
我并不反对娱乐,但是仅仅有娱乐是不行的,这一点对于博学派尤其重要。直到我遇到了《恐龙世纪》这本书,才让我得到了些许答案。
![]() |
书写就于1907年,作者应该也是一位博学派吧。书中的事件非常简单,写了一个探险队发现了一个仍有恐龙存活的恐龙岛的故事。(此处应有嘲笑。)
如果你认为故事就是这样简单,那你就太低估博学派了。这本书其实是这次恐龙岛探险的笔记,上面记录了岛上发现的多种恐龙,其中有一些记录还被几十年后全球各地的恐龙考古发现陆续证实。
还有,这本笔记上都是各种翻页、标本,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次探险的真实。在这本笔记的最后竟然还收藏着当年探险队发现的三颗原生钻石。
![]() |
还有,这本探险笔记最终被《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亚瑟·柯南道尔先生得到。根据这本笔记,亚瑟·柯南道尔写出了他的恐龙科幻小说《遗失的世界》。(亚瑟·柯南道尔绝对是博学派大神,同时也喜欢恐龙。)
亚瑟·柯南道尔在临终之时,把这本书献给了英国无畏探险家协会,终使这本书没有成为秘密,在一百多年之后,终与我们见面。
![]() |
安利本书完毕,回到我的话题。如果孩子喜欢恐龙,就应该给孩子选《恐龙世纪》这样的书。
因为恐龙不是喜欢恐龙的目的,就像博学不是博学者的目的一样。
孩子们喜欢恐龙,他们喜欢的是探索发现、追寻真相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是可贵的经历和经验,如果孩子们足够幸运,这些经历和经验会变成有效的方法,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我不会给我的孩子看百科全书式的恐龙书(还是不点名了),因为我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只会抢答的人(其实我本人已经被改造成了这样的人)。我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能思考、会探索、有担当的博学者。
博学青年们,为了与自己的孩子10年后的相遇,收藏本文。
对于这本书 我是真心喜欢+推荐,是由一米阳光童书馆出品的,他们现在正在搞促销活动,为了让大家都能够受益,我复制了链接http://wap.koudaitong.com/v2/goods/pt1sh0ek 博学青年们火速入手吧!